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N 拟青青河畔草诗

拟青青河畔草诗

更新时间:2024-05-20 10:38:01


诗人: 鲍令晖
标题: 拟青青河畔草诗
内容: 袅袅临窗竹,蔼蔼垂门桐。灼灼青轩女,泠泠高台中。明志逸秋霜,玉颜艳春红。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鸣弦惭夜月,绀黛羞春风。——南北朝·鲍令晖《拟青青河畔草诗》
翻译:

袅袅临窗竹,蔼蔼垂门桐。
临窗的细竹随着微风轻轻摇曳;迎门有高大梧桐,绿荫笼罩。

灼灼青轩女,泠泠高台中。
一位年华正盛的深闺少妇,神情凄清地步上高台凭栏远眺。

明志逸秋霜,玉颜艳春红。
她的贞操比那秋霜更加高洁,她的容颜比那春花更加艳丽。

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
她并非害怕离别,她是怨恨丈夫早年从军远戎而久久不归。

鸣弦惭夜月,绀黛羞春风。
她弹琴只有那夜空中的明月在听,她画眉也只有春风在看。

参考资料:

1、刘冬颖.中国古代才女诗词.北京:中华书局,2014:40-41
注释:

(niǎo)¹临窗竹,蔼(ǎi)²垂门桐。
拟:效仿。青青河畔草:《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¹袅袅:随风摇摆的样子。²蔼蔼:茂盛的样子。

灼灼¹青轩女,泠(líng)²高台中。
¹灼灼:鲜艳的样子。²泠泠:轻盈的样子。

明志¹²秋霜,玉颜艳³春红
¹明志:高洁的志操。²逸:超过。³艳:一作“掩”。⁴春红:春花。

人生谁不别,恨君¹早从戎。
¹君:指丈夫。

鸣弦¹惭夜月,绀(gàn)(dài)²羞春风。
¹鸣弦:弹琴,有向亲人诉述心声之意。²绀黛:美女丹青色的秀眉。绀,一种深青带红的颜色;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

参考资料:

1、刘冬颖.中国古代才女诗词.北京:中华书局,2014:40-41
赏析:

袅袅临窗竹,蔼蔼垂门桐。
灼灼青轩女,泠泠高台中。
明志逸秋霜,玉颜艳春红。
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
鸣弦惭夜月,绀黛羞春风。

  这首诗从主人公的居处环境写起,描写了思妇对久别丈夫的一片挚情和盼归的急切心理,把征人之妇内心隐微的思想感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反映出战乱年代广大征人之妇内心共有的痛苦和悲伤。全诗韵律优美,对仗工整,意境高古,风格清雅。

  诗从描写居处环境起笔,在一片清雅幽静的氛围中,主人公步上高台,凭栏远眺。“泠泠”一词,既形容步履轻妙端庄,也形容神情凄清,让人看了可怜见见的。五、六句对这位女主人公作了进一步介绍,使人更加看清,这位女子是一位品貌俱佳的贤良淑女。诗的后几句,揭开了她踽踽登高、神情凄伤的内心帷幕:“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原来她是在思盼从军远戎的丈夫。这两句诗中,包含了女子的无限婉曲心事。这位女子深明大义,她并非怕离别,也并非反对丈夫从戎,她“恨”就恨在“早从戎”。这个“早”字含蕴丰富,既包含着对丈夫早年远出久久不归的怨恨,也流露出时光催人老、美人迟暮的悲哀。如此“灼灼”年华,竟寂寞空闺,她不能不触景伤怀、感慨系之。“鸣弦惭夜月,绀黛羞春风”两句,曲尽闺妇千种情思,万般苦恼。古人云:“女为悦己者容。”故这里有企盼丈夫归来之意。又“鸣弦”,又“绀黛”,显示出这位女子对久别丈夫的一片挚情和盼归的急切心理。不幸的是,此一时刻,听她“鸣弦”的,只有那“皎皎空中月一轮”;欣赏她“绀黛”的,只有那“吹我罗裳开”的春风。月圆人未圆,她不能不“惭”;春风有意人远别,她不能不“羞”。一“惭”一“羞”,道出了她的内心企望不能实现的深沉哀痛。结尾这两句语悲情苦,反映出战乱年代广大征人之妇内心共有的痛苦和悲伤。

