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X 谢赐御书诗五言十韵

谢赐御书诗五言十韵

更新时间:2024-06-03 06:44:48


诗人: 范祖禹
标题: 谢赐御书诗五言十韵
内容: 圣志探渊学,皇慈示至仁。论经穷古训,锡宴比嘉宾。天醴尧觞举,箫韶舜乐陈。隆恩均近辅,赐札下严宸。洒墨星辰烂,飞毫日月新。聪明钦作后,气志俨如神。龙马观犠迹,延陵识圣真。受藏辉蔀屋,荣遇极儒绅。方讲三王治,思还四海淳。顾惭愚陋识,何所补涓尘。——宋代·范祖禹《谢赐御书诗五言十韵》
释意: :圣 (形声。从耳,呈声。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口字。即善用耳,又会用口。本义通达事理) 同本义 圣,通也。--《说文》。按耳顺之谓圣。彼教所言耳根圆通亦此意。 听信之谓圣。--《管子·四时》 睿作圣。--《书·洪范》。传于事无不通谓之圣。” 母氏圣善。--《诗·邶风·凯风》 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圣功(神灵的功力);圣子(超凡入圣的儿子);圣意(神灵的旨意);圣明(英明) 聪明;才智胜人 圣人莫之。--《诗·小雅· 圣(聖)shèng ⒈伟大的,崇高的神~。革命~地。 ⒉在学问、技术等方面有特殊成就的人诗~。~手。 ⒊封建时代美化皇帝的说法~驾。~旨。 ⒋宗教徒称呼所崇拜的事物~经。~体。 ⒌

:志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同本义 志,意也。--《说文》 志,德义之府也。--《国语·晋语》 夫志,气之帅也。--《孟子》 在心为志。--《毛诗序》 思虑为志。--《春秋·说题辞》 志者,臧也。--《荀子·解蔽》 志者,欲之使也。--《鬼谷子·阴府》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父在观其志。--《论语·学而》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汉书·班超传》 又曰士志 志zhì ⒈心意,意向,决心诗言~。意~。立~。~在四方。有~者事竟成。 ⒉记,记住博闻强~。永~不忘。〈引〉表示不忘乔迁~喜。沉痛~哀。 ⒊记述,又指记事物的书或文章杂~。碑~。墓~。《三国~》。地方~。 ⒋记号,标记标~。栽树为~。 ⒌〈方〉称轻重,量长短用秤~一~。拿尺~一~。 ⒍ ⒎ ①自愿。 ②志向,意愿。

:探〈动〉 (形声。从手,羇声。本义摸取) 同本义 探,远取之也。--《说文》。按,远取犹深取也。 探,取也。--《尔雅》。注摸取也。” 必探筹而定分。--《铨言》。注捉筹也。” 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书·多方》 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 不待探筹投钩而公。--《荀子·君道》 日中如探汤。--《列子·汤问》 探石发穴。--《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探丸(摸取药丸;又指摸取弹丸以决定谋杀官吏之事);探囊(伸手到袋中摸取) 探求 前来一探。--《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又如探本(探求 探tàn ⒈掏,摸取~囊取物。 ⒉测量,寻求,研究~测。~索。~寻。~矿。~讨。 ⒊侦察,做侦察的人~敌情。密~。侦~。 ⒋试,打听试~。先~ ~他的口气。 ⒌访问,看望~问。~亲。~病人。 ⒍伸出~出了头。行车时身、手不要~出车外。

:渊 (会意。《说文》古文字形,外边大框象水潭,里面是打漩的水。本义打漩涡的水) 同本义 渊,回水也。--《说文》 水出地而不流,命曰渊水。,--《管子·度地》 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庄子·应帝王》 或跃在渊。--《易·乾》 又如渊环(回旋环绕);渊洑(水流汹涌起伏的样子) 深潭 如临深渊。--《论语》。孔注潭也。” 鱼潜在渊。--《诗·小雅·鹤鸣》 不测不渊。--汉·贾谊《过秦论》 潜龙腾渊。--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又如渊沦(潭中微波);渊 渊(測)yuān ⒈深水,潭深~。鱼跃于~。 ⒉深,深远学识~博。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学,识也。--《广雅》 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即继以问也。--清·刘开《问说》 又如学书(认真读书);学学乖(经世面,学聪明);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 学(寃、斈)xué ⒈指学习~工。~农。~医。~哲学。~而不厌。~习科学知识。 ⒉模仿边看边~。照字帖~写字。鹦鹉~舌。 ⒊指学问。 ①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这是一门新兴的~问。 ②知识求~。博~多才。 ③学和问勤~多问。 ⒋指学识,学术上的知识和修养她的~识渊博。 ⒌指学校,集体培养人才的地方小~。中~。大~。 ⒍指学科,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医~。化~。生物~。经济~。 ⒎ ⒏ ⒐ ①在学校学习的人。 ②向前辈或向能者学习的人。 ③求学者谦称自己。 ⒑ ⒒ ①〈古〉官名翰林~士。 ②旧称学者文人~士。 ③学位名在硕士之下。 ⒓ ⒔ ⒕ ⒖ 学xiào 1.教导。

