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T 田南树园激流植楥

田南树园激流植楥

更新时间:2024-05-08 18:33:26


诗人: 谢灵运
标题: 田南树园激流植楥
内容: 樵隐俱在山,由来事不同。不同非一事,养疴丘园中。中园屏氛杂,清旷招远风。卜室倚北阜,启扉面南江。激涧代汲井,插槿当列墉。群木既罗户,众山亦当窗。靡迤趋下田,迢递瞰高峰。寡欲不期劳,即事罕人功。唯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赏心不可忘,妙善冀能同。——南北朝·谢灵运《田南树园激流植楥》
翻译:

樵隐俱在山,由来事不同。
樵夫与隐士, 都在山林中活动,他们的目的与情趣,却完全不同。

不同非一事,养疴丘园中。
樵夫奔波在林间,砍柴谋生,隐士养病于园林,修身养性。

中园屏氛杂,清旷招远风。
我在田南创建的林园,排除了一切世俗的污浊与喧杂,远方的清风,静静地吹进清幽空旷的园中。

卜室倚北阜,启扉面南江。
占卜择地,建几间茅屋,背靠着山冈,推开柴门,南向就面对着江水。

激涧代汲井,插槿当列墉。
将毛竹连接起来,从远处引取涧水,代替汲井,栽种一圈木槿,当作护园的篱屏。

群木既罗户,众山亦当窗。
门前是排排绿树,窗外是座座山峰。

靡迤趋下田,迢递瞰高峰。
有时沿着蜿蜒的小路,到山下的田野中漫步,有时登上高高的山崖,俯瞰芸芸众生。

寡欲不期劳,即事罕人功。
我生性澹泊,欲望不多,创建园林,也不愿大兴土木。

唯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
只想开几条幽静的小路,接纳品格高雅的友朋。

赏心不可忘,妙善冀能同。
不能忘怀的,是推心置腹的友谊,衷心希望的,是朋友之间互相勉励,共同进入妙善的佳境。

参考资料:

1、丁福林编著.谢灵运鲍照集:凤凰出版社,2009.01:58-60
2、李运富编注.谢灵运集:岳麓书社,1999年08月:73-75
3、刘心明译注.谢灵运鲍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年10月:59-60
注释:

樵隐俱在山,由来事不同¹
田南:指南山一带,在今浙江省嵊县西北。树:创建的意思。激流:筑坝引水。植楥(yuán),栽种树木充当篱笆。楥,篱笆。¹事不同:用臧荣绪《晋书》“胡孑明有言:‘隐者在山,樵者亦在山,在山则同,所以在山则异。’”之意。

不同非一事,养疴(kē)¹丘园中。
¹养疴:养病。

中园屏氛杂¹,清旷²³远风。
¹屏氛杂:排除尘氛和喧杂。²清旷:清幽空旷。³招:招引。

卜室¹倚北阜(fù)²,启扉(fēi)³面南江
¹卜室:古人动工造房之前,往往要占卜以问凶吉,此指开工建屋。²倚北阜:背面靠着山冈。³启扉:开门。⁴面南江:南向面对江水。

激涧(jiàn)¹代汲(jí)井,插槿(jǐn)²当列墉(yōng)³
¹激涧:将整根毛竹打通,一根根连接起来,从远处引取涧水。²插槿:栽种木槿。³当列墉:当做一排竖立的围墙。

群木既罗户¹,众山亦当窗。
¹罗户:排立门前。

(mí)(yǐ)¹²下田³,迢(tiáo)(dì)(kàn)高峰。
¹靡迤:山路随坡势向下伸展的样子。²趋:向。³下田:低洼之处的田地。⁴迢递:绵邈高远的样子。⁵瞰:俯视,由上向下看。

寡欲不期劳¹,即事罕人功。
¹不期劳:不想做兴师动众的大举动。

唯开蒋生¹径,永怀求羊²踪。
¹蒋生:指汉代隐士蒋诩。蒋诩字元卿,隐居杜陵,他在住宅前竹林下开了三条小径,只与求仲、羊仲二人往来。后人遂以“三径”或“蒋生径”作为隐士居所的代称。²求羊:指求仲和羊仲。

赏心不可忘,妙善¹冀能同。
¹妙善:至善至妙的超死生的境界,语出《庄子·寓言》郭象注。道家认为人的精神可以与世上万物达到无问的妙合,获得“物我合一”的超死生的境界。

参考资料:

1、丁福林编著.谢灵运鲍照集:凤凰出版社,2009.01:58-60
2、李运富编注.谢灵运集:岳麓书社,1999年08月:73-75
3、刘心明译注.谢灵运鲍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年10月:59-60
赏析:

