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M 梅花落·中庭杂树多

梅花落·中庭杂树多

更新时间:2024-05-20 01:16:19


诗人: 鲍照
标题: 梅花落·中庭杂树多
内容: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寒风 一作:风飚)——南北朝·鲍照《梅花落·中庭杂树多》
翻译: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
庭院中有许许多多交杂的树木,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寒风 一作:风飚)
而杂树只能在春风中摇曳,在春日下盛开,有的虽然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而没有耐寒的品质。

参考资料:

1、吕晴飞等编著,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615页
2、道纪居士解译. 乐府诗集全鉴[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7.01.第58-60页
注释:

中庭¹杂树多,偏为梅咨(zī)(jiē)²
¹中庭:庭院中。²咨嗟:叹息声。

问君¹何独然?念其²霜中能作花³,露中能作实
¹君:指上句"偏为梅咨嗟"的诗人。²其:指梅花。³作花:开花。⁴作实:结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¹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²无霜质³。(寒风 一作:风飚)
¹尔:指杂树。²华:通“花”。³霜质: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艰难恶劣环境的本质。

参考资料:

1、吕晴飞等编著,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615页
2、道纪居士解译. 乐府诗集全鉴[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7.01.第58-60页
赏析: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寒风 一作:风飚)

  《梅花落》厉汉乐府“横吹曲。鲍照沿用乐府旧题,创作了这首前所未见的杂言诗。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这两句是说,庭中的杂树众多,我却偏偏赞叹梅花。这里的“杂树”和“梅”含有象征意义。“杂树”,即指一班无节操的士大夫;“梅”,指节操高尚的旷达之士。诗的内容是赞梅,但是作者先不言梅,而是以杂树作衬垫,衬垫的效果,使得高者愈高,低者愈低。于是便触发了杂树的“不公”之感,因而也就按耐不住的提出疑问。

  “问君何独然?”这句是说,请问你为什么单单偏爱梅花呢?这“问”的主语是“杂树”。“独”字紧扣着“偏”字,将问题直逼到世人面前。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这两句是说,那是因为梅花不畏严寒,能在霜雪之中开花,冷露之中结实。诗人很爽快的回答了赞美梅的理由,但是为了使发问者(杂树)对自己有所了解,所以又接着说明为什么杂树们不及梅的理由。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这几句是说,而你们呢,只能招摇于春风,斗艳于春日,即使有的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在寒风中零落,终究没有耐寒的品质。

  诗人在耐寒这一点上,把梅和杂树作了比较。这样一来,赞梅的理由便得到全面而有力的阐发。

  这首诗结构单纯,一二句直抒己见,第三句作为过渡,引出下文申述。言辞爽直,绝无雕琢、渲染之态,比如对梅的描写,这里就见不到恬淡的天姿,横斜的身影,也嗅不到暗香的浮动,更没有什么后世常用的高标逸韵,力斡春回的颂词,而只是朴实无华,如实道来——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其句式韵脚,也随情之所至,意之所需,有五言,也有七言,新奇而不造作。诗人以如此单纯朴拙、随意自然的形式,说着并不怎么新鲜的事情,却有几分“稚”趣,然而“念其”、“念尔”,足见褒贬之意,了然于心,所以观点相明,一问即答,快人快语,切中要害,绝非率意而成。

  如果说傲霜独放的梅花,就是那些位卑志高,孤直不屈之士的写照,当然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体现。那么“零落逐寒风”的杂树,便是与时俯仰,没有节操的龌龊小人的艺术象征。诗人将他们加以对比,并给予毫不犹豫的褒贬,反映了诗人爱憎分明,刚正磊落的胸怀,也反映了诗人对世风日下的担忧。

  这首诗虽是咏物,然其身世境遇、性格理想、志趣情怀无不熔铸其间。就以上所言,又显示出它慷慨任气、沉劲老练的特色。

  本诗主要是托讽之辞,采用杂言,音节顿挫激扬,富于变化其一褒一贬,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态度。这与作者个人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鲍照“家世贫贱。, (鲍照《拜侍郎上疏》)在宦途上饱受压抑。他痛恨门阀土族制度,对刘宋王朝的统治深为不满,因此,他那质朴的诗句申明确表示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之士的赞扬。这里还包含着寒士被压抑的义愤和对高门世族垄断政权的控诉。诗歌以充沛的气势,强烈的个性,明陕的语言,给读者以震撼。