  此诗是一首拟古诗。拟古,模仿古人之作。这是古诗中一种习用的体式。诗人往往由于有某种原因,不便直说;或者由于从古人之作中触发起某种感情,于是采取这种拟古形式。拟古诗并非生搬硬套,而是“用古人格作自家诗”(语见《昭昧詹言》卷一),形同而神异。此诗正是这样。它所“拟”的是《古诗十九首》中的名篇《青青河畔草》。两诗比较,二者都写离情闺怨,笔墨层次和表现手法也颇相似,但二者所塑造的人物各不相同:前者写的是“昔为倡家女,今作荡子妇”的不幸女子,而后者写的却是“明志逸秋霜”的端庄淑女、征人之妇;前者怨诽浪迹四方不顾妻室的“荡子”,后者则是思念“早从戎”的征夫。由于人物身分不同,所“怨”的对象不同,故后者对人物的具体描写、情意表达的方式,与前者显著有别。例如,同是以比兴起笔,描写景物,前者选“河畔草”“园中柳”,后者则取“临窗竹”“垂门桐”,雅俗有别,都切合各自人物的身分。同样介绍人物,前者侧重于“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的外在美;后者则不仅介绍其“玉颜艳春红”之貌,且首先突出其“明志逸秋霜”的内在美,淑女、倡妇,各有差别。同样写怨情,前者对薄情丈夫直泻怨诽:“荡子行不归,空房难独守。”而后者则向远戎亲人诉述情怀和苦衷。表达感情的方式,一个直而显,一个含蓄而有深致。可见,这首拟古诗是借旧题而发新意,另有寄托的。在诗的意境的创造上,甚至给人有一种“青胜于蓝”之感,无怪钟嵘称赞诗人“拟古尤甚”(见《诗品》)。

  鲍令晖的拟作在内容上因袭了原诗,抒写思妇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但对主人公感情的刻面更为逼真、细腻,且与原诗的整体氛围有所不同,鲍令晖的笔下的女主人公形象血肉丰满、跃然纸上,思妇的内心世界被刻画得自然传神。鲍令晖能以切身的感受来摩写女性细腻微妙的情态、真实可感的容貌。此外,鲍诗比原诗更具声律之美,大部分诗句对仗工整,且通体押韵,“袅袅”“蔼蔼”“灼灼”“泠泠”等叠词的运用,“逸”“艳”“惭”“羞”等字眼的锤炼,使得整首诗具有高古清澈的诗境与优雅轻倩的诗风。

  至于这首诗中所刻画的思妇形象,也许就是诗人自己。鲍令晖是否有远戎的丈夫,虽难以考定,但从诗中人物温文尔雅的气质和深沉委婉的言行举止看,则是一位有才情的女士,闪烁着诗人自己的身影。

参考资料:

1、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795-797
2、刘冬颖.中国古代才女诗词.北京:中华书局,2014:40-41
3、刘彩凤.鲍令晖拟古诗创作简论[J].魅力中国,2014(26):71
创作背景  鲍令晖,南朝宋诗人鲍照之妹。鲍令晖出嫁后与夫君鹣鲽情深,日常相处也多谈论诗文。新婚不久,夫君随军出征,一去杳无音讯,她只能写写诗词聊以自慰。鲍令晖独守闺房,日夜思念丈夫, 却迟迟盼不到夫君归来的消息,于是拟《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创作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1、程学敏.探《拟青青河畔草》[J].散文选刊(下半月),2019(06)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临窗的细竹随着微风轻轻摇曳;迎门有高大梧桐,绿荫笼罩。
一位年华正盛的深闺少妇,神情凄清地步上高台凭栏远眺。
她的贞操比那秋霜更加高洁,她的容颜比那春花更加艳丽。
她并非害怕离别,她是怨恨丈夫早年从军远戎而久久不归。
她弹琴只有那夜空中的明月在听,她画眉也只有春风在看。

注释
拟:效仿。青青河畔草:《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篇。
袅袅:随风摇摆的样子。
蔼蔼:茂盛的样子。
灼灼:鲜艳的样子。
泠泠(líng líng):轻盈的样子。
明志:高洁的志操。逸:超过。
艳:一作“掩”。春红:春花。
君:指丈夫。
鸣弦:弹琴,有向亲人诉述心声之意。
绀(gàn)黛:美女丹青色的秀眉。绀,一种深青带红的颜色;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

