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J 简敬轩何行叟觅墨

简敬轩何行叟觅墨

更新时间:2024-06-01 12:08:14


诗人: 艾性夫
标题: 简敬轩何行叟觅墨
内容: 兵尘漠漠暗穷山,零落难寻堕水丸。见说陈玄老居士,独留何逊旧诗坛。快刀肯截乌龙角,破砚犹存紫马肝。一笑磨人磨未了,晓窗搔首雪霜寒。
拼音: bīng chén mò mò àn qióng shān, líng luò nàn xún duò shuǐ wán.
兵尘漠漠暗穷山,零落难寻堕水丸。
jiàn shuō chén xuán lǎo jū shì, dú liú hé xùn jiù shī tán.
见说陈玄老居士,独留何逊旧诗坛。
kuài dāo kěn jié wū lóng jiǎo, pò yàn yóu cún zǐ mǎ gān.
快刀肯截乌龙角,破砚犹存紫马肝。
yī xiào mó rén mó wèi liǎo, xiǎo chuāng sāo shǒu xuě shuāng hán.
一笑磨人磨未了,晓窗搔首雪霜寒。
释意: :兵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同本义 兵,械也。--《说文》 掌五兵。--《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陈五兵。--《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榡、弓矢也。” 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匡谬正俗》 离为戈兵。--《易·说卦》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议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 尘土) 同本义 湫隘嚣尘。--《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 尘埃也。--《庄子·逍遥游》 而游于尘垢之外。--《庄子·齐物论》 朱尘筵些。--《楚辞·招魂》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白居易《卖炭翁》 渭城朝雨浥轻尘。--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又如浮尘;降尘;灰尘(尘土);一尘不染;尘封(盖满灰尘);尘涓(尘埃与一滴水。比喻细微);尘芥(尘 尘 chén ①尘土,附着在器物上或飞扬的细土除~器。 ②人间;现实社会红~。 【尘肺】见【矽肺】。 【尘芥】比喻轻微、不足重视的东西。芥小草。 【尘世】佛教、道教所指的现实社会,与其理想世界相对。 【尘嚣】人多,熙熙攘攘的样子。 尘(塵)chén ⒈飞扬的或浮面的灰土~土。 ⒉踪迹,事迹步人后~。 ⒊人间,现时社会~事。~世(也指佛家、道家等所称的人间,并与他们和迷信者所谓的"天堂"、"仙界"相对)。 ⒋ ⒌

:漠 (形声。从水,莫声。本义沙漠) 同本义 漠,北方流沙也。--《说文》 逾陇堆兮渡漠。--《楚辞·疾世》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又如漠北,漠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北)的地区);漠野(我国北方沙漠地区) 漠 淡泊,恬淡,即不追求名利 澹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闲乎!--《庄子·知北游》 冷淡,不关心 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又如漠如(犹漠然。冷淡,不关心);漠置(漠然置之);漠尔(轻视,不在意) 通寞”。空 漠mò ⒈地面为沙石覆盖,干燥缺水,不生植物或植物稀少的地区沙~。大~。 ⒉寂静,无声,冷淡,不关心寂~(又写作"寂寞")。~然置之。~不关心。 ⒊ ①空旷而寂静~ ~大草原。 ②形容云烟密布~ ~的烟雾。

:漠 (形声。从水,莫声。本义沙漠) 同本义 漠,北方流沙也。--《说文》 逾陇堆兮渡漠。--《楚辞·疾世》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又如漠北,漠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北)的地区);漠野(我国北方沙漠地区) 漠 淡泊,恬淡,即不追求名利 澹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闲乎!--《庄子·知北游》 冷淡,不关心 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又如漠如(犹漠然。冷淡,不关心);漠置(漠然置之);漠尔(轻视,不在意) 通寞”。空 漠mò ⒈地面为沙石覆盖,干燥缺水,不生植物或植物稀少的地区沙~。大~。 ⒉寂静,无声,冷淡,不关心寂~(又写作"寂寞")。~然置之。~不关心。 ⒊ ①空旷而寂静~ ~大草原。 ②形容云烟密布~ ~的烟雾。