参考资料:

1、《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6月1日,262页
2、吕晴飞等主编. 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M].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9.10.第615-616页
拼音:

méihuāluò ·zhōngtíngshùduō

bàozhào nánběicháo 

zhōngtíngshùduō piānwèiméijiē 
wènjūnrán niànshuāngzhōngnéngzuòhuā zhōngnéngzuòshí 
yáodàngchūnfēngmèichūn niàněrlíngluòzhúhánfēng yǒushuānghuáshuāngzhì  (hánfēngzuò fēngbiāo )
创作背景  公元439年(元嘉十六年),鲍照因献诗而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但鲍照家世贫贱,在宦途上饱受压抑,所以他在宦途上的这段时间写下了许多诗篇。《梅花落》即是此类诗作的代表作品。 参考资料:完善1、道纪居士解译. 乐府诗集全鉴[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7.01.第58-60页2、郭茂倩,崇贤书院. 经典传家 图解乐府诗集[M]. 合肥:黄山书社, 2016.03.第32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庭院中有许许多多交杂的树木,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
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
而杂树只能在春风中摇曳,在春日下盛开,有的虽然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而没有耐寒的品质。

注释
中庭:庭院中。
咨嗟:叹息声。
君:指上句"偏为梅咨嗟"的诗人。
其:指梅花。
作花:开花。
作实:结实。
尔:指杂树。
霜华:即前句“霜中能作花”的简称。华:通“花”。
霜质: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艰难恶劣环境的本质。

参考资料:

1、吕晴飞等编著,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615页
2、道纪居士解译. 乐府诗集全鉴[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7.01.第58-60页

赏析

  《梅花落》厉汉乐府“横吹曲。沿用乐府旧题,创作了这首前所未见的杂言诗。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这两句是说,庭中的杂树众多,我却偏偏赞叹梅花。这里的“杂树”和“梅”含有象征意义。“杂树”,即指一班无节操的士大夫;“梅”,指节操高尚的旷达之士。诗的内容是赞梅,但是作者先不言梅,而是以杂树作衬垫,衬垫的效果,使得高者愈高,低者愈低。于是便触发了杂树的“不公”之感,因而也就按耐不住的提出疑问。

  “问君何独然?”这句是说,请问你为什么单单偏爱梅花呢?这“问”的主语是“杂树”。“独”字紧扣着“偏”字,将问题直逼到世人面前。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这两句是说,那是因为梅花不畏严寒,能在霜雪之中开花,冷露之中结实。诗人很爽快的回答了赞美梅的理由,但是为了使发问者(杂树)对自己有所了解,所以又接着说明为什么杂树们不及梅的理由。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这几句是说,而你们呢,只能招摇于春风,斗艳于春日,即使有的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在寒风中零落,终究没有耐寒的品质。

  诗人在耐寒这一点上,把梅和杂树作了比较。这样一来,赞梅的理由便得到全面而有力的阐发。

  这首诗结构单纯,一二句直抒己见,第三句作为过渡,引出下文申述。言辞爽直,绝无雕琢、渲染之态,比如对梅的描写,这里就见不到恬淡的天姿,横斜的身影,也嗅不到暗香的浮动,更没有什么后世常用的高标逸韵,力斡春回的颂词,而只是朴实无华,如实道来——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其句式韵脚,也随情之所至,意之所需,有五言,也有七言,新奇而不造作。诗人以如此单纯朴拙、随意自然的形式,说着并不怎么新鲜的事情,却有几分“稚”趣,然而“念其”、“念尔”,足见褒贬之意,了然于心,所以观点相明,一问即答,快人快语,切中要害,绝非率意而成。

  如果说傲霜独放的梅花,就是那些位卑志高,孤直不屈之士的写照,当然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体现。那么“零落逐寒风”的杂树,便是与时俯仰,没有节操的龌龊小人的艺术象征。诗人将他们加以对比,并给予毫不犹豫的褒贬,反映了诗人爱憎分明,刚正磊落的胸怀,也反映了诗人对世风日下的担忧。

