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P 判都省感怀

判都省感怀

更新时间:2024-05-20 19:48:01


诗人: 寇准
标题: 判都省感怀
内容: 昔为学士掌三铨,屈指年光三十年。秋雨滴阶桐已老,白头重到倍依然。
拼音: xī wéi xué shì zhǎng sān quán, qū zhǐ nián guāng sān shí nián.
昔为学士掌三铨,屈指年光三十年。
qiū yǔ dī jiē tóng yǐ lǎo, bái tóu zhòng dào bèi yī rán.
秋雨滴阶桐已老,白头重到倍依然。
释意: :昔 (象形。象残肉日以晞之,与俎同意。本义干肉) 同本义 昔,干肉也。--《说文》 假借为昨。”从前;过去(与今”相对) 二曰昔酒。--《周礼·酒正》。挚 昔之人无闻知。--《书·无逸》 自古在昔。--《诗·商颂·那》 昔者,圣王之作易也。--《易·说卦传》 昔栾武子。--《国语·晋语》 昔人已乘黄鹤去。--唐·崔颢《黄鹤楼》 昔自郡城。--清·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抚今追昔;今非昔比;今胜于昔;在昔(过去,从前);昔来(往日以来);昔士(古之贤人) 昨日 昔者 昔xī ⒈从前,过去,跟"今"相对~者。~日。今非~比。 ⒉〈古〉夜通~不寐矣(寐睡着)。 昔cuò 1.通"错"。交错。 2.通"措"。犹用。

:为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墜。--《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徐珂《清稗类钞·战 为(為、爲)wéi  ⒈做,干事在人~。敢作敢~。 ⒉有能力,有贡献,做出成绩年轻有~。大有作~。 ⒊看成,当作认~。以~。不足~凭。霓~衣兮风~马。 ⒋充当,担任,治理能者~师。她~校长已三年。善~国事。 ⒌成,变成变荒坡~花果山。 ⒍是十两~一斤。 ⒎被~人所耻。 ⒏助词。〈表〉疑问、程度、范围、加强语气等何乐不~?大~不幸。广~流传。极~紧要。 为(為、爲)wèi ⒈给,替~国争光。~人民服务。 ⒉〈表〉目的~了治病救人。 ⒊向,对且~众人言。不足~外人道。 ⒋帮助,卫护~人作嫁(〈喻〉没有自己的好处,白给别人操劳)。~虎作伥(〈喻〉做坏人的帮凶)。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学,识也。--《广雅》 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即继以问也。--清·刘开《问说》 又如学书(认真读书);学学乖(经世面,学聪明);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 学(寃、斈)xué ⒈指学习~工。~农。~医。~哲学。~而不厌。~习科学知识。 ⒉模仿边看边~。照字帖~写字。鹦鹉~舌。 ⒊指学问。 ①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这是一门新兴的~问。 ②知识求~。博~多才。 ③学和问勤~多问。 ⒋指学识,学术上的知识和修养她的~识渊博。 ⒌指学校,集体培养人才的地方小~。中~。大~。 ⒍指学科,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医~。化~。生物~。经济~。 ⒎ ⒏ ⒐ ①在学校学习的人。 ②向前辈或向能者学习的人。 ③求学者谦称自己。 ⒑ ⒒ ①〈古〉官名翰林~士。 ②旧称学者文人~士。 ③学位名在硕士之下。 ⒓ ⒔ ⒕ ⒖ 学xiào 1.教导。

:士〈名〉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士,事也。--《说文》 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白虎通·爵》 学以居位曰士。--《汉书·食货志》 以才智用者谓之士。--《后汉书·仲长统传》 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周书》 是以为大夫卿士。--《书·牧誓》 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礼记·曲礼》 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马伶传》 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唐·韩 士shì ⒈〈古〉指男子,特指未婚男子以谷我~女(谷养活)。 ⒉我国商、周时代贵族的最低一级,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阶层。 ⒊指读书人学~。硕~。~农工商。 ⒋军衔名。在尉级以下上~。中~。又泛指军人战~。激励~气。 ⒌具有某种专业技术或某种品质的人护~。技~。院~。以(因)才智用者谓之~。 ⒍对人的美称人~。壮~。烈~。