:暗〈形〉 (形声。从日,音声。本义昏暗) 同本义。与明”相对 暗,日无光也。--《说文》 日中光明,故其出入时光暗,故大。--《论衡·说日》 体之感何自起?曰,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图画》 又如昏暗(光线不足);暗中摸索(在黑暗中寻找探索) 昏昧,愚昧;不明白 上暗则政险。--《荀子·天率》 又如暗昧(真假不明;暧昧,含糊不清);暗主(昏庸的君主) 隐秘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又如暗记儿;暗号 地下。 ⒈不明亮,没有光~淡≮~。 ⒉秘密的,不显露的~藏。~地里。~中摸索。 ⒊愚昧,糊涂兼听则明,偏听则~。

:穷 (形声。从穴,躬声。躬,身体,身在穴下,很窘困。简化字为会意,力在穴下,有劲使不出。本义穷尽,完结) 同本义 穷,极也。--《说文》 穷,竟也。--《小尔雅·广诂》 横四海兮焉穷?--《楚辞·九歌·云中君》 赤水穷焉。--《山海经·大荒南经》。注流极于此山也。” 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吕氏春秋·下贤》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 儒有博学而不穷。--《礼记·儒行》 图穷而匕首见。--《战国策·燕策》 欲穷其林。--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 穷(竑)qióng ⒈不得志,不显贵,跟"达"相对~不失义。 ⒉阻塞,不通,走投无路,跟"通"相对日暮途~。追~寇。 ⒊生活、处境困难~苦。~困。~则思变。 ⒋尽,完结理屈词~。无~无尽。 ⒌极端,彻底推究~凶极恶。~根究底。 穷gōng 1.身体。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零〈动〉 (形声。从雨,令声。本义下雨。指落细雨) 同本义 零,余雨也。--《说文》 零雨其濛。--《诗·豳风·东山》 又如零雨(徐徐飘落的雨) 引申为如雨一般地落下;降落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诸葛亮《出师表》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诗·鄘风·定之方中》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孔雀东南飞》 零露溥兮。--《诗·郑风·野有蔓草》 柯叶汇而而零茂。--《文选·班固·幽通赋》 涕零如雨。--《诗·小雅·小明》 又如零泪(落泪);零露(自天空陨落露珠);感激涕零 凋零,凋落 悼芳 零líng ⒈落,衰落,雕落~涕。~落。雕~。 ⒉细碎的,部分的~碎。~用。~件。~活。 ⒊整数以外的少数~头。~数。年已七十有~。 ⒋数目字。通"㈡o"。 ⒌无,没有等于~。 ⒍指温度表上的"零度"~下十度。 ⒎ 零lián 1.见"先零"﹑"西零"。

:落〈动〉luo (形声。从苃,洛声。本义叶落,花落) 同本义 落,凡草曰零,木曰落。--《说文》 草木黄落。--《礼记·月令》 及荣华之未落兮。--《楚辞·离骚》 唯草木之零落兮。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卫风·氓》 人闲桂花落。--唐·王维《鸟鸣涧》 落英缤纷。--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叶落树下。--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纷堕如落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落红(落花);落花媒人(不正当男女关系的撮合人);落英缤纷(落地零乱的样子);落木(落叶);落花时节(指暮春季节) 脱离;脱身 落lào ⒈某些口头用语,如~枕、~坑等。 落là ⒈丢下,遗漏丢三~四。这里~了两个字。 落luò ⒈掉下,下降~下。~雨。花~。降~。也指掉下的~叶。~花。 ⒉衰败,飘零没~。沦~。 ⒊遗留在后面~后。~队。 ⒋归属把任务~在他身上。 ⒌得到~得。~个好名声。 ⒍停留,留下~脚。~户。不~痕迹。 ⒎聚居或停留的地方村~。下~。 ⒏写下~款。~账。 ⒐建筑物完工~成。 ⒑ ①若干血缘相近的氏族所结合成的集体。 ②我国史书上多指少数民族。 ⒒ ⒓ ⒔ ⒕ ⒖ ⒗ 落luō 1.见"大大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