樵隐俱在山,由来事不同。
不同非一事,养疴丘园中。
中园屏氛杂,清旷招远风。
卜室倚北阜,启扉面南江。
激涧代汲井,插槿当列墉。
群木既罗户,众山亦当窗。
靡迤趋下田,迢递瞰高峰。
寡欲不期劳,即事罕人功。
唯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
赏心不可忘,妙善冀能同。

  这首诗分为三部分,开头四句为第一部分,用樵者作对照,以见出自己养疴丘园的不同凡俗。中间十句为第二部分,写田南园的环境及徜徉其间的快适。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隐居中的情趣。这首诗景物描写很精致,层次感极强,有些动词用得恰到好处,见出了作者的情致。

  诗开水就标明他归田的高情远致:“樵隐俱在山,由来事不同。”是说他隐居在山野不是为了谋生,而是别有追求。这是用了别人的话,臧荣绪《晋书》载何琦引胡孔明言:“隐者在山,樵者亦在山。在山则同,所以在山则异。”都住在山间是相同的,而为什么住山、住山的用意则不相同。下面又说:“不同非一事,养疴丘园中。”意思是:不相同的不是一个方面,我现在是在山间田园里养病。说“养疴”是颐养情性的一种高雅说法,隐者在丘园中“养疴”自然不同于樵者的口腹之役。以上四句用樵者作对照,以见出自己养疴丘园的不同凡俗。

  中间写田南园的环境及徜徉其间的快适。“中园屏氛杂,清旷招远风。”中园无氛杂,远风送爽,这本是客观存在的情况,这里用了“屏”“招”两个动词,说尘杂是他屏除的,远风是他招来的,真是挥之即去,招之即来,他就是江山风月之主了。“卜室倚北阜,启扉面南江。”他在北山之阳建造新居,一打开窗户就对着南江。背山面江,他选择的地方既清幽、又开阔,是个多么好的所在。“激涧代汲井,插槿当列墉。”引来溪涧里的水就可以灌溉,可以省却汲井之劳了,插上槿木围成篱笆,就可以当作围墙了。面前是南江,引水很方便,槿木极易成活,不高不矮,作篱笆当围墙再好不过了。这既写他对环境的整治,又见出生活的简朴、自在。以上四句所写也就是诗题所标示的情事。经过整治之后,这里的环境更优美了:“群木既罗户,众山亦当窗。靡迤趋下田,迢递瞰高蜂。”栽种的树木都长起来了,与众山交互映衬,打开门窗林秀山色扑面而来,“当窗”的“当”情态可味。诗人向下走去是广阔的田野,向上又望见高耸的山峰。上下周围,目接之处无往而不开怀惬意。这个环境有点类似陶渊明诗里描写的情形:“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饮酒》)。陶诗的描写是分散的,这里则很集中。

  最后写隐居中的情趣。“寡欲不期劳,即事罕人功。”这两句说,修建田庄不想劳人动众,只是顺应自然、因势就便,如上面写的“卜室”、“激涧”、“插槿”就是。“唯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这两句是用典。蒋生指汉代隐士蒋诩,他在自己庄园里开辟了三条道路,只与志同道合的羊仲、求仲相往还。作者这样写是表示:他时时都在准备接待那些高人逸士,而杜绝了世俗之交。“赏心不可忘,妙善冀能同。”这两句意思是说:希望朋友们常来欢会,聆听你们的高论妙语。按作者在始宁时,隐士王弘之、孔淳之常来聚会,又有谢惠连、何长瑜、荀雍、羊璿之,常与作者作山泽之游,这些人就是诗中提到的求、羊之徒。作者隐居中的情趣可以用刘禹锡《陋室铭》中下面的句子来表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他在这片天地中暂时解除了官务的纷扰、得失之念的刺激,心情得以放松了。写到这里,读者就清楚了他在开头说的那几句话的实在含义了。

参考资料:

1、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678-680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概是景平二年(424年)。灵运称病辞职后,由于政治上的失意,他决心不再涉足官场,只想从此隐居田园,终老山林。为此,他开辟园林别墅,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一起纵情享受山水之美,参悟人生的真谛。谢灵运为了描写别墅园林的清旷幽美,表达自己创建园林的良苦用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参考资料:完善1、刘心明译注.谢灵运鲍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年10月:59-60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樵夫与隐士, 都在山林中活动,他们生目生与情趣,却完全不同。
樵夫奔波在林间,砍柴谋生,隐士养病于园林,修身养性。
我在田山创建生林园,排除了一切世俗生污浊与喧杂,远方生清风,静静地吹进清幽空旷生园中。
有卜择地,建几间茅屋,背靠着山冈,推开柴门,山向就面对着江水。
将毛竹连接起来,从远处引取涧水,代替汲井,栽种一圈木槿,当作护园生篱屏。
门前是排排绿树,窗外是座座山峰。
有时沿着蜿蜒生小路,到山下生田野中漫步,有时登上高高生山崖,俯瞰芸芸众生。
我生性澹泊,欲望不多,创建园林,也不愿大兴土木。
只想开几条幽静生小路,接纳品格高雅生友朋。
不能忘怀生,是推心置腹生友谊,衷心希望生,是朋友之间互相勉励,共同进入妙善生佳山。

