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W 外戚世家序

外戚世家序

更新时间:2024-05-18 21:12:37


诗人: 司马迁
标题: 外戚世家序
内容: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殷之兴也以有娀,纣之杀也嬖妲己。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褒姒。故《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釐降,《春秋》讥不亲迎。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夫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可不慎与?人能弘道,无如命何。甚哉,妃匹之爱,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况卑不乎!即欢合矣,或不能成子姓;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终:岂非命也哉?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非通幽明,恶能识乎性命哉?——两汉·司马迁《外戚世家序》
翻译: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殷之兴也以有娀,纣之杀也嬖妲己。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褒姒。故《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釐降,《春秋》讥不亲迎。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夫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可不慎与?人能弘道,无如命何。甚哉,妃匹之爱,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况卑不乎!即欢合矣,或不能成子姓;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终:岂非命也哉?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非通幽明,恶能识乎性命哉?
  自古以来,受天命的开国帝王和继承正统遵守先帝法度的国君,不只是内在的品德美好,大都也由于有外戚的帮助。夏代的兴起是因为有涂山氏之女,而夏桀的被放逐是由于末喜。殷代的兴起是由于有娀氏的女子,商纣王的被杀是因为宠爱妲(dá,达)已。周代的兴起是由于有姜原及太任,而幽王的被擒是因为他和褒姒的的淫乱。所以《易经》以《乾》《坤》两卦为基本,《诗经》以《关雎》开篇,《书经》赞美尧把女儿下嫁给舜,《春秋》讥讽娶妻不亲自去迎接。夫妇之间的关系,是人道之中最重大的伦常关系。礼的应用,只有婚姻最为谨慎。乐声协调四时就和顺,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的统领怎能不慎重呢?人能弘扬人伦之道,可是对天命却无可奈何。确实啊,配偶的亲爱之情,国君不能从大臣那里得到,父亲也不能从儿子那里得到,何况是更卑下的人呢!夫妇欢合之后,有的不能繁育子孙;能繁育子孙了,有的又不能得到好的归宿。这难道不是天命吗?孔子很少谈天命,大概是由于很难说清吧。不能晓阴阳的变化,怎能懂得人性和天命的道理呢?
注释:

