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Q 秋风辞

秋风辞

更新时间:2024-05-20 05:26:17


诗人: 刘彻
标题: 秋风辞
内容: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两汉·刘彻《秋风辞》
翻译: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秋风刮起,白云飘飞,草木枯黄大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兰花、菊花都无比秀美,散发着淡淡幽香,但是我思念美丽的人的心情却是难以忘怀的。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乘坐着楼船行驶在汾河上,行至中央激起白色的波浪。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鼓瑟齐鸣船工唱起了歌,欢喜到极点的时候忧愁就无比繁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少壮的年华总是容易过去,渐渐衰老没有办法!

参考资料:

1、任克良编 .拜城诗词选编 :中国文化出版社 ,2010 :14 .
2、李寅生著 .中国古典诗文精品读本 上册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3 :82-83 .
3、霍松林著 .霍松林选集 第十卷 历代好诗诠评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0 :3-4 .
4、姜葆夫选析 .汉魏六朝诗歌赏析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1 :4-6 .
5、童辉主编 .一生最爱古诗词 :外文出版社 ,2012 :115-116 .
注释: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¹兮雁南归。
¹黄落:变黄而枯落。

¹有秀²兮菊有芳,怀佳人³兮不能忘。
¹兰、菊:这里比拟佳人。“兰有秀”与“菊有芳”,互文见义,意为兰和菊均有秀、有芳。²秀:此草本植物开花叫“秀”。这里比佳人颜色。芳:香气,比佳人香气。³佳人:这里指想求得的贤才。

¹楼船²兮济汾河³,横中流兮扬素波
¹泛:浮。²楼船:上面建造楼的大船。泛楼船,即“乘楼船”的意思。³汾河:起源于山西宁武,西南流至河津西南入黄河。⁴中流:中央。⁵扬素波:激起白色波浪。

箫鼓鸣¹兮发²(zhào)³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¹鸣:发声,响。²发:引发,即“唱”。³棹歌:船工行船时所唱的歌。棹:船桨。这里代指船。⁴极:尽。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¹
¹奈老何:对老怎么办呢?

参考资料:

1、任克良编 .拜城诗词选编 :中国文化出版社 ,2010 :14 .
2、李寅生著 .中国古典诗文精品读本 上册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3 :82-83 .
3、霍松林著 .霍松林选集 第十卷 历代好诗诠评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0 :3-4 .
4、姜葆夫选析 .汉魏六朝诗歌赏析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1 :4-6 .
5、童辉主编 .一生最爱古诗词 :外文出版社 ,2012 :115-116 .
赏析: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全诗比兴并用、情景交融,是中国文学史上“悲秋”的名作。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谓写“乐极哀来,惊心老至”,一谓“此辞有感秋摇落。系念求仙意, ‘怀佳人’句,一篇之骨”(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三)。张玉谷又补充说:“以佳人为仙人,似近、乎凿。然帝之幸河东,祠后土,皆为求仙起见,必作是解,于时事始合,而章义亦前后一线穿去”。诗中求仙之意不明说,只以“怀佳人兮不能忘”一句暗点,意趣含蓄,妙在其中。

  全诗共有九句,可分作四层。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为第一层,点出季节时令特点。阵阵秋风卸白云而飞,岸边的树木已不复葱郁,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大雁苍鸣,缓缓掠过樯桅。短短两句,清远流丽。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秋风百代情至之宗。”秋日乃惹人思情,虽有幽兰含芳,秋菊斗艳,然凋零的草木,归雁声声,勾起汉武帝对故去的“佳人”不尽的思念之情:“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此句写的缠绵流丽乃一诗之精华,正如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三:“此辞有感秋摇落系念仙意。怀佳人句,一篇之骨...”明人谢榛以为,《秋风辞》之起句,出于高祖刘邦的《大风歌》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四溟史话》】。仅从字面看,固然不错;但两者的境界和情韵,却颇为异趣。“大风起兮云飞扬”,苍莽辽阔,表现的是风云际会中崛起的雄主壮怀;“秋风起兮白云飞” ,则清新明丽,荡漾着中流泛舟,俯仰观赏的欢情,联系后句,其韵味更接近于《九歌.湘夫人》的“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为第二层,是作者的因景联想和中心情思,兰草的秀丽,菊花的清香,各有千秋,耐人品味。春兰秋菊自有盛时,作者观赏的情趣和心态可以相见。接着作者由对花木的观赏,引发起对佳人的怀念,这种由物到人的移情,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是常用的手法,如屈原《离骚》有“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子。“怀佳人兮不能忘”里的“佳人”不仅仅局限在字面的本身,它也可以包容了作者对事业的追求心愿,正象屈原以美人比喻自身理想的高洁一样。

