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J 君子行

君子行

更新时间:2024-05-20 01:16:05


诗人: 曹植
标题: 君子行
内容: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两汉·曹植《君子行》
翻译: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君子应该防患于未然,不将自己置身在容易引起嫌疑的处境中。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经过别人家的瓜田不弯腰穿鞋,从李树下经过也不要举手去整理帽子。

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
嫂嫂和小叔子不亲手递交东西,长辈和小辈不并肩行走。

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
勤劳谦恭是修德的根本所在,内敛不露锋芒比独处时约束自己还要难。

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
周公到茅屋中访贫问苦,礼贤下士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来不及吃饭。

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洗一次头三次握着头发出来见客,所以后世的人们才称他为圣贤。

注释: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lǚ)¹,李下不正冠。
¹纳履:穿鞋。

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

劳谦¹得其柄,和光²甚独难。
¹劳谦:勤劳而谦虚。²和光:谓才华内蕴,不露锋芒。

周公下白屋,吐哺(bǔ)不及餐。

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拼音:

jūnxíng

cáozhí liǎnghàn 

jūnfángwèirán chǔxiánjiān 
guātián xiàzhèngguān 
sǎoshūqīnshòu zhǎngyòujiān 
láoqiānbǐng guāngshènnán 
zhōugōngxiàbái cān 
sān hòushìchēngshèngxiá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君子应该防患于未然,不将自己置身在容易引起嫌疑的处境中。
经过别人家的瓜田不弯腰穿鞋,从李树下经过也不要举手去整理帽子。
嫂嫂和小叔子不亲手递交东西,长辈和小辈不并肩行走。
勤劳谦恭是修德的根本所在,内敛不露锋芒比独处时约束自己还要难。
周公到茅屋中访贫问苦,礼贤下士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来不及吃饭。
洗一次头三次握着头发出来见客,所以后世的人们才称他为圣贤。

注释
纳履:穿鞋。
劳谦:勤劳而谦虚。
和光:谓才华内蕴,不露锋芒。

释意: :君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君,尊也。--《说文》 赏庆刑威曰君。--《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君也者,掌令者也。--《春秋繁露》 君者,治辨之主也。--《荀子·礼论》 君帝清问下民。--《书·吕刑》 克长克君。--《诗·大雅·皇矣》 二十余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思得明君。--《三国志·诸葛亮传》 则忧其君。--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身 君jūn ⒈〈古〉指帝王,诸侯~主。国~。 ⒉封建时代的一种封号春申~。长安~。 ⒊敬词李~。诸~。 ⒋

:子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同本义 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象形。古文从巛,象发也。籀文从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说文》。按,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 子,子息。--《广韵》 居然生子。--《诗·大雅·生民》 子也者,亲之后也。--《礼记·哀公问》 子者,父之合也。--《春秋繁露基义》 子者,父之阴也。--《汉书·杜钦传》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荀子》 又如子衣(小儿的胎衣 子zǐ ⒈儿,儿或女~女。~孙。泛指人男~。女~。 ⒉称从事某种行业的人士~。舟~。 ⒊〈古〉写在姓氏后面〈表〉对人的尊敬孔~。庄~。墨~。也指一个流派的人诸~百家。 ⒋〈古〉对人的敬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以~之矛,陷~之盾,何如? ⒌旧时称师长或门徒夫~。弟~。 ⒍植物的籽实或动物的生殖细胞瓜~。油菜~。卵~。精~。鱼~。 ⒎幼嫩的~鸡。~鸭。~姜。 ⒏〈古〉五等爵位(公侯伯~男)的第四等~爵。 ⒐〈古〉图书分类法,四部(经史~集)的第三部。 ⒑从母体产生的,跟"母"相对的~金(利息)。~音(辅音)。 ⒒地支的第一位,也用作次序第一。 ⒓ ⒔ ⒕ ⒖ ①弟弟,子侄等职工~弟。 ②后辈,年轻人工农~弟。 ⒗子(读轻声)词的后缀。加在名词、形容词或动词等的词素之后绳~。珠~。凳~。瘦~。瘸~。出了乱~。 ⒘子(读轻声)少数量词的后缀一揽~。敲几下~门。 子zi 1.名词后缀。 2.某些量词的后缀。 3.用于动词﹑形容词词素之后,构成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4.助词。表示时态﹑动态,相当于"着"﹑"了"。 5.助词。表示语气 。

:防〈名〉 (形声。从阜,方声。本义堤坝) 同本义 防,堤也。--《说文》 以防止水。--《周礼·稻人》 町原防。--《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祭防与水庸。--《礼记·郊特性》 大者为之堤,小者为之防。--《管子·度地》 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吕氏春秋·慎小》。又如防隅(水防山隅);沟防;堤防 要塞;关防 地名 春秋陈邑,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北 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费城县东北 春秋宋地,后属鲁,在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南 通房”。住室 夏,有芝生殿 防 fáng ⒈戒备,预置~备。~务。~止。设~。~汛。~患未然。以~万一。~微杜渐。 ⒉堤坝,挡水的建筑物堤~。 ⒊ 【国防】为着保卫国家的领土、主权而设置的一切防务国~军队。国~工厂。国~重镇。