:掌 本义手掌,手心 掌,手中也。--《说文》 指其掌。--《论语·八佾》 易于反掌,安于泰山。--枚乘《谏吴王书》 又如掌上(手掌之上。极言容易);掌上观纹(比喻极其容易,毫不费力);掌文(手掌纹路所呈现的近乎文字的形状) 脚的底部 四足动物带爪的脚 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脚 掌状物 钉在马、驴、骡等蹄子底下的蹄铁 又指钉或缝在鞋底后部的补钉 掌zhǎng ⒈手心,手的里面手~。巴~。拍~。易如反~。 ⒉脚底脚~。鸭~。熊~。 ⒊用手掌打~颊。~嘴。  ⒋把握,拿稳,主管~握。~管。~权。~舵。 ⒌钉在鞋底前后的皮、胶片、铁片等钉块鞋~儿。 ⒍钉在马、骡等蹄下的铁片马~。 ⒎ ⒏

:三〈数〉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 三sān ⒈数目字~个。~人行必有我师。 ⒉多次再~叮嘱。~番五次。~思而行。~令五申。~复斯言。 ⒊[三甲]〈古〉"殿试"中榜者(进士)的三个等级。宋朝太平兴国八年将殿试的中榜者,分为三等即"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 出身"。每甲各取有若干名,统称进士。元、明、清,殿试的中榜者,一甲只取有三名,二甲、三甲则各取有若干名。一甲的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三sàn 1.多次;再三。

:铨 (形声。从金,全声。本义称重量的器具,即秤) 同本义 铨,衡也。--《说文》 称谓之铨。--《广雅·释器》 夫挈轻重不失铢两,圣人弗用,而县之乎铨衡。--《淮南子·齐俗训》 又如铨衡 指古代史书中解说、评议一类的文字 后之史家,或谓之论,或谓之序,或谓之铨,或谓之评。--宋·郑樵《通志》 姓 铨 称量;衡量;鉴别 无铨度天下之众寡。--《国语·吴语》。注称也。” 考量以铨。--《汉书·王莽传》 又如铨次(衡量而排定次序。也作诠次”);铨序(评论文章的品第序次);铨判 铨quán ⒈秤,衡量轻重用~。~度。 ⒉旧时称盐官吏~选。~授。 ⒊

:屈〈动〉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同本义 屈,拗曲。--《广韵》 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正字通》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易·系辞》 猬缩蠖屈。--马中锡《中山狼传》 不可屈伸。--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安能屈豪杰。--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屈膝叩首。--清·方苞《狱中杂记》 不当屈。--清·张廷玉《明史》 又如屈指询算(迷信指用手指占算);屈律(弯曲的样子);屈卮(有弯曲把手的酒杯);屈申(屈伸。屈曲和伸展);诎屈(曲折;弯曲);屈伸(屈曲);屈屈(弯弯曲曲);屈蠖(曲身 屈qū ⒈弯曲,跟伸相对~膝。~指可数。 ⒉低头,妥协,服输,顺从~服。~从。不~不挠。 ⒊冤枉,使人不痛快冤~。委~。受~。 ⒋理亏理~词穷。 ⒌ 屈jué 1.短。 2.竭尽,穷尽。 3.见"屈奇。" 4.通"倔"。参见"屈强"。 5.通"崛"。参见"屈起"。

:指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指,手指也。--《说文》 骈拇枝指。--《庄子·骈拇》 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荀子·儒效》 指如削葱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鬓苍苍十指黑。--唐·白居易《卖炭翁》 以指叩门。--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指下(手指按下,比喻诊脉看病);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指纹痕迹,手指尖端,指端背面扁平的表皮角质层);指尺(古时以中指的中节为一寸);指掌(手指和手掌 );指 指zhǐ ⒈手指(脚趾也可写作"脚指")拇~。食~。~不胜屈(形容数量很多)。 ⒉用杆状东西的尖端对着,向一定的目标前进~着。~向。用手一~。直~匪巢。 ⒊引导,点明,告知~引。~导。~正。~路明灯。~出他的缺点。 ⒋责备,谴责~责(严厉责备)♂眉冷对千夫~。 ⒌仰仗,依仗~望。~靠。 ⒍直立,竖起令人发~。 ⒎意思,意图,也作"旨"~意。话有所~。 ⒏一个指头的宽度叫一指这本书三~厚。 ⒐ ⒑ ①指给人看。 ②上级对下级指明办事的原则和方法等。 ③上级对下级具有指令性的话或文字。 ⒒ ⒓ ①数学上表示一个数自乘的次数,写在数的右上角。如7自乘4次,写作,4是指数。 ②统计中反映各个时期某一社会现象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指某一社会现象的报告时期数值对基期数值之比物价~数。 ③说明地区差异或计划完成情况的比数。 ⒔ ⒕ ①发令,调度~挥工作。 ②负责发令调度的人工程总~挥。 ⒖ ①指导点明。 ②评论,议论~点江山。 ⒗ 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