  也有观点认为武帝于把酒临风之际,怀念的心中“佳人”是指那位“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北方“佳人”李夫人。李夫人死于元狩年间,武帝思念不已,竟至于信少翁之说,夜致其形貌于宫,在隔帷伫望之中,唱出了“是邪?非邪?立而望之,翩何姗姗其来迟” 的迷茫之歌。而今七、八年过去,武帝还是不能忘怀于她,终于在秋日白云之下,又牵念起这位隔世伊人了。这两句化用《九歌》人神相殊之境,写武帝对“佳人” 的生死相望之思,确有鲁迅先生所说那种“缠绵流丽”的韵致。

  五、六、七句“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为第三层,是泛舟中流的生动描绘,诗情重又振起,竭力描写汉武帝泛舟中流、君臣欢宴景致。当楼船在汾河中流疾驶,潺缓的碧水,顿时扬起一片白色的波浪。在酒酣耳热之际,不禁随着棹橹之声叩舷而歌。“萧鼓鸣兮发棹歌”一句,正是武帝自作《秋风辞》放怀高歌的生动写照。其蹒跚的步履,朦胧的醉态和叩舷而歌额度自得之情,悠然可见。

  八、九句“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为第四层,是作者此次行幸河东,乐极哀来的深沉感慨。过分的欢乐之后,又带给人哀怨的心绪,青春难再,老之将至,因而不得不及时行乐了。这一描状自然景物后的思想归结,仍没有摆脱了古代骚人墨客的低沉情调。正象汉武帝本人一样,既有平南越、斥匈奴、兴太学、崇儒术的文治武功,又有敬神仙、请方士,因横征暴敛至使“流民愈多,盗贼分行”的过错(见《汉书》卷四十六《石庆传》),所以这首《秋风辞》既有不少自然流畅,使人成诵难忘的秀句,又有叹息人生短暂的虚无色彩。

  总结看来,首二句写秋景如画,三、四句以兰、菊起兴,融悲秋与怀人为一。以下各句写舟中宴饮,乐极生哀,而以人生易老的慨叹作结。

  此诗虽是即兴之作,一波三折,抒写得曲折缠绵,毫无直泻无余之感。在清丽如画的写景中,轻轻拨动怀想家人的思弦;于泛舟中流的欢乐饮宴,发为逸兴遄飞的放怀高歌;然后又急转直下,化作年华不再的幽幽叹息,将这位一代雄主的复杂情思,书写的曲折而又缠绵。沈德潜《古诗源》卷二:“《离骚》遗响。文中子谓乐极哀来,其悔心之萌乎?”以“《离骚》遗响”观之,乃就文辞而言。沈德潜的评价非常切实。《秋风辞》之所以能以清新流丽之辞,与苍莽雄放的《大风歌》相敌并同流传百世,原因正在于此。

参考资料:

1、贺新辉主编 .古诗鉴赏辞典 (上)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4 :175-177 .
2、李争光编著 .历代奇词怪诗鉴赏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5 :113-114 .
拼音:

qiūfēng

liúchè liǎnghàn 

qiūfēngbáiyúnfēi cǎohuángluòyànnánguī 
lányǒuxiùyǒufāng huái怀jiārénnéngwàng 
fànlóuchuánfén héngzhōngliúyáng 
xiāomíngzhào huānāiqíngduō 
shàozhuàngshínàilǎo 
创作背景  公元前113年(元鼎四年)十月,刘彻到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南)祭祀后土(土地神)。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身为大汉天子的刘彻,一生享尽荣华,又同常人一样,无法抗拒衰老和死亡。宴尽之余,于是写下此篇。参考资料:完善1、梁时,周笃文主编;徐晋如注评.华夏之歌 中华爱国思乡诗选:华艺出版社,2001:242、姜葆夫选析.汉魏六朝诗歌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4-63、黄绍筠著.中华古典诗歌吟味:西冷印社,2001:42-43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风刮起,白云飘飞,草木枯黄大雁南归。
兰花、菊花都无比秀美,散发着淡淡幽香,但是我思念美丽的人的心情却是难以忘怀的。
乘坐着楼船行驶在汾河上,行至中央激起白色的波浪。
鼓瑟齐鸣船工唱起了歌,欢喜到极点的时候忧愁就无比繁多。
少壮的年华总是容易过去,渐渐衰老没有办法!

