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Z 杂绝句诗四首 其四

杂绝句诗四首 其四

更新时间:2024-06-03 04:57:50


诗人: 吴均
标题: 杂绝句诗四首 其四
内容: 泣听离夕歌,悲衔别时酒。自从今日去,当复相思否。——南北朝·吴均《杂绝句诗四首 其四》
释意: :泣〈动〉 (形声。从水,立声。本义无声或低声地哭) 同本义 持其踵为之泣。--《战国策·赵策》 如闻泣幽咽。--唐·杜甫《石壕吏》诗 连拜且泣。--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太监泣别。--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又如泣励(哭着激励);泣詈(边哭边骂);泣血捶膺(形容悲痛欲绝的样子);泣血(无声痛哭,泪如血涌);泣别(流泪告别) 哭 泣 〈名〉 眼泪 泣下沾衿。--《汉书·李广苏建传》 座中泣下谁最多。--唐· 泣qì ⒈眼泪~如雨下。 ⒉小声哭~不成声。 泣lì 1.形容暴风迅猛的样子。 泣sè 1.涩滞不畅。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听,聆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无稽之言勿听。--《书·大禹谟》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听妇前致词。--唐·杜甫《石壕吏》 夜阑卧听风吹雨。--《资治通鉴·唐纪》 听于庭。 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又如听知(听到);听受(聆听,用耳感受声音 听(聽)tīng ⒈用耳朵接受声音~录音。兼~则明。偏~则暗。 ⒉顺从,接受~话。~从。~指挥。言~计从。 ⒊随,任凭~便。~凭。~之任之。 ⒋治理,处理兼~万事(兼同时)。~政(旧指封建帝王处理政事)。 ⒌判决断狱~讼(狱、讼官司,诉讼)。 ⒍等候~回音。~候分派。 ⒎马口铁筒(英语tin的译音)。也用作量词两~汽油。三~饼干。 听yǐn 1.笑貌。 2.见"听听"。

:离 (形声。从隹,表示与鸟类有关,离声。离”是鹂”的本字,因而声符亦兼表字义。本义鸟名。即黄鹂,也称仓庚,鸣声清脆动听) 同本义 离,离黄仓庚也。--《说文》 離为雉、九家,離为鸟,为飞、为鹤、为黄。--《易·说卦》 离则配禹。--《颜氏家训》 流離之子。--《诗·邶风·旌丘》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长离,传说中的凤鸟,比喻有才华的人 双鸾游兰渚,二离扬清晖。--傅长虞《赠何劭王济》 八卦之一,象征火 离,为火,为日。--《易·说卦》 通 离(離)lí ⒈分开,分别~开。~别。~婚。~职。分~。 ⒉违背背~。 ⒊相距,隔开距~。隔~。我家~学校有一里路。 ⒋缺少生活~不了粮食。 ⒌八卦之一,代表火。 ⒍ ⒎ ⒏ 离chī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 2.猛兽。 离gǔ 1.山名用字。 离lì 1.丧失。 2.去掉;弃。 离lǐ 1.见"离跂"。

:夕 (指事。从月半见。本义黄昏,傍晚) 同本义 夕,莫也。--《说文》 日之夕矣。--《诗·王风·君子于役》 日东则景夕多风。--《周礼·大司徒》。司农注谓日跌景乃中立表之处,大东近日也。” 初昏为夕。--《书·洪范·五行》注 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周礼·地官·司市》 瘦影写微月,疏枝横夕烟。--宋·陆游《置酒梅花下作短歌》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夕晖(夕阳的余晖);朝发夕至;夕霭(黄昏的云气);夕市(傍晚进行的集市贸易) 夜 今夕何夕。 夕xī ⒈傍晚,日落的时候朝不保~。~阳红。~阳无限好。 ⒉夜昨~。 夕yì 1.通"亦"。 2.通"射"。

:歌 (形声。从欠,哥声。从欠”,表示与口有关系。本义唱) 同本义 歌,咏也。--《说文》 歌者,长引其声以诵之也。--《说文系传》 不鼓缶而歌。--《易·离》 歌永言。--《虞书》 歌咏其声也,长言也。--《礼记·乐记》 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诗·魏风·园有桃》传 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论语·微子》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 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又如对歌(一问一答地 歌gē ⒈能唱的诗、词语诗~。山~。民~儿。~词。 ⒉唱,咏~唱。~咏。高~一曲。曲项向天~。 ⒊