注释
田山:指山山一带,在今浙江省嵊县西北。
树:创建生意思。
激流:筑坝引水。
植楥(yuán),栽种树木充当篱笆。楥,篱笆。
事不同:用臧荣绪《晋书》“胡孑明有言:‘隐者在山,樵者亦在山,在山则同,所以在山则异。’”之意。
养疴(kē):养病。
中园:即园中。
屏氛杂:排除尘氛和喧杂。
清旷:清幽空旷。
招:招引。
卜室:古人动工造房之前,往往要有卜以问凶吉,此指开工建屋。
倚北阜(fù):背面靠着山冈。
启扉:开门。
面山江:山向面对江水。
激涧(jiàn):将整根毛竹打通,一根根连接起来,从远处引取涧水。
插槿(jǐn):栽种木槿。
当列墉(yōng):当做一排竖立生围墙。
罗户:排立门前。
靡迤(mí yǐ):山路随坡势向下伸展生样子。
趋:向。
下田:低洼之处生田地。
迢递(tiáo dì):绵邈高远生样子。
瞰(kàn):俯视,由上向下看。
不期劳:不想做兴师动众生大举动。
蒋生:指汉代隐士蒋诩。蒋诩字元卿,隐居杜陵,他在住宅前竹林下开了三条小径,只与求仲、羊仲二人往来。后人遂以“三径”或“蒋生径”作为隐士居所生代称
求羊:指求仲和羊仲。
妙善:至善至妙生超死生生山界,语出《庄子·寓言》郭象注。道家认为人生精神可以与世上万物达到无问生妙合,获得“物我合一”生超死生生山界。

参考资料:

1、丁福林编著.谢灵运鲍照集:凤凰出版社,2009.01:58-60
2、李运富编注.谢灵运集:岳麓书社,1999年08月:73-75
3、刘心明译注.谢灵运鲍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年10月:59-60

赏析

  这首诗分为三部分,开头四句为第一部分,用樵者作对照,以见出自己养疴丘园的不同凡俗。中间十句为第二部分,写田南园的环境及徜徉其间的快适。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隐居中的情趣。这首诗景物描写很精致,层次感极强,有些动词用得恰到好处,见出了作者的情致。

  诗开水就标明他归田的高情远致:“樵隐俱在山,由来事不同。”是说他隐居在山野不是为了谋生,而是别有追求。这是用了别人的话,臧荣绪《晋书》载何琦引胡孔明言:“隐者在山,樵者亦在山。在山则同,所以在山则异。”都住在山间是相同的,而为什么住山、住山的用意则不相同。下面又说:“不同非一事,养疴丘园中。”意思是:不相同的不是一个方面,我现在是在山间田园里养病。说“养疴”是颐养情性的一种高雅说法,隐者在丘园中“养疴”自然不同于樵者的口腹之役。以上四句用樵者作对照,以见出自己养疴丘园的不同凡俗。

  中间写田南园的环境及徜徉其间的快适。“中园屏氛杂,清旷招远风。”中园无氛杂,远风送爽,这本是客观存在的情况,这里用了“屏”“招”两个动词,说尘杂是他屏除的,远风是他招来的,真是挥之即去,招之即来,他就是江山风月之主了。“卜室倚北阜,启扉面南江。”他在北山之阳建造新居,一打开窗户就对着南江。背山面江,他选择的地方既清幽、又开阔,是个多么好的所在。“激涧代汲井,插槿当列墉。”引来溪涧里的水就可以灌溉,可以省却汲井之劳了,插上槿木围成篱笆,就可以当作围墙了。面前是南江,引水很方便,槿木极易成活,不高不矮,作篱笆当围墙再好不过了。这既写他对环境的整治,又见出生活的简朴、自在。以上四句所写也就是诗题所标示的情事。经过整治之后,这里的环境更优美了:“群木既罗户,众山亦当窗。靡迤趋下田,迢递瞰高蜂。”栽种的树木都长起来了,与众山交互映衬,打开门窗林秀山色扑面而来,“当窗”的“当”情态可味。诗人向下走去是广阔的田野,向上又望见高耸的山峰。上下周围,目接之处无往而不开怀惬意。这个环境有点类似诗里描写的情形:“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饮酒》)。陶诗的描写是分散的,这里则很集中。