  自古受命帝王¹及继体²守文³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jié)之放也以末喜。殷之兴也以有娀(sōng),纣之杀也嬖(bì)妲己。周之兴也以姜原¹⁰及大任¹¹,而幽王之禽¹²也淫于褒姒(sì)。故《易》¹³基《乾》《坤》¹⁴,《诗》¹⁵始《关雎》¹⁶,《书》¹⁷美釐(xī)¹⁸,《春秋》讥不亲迎¹⁹。夫妇之际,人道²⁰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jīng)²¹。夫乐调²²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可不慎与?人能弘道²³,无如命何。甚哉,妃(pèi)²⁴之爱,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况卑不乎!即欢合²⁵矣,或不能成²⁶子姓²⁷;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²⁸²⁹:岂非命也哉?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非通幽明³⁰,恶³¹能识乎性命³²哉?
  ¹受命帝王:受命于天的帝王,这里指开国创业的君主。²继体:继位。³守文:遵守成法。⁴茂:美好。⁵外戚:指皇帝之母及后妃的亲族。⁶涂山:古国(部落)名。这里指涂山氏女。传说禹娶涂山氏之女炎妻,生启,启建立夏朝。⁷放:放逐。夏桀暴虐,宠爱末喜,商汤灭夏,桀被流放于南方。⁸娀:远古氏族名。这里指有娀氏之女简狄。神话传话,简狄吞燕卵有孕,生契,为商的始祖。⁹嬖:宠爱。商纣王宠爱妲己,荒淫暴虐,周武王伐纣,商军倒戈,纣自焚于鹿台。¹⁰姜原:周始祖后稷之母。原,或作“嫄”。¹¹大任:周文王之母。大,同“太”。¹²禽:同“擒”。西周幽王宠爱褒姒,荒淫昏乱,申侯联合犬戎攻周,幽王逃至骊山被杀,褒姒被俘。西周亡。¹³《易》:《易经》。¹⁴《乾》《坤》:《易经》六十四卦的头两卦。乾为阳,坤为阴,乾坤象征天地,又象征君臣、父母、夫妻等。所以《乾》《坤》两卦是《经》诸卦的基础。¹⁵《诗》:《诗经》。¹⁶《关雎》:《诗经》的第一篇诗。《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赞美后妃之德的。¹⁷《书》:《书经》,又称《尚书》。¹⁸釐降:下嫁。这句指的是,尧听说舜有贤德,就把两个女儿下嫁给他为妻。¹⁹《春秋》讥不亲迎:按古代婚礼规定,不论贵族平民,在迎亲时夫婿都应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鲁隐公二年(前721),国大夫裂到鲁国为其国君迎娶鲁隐公之女。《春秋》的记载是“纪裂来逆女”。《公羊传》认为《春秋》这样记载是“讥始不亲迎也”。迎,迎接。²⁰人道:社会的伦理等级关系。²¹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²²调:和谐。古人认为音乐与自然和社会现象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这里说“乐调而四时和”。²³人能弘道:此语出自《论语·卫灵公》。仅,扩大:道,这里指人伦之道。²⁴妃匹:配偶。妃,通“配”。²⁵欢合:夫妇的欢爱。²⁶成:成熟,收获,引申为繁育。²⁷子姓:子孙。²⁸要:求,取。²⁹终:结局,归宿。³⁰幽明:阴阳。³¹恶:哪里,怎么。³²性命:人的性和天命。
赏析: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殷之兴也以有娀,纣之杀也嬖妲己。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褒姒。故《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釐降,《春秋》讥不亲迎。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夫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可不慎与?人能弘道,无如命何。甚哉,妃匹之爱,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况卑不乎!即欢合矣,或不能成子姓;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终:岂非命也哉?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非通幽明,恶能识乎性命哉?
  本文是《史记·外戚世家》的序。《史记》中的外戚指帝王的后妃及其亲族。作者陈述三代的得失,论证后妃对国家治乱的影响。汉代自惠帝时起,后妃、外戚专权反复造成祸乱,因此作者本文是有所指的。但行文吞吞吐吐,大概有不便明言的苦衷。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自古以来,受天命的开国帝王和继承正统遵守先帝法度的国君,不只是内在的品德美好,大都也由于有外戚的帮助。夏代的兴起是因为有涂山氏之女,而夏桀的被放逐是由于末喜。殷代的兴起是由于有娀(sōng,松)氏的女子,商纣王的被杀是因为宠爱妲(dá,达)已。周代的兴起是由于有姜原及太任,而幽王的被擒是因为他和褒姒的的淫乱。所以《易经》以《乾》《坤》两卦为基本,《诗经》以《关雎》开篇,《尚书》赞美尧把女儿下嫁给舜,《春秋》讥讽娶妻不亲自去迎接。夫妇之间的关系,是人道之中最重大的伦常关系。礼的应用,只有婚姻最为谨慎。乐声协调四时就和顺,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的统领怎能不慎重呢?人能弘扬人伦之道,可是对天命却无可奈何。确实啊,配偶的亲爱之情,国君不能从大臣那里得到,父亲也不能从儿子那里得到,何况是更卑下的人呢!夫妇欢合之后,有的不能繁育子孙;能繁育子孙了,有的又不能得到好的归宿。这难道不是天命吗?孔子很少谈天命,大概是由于很难说清吧。不能晓阴阳的变化,怎能懂得人性和天命的道理呢?

注释
受命帝王:受命于天的帝王,这里指开国创业的君主。继体:继位。守文:遵守成法。
茂:美好。
外戚:指皇帝之母及后妃的亲族。
涂山:古国(部落)名。这里指涂山氏女。传说禹娶涂山氏之女炎妻,生启,启建立夏朝。
放:放逐。夏桀暴虐,宠爱末喜,商汤灭夏,桀被流放于南方。
娀(sōng,松):远古氏族名。这里指有娀氏之女简狄。神话传话,简狄吞燕卵有孕,生契,为商的始祖。
嬖:宠爱。商纣王宠爱妲己,荒淫暴虐,周武王伐纣,商军倒戈,纣自焚于鹿台。
姜原:周始祖后稷之母。原,或作“嫄”。大任:周文王之母。大,同“太”。
禽:同“擒”。西周幽王宠爱褒姒,荒淫昏乱,申侯联合犬戎攻周,幽王逃至骊山被杀,褒姒被俘。西周亡。
《易》:《易经》。《乾》《坤》:《易经》六十四卦的头两卦。乾为阳,坤为阴,乾坤象征天地,又象征君臣、父母、夫妻等。所以《乾》《坤》两卦是《经》诸卦的基础。
《诗》:《诗经》。《关雎》:《诗经》的第一篇诗。《毛诗序》认为,这首诗是赞美后妃之德的。
《书》:《书经》,又称《尚书》。釐降:下嫁。这句指的是,尧听说舜有贤德,就把两个女儿下嫁给他为妻。
《春秋》讥不亲迎:按古代婚礼规定,不论贵族平民,在迎亲时夫婿都应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鲁隐公二年(前721),国大夫裂到鲁国为其国君迎娶鲁隐公之女。《春秋》的记载是“纪裂来逆女”。《公羊传》认为《春秋》这样记载是“讥始不亲迎也”。迎,迎接。
人道:社会的伦理等级关系。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调:和谐。古人认为音乐与自然和社会现象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这里说“乐调而四时和”。
人能弘道:此语出自《论语·卫灵公》。仅,扩大:道,这里指人伦之道。
妃(pèi)匹:配偶。妃,通“配”。
欢合:夫妇的欢爱。
成:成熟,收获,引申为繁育。子姓:子孙。
要:求,取。
终:结局,归宿。
幽明:阴阳。
恶:哪里,怎么。
性命:人的性和天命。