注释
辞:韵文的一种。
黄落:变黄而枯落。
秀:此草本植物开花叫“秀”。这里比佳人颜色。芳:香气,比佳人香气。兰、菊:这里比拟佳人。“兰有秀”与“菊有芳”,互文见义,意为兰和菊均有秀、有芳。
佳人:这里指想求得的贤才。
泛:浮。楼船:上面建造楼的大船。泛楼船,即“乘楼船”的意思。汾河:起源于山西宁武,西南流至河津西南入黄河。
中流:中央。扬素波:激起白色波浪。
鸣:发声,响。发:引发,即“唱”。
棹(zhào):船桨。这里代指船。棹歌:船工行船时所唱的歌。
极:尽。
奈老何:对老怎么办呢?

参考资料:

1、任克良编 .拜城诗词选编 :中国文化出版社 ,2010 :14 .
2、李寅生著 .中国古典诗文精品读本 上册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3 :82-83 .
3、霍松林著 .霍松林选集 第十卷 历代好诗诠评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0 :3-4 .
4、姜葆夫选析 .汉魏六朝诗歌赏析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1 :4-6 .
5、童辉主编 .一生最爱古诗词 :外文出版社 ,2012 :115-116 .

赏析二

  全诗比兴并用、情景交融,是中国文学史上“悲秋”的名作。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谓写“乐极哀来,惊心老至”,一谓“此辞有感秋摇落。系念求仙意, ‘怀佳人’句,一篇之骨”(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三)。张玉谷又补充说:“以佳人为仙人,似近、乎凿。然帝之幸河东,祠后土,皆为求仙起见,必作是解,于时事始合,而章义亦前后一线穿去”。诗中求仙之意不明说,只以“怀佳人兮不能忘”一句暗点,意趣含蓄,妙在其中。

  全诗共有九句,可分作四层。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为第一层,点出季节时令特点。阵阵秋风卸白云而飞,岸边的树木已不复葱郁,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大雁苍鸣,缓缓掠过樯桅。短短两句,清远流丽。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秋风百代情至之宗。”秋日乃惹人思情,虽有幽兰含芳,秋菊斗艳,然凋零的草木,归雁声声,勾起汉武帝对故去的“佳人”不尽的思念之情:“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此句写的缠绵流丽乃一诗之精华,正如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三:“此辞有感秋摇落系念仙意。怀佳人句,一篇之骨...”明人以为,《秋风辞》之起句,出于高祖的《大风歌》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四溟史话》】。仅从字面看,固然不错;但两者的境界和情韵,却颇为异趣。“大风起兮云飞扬”,苍莽辽阔,表现的是风云际会中崛起的雄主壮怀;“秋风起兮白云飞” ,则清新明丽,荡漾着中流泛舟,俯仰观赏的欢情,联系后句,其韵味更接近于《九歌.湘夫人》的“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为第二层,是作者的因景联想和中心情思,兰草的秀丽,菊花的清香,各有千秋,耐人品味。春兰秋菊自有盛时,作者观赏的情趣和心态可以相见。接着作者由对花木的观赏,引发起对佳人的怀念,这种由物到人的移情,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是常用的手法,如《离骚》有“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子。“怀佳人兮不能忘”里的“佳人”不仅仅局限在字面的本身,它也可以包容了作者对事业的追求心愿,正象屈原以美人比喻自身理想的高洁一样。

  也有观点认为武帝于把酒临风之际,怀念的心中“佳人”是指那位“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北方“佳人”。李夫人死于元狩年间,武帝思念不已,竟至于信少翁之说,夜致其形貌于宫,在隔帷伫望之中,唱出了“是邪?非邪?立而望之,翩何姗姗其来迟” 的迷茫之歌。而今七、八年过去,武帝还是不能忘怀于她,终于在秋日白云之下,又牵念起这位隔世伊人了。这两句化用《九歌》人神相殊之境,写武帝对“佳人” 的生死相望之思,确有先生所说那种“缠绵流丽”的韵致。

  五、六、七句“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为第三层,是泛舟中流的生动描绘,诗情重又振起,竭力描写汉武帝泛舟中流、君臣欢宴景致。当楼船在汾河中流疾驶,潺缓的碧水,顿时扬起一片白色的波浪。在酒酣耳热之际,不禁随着棹橹之声叩舷而歌。“萧鼓鸣兮发棹歌”一句,正是武帝自作《秋风辞》放怀高歌的生动写照。其蹒跚的步履,朦胧的醉态和叩舷而歌额度自得之情,悠然可见。