参考资料:

1、刘冬颖.中国古代才女诗词.北京:中华书局,2014:40-41

赏析

  这首诗从主人公的居处环境写起,描写了思妇对久别丈夫的一片挚情和盼归的急切心理,把征人之妇内心隐微的思想感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反映出战乱年代广大征人之妇内心共有的痛苦和悲伤。全诗韵律优美,对仗工整,意境高古,风格清雅。

  诗从描写居处环境起笔,在一片清雅幽静的氛围中,主人公步上高台,凭栏远眺。“泠泠”一词,既形容步履轻妙端庄,也形容神情凄清,让人看了可怜见见的。五、六句对这位女主人公作了进一步介绍,使人更加看清,这位女子是一位品貌俱佳的贤良淑女。诗的后几句,揭开了她踽踽登高、神情凄伤的内心帷幕:“人生谁不别,恨君早从戎。”原来她是在思盼从军远戎的丈夫。这两句诗中,包含了女子的无限婉曲心事。这位女子深明大义,她并非怕离别,也并非反对丈夫从戎,她“恨”就恨在“早从戎”。这个“早”字含蕴丰富,既包含着对丈夫早年远出久久不归的怨恨,也流露出时光催人老、美人迟暮的悲哀。如此“灼灼”年华,竟寂寞空闺,她不能不触景伤怀、感慨系之。“鸣弦惭夜月,绀黛羞春风”两句,曲尽闺妇千种情思,万般苦恼。古人云:“女为悦己者容。”故这里有企盼丈夫归来之意。又“鸣弦”,又“绀黛”,显示出这位女子对久别丈夫的一片挚情和盼归的急切心理。不幸的是,此一时刻,听她“鸣弦”的,只有那“皎皎空中月一轮”;欣赏她“绀黛”的,只有那“吹我罗裳开”的春风。月圆人未圆,她不能不“惭”;春风有意人远别,她不能不“羞”。一“惭”一“羞”,道出了她的内心企望不能实现的深沉哀痛。结尾这两句语悲情苦,反映出战乱年代广大征人之妇内心共有的痛苦和悲伤。

  此诗是一首拟古诗。拟古,模仿古人之作。这是古诗中一种习用的体式。诗人往往由于有某种原因,不便直说;或者由于从古人之作中触发起某种感情,于是采取这种拟古形式。拟古诗并非生搬硬套,而是“用古人格作自家诗”(语见《昭昧詹言》卷一),形同而神异。此诗正是这样。它所“拟”的是《古诗十九首》中的名篇《青青河畔草》。两诗比较,二者都写离情闺怨,笔墨层次和表现手法也颇相似,但二者所塑造的人物各不相同:前者写的是“昔为倡家女,今作荡子妇”的不幸女子,而后者写的却是“明志逸秋霜”的端庄淑女、征人之妇;前者怨诽浪迹四方不顾妻室的“荡子”,后者则是思念“早从戎”的征夫。由于人物身分不同,所“怨”的对象不同,故后者对人物的具体描写、情意表达的方式,与前者显著有别。例如,同是以比兴起笔,描写景物,前者选“河畔草”“园中柳”,后者则取“临窗竹”“垂门桐”,雅俗有别,都切合各自人物的身分。同样介绍人物,前者侧重于“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的外在美;后者则不仅介绍其“玉颜艳春红”之貌,且首先突出其“明志逸秋霜”的内在美,淑女、倡妇,各有差别。同样写怨情,前者对薄情丈夫直泻怨诽:“荡子行不归,空房难独守。”而后者则向远戎亲人诉述情怀和苦衷。表达感情的方式,一个直而显,一个含蓄而有深致。可见,这首拟古诗是借旧题而发新意,另有寄托的。在诗的意境的创造上,甚至给人有一种“青胜于蓝”之感,无怪钟嵘称赞诗人“拟古尤甚”(见《诗品》)。

