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T 统分稻晚归

统分稻晚归

更新时间:2024-05-08 02:20:11


诗人: 陆游
标题: 统分稻晚归
内容: 出裹一箪饭,归收百把禾。勤劳解堪忍,余暇更吟哦。岁恶增吾困,家贫赖汝多。村醪莫辞醉,羹芋学岷峨。
拼音: chū guǒ yī dān fàn, guī shōu bǎi bǎ hé.
出裹一箪饭,归收百把禾。
qín láo jiě kān rěn, yú xiá gèng yín é.
勤劳解堪忍,余暇更吟哦。
suì è zēng wú kùn, jiā pín lài rǔ duō.
岁恶增吾困,家贫赖汝多。
cūn láo mò cí zuì, gēng yù xué mín é.
村醪莫辞醉,羹芋学岷峨。
释意: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 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季春》 万物出乎震。--《易·说卦》 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诸侯出庙门俟。--《书·顾命》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我出我车。--《诗·小雅·出车》 出车彭彭。 群众既皆承命,相揖趋出。--《书·康王之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

:裹 (形声。从衣,果声。本义包,缠) 同本义 裹,缠也。--《说文》 朱三百,裹。--《穆天子传》 富之以国裹。--《管子·君臣》。注谓财货所苞裹而藏也。” 无不裹也。--《吕氏春秋·本生》。注犹囊也。” 绿叶紫裹。--宋玉《高唐赋》 濯颖散裹。--郭璞《江赋》 乃取蒙冲头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资治通鉴》 伤者手为裹创,死者厚棺殓,酹醊而哭之。--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裹束(包裹束缚);裹足(包裹足部。亦作果足”盘缠,盘费);裹革(马革裹尸) 携带 裹guǒ ⒈包,缠~腿。~创伤。 ⒉ ⒊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 一yī ⒈数目字。整数中最小的数~龙~猪。 ⒉纯,专~心~意。用心~也。 ⒊相同,同样~致。~模~样。 ⒋全,满~如既往。~网打尽。~身是胆。 ⒌又,其它,另外昆明市~名春城。 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表〉稍微,短暂试~试。望~望。停~停。 ⒎跟"就"呼应。 ①〈表〉每逢~想到要回祖国,就归心似箭。 ②〈表〉两事的时间紧接着~教就懂。~学就会。 ⒏〈古〉副词。乃,竟~至此乎! ⒐〈古〉副词。 ⒑〈古〉副词。一旦,一经~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低音"7"。 ⒓ ①特定~定的阶级。 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定的成绩。 ③规定,确定按~定的规章办事。 ④必然共产主义~定会实现。 ⒔ ⒕ ⒖

:箪 (形声。从竹,单声。本义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同本义 箪,笥也。从竹,单声。--《说文》 箪,小筐也。--《汉律令》 苞苴箪笥。--《礼记·曲礼》 栉实于箪。--《仪礼·士冠礼》 箪食与肉。--《左传·宣公二年》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告子上》 又如箪笥(盛饭竹器);箪瓢(箪食器;瓢饮器。比喻家境贫寒,生活清苦) 盛物件的小筐 与之一箪珠,使问赵孟。--《左传·哀公二十年》 箪食 箪 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箪食壶浆】原指百姓用酒饭欢迎军队。现多形容正义之师受人民欢迎的情状。

:饭 (形声。从食,反声。本义吃饭) 同本义 饭,食也。--《说文》 饭飱者三饭也。--《礼记·玉藻》 呼饭饮之。--《汉书·朱买臣传》 饭疏食,饮水。--《论语·述而》 饭糗(干粮)茹草。--《孟子·尽心下》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尚能饭否;饭粥(吃粥);饭蔬(吃蔬菜) 给人喂饭或喂牲口 有一漂母见信饥,饭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楚辞·九章·惜往日》 又如饭牛(饲牛);饭僧(施舍饭食给僧人) 含。古代将米贝珠玉之类放 饭 fàn ⒈熟的谷物食品,多指大米饭这~好吃。这~好香哟! ⒉进食,定时吃的食品能~否?开~了。吃晚~了。

:归 (会意。从止,从媎省。本义女子出嫁) 同本义 归,女嫁也。--《说文》 帝乙归妹。--《易·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之子这个女子) 女有归。--《礼记·礼运》 妇人谓嫁曰归。--《公羊传·隐公二年》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杜甫《新婚别》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归适(出嫁);归女(嫁女);归妹(嫁妹)。又指出嫁女儿返回娘家 害瀚害否,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 归(歸)guī ⒈回,返,回到~家团聚。~国华侨。回~祖国。〈引〉还给~还。物~原主。 ⒉趋向同~殊途。四海~心。 ⒊由,属于这件事~她办。 ⒋聚拢,并入~档。~并。颗粒~仓。 ⒌依附,附属~附。~属。 ⒍顺服,反正~顺。弃邪~正。 ⒎结局,结论~宿。~结。 ⒏除,珠算中一位数的除法三~。七~。 ⒐〈古〉指女子出嫁之子于~(之子这个女子)。 归kuì 1.通"馈"。赠送。 2.通"愧"。惭愧。