释意: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自,鼻也。--《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 始;开头 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韩非子》 起源 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礼记》 又如自顷(近来) 自 自己,自我;本身 不自为政,卒劳百姓。--《诗·小雅 ·节南山》 自引而起,绝袖。--《战国策·燕策》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自zì ⒈本人,己身~己。亲~。~作~受。~成一家。~强不息。 ⒉从,由~从。~始至终。~成都到武汉。 ⒊当然~属无妨。~有话说。 ⒋ ⒌ ①自己主动。 ②不依靠人为的力量水会~动下流。 ③全部是机械操作~动化。 ⒍ ①自己负担。 ②自以为了不起。 ⒎ ⒏ ①天然存在的~然界。 ②不造作,不勉强听凭~然。 ③当然~然好办。 ⒐ ①自己感觉到。 ②自己认识和觉悟到~觉地遵纪守法。 ⒑ ⒒ ⒓ ⒔ ①自己制造。 ②克制自己。 ⒕ ⒖ ⒗ ①不受约束,不受限制请大家~由发表意见。 ②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意愿活动的权利人身~由。~由选举。 ③哲学上指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了客观规律并能掌握它,自觉地运用它来改造世界。 ⒘ ⒙

:古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义 古,故也。--《说文》 大古冠布。--《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 以是为近古也。--《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 慨长思而怀古。--《文选·张衡·东京赋》 别求闻由古先哲王。--《书·康诰》 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吕氏春秋·察今》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清·黄宗羲《原君》 又如远古(遥远的古代);古字(指隶书以前的古代文字); 古gǔ ⒈很久以前的,过去的,跟"今"相对~代。~物。名胜~迹。已作~(已死)。 ⒉〈古〉诗体五~。七~。 ⒊ ⒋ ⒌ 古gù 1.通"故"。故旧。参见"古处"。 2.通"故"。因此;所以。 3.通"固"。姑且。 4.通"固"。本来。 古kū 1.见"古成"。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受,相付也。--《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 受其币。--《周礼·天官·司书》 主妇拜受爵。--《仪礼·特牲馈食礼》 则受之。--《周礼·司干》。注取藏之。” 受以小功衰。--《仪礼·丧服》。注犹承也。” 颛顼受之。--《国语·楚语》。注承也。” 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管子·海南》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列女传》 臣 受shòu ⒈接纳~纳。接~。承~。不~礼物。~教育。 ⒉遭到遭~。~伤。~寒。~湿。~累。 ⒊忍耐忍~。~得起。 ⒋中,适合,得益,舒服~听。~用。享~。

:命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同本义 命,使也。--《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 出君下臣名曰命。--汉·蔡邕《独断》 语下命者,制令也。--《贾子·礼容》 凡尊者之言曰命。--《文选·闲居赋序》注 维君子命。--《诗·大雅·卷阿》 某固辞不得命。--《仪礼·燕礼》 命田舍东郊。--《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汤问》 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资治通鉴·赤壁之 命mìng ⒈生命,生物的生活能力活~。救~。短~而亡。 ⒉上级对下级的指令~令。任~。 ⒊取名~名。~题。 ⒋指派,使用~他去办。欣然~笔。 ⒌迷信者所谓"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贵贱、生死"等瞎说生来就~苦。算~骗人钱财。 ⒍ ⒎ 命màn 1.轻慢;轻忽。

:帝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花蒂的全形。上面象花的子房,中间象花萼(花瓣外面的绿片)。下面下垂的象雌雄花蕊。本义花蒂) 天帝,上帝。宗教或神话中称主宰万物的神。最高的天神。古人想像中宇宙万物的主宰 帝,上帝,天之神也。--《字汇》 帝命不时。--《诗·大雅·文王》 又 在帝左右。 兆五帝于四郊。--《周礼·大宗伯》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又如帝乡(传说中天帝居住的仙乡);帝君(古人对神的尊称);帝江(传说中的神名。居于天山”) 君主,皇帝 帝, 帝 dì ①神话传说或宗教经典称宇宙的创造者或主宰者天~、上~。 ②君主;皇帝~王、称~。 ③帝国主义反~斗争。 【帝国】 ①国力强盛、版图很大或有殖民地的君主国家唐~、英~。 ②没有帝王而向外侵略扩张的国家第三~(希特勒时代的德国)。 【帝国主义】垄断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最高和最后阶段。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根本特征是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又称垄断资本主义、现代资本主 义或资本帝国主义。 【帝子】帝王的子女。