  这首诗虽是咏物,然其身世境遇、性格理想、志趣情怀无不熔铸其间。就以上所言,又显示出它慷慨任气、沉劲老练的特色。

  本诗主要是托讽之辞,采用杂言,音节顿挫激扬,富于变化其一褒一贬,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态度。这与作者个人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鲍照“家世贫贱。, (鲍照《拜侍郎上疏》)在宦途上饱受压抑。他痛恨门阀土族制度,对刘宋王朝的统治深为不满,因此,他那质朴的诗句申明确表示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之士的赞扬。这里还包含着寒士被压抑的义愤和对高门世族垄断政权的控诉。诗歌以充沛的气势,强烈的个性,明陕的语言,给读者以震撼。

参考资料:

1、《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6月1日,262页
2、吕晴飞等主编. 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M].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9.10.第615-616页
释意: :中 (指事。甲骨文字形,中象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本义中心;当中,指一定范围内部适中的位置) 同本义 中,和也。--《说文》 中离维纲。--《仪礼·大射仪》 与太史数射中。--《周礼·射人》 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故盛算之器即曰中。--《礼记·射义》 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新书·属远》 中有都柱。--《后汉书·张衡传》 天门中断。--唐·李白《望天门山》 中通外直。--宋·周敦颐《爱莲说》 中轩敝者。--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 中山峨冠而多髯者。 又如人中(人 中zhòng ⒈符合,适合,正着,正对上~意。圆者~规,方者~矩。正~下怀。打~目标。百发百~。 ⒉感受,受到,遭到~暑。~风。~毒。~弹。恶语~伤。 ⒊ 中zhōng ⒈里,内,一定范围内室~。水~。草~。空~。国~。学校~。宇宙~。 ⒉跟"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位置~点。~段。~流砥柱。 ⒊性质、等级、高低等在两者之间的~间。~等。~学生。~流货物。 ⒋〈表〉正在进行在讨论~。在设计~。 ⒌适合于,有能力~看。~听。~用。 ⒍中国的简称~文。~医~药。 ⒎半~夜。 ⒏〈方〉成,行,好~不~?~。 ⒐ ①中心地区。 ②特指国家政权、党派、团体等的最高领导机构~央文件。 ⒑ ①四方的中间点或部分圆的~心。广场~心。 ②处在主要地位的~心人物。~心工作。 ③在某个方面占重要位置的地方政治~心。商贸~心。 ⒒ ⒓ ⒔ ⒕ ⒖ ⒗

:庭〈名〉 (形声。从广,廷声。广,就山岩架成的屋。本义厅堂) 同本义 庭,宫中也。--《说文》 是君子之所以骋志意于坛宇宫庭也。--《荀子·儒效》 藜棘树于中庭。--《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注堂下谓之庭。” 又如庭落(厅堂);庭庑(堂下四周的廊屋);庭炬(古代庭中照明的火炬);庭阶(厅砌。堂前的台阶) 堂阶前的地坪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诗·魏风·伐檀》 徘徊庭树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眄庭柯以怡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缢于庭树。 严霜结庭兰。 又如庭闱( 庭tíng ⒈院子~院。前~。 ⒉厅堂大~。洒扫~内。 ⒊审判案件的地方或机构法~。开~。~长。 ⒋〈古〉通"廷"朝~。宫~。

:杂 (形声。从衣,集声。本义五彩相合) 同本义 画绘之事,杂五色。--《周礼·考工记》 混合;搀杂 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国语·郑语》 彼此错杂。--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杂烩菜(将各种剩菜合并在一起的菜淆);夹杂(搀杂);杂就(参杂而成);混杂(混合搀杂) 聚会;聚集 杂,聚也。--《广雅》 四方来杂,远乡皆至。--《吕氏春秋》 又如杂物(聚集事物) 杂 驳杂不纯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晋·陶潜《桃 杂(雜、襰)zá ⒈不单纯的,各种各样的~事。~色。~粮。~技。人多太~。 ⒉渗入,混合搀~。混~。 ⒊交错长短相~。 ⒋ ⒌ ⒍

:树 (形声。从木,尌声。本义栽树) 同本义 树,生植之总名。--《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 宿敢不封殖此树。--《左传·昭公二年》 夫坚树在始。--《国语·晋语》。注树木也。” 地道敏树。--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 二曰树艺。--《周礼·大司徒》 树之榛栗。--《诗·鄘风·定之方中》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树事(种植草木之事);树杨(种植杨树);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 种植 树,种也。--《广雅》 树(樹)shù ⒈木本植物的总称~木。六棵大~。松~。柏~。植~造林。 ⒉种植,栽培,培养~植草木。十年~木,百年~人。 ⒊竖立,建立~立。~雄心。~新风。独~一帜。 ⒋量词。株,棵种甘桔千~。