:悲 (形声。从心,非声。本义哀伤;痛心) 同本义 悲,痛也。--《说文》 悲,伤也。--《广雅》 忧心且悲。--《诗·小雅·鼓钟》 我心伤悲。--《诗·召南·草虫》 并于肺则悲。--《素问·宣明五气篇》 至于悲谷。--《淮南子·天文》。注西南方之大壑也。言深峻,临其上令人悲思,故名。” 何哭之甚悲也。--晋·干宝《搜神记》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悲怆(悲伤);悲怨(悲痛怨恨);悲惋(悲伤惋惜);悲吟(悲伤哀叹);悲忧(悲 悲 bēi ①哀伤~哀、~喜交集。 ②怜悯慈~。 【悲惨世界】法国作家雨果的长篇小说。写失业者冉阿让受主教感化而成为市长的故事,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表现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悲怆】悲伤曲调~低沉。 【悲悼】悲伤悼念。 【悲愤填膺】悲痛和愤怒充满胸膛。膺胸。 【悲欢离合】悲哀和欢乐,别离和团聚。泛指生活中的种种遭遇和心情人有~。 【悲剧】 ①戏剧类别之一,以表现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主人公的悲惨结局为基本特点。 ②比喻不幸的遭遇。 【悲苦】悲哀痛苦。 【悲戚】悲痛哀伤。 【悲切】悲痛;悲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 【悲天悯人】对社会腐败和人民疾苦感到悲愤不平。 【悲恸】极其悲哀伤心~欲绝。 【悲喜交集】见【悲喜交加】。 【悲喜交加】悲痛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又作悲喜交集。 【悲喜剧】戏剧类别之一。兼有悲剧、喜剧因素。多指结局圆满的戏剧。通常在轻松的喜剧形式下展示深刻的悲剧性内容。 【悲辛】悲痛辛酸。 【悲咽】悲哀哽咽。 【悲壮】(声音、诗文等)悲哀而雄壮。

:衔 口含 蟾蜍衔之。--《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燕子衔泥;衔环相报(衔环);衔刀(口中叼刀);衔土(口含泥土);衔口垫背(古代一种殓葬习俗给死人口含珠、玉或米。死尸褥下放钱) 怀藏 衔之次骨。--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衔恩(感恩);衔悔(怀有悔恨之心);衔匿(深藏在心里);衔恤(心怀忧伤);衔哀(心怀哀痛) 奉接,接受 贾昌衔保家活命之恩,无从报效。--《醒世恒言》 又如衔命(奉行命令) 把两物互相接起来或缚住 且把粮车首尾衔,权做寨栅。--《水浒全传》 包含, 衔xián ⒈马嚼子勒紧~。 ⒉用嘴含,包含,含有结草~环。~花。~远山。 ⒊藏在心中,怀恨~悲。~恨。 ⒋奉,接受~命。 ⒌相接~接。 ⒍职位,职称职~。头~。官~。军~。大使~。

:别 (会意。从冎,从刀。冎”,《说文》剔人肉置其骨也。”别”的小篆形体,是一个表示用刀剔骨头的会意字。本义分解) 同本义 别,分解也。--《说文》 桀之力,别觡伸钩。--《淮南子·主术训》 又如别割(分割);别产(分割家产;分家);别国(从一国分化而成的国家;现常指别的国家) 分离;分开;分出 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书·禹贡》 久之,颇晓其别蓍布卦意。--《汉书·张禹传》 有别券者几何家?--《管子·问》。注别券,谓分契也。”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别 bié ①分开离~。 ②另外~称。 ③区分;区别辨~。 ④差别天渊之~。 ⑤类别性~。 ⑥用别针等把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另一物体上。胸前~着纪念章。 ⑦插住;用东西卡籽门~住。 ⑧示禁止或劝阻~说了! ⑨表示揣测。通常与是字合用可~是他病了吧。 ⑩姓。又见biè。 【别本】见【副本】。 【别称】正式命名以外的名称。如秦是陕西省的别称。 【别出心裁】见【独出心裁】。 【别动队】原指离开主力部队单独执行特殊任务的部队,现多指武装特务组织。 【别号】在名、字以外另起的称号王安石字介甫,~半山。 【别具匠心】心思灵巧,与众不同。 【别具一格】具有与众不同的风格特色。 【别开生面】另外开创新的局面或新的形式、风格。 【别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 【别墅】建在郊区或风景区供休养用的住宅。 【别无长物】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多余的东西。形容十分穷困。又作身无长物。 【别义】一个词除本义之外的意义。包括转义(引申义、比喻义)及文字上的假借义等。 【别有天地】另有一种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等引人入胜。 【别有用心】言论或行动中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别致】与众不同这种风衣式样~。 别 biè又见bié。 【别扭】 ①不合意这天气真~。 ②不和闹~。 ③不通顺;不流畅这句话念起来~。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时,四时也。--《说文》 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释名》 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 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 时者,所以记岁也。--《管子·山权数》 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 四时和谓之宝烛。--《尔雅·释天》。 时(時、昬)shí ⒈一切物质不断运动变化或发展所经历的过程~间。~候。~光。 ⒉时间的一段~期。~代。古~。秦~。平~。瞬~。盛极一~。 ⒊时间单位。一天分子~、丑~、寅~等十二~辰。一天分二十四小~。 ⒋节令,季节~令。~节。春夏秋冬四~。应~服装。 ⒌现在的,当前的~事。~髦。 ⒍经常,常常~常。~ ~见到。 ⒎不经常,间或~而。有~候。~好~坏。 ⒏规定的时间准~。按~上下班。 ⒐不定的时间不~。随~。 ⒑机会,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条件~机。~不可失。~不再来。 ⒒ ⒓ 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