:皇 (象形。金文,象灯火辉煌形。上面的三点,象灯光参差上出之形;中间的部分象灯缸;下面的土”是灯柱。皇”即煌”的古字。本义灯火辉煌) 同本义 服其命服,朱芾斯皇。--《诗·小雅·采芑》 騰皇者,煌煌也。--《书·帝命》 大 皇,大也。从自。自始也。始王者,三皇大君也。--《说文》 建用皇极。--《书·洪范》 上帝是皇。--《诗·周颂·执竞》 又如皇祜(大福);皇业(大业;帝王的事业);皇道(大道);皇竹(大竹名) 美好 皇,美也。--《广雅·释诂一》 继序其皇之。--《诗·周颂·烈文》。 皇huáng ⒈传说中远古的帝王三~五帝。 ⒉君主~帝。 ⒊大,盛大富丽堂~。~ ~巨著。 ⒋〈古〉通"遑"、"惶"。 ⒌ ⒍ 皇wǎng 1.向往。

:慈 (形声。从心,兹声。本义慈爱) 同本义 慈,爱也。--《说文》 尧不慈舜不孝。--《庄子·盗跖》 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韩非子·内储说上》 一曰慈幼。--《周礼·大司徒》。注爱幼少也。” 慈和遍服曰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服注上爱下曰慈。” 其次为慈母。--《礼记·内则》。注慈母知其嗜欲者也。” 慈者,父母之高行也。--《管子·形势解》 亲爱利子谓之慈,恻隐怜人谓之慈。--《贾子道术》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慈 cí ①和善~父。 ②(上对下)慈爱敬老~幼。 ③旧称母亲家~。 ④姓。 【慈安太后】(1837-1881)清咸丰帝后。钮祜禄氏。满族。1861年咸丰帝死后,同治帝即位,尊为皇太后。与慈禧太后共同垂帘听政。 【慈悲】原为佛教用语。给人们带来安乐叫慈,帮人们消除痛苦叫悲◇泛指对人的同情和怜悯~为怀。 【慈姑】泽泻科多年生草本。叶子象箭头,花单性、白色。匍匐茎先端膨大成球茎。可作蔬菜水果,也可制淀粉。原产我国。 【慈禧太后】(1835-1908)清咸丰帝妃,清末同治、光绪两朝实际的统治者。叶赫那拉氏。满族。1861年咸丰帝死。同治帝即位,尊为太后。与慈安太后共同垂帘听政,实大 权独揽。残酷镇压了太平天国和捻军等起义;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反对维新变法,顽固守旧。1908年病死。又称西太后。 【慈祥】和善安祥(多用于老年人)。

:示 (会意。小篆字形,二”是古文上”字,三竖代表日月星。甲骨文本作t”,象祭台形。示”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其义多与祭祀、礼仪有关。本义地神。引申义让人看,显 示) 显现;表示 示,现也。--《华严经音义》 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说文》。古文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 示,现也。--《苍颉篇》 武王示之病。--《战国策·秦策》 穷不得所示。--《楚辞·怀沙》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斩使以示威。--《三国演义》 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 示shì ⒈表明,给人看,使人知道表~。明~。显~。告~。指~。~范。~意。~众。~威。 ⒉对别人来信或意见的敬称来~。~悉。~复。 ⒊

:至 (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 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说文》 凤鸟不至。--《论语》 至,到也。--《字林》 至,到也。--《广韵》 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书·牧誓》 我征聿至。--《诗·豳风·东山》 远道不至。--《墨子·辞过》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至则行矣。--《论语·微子》 至则无可用。--唐·柳宗元《三戒》 风雨骤至。--汉·王粲《登楼赋》 至zhì ⒈到,到达~工厂。由东~西。自始~终。 ⒉极,最,达到了顶点~少。~高无上。物~则反。 ⒊ ①〈表〉达到某种程度他还不~于那样。 ②连词。〈表〉另提一件~于意外之财,他是分文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