:王 (会意。本作士”,是能独立任事的人,后加一横,表示在士”之上,即人间的最高统治者,而帝 是天上的最高统治者◇帝”、王”同步降职,帝成了人间的皇帝,而王 ”成了对臣子的最高封爵。本义天子、君主) 殷周时代对帝王的称呼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诗·小雅·北土》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 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说文》 王,天子也。--《释名》 王,有天下曰王。帝与王一也。周衰,列国皆僭号自 王wáng ⒈国君国~。帝~。  ⒉〈古〉秦代以后的一种最高封爵封~。~府。 ⒊大~父~母(祖父祖母)。 ⒋一类中的首领或最特出者蜂~★~、子~。百花之~。 王wàng〈古〉统治,做君主,统一天下~此大邦。自立为~。以德行仁者~。

:及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同本义 及,逮也。--《说文》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 又如赶不及(来不及);企及(希望赶上);來得及(能够赶上);及面(见面);及时应令(与季节令令相适应) 至,达到 及,至也。--《广雅》 及期。--《仪礼聘礼》 不及黄泉,无相見也。--《左传隐公元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潜《桃花源记》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及jí ⒈到,至,达到自古~今。由此~彼。〈引〉牵扯波~。涉~。邪行不~于己。 ⒉赶上,追上还来得~。赶不~了。 ⒊乘,趁着~时。~早出发。 ⒋如,比得上我不~她。 ⒌连词⊥、与、跟报、刊、杂志~其它出版物。我、你~几个同班同学一道去公园。

:继 同本义(把断了的丝接续上) 继,续也。--《说文》 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易·象传》。注谓不绝也。” 折琼枝以继佩。--《楚辞·离骚》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宋·苏洵《六国论》 先后相继。--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学即继以问。--清·刘开《问说》 又如继继(前后相继,接续不断);继踪(继续前人所做的事);继踵(步履前后相接。指相传不绝);继志(继续前辈的志意) 继承 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柳宗元《封建论》 继吾志事。--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继(繼)jì连续,紧接着~续。~而。夜以~日。前赴后~。〈引〉继承~承遗产。~往开来◇~有人。

:体〈名〉 (体,会意。从人,从本。古代体、軆”是两个字,体”是劣”,又指粗笨。身体本字是軆”,形声。从骨,豱声。今简化为体”。本义身体) 同本义 体,总十二属之名也。--《说文》。按,十二属者顶、面、颐,首属三;肩、脊、臀,身属三;肱、臂、手,手属三;股、胫、足,足属三也。 体,身也。--《广雅》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居五日,桓侯体痛。--《韩非子·喻老》 体有不快。--《后汉书·华佗传》 伤乎体。--《韩非子·五蠹》 口体之奉。--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体态轻盈(形容女子 体(體)tǐ ⒈人或动物的全身人~。机~。身~。~重。~温。 ⒉身上的一部分上~。四~(四肢)。 ⒊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全~。个~。整~。总~。 ⒋形态气~。立~。 ⒌形式,规格字~。得~。 ⒍文章的体裁骚~。骈文~。古诗~。 ⒎实质,根本,主要的实~。本~。主~。 ⒏指体制国~。政~。 ⒐亲身的,设身处地的~验。~贴(为别人设想)。 ⒑ ⒒ ⒓ ⒔ ⒕ ①身分有失~面。 ②光荣,光彩显得~面。 ③漂亮,好看她穿着很~面。 ⒖ ⒗ ⒘ 体tī ①家庭成员个人积蓄的财物。 ②私下的,亲近的~己话。 体bèn 1.见"体夫"。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 五载一巡守。--《书·舜典》 王巡虢守。--《左传·二十一年》 均地守。--《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 纠其守。--《周礼·内宰》。注宿卫者。” 虽守者益。--《荀子·王制》。注谓地也。” 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左传·隐公五年》 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孟子·公孙丑下》 节操;操守 守shǒu ⒈保卫,卫护~卫。防~。坚~阵地。 ⒉看护,等候~夜。看~。~候。~株待兔。 ⒊遵照,服从遵~。~信用。遵纪~法。 ⒋靠近,依傍~着水池,可多养鱼。 ⒌旧时郡一级的长官名太~。 ⒍ ⒎ ⒏ ①防守戒备。 ②明代、清代的武官名。 ⒐ ⒑ 守shòu 1.戍守疆域土地。 2.指天子出行。 3.守臣,地方长官◇用为郡守﹑太守﹑刺史等的简称。 4.犹摄。暂时署理职务。多指官阶低而署理较高的官职。 5.指任 事﹑任职。 6.专指任郡守﹑太守﹑刺史等职。 7.职守。 8.州郡地方政府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