  八、九句“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为第四层,是作者此次行幸河东,乐极哀来的深沉感慨。过分的欢乐之后,又带给人哀怨的心绪,青春难再,老之将至,因而不得不及时行乐了。这一描状自然景物后的思想归结,仍没有摆脱了古代骚人墨客的低沉情调。正象汉武帝本人一样,既有平南越、斥匈奴、兴太学、崇儒术的文治武功,又有敬神仙、请方士,因横征暴敛至使“流民愈多,盗贼分行”的过错(见《汉书》卷四十六《石庆传》),所以这首《秋风辞》既有不少自然流畅,使人成诵难忘的秀句,又有叹息人生短暂的虚无色彩。

  总结看来,首二句写秋景如画,三、四句以兰、菊起兴,融悲秋与怀人为一。以下各句写舟中宴饮,乐极生哀,而以人生易老的慨叹作结。

  此诗虽是即兴之作,一波三折,抒写得曲折缠绵,毫无直泻无余之感。在清丽如画的写景中,轻轻拨动怀想家人的思弦;于泛舟中流的欢乐饮宴,发为逸兴遄飞的放怀高歌;然后又急转直下,化作年华不再的幽幽叹息,将这位一代雄主的复杂情思,书写的曲折而又缠绵。《古诗源》卷二:“《离骚》遗响。文中子谓乐极哀来,其悔心之萌乎?”以“《离骚》遗响”观之,乃就文辞而言。沈德潜的评价非常切实。《秋风辞》之所以能以清新流丽之辞,与苍莽雄放的《大风歌》相敌并同流传百世,原因正在于此。

参考资料:

1、贺新辉主编 .古诗鉴赏辞典 (上)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4 :175-177 .
2、李争光编著 .历代奇词怪诗鉴赏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5 :113-114 .
释意: :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 同本义 秋,禾谷熟也。--《说文》 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 秋者,少阴之选也。--《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 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月令章句》 处处田畴尽有秋。--宋·范成大《颜桥道中》 收过了秋,天气一凉,病就重起来。--赵树理《福贵》 又如麦秋(收割麦子的时候);秋麦(成熟的禾稼);秋禾(秋熟 秋(秌)qiū ⒈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季。~天。 ⒉年千~伟业。 ⒊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 ⒋庄稼成熟的时期麦~时节。金~。 ⒌ ①指~收、~耕、~播。 ②三年。 ⒍ ⒎ ⒏ ⒐

:风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同本义 飈,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鴓(飈)?--《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 风(飈) fēng ⒈流动着的空气,多是大致与地面平行东~。龙卷~。刮~下雨。~向。~速。〈引〉像风那样快或普遍流行的~靡一时。 ⒉借风力吹干的~肉。 ⒊消息闻~而动。 ⒋表露在外的景象、品格、气概、才华、态度等~景。~格。~骨。作~。~华。~骚。 【风雅】风度文雅。 【风度】有一定特色的姿态和言谈举止。 【风采】(也写作"丰采")风度神采。 【风姿】(也写作"丰姿")风度姿态。 ⒌没有确实根据的~闻。~言~语。 ⒍习俗,流行的爱好或习惯~俗。世~。学~。移~易俗。勤俭成~。 ⒎〈古〉称歌谣,民歌采~。国~。 ⒏用于病名麻~。抽~。 ⒐ 【风险】风浪危险。〈喻〉事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波折险阻不怕担~险。 ⒑ 【风头】 ①形势的发展或有关个人利害的情势看准~头行事。 ②当众表现自己她爱出~头。 ⒒ 【风化】 ①风俗教化莫伤~化。 ②地质学上指岩石因长期遭受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等而分解崩溃。 ③化学上指结晶体在空气中失掉结晶水,因而失去结晶形状的现象。 ⒓ 【风流】 ①杰出的,业绩、才华出众的千古~流人物。 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流倜傥。 ③像风一样流失。〈喻〉原来常聚的人,现今分散各地~流云散。 ④旧指士大夫所谓的风雅,也指乱搞男女关系~流罪过。 ⒔〈古〉通 "讽"。劝告,讽刺。 风fèng 1.刮风;吹。 2.被风吹,受风。 3.引申为乘凉。 4.教育,感化。 5.显扬,表彰。 风fěng 1.劝谏;讽谏。 2.泛指劝说。 3.讽诵。