:多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二夕”。表示数量大。本义多,数量大,与少”、寡”相对) 同本义 多,重也。从重夕,会意。重夕为多,重日为叠。--《说文》 多,众也。--《尔雅·释诂》 何多日也。--《诗·邶风·旄丘》 与为多焉。--《史记·五帝纪》。索隐大也。” 宽裕而多容。--《荀子·致仕》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多次;多分(多半);多士(众多士子);多感(多谢,非常感激);多口(多嘴);多般(许多事端;多半;大概);多口可(许多);多花(方言。许多);多许(多少) 超过正确的

:偏〈形〉 (形声。从人,扁声。本义不正,倾斜) 同本义 偏,颇也。--《说文》 无偏无颇。--《书·洪范》 势有偏侧。--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 又如偏岸(斜岸);偏偏倒倒(东倒西歪。形容站不稳);偏侧(犹倾侧;偏斜);偏倒(倾斜) 边远 心远地自偏。--晋·陶渊明《饮酒》 又如偏邦(远离中原地区的边远小国);偏伯(边远地方的长官);偏海(边远的滨海地区);偏泽(边远之地);偏州(僻远之州);偏陬(僻远之地) 片面,侧重于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 又如偏为(偏向;偏袒);偏 偏piān ⒈歪,跟"正"相对坐~了。 ⒉不全面,不正确,不公正~于。~向。~袒。~爱。 ⒊最,特别此处的河水~浅。 ⒋片面,部分~听~信。 ⒌边远而冷静~僻。 ⒍〈表〉出乎意料不让他去,他~去。~ ~不凑巧。 ⒎ 偏biàn 1.普遍;全面。

:为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墜。--《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徐珂《清稗类钞·战 为(為、爲)wéi  ⒈做,干事在人~。敢作敢~。 ⒉有能力,有贡献,做出成绩年轻有~。大有作~。 ⒊看成,当作认~。以~。不足~凭。霓~衣兮风~马。 ⒋充当,担任,治理能者~师。她~校长已三年。善~国事。 ⒌成,变成变荒坡~花果山。 ⒍是十两~一斤。 ⒎被~人所耻。 ⒏助词。〈表〉疑问、程度、范围、加强语气等何乐不~?大~不幸。广~流传。极~紧要。 为(為、爲)wèi ⒈给,替~国争光。~人民服务。 ⒉〈表〉目的~了治病救人。 ⒊向,对且~众人言。不足~外人道。 ⒋帮助,卫护~人作嫁(〈喻〉没有自己的好处,白给别人操劳)。~虎作伥(〈喻〉做坏人的帮凶)。

:梅 (形声。从木,每声。本义楠木) 同本义 其木多梅梓。--《山海经·中山经》 有条有梅。--《诗·秦风·终南》 墓门有梅。--《诗·陈风·墓门》。按,子青不可食。 梅树 酸 灵山其木多桃李梅杏。--《山海经·中山经》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 梅(榤、槑)méi ⒈落叶乔木。早春先开花,后生叶,花有白、红等色,香味浓。果实青色,熟时黄色,味酸甜,可吃或制蜜饯、果酱等。未成熟的果实,加工制成"乌梅",供药用或饮料用。也 特指梅花或梅的果实腊~。望~止渴。 ⒉

:咨 (形声。从口,次声。本义商议;征询) 同本义 咨,谋事曰咨。--《说文》。字亦作谘。 咨,谋也。--《尔雅》 周爰咨诹。--《诗·皇皇者华》 咨于故实。--《国语·周语》 访问于善为咨。--《左传·襄公四年》 咨亲为询。--《国语·鲁语下》 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又 咨臣以当世之事。 又 以咨诹善道。 遂随使者倒军,署司空户曹掾,引见咨议。--《三国志·魏志》 又如咨叩(咨询求教);咨考(询问查考);咨度(咨询;商酌);咨问(咨询;请教);咨禀(请教;禀告) 叹息;赞叹 文王 咨zī ⒈商议,询问~询。 ⒉叹息,赞叹~嗟。 ⒊ ①旧时用于同级机关的一种公文。 ②某些国家的元首向国会提出的国事报告和建议等国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