  最后写隐居中的情趣。“寡欲不期劳,即事罕人功。”这两句说,修建田庄不想劳人动众,只是顺应自然、因势就便,如上面写的“卜室”、“激涧”、“插槿”就是。“唯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这两句是用典。蒋生指汉代隐士蒋诩,他在自己庄园里开辟了三条道路,只与志同道合的羊仲、求仲相往还。作者这样写是表示:他时时都在准备接待那些高人逸士,而杜绝了世俗之交。“赏心不可忘,妙善冀能同。”这两句意思是说:希望朋友们常来欢会,聆听你们的高论妙语。按作者在始宁时,隐士王弘之、孔淳之常来聚会,又有、何长瑜、荀雍、羊璿之,常与作者作山泽之游,这些人就是诗中提到的求、羊之徒。作者隐居中的情趣可以用《陋室铭》中下面的句子来表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他在这片天地中暂时解除了官务的纷扰、得失之念的刺激,心情得以放松了。写到这里,读者就清楚了他在开头说的那几句话的实在含义了。

参考资料:

1、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678-680
释意: :樵〈名〉 (形声。从木,焦声。本义薪柴) 同本义 樵,散木也。--《说文》 樵彼桑薪。--《诗·小雅·白华》 请无杆采樵者以诱之。--《左传·醒公十二年》 樵蒸焜上。--《汉书·扬雄传》。注木薪也。” 樵苏后炊。--《史记·淮阴侯传》 又如樵山(柴薪堆积如山);樵米(柴草与粮食);樵斧(柴斧);樵拾(樵采,采薪);樵薪(柴薪);樵苏(柴草);樵担(柴担子) 打柴的人 通谯”。楼的别名 为堑垒木樵 樵qiáo ⒈〈方〉木柴买~。 ⒉打柴,又指打柴的人~夫。 ⒊〈古〉通"谯"。谯楼。

:隐 藏匿;隐蔽 隐,蔽也。--《说文》 隐,微也。--《尔雅》 隐五刃。--《国语·齐语》。注隐藏也。” 则事可以隐定。 隐忌雍蔽之人。--《荀子·致仕》。注隐,亦蔽也。” 桓公管仲虽善匿,弗能隐矣。--《吕氏春秋·重言》。注隐,蔽也。” 则盘纡隐深。--《文选·嵇康·琴赋》。注隐,幽深邃也。”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左传·文公十八年》 故隐居屠间。--《史记·魏公子列传》 可以隐形。--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日月隐耀。--宋·范仲淹《岳阳楼 隐(? ⒈藏匿,潜伏,不显露~藏。~匿。~伏。~居。~患。 ⒉不明显,不清楚~痛。~约其辞。 ⒊不说出来,不让人知道~讳。~情。~瞒。 隐yìn 1.依据;凭依。 2.筑,击。

:俱 (形声。从人,具声。本义走在一起,在一起) 同本义 俱,皆也。--《说文》 而仪与之俱。--《战国策·齐策》。注偕也。” 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庄子·天运》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史记·魏公子列传》 百余人俱。--《汉书·李广苏建传》 与李陵俱。 处与之俱。--《世说新语·自新》 使与书俱。--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等同 所谓后者应不俱也。--《素问·三部九侯论》。注犹同也。” 伊尹、箕子才俱也,伊尹为相,箕子为奴。--《论衡》 俱 俱jù ⒈全,都~黑。~在。百废~兴。 ⒉在一起行则与~,止则相对。 ⒊ 俱jū 1.姓。晋有俱石公,唐有俱文珍。见《晋书.石勒载记》﹑《旧唐书.宦官传》。