:起〈动〉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同本义 起,能立也。--《说文》 曩子坐,今子起。--《庄子·齐物论》 载起载行。--《诗·小雅·沔水》 请业则起。--《礼记·曲礼》 子墨子起。--《墨子·公输》 吾恂恂而起。--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夫起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 妇亦起大呼。 又如起在(起来);起舞(起身而舞。欢欣的样子);起坐(起立与坐下);起谢(起立谢过) 起床 起视四境。--宋·苏洵《六国论》 不敢同卧起。--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 起qǐ ⒈由卧而坐,由坐而立,由下而上等~来。~床。~立。~伏。~劲。 ⒉离开原来的位置~去。~动。~货。~钉子。 ⒊上升,涨大~飞。有~有落。发面~了。 ⒋转机,好转的~色。 ⒌开始~始。~点。从今天~。 ⒍发动,发生~兵。~疑。~作用。 ⒎长出~疙瘩。~疹子。 ⒏草拟~稿。~草。 ⒐建造,创立~住房。白手~家。 ⒑量词。指批、群、件、宗等一~货物。两~队伍。三~差错。四~案件。 ⒒〈表〉动作的趋向提~。拿~。抱~。举~。引~。问~。想~。 ⒓跟"来"连用,〈表〉觉醒或动作开始从梦中~来。打~锣鼓来。 ⒔跟"不"、"得"连用,〈表〉能或够格买不~。看得~。拿不~。用得~。经得~磨练。 ⒕ ①起床。 ②动身,身体移动明天~身去上海。~身让坐。 ⒖ ⒗ ⒘ ⒙ ①发动武装革命。 ②脱离反动集团投身到革命阵营。驾机~义。⒚

:兮 啊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诗·周南·葛覃》 兮xī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缘天梯~北上。登太乙~ 玉台。

:白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同本义 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说文》 虚室生白。--《庄子·人间世》 若白驹之过隙。--《庄子·知北游》 白昼大都之中。--《汉书·贾谊传》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马蹄》 须眉交白。--《庄子·渔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目辨白黑美恶。--《荀子·荣辱》 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云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同本义 大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云 雲,山川气也。--《说文》 地气上为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有其状若悬於而赤,其名曰云。--《吕氏春秋·明理》 云集响应。--汉·贾谊《过秦论》 云归而岩穴瞑。--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云瞑(古乐器名);云根(山石。古人认为云是从山石中产生的,故称);云?(传说中的云车);云狐(用脑门和股两处的狐皮拼成云形花 云(雲)yún ⒈水蒸气上升遇冷凝集成水滴或冰晶,成团的在空中飘缸~。乌~。〈喻〉众多~集。 ⒉ ⒊说人~亦~。不知所~。 ⒋文言助词(无义)~何难吁矣。日~暮矣。盖记时也~。 ⒌有其~益乎? ⒍ ⒎ ①银河。也叫"天河"。 ②高空。

:飞 (象形。小篆字形,下面象展开的双翼,上面象鸟首。本义鸟飞) 同本义 飛,鸟翥也。象张翼之形。--《说文》 飞鸟遗之音。--《易·小过》 明珠弹于飞肉。--《太玄·唐》。注飞肉,禽鸟也。”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 鸟倦飞而知还。--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鸢飞戾天者。--吴均《与朱元思书》 又如飞凫(飞翔的凫鸟);飞翰(飞翔的小鸟);飞鸿(飞翔中的鸿雁) 泛指飞翔 飞龙在天。--《易·乾》 彗孛飞流。--《汉书·天文志》。注绝迹而去也。” 又如飞虫 飞(飛) fēi ⒈鸟类或虫类等利用翅膀在空中活动小鸟群~。~蛾←蝶~。〈引〉物体在空中飘扬或行动,又指这些物体彩云~。大雪纷~。~砂走石。火箭起~。~行物。宇宙~船 。 ⒉快,极其迅速~步。~报。~舟。~腾。~跃。 ⒊极,非常这把剑~快。 ⒋形容高悬在空中的~桥。 ⒌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蜚)语。 ⒍意外的~祸。

:草 (形声。从苃,早声。小篆苃,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 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草本植物的总称 苃,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书多以屮为之。--《说文》 大草不生。--《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 草食者羶。--《吕氏春秋·本味》 草苴比而不芳。--《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刘禹锡《陋室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说文》 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白虎通》 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春秋繁露》 一树十获者木也。--《管子·权修》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庄子·山木》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孟子·尽心上》 草木之花。--宋·周敦颐《爱莲说》 鸟兽木石。--明·魏学洢《核舟 木mù ⒈树栽植树~。封山育林,禁止伐~。 ⒉指木料,砍下的成材的树~头。~材。 ⒊用木料制成的~器家具。~牛流马。 ⒋质朴,朴实此人~实。 ⒌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麻~。嘴唇发~。 ⒍棺材寿~。行将就~。 ⒎五行(金~水火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