:未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未,无也。--《小尔雅·广诂》 未由也已。--《论语·子罕》 未之难矣。--《论语·宪问》 吾与郑人未有成也。--《公羊传·隐公六年》 吾未有言之。--《吕氏春秋·开春》 未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孙母未去。--唐·杜甫《石壕吏》 未百步则返。--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将舒未舒。 又如未际(未发迹);未的(未必,不一定);未从(未曾,尚 未wèi ⒈没有,不曾~经许可。闻所~闻。 ⒉不~知。~可厚非。 ⒊在句末〈表〉疑问可以言~(可以说了吗)? ⒋地支第八位。也作次序第八。 ⒌ ⒍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然,烧也。--《说文》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管子·弟子职》 夜然脂照城外。--《三国志·刘馥传》 又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然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 可以照见怪物◇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 明白 夫燧之取火于日, 然rán ⒈是,对以为~。 ⒉如此,这样当~。不尽~。 ⒊(表示转折)但是,不过,可是~而。~后。 ⒋(表示进一层)那么,这样就~则。 ⒌在词尾。〈表〉状态忽~。显~。欣~。偶~。 ⒍〈古〉通"燃"。燃烧。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处〈动〉 (会意。从口,从文,或从处,虍声。处”即處”的古字,于六书为会意。金文加声旁虍”变成了形声字。本义中止;停止) 同本义 刬,止也。得几而止。--《说文》 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易·系辞上》 处者处。--《礼记·射义》。注犹留也。” 譬之如牛马处暑之既至。--《国语·楚语》。注止也。” 日月不恒处,人生忽若离。--三国 魏·曹植《浮萍篇》 居住;生活 莫敢遑处。--《诗·召南·殷其靬》 占右穴居而野处。--《易·系辞下》 淖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释文在室女也。 处 chǔ ①居住穴居野~。 ②与别人一起生活;交往他这个人很好~。 ③存在;居我们国家正~于一个伟大的变革时期。 ④处置;办理~分、~理。又见chù。 【处方】医生给病人开的药方。包括开方日期、病人姓名、年龄、性别、药名、数量、剂型、用法、用量等。 【处决】指执行死刑。 【处女】 ①未婚女子。又叫处子。 ②比喻第一次的~作(一个作者的第一部作品)。 【处女膜】女性阴道口周围的一层薄膜,有不规则的小孔。经性交或受到外伤后破裂。 【处士】古时称有德才,但不愿做官而隐居的人◇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处心存心。 【处之泰然】像平常一样对待,好像没事一样。指对待困难或意外情况沉着镇静。也指对某些应当在意的事毫不在意。泰然不以为意、若无其事的样子。又作泰然处之。 【处子】见【处女】 ①。 处 chù ①地方~所。 ②机关或机关中的一个部门人事~、保卫~。又见chǔ。 处(處、刬)chǔ ⒈居住久~农村。 ⒉存,置~在。~于。~心积虑。设身~地。 ⒊交往,同在一起和睦相~。 ⒋安排,解决,办理~置。~理。~之泰然。 ⒌罚,惩办~分。~决。惩~。判~。 ⒍ ⒎ ⒏ 处(處、刬)chù ⒈地方,位置~所。全国各~。〈引〉点,部分好~。坏~。益~。短~。 ⒉机关单位或其中的部门政工~。卫生~。教务~。

:嫌 (形声。从女,兼声。本义疑惑,怀疑而有可能性) 同本义 嫌,一曰疑也。--《说文》 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也。--《礼记·曲礼上》 使民无嫌。--《礼记·坊记》 岂敢有嫌哉?--《吴越春秋》 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李白《长干行》 卿决疑讼,狱定嫌罪。--《论衡·案书》 又如嫌间(因彼此猜疑而产生恶感);嫌微(犹嫌疑) 避忌 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公羊传》 又如嫌难(因有避忌而为难) 厌恶 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嫌择(嫌弃 嫌xián ⒈疑惑,疑忌~疑。~猜。~忌。避~。 ⒉厌恶,不满意讨~。~贵。~多。 ⒊仇怨,仇恨~隙。仇~。

:疑 (形声。小篆字形。从子止匕,矢声。止,不通。子,幼子。幼子多惑。本义怀疑) 同本义 疑,惑也。--《说文》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孙子·谋攻》 时至而疑。--《周书·王佩》 疑邻人之父。--《韩非子·说难》 吾尝疑乎是。--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疑是地上霜。--唐·李白《静夜思》 自疑身外。--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汝腹中之物,佘疑其女也。--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疑思(疑虑);疑影(怀疑;疑团);疑猜(怀疑猜测);疑龊(疑惑);疑狐(怀疑;狐疑);疑念(因怀疑而思索 疑yí ⒈猜忌,不信~惑。~心。怀~。猜~。见~。~神~鬼。半信半~。 ⒉不分明,难于断定、难于解决的~问。~难。~案。 ⒊犹豫不决~行无成。~事无功。 疑níng 1.安定;止息。 2.凝聚;集结。亦指集结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