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X 小至日书

小至日书

更新时间:2024-05-06 17:18:27


诗人: 方回
标题: 小至日书
内容: 谁知缇室动葭灰,总道阳从九地回。年近六旬愁里过,身行万里死边来。诗存瘦骨全如我,花倚春风不是梅。偶有友朋仍有酒,看云聊与釂深杯。
拼音: shéi zhī tí shì dòng jiā huī, zǒng dào yáng cóng jiǔ dì huí.
谁知缇室动葭灰,总道阳从九地回。
nián jìn liù xún chóu lǐ guò, shēn xíng wàn lǐ sǐ biān lái.
年近六旬愁里过,身行万里死边来。
shī cún shòu gǔ quán rú wǒ, huā yǐ chūn fēng bú shì méi.
诗存瘦骨全如我,花倚春风不是梅。
ǒu yǒu yǒu péng réng yǒu jiǔ, kàn yún liáo yǔ jiào shēn bēi.
偶有友朋仍有酒,看云聊与釂深杯。
释意: :谁 (形声。从言,隹声。金文字形,象鸟在叫。①基本义什么人。《左传·隐公元年》其谁曰不然?”②什么。《说文》何也。”) 哪个人或哪些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又如那是谁;站在门口的人是谁;这个单位谁当政;你把书给了谁?谁承望(谁想到);谁家子(谁,何人);谁子(谁氏,何人);谁当(谁人,何人) 某人 每个人 表示疑问。指事物,相当于什么” 谁shéi(又读shuí)代词。 ⒈疑问代词。什么人~在说话? ⒉任何人这件事~都能做。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心徹为知。--《庄子·外物》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又 日知基所亡。 汝亦知射。--宋·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 知zhī ⒈晓得,明了~晓。~道。~己~彼。 ⒉使知道通~。告~。 ⒊感觉,认识到~觉。 ⒋见识,学识,学问~识。求~。真~。 ⒌了解相~。〈引〉相亲新~。~己。~音。~心人。 ⒍主持,主管~县、~事(旧时指县长)。 ⒎〈古〉通"智"。聪明,智慧。 ⒏ ⒐ 知zhì 1.聪明;智慧。 2.姓。春秋时晋有知罃。

:缇〈形〉 (形声。从糸,是声。本义红黄色,丹黄色) 同本义 缇,帛丹黄色。--《说文》 缇,赤也。--《广雅》 缇十重。--《后汉书·应劭传》。注赤色缯也。” 赤缇用羊。--《周礼·草人》。注縳色也。” 四曰缇齐。--《周礼·酒正》。注成而红赤。如今下酒也。” 为治斋宫河上,张缇降帷。--《史记·滑稽列传》 又如缇衣(指武士的服装。因衣色丹黄而称之);缇帷(橘红色的绢制帐幕);缇齐(酒名。因其色呈橘红而得名);缇骑(秦设中尉,汉武帝更名执金吾。以其为著橘红色衣装的骑兵, 故称之);缇幔(橘红色的帷幕) 缇tí橘红色,红黄色。

:室 (会意。从宀从至。人到屋中就停止了。本义内室) 同本义 室,实也。--《说文》。段注古者前堂后室。释名曰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也。”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古者宫室贵贱同称。--《易·系辞》传 室,堂之内,人所安止也。--《说文系传》 若通而言之,则宫室通名,故《尔雅》云,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别而言之,论其四面穹隆则曰宫,因其贮物充实则曰室。”--《礼记·曲礼上》疏 入室 室shì ⒈房屋教~。寝~。入~。 ⒉工作部门办公~。资料~。 ⒊〈古〉指妻子夫有~。 ⒋〈古〉指家,家族。 ⒌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动,作也。--《说文》 动而健。--《易·彖传》。虞注震也。” 效天下之动者也。--《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 将终岁勤动。--《孟子》。注作也。” 度义而后动。--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寨中人蜷伏不少动。--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按兵不动;动着(开始下棋);动止(行动和静止;训练调度);动烦(爆发战乱);动转(行动,活动) 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风移影动。╠

:葭 初生的芦苇 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汉书·中山靖王传》 沙洲葭苇。--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又如葭草(初生的芦苇);葭蓬(芦苇与蓬草);葭灰(苇膜烧得的灰。常用来标志、预测节气);葭莩(原为芦苇里的白色薄膜,后常来指代友谊;交情;亲戚;亲眷) 通笳”。乐器名 发引和,校鸣葭。--《文选·张衡·西京赋》 葭 xia 通葭”∩叶 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葭。--《尔雅》 葭jiā ⒈初生的芦苇。 ⒉ ⒊〈古〉通"笳",类似笛子的一种乐器。 葭xiá 1.见"葭萌"。

:灰 (会意。从手,从火。意思是火已熄灭,可以用手去拿。本义火灰) 同本义 灰,死火余烬也。--《说文》 毋烧灰。--《礼记·月令》。注火之灭者为灰。” 火过为灰。--《字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白居易《卖炭翁》 纸灰之类。--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灰飞烟灭。--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又如灰灭(灰没。像灰烬般地被消灭);灰榇(盛放骨灰的木匣,亦指骨灰);灰罐(灰礶。盛墨的罐子);灰枵(灰烬和腐木。喻消亡);灰火(火灰);灰末(灰粉) 灰尘 灰huī ⒈物质燃烧后剩下的粉末草~。煤~。炭~。化为~烬。 ⒉尘土~尘。抹掉桌上的~。 ⒊特指石灰刷~浆。 ⒋消沉,失望心~意懒。切莫~心。 ⒌黑白之间的颜色~色。~兔。

:总 (形声。从糸,悤声。糸是细丝,细丝常聚合成一束,故从糸。本义聚束;系扎) 同本义 总,聚束也。--《说文》 总,结也。--《广雅》 素丝五总。--《诗·召南·羔羊》 总角之宴。--《诗·卫风·氓》 令徒隶衣七总布。--《史记·孝景帝》 总布二匹。--《汉书·王莽传》 鸡初鸣,咸盥漱,栉、縦,笄、总。--《礼记·内则》 以麻总发。--《新唐书》 又如总发(指童年,幼年。同总角);总角之好(指幼年相契的朋友。也称总角之交”);总乷(古时儿童束发为两角) 聚合;汇集 无总 总(總、縢)zǒng ⒈全,全部,主要的,为首的~的。~纲。~则。~统。~指挥。~司令。 ⒉聚合,汇集~括。~共。~计。 ⒊一直,经常她~爱笑。他~是吃苦在前。 ⒋一定,毕竟~会胜利。这件事~要办理。 ⒌统领~兵西下。 ⒍ ⒎ ⒏ ①终究,终于~算成功了。 ②勉强,还可以这孩子能做到这样,~算不错了。 ⒐ 总zōng 1.丝数名。古以丝八十根为"总"。 总cōng 1.通"纒"。绢的一种。 2.通"恠"。参见"总至"。 3.通"葱"。参见"总极"。

:道 (形声。从辵,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道,所行道也。--《说文》 一达谓之道。--《尔雅》 道坦坦。--《易·履》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道渴而死。--《山海经·海外北经》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