:收 (形声。从攴,收声) 同本义 收,捕也。--《说文》 女反收之。--《诗·大雅·瞻卬》。传拘收也。”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汉书·李广苏建传》 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收领(捉拿);收系(逮捕下狱);收付(拘捕罪犯,交付办案);收考(拘捕考问);收夷(捕杀);收劾(拘捕弹劾);收案(拘捕案问);收掩(收捕);收执(捉拿);收禁(拘押监禁);收领 (拘禁) 收拾;收取 收,取也。--《广雅》 收以奔褒。--《国语·郑语》。注取也。” 勤 收(収)shōu ⒈接到,接受,接纳~到。~留。~入。~款。~容。接~。招~。征~。不~礼。 ⒉聚集,合拢~集。~拢。~罗。~网。创伤~口了。 ⒊割取成熟的农作物~割。麦~。秋~冬藏。〈喻〉成果~获。~成。 ⒋藏,放置妥当~藏。把东西~好。 ⒌招回,取回~回。~取。~兵。~复。 ⒍结束,停止~工。~尾。~场。 ⒎约束,减弱或消失~心。~敛笑容。 ⒏逮捕,拘押~捕。~监。 ⒐ ⒑ ①整理,整顿。 ②整治,惩罚。 ③消灭,杀死。 ⒒ ①物体由大变小或由长变短。 ②紧缩。 ⒓ ①吸收任用(人员)。 ②边收听边记录或录音。 ③汇编集子所采用的诗文等。

:百 (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十个十。一百,100 百,十十也。--《说文》 律中百钟。--《淮南子·时则》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百辆之迎(用隆重仪式迎娶新妇);百日(一百天;人死后的一百天,请僧道诵经或作道场);百户(一百户人家;统兵百人之官) 概数。言其多,许多的,众多的 千禄百福。--《诗·大雅·假乐》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乐府诗集·木兰诗》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又如百花争艳;百发百中。

:把 (形声。从手,巴声 。本义握持;执) 同本义 把,握也。--《说文》 其拱把而上者。--《庄子·人间世》 拱把之桐梓。--《孟子》。注以一手把之也。” 汤自把铖以伐昆吾。--《史记·殷本纪》 无把铫推耨之劳,而有积粟之实。--《战国策·秦策四》 把酒临风。--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把其袖。--《战国策·燕策》 把酒话桑麻。--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又如把杯(拿着杯子);把刀(掌刀,上灶烧菜);把卷(持卷);把玩(握在手中或置于手中赏玩);把腕(握住手腕) 把守;看守。站岗放哨 街亭有兵把守。 把 bǎ ①抓~住锄头。 ②从后面托起小孩儿的两腿,让其大小便~尿。 ③把持~持职权。 ④看守;把守~门。 ⑤约束住使紧合用铁锔子~住裂缝。 ⑦车把。 ⑧把东西扎在一起的捆子草~。 ⑧量词两~椅子、~米。(介词。与将相当~书拿走。 ⑩加在百、千、万和里、斤、个等量词后,表示数量近于该单位数(前面不能再加数词)个~星期。 ⑾指拜把子的关系~兄弟。又见bà。 【把柄】器物上便于用手拿的部分。比喻可以被人用来进行要挟的过失或错误等不给人留~。 【把持】 ①独占位置、权利等,不让别人参与(含贬义)~大权,为非作歹。 ②抑制(感情等)。 【把关】 ①守住关口。 ②比喻根据已定标准严格检查,防止差错质量问题由你~。 【把酒】端起酒杯~问青天。 【把脉】见【切脉】。 【把头】旧时把持某一行业并从中剥削的人。 【把戏】 ①杂技耍~。,骗人的手法你的这套鬼~,我早就料到了。 【把斋】见【封斋】。 【把盏】端着酒杯(多用于斟酒敬客)。盏浅而小的杯子。 【把字句】汉语句式之一。用介词把构成的句子。如把这本书看完。 【把总】我国古代官名。明代京营兵分三大营,设千总、把总等领兵官。各地总兵之下,分设把总领兵,职次千总。清代绿营军制,营以下为汛,设把总分领,职亦次千总。此 外,四川、云南等省的土司官有土把总一职。 把 bà ①器具上便于用手拿的部分茶壶~。 ②花、叶或果实的柄苹果~。又见bǎ。 把pá 1.通"爬"。刨;挖。 2.通"爬"。搔,抓。参见"把搔"。 3.通"爬"。攀援。参见"把竿"。 4.姓。西魏有襄州刺史把秀,明有把安。见《正字通。手部》。 把bā 1.见"把掌"。 2.盼望。 3.靠;凑。 4.见"把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