:在 (形声。小篆字形。从土,才声。表示草木初生在土上。本义存活着,生存,存在) 同本义 在,存也。--《说文》。按,字从土,与坐同意。 见龙在田。--《易·乾》 父母在,不远游。--《论语·里仁》 疾在腠理。--《韩非子·喻老》 病在肌肤。 则无所不在。--《淮南子·原道》 在往者,在来者。--《大戴礼·曾子立事》 又如在生日(在世时);祖父已经不在了;在日(在世之日);在堂(母亲健在);父母健在 居于,处于 朕在位七十载。--《书·尧典》 在河之洲。--《诗·周南·关雎》 公在乾侯 在zài ⒈存,生存存~。健~。人~阵地~。 ⒉居于,处于,置于~职。留~。我昨天~家。碗~桌子上。 ⒊〈表〉动作的进行她~做实验。我正~写字。 ⒋介词。〈表〉动作的地点、时间、范围、情况等~学校学习。~晚上看电视。~全国普及中学教育。~有利的条件下。 ⒌跟"所"连用〈表〉强调~所不惜。~所不辞。~所难免。 ⒍在于,关系到某方面事~人为。农业的根本出路~于机械化。 ⒎ ①在于。 ②介意不~乎。 ⒏ ⒐ ⒑ ①可望见的。 ②即将到来胜利~望。 ⒒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由 (《说文》无由”字,古字字形) 树木生新枝。亦泛指萌生 今在析木之津,犹将复由。--《左传》 又如由蘖(树木枯槁或被砍伐后重发的枝条); 经,由 谁能出不由户?--《论语·雍也》 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三四人。--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必由之路;,由边门出去 行走 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 通以”(譹??)。用 君子无易由言。--《诗·小雅·小弁》。笺由,用也。” 不能由吾子。--《左传·襄公三十年》。杜预注由,用也。” 亿万舟楫,亿万垣墙 由yóu ⒈原因原~。理~。事~。 ⒉自,从~此及彼。~南到北。 ⒊经历,经过经~。察其所~。必~之路。 ⒋顺便,听从~他去罢。不~自主。 ⒌归,属这件事~你办理。 ⒍凭据~此可知。 ⒎ ⒏ ①从发生到现在~来已久。 ②原因,来源什么~来? ⒐ 由yāo 1.女子笑貌。

: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黣”(或写作牟”)) 同本义 來,周所受瑞麥來黣也。--《说文》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段注武王渡孟津,白鱼跃入王舟。出涘以燎◇五日。火流为乌,五至,以殻俱来,此谓遗我来牟。” 于皇来牟。--《诗·周颂·臣工》。疏叹其受麦瑞而得丰年也。” 又如来牟(古时大小麦的统称) 未来,将来 来日方长。--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知来者之可追。--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来代(后代;后世);来 来(來)lái ⒈从甲方到乙方,跟"去"、"往"相对~电传。~到了天安门广场。 ⒉来到,发生~临。雨~了。~了险情。 ⒊〈表〉时间,某段时间以后,今后古~。近~。二十年以~。将~。未~更加美好。~年(明年)要取得更大的成绩。 ⒋〈表〉动作(代替另一具体的动词)再~下盘棋。我不行,你~吧!我们去游泳,你~不~? ⒌在动词前,〈表〉要做某事我~帮你。大家都~献计献策。 ⒍在动词后,〈表〉趋向,继续做或曾经做过请进~。拿过~。一路走~。这衣服哪儿买~? ⒎〈表〉粗略估计的数目两米~长。三十~岁。 ⒏助词。在一、二、三等数词后,〈表〉列举获得这一成果的原因一~是领导的关怀支持,二~是同志们的共同努力。 ⒐助词。诗歌里用着衬托,配合音节正月里~是新春。 ⒑[来回] ①去了再回来。 ②往返一次。 ⒒[来往] ①来和去。 ②交际。 ⒓[来历]人或事物的由来或经过。 ⒔[来源]事物的起源、根源。 ⒕[来着]助词。用于词尾。〈表〉已发生过的事昨天我们在这儿开会~着。 来lài 1.慰劳;劝勉。 2.通"赉"。送给;赐予。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事,职也。--《说文》 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韩非子·五蠹》 又如事宦(仕宦。事通仕”) 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事,勤也。--《尔雅》 为政事庸力行务。--《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在君为政,在臣为事。” 事蚤济也。--《礼记·乐记》 事至佚而功。--《荀子·王霸》。注任也。” 陉山之事。--《战国策·秦策》。注役也。” 公侯之事。--《诗·召南·采蘩》 事shì ⒈人的一切活动,自然界、社会中的一切现象或活动~情。~在人为。新~。有~。大~。 ⒉变故~过境迁。这里出~了。 ⒊做,治从~。~农。~商。~生产。 ⒋工作,职业~业。找~。谋~。 ⒌关系,责任走吧,不关你的~。 ⒍工夫这活很费~。 ⒎侍奉奉~。仰~俯畜(原指侍奉父母,养活妻子、儿女◇来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⒏事物一件叫一事两~。 ⒐ ①日常工作~务缠身。 ②总务。 ⒑ ⒒ ⒓ ⒔ ⒕ ①事故。 ②争执,纠纷挑起~端。 ⒖ ⒗ 事zì 1.立置。 2.插入,刺入。参见"事刃"。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