  的拟作在内容上因袭了原诗,抒写思妇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但对主人公感情的刻面更为逼真、细腻,且与原诗的整体氛围有所不同,鲍令晖的笔下的女主人公形象血肉丰满、跃然纸上,思妇的内心世界被刻画得自然传神。鲍令晖能以切身的感受来摩写女性细腻微妙的情态、真实可感的容貌。此外,鲍诗比原诗更具声律之美,大部分诗句对仗工整,且通体押韵,“袅袅”“蔼蔼”“灼灼”“泠泠”等叠词的运用,“逸”“艳”“惭”“羞”等字眼的锤炼,使得整首诗具有高古清澈的诗境与优雅轻倩的诗风。

  至于这首诗中所刻画的思妇形象,也许就是诗人自己。鲍令晖是否有远戎的丈夫,虽难以考定,但从诗中人物温文尔雅的气质和深沉委婉的言行举止看,则是一位有才情的女士,闪烁着诗人自己的身影。

参考资料:

1、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795-797
2、刘冬颖.中国古代才女诗词.北京:中华书局,2014:40-41
3、刘彩凤.鲍令晖拟古诗创作简论[J].魅力中国,2014(26):71
释意: :袅 以系带系马。代称马名 製,以组带马也。--《说文》。段玉裁注《百官志》注曰‘秦爵二十等…三曰簪製,御驷马者。’” 又如袅蹏(袅蹄,铸金成马蹄形。因借指金银);袅驃(古骏马名);袅骖(小马的别名。一说古骏马名。即袅驃) 缭绕;缠绕 台上炉香袅翠烟。--王明清《挥尘后录》 又如袅脚(绕腿布);袅丝(香灰的别称);袅篆(指香的烟缕) 摇曳 吹拂 荷花落兮江色秋,秋风袅兮夜悠悠。--李白《悲 袅(嫋、嬝)niǎo ⒈ ①草木柔弱细长的样子竹竿何~ ~。 ②体态柔美的样子~ ~素女。 ③烟气缭绕的样子炉烟~ ~。 ④声音婉转悠扬,绵延不绝余音~ ~。 ⑤微风吹拂的样子~ ~兮秋风。  ⒉ ①草木柔弱细长的样子柳丝~娜。 ②体态轻盈柔美的样子少女~娜。

:袅 以系带系马。代称马名 製,以组带马也。--《说文》。段玉裁注《百官志》注曰‘秦爵二十等…三曰簪製,御驷马者。’” 又如袅蹏(袅蹄,铸金成马蹄形。因借指金银);袅驃(古骏马名);袅骖(小马的别名。一说古骏马名。即袅驃) 缭绕;缠绕 台上炉香袅翠烟。--王明清《挥尘后录》 又如袅脚(绕腿布);袅丝(香灰的别称);袅篆(指香的烟缕) 摇曳 吹拂 荷花落兮江色秋,秋风袅兮夜悠悠。--李白《悲 袅(嫋、嬝)niǎo ⒈ ①草木柔弱细长的样子竹竿何~ ~。 ②体态柔美的样子~ ~素女。 ③烟气缭绕的样子炉烟~ ~。 ④声音婉转悠扬,绵延不绝余音~ ~。 ⑤微风吹拂的样子~ ~兮秋风。  ⒉ ①草木柔弱细长的样子柳丝~娜。 ②体态轻盈柔美的样子少女~娜。

:临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人,左上角象人的眼睛,左下角象众多的器物。整个字形象人俯视器物的样子。本义从高处往低处察看) 同本义 临,监临也。从卧,品声。--《说文》。按,隐几视下之称。》 临,视也。--《尔雅》 不临深豨,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上帝临女。--《诗·大雅·大明》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居高临下;如临深渊;临轩(在殿前平台上接见臣属);临下(从高望下);临见(居上视下看见) 引申为从上监视着 临长晋国者。--《国语·晋语》 临(舝)lín ⒈从高处往低处看居高~下(形容不可阻挡的形势)。 ⒉到,遇到身~其境。双喜~门。~渴掘井。 ⒊将要~走。~别。 ⒋面对,挨着,靠近~战。~街。~危不惧。 ⒌对照着字、画摹仿~帖。~摹。 ⒍〈古〉帝王上朝~朝。~政。 ⒎ ①到时候,当时事先准备好,免得~时着急。 ②暂时,短期,非经常的~时措施。 ⒏ ⒐ ⒑ 临lìn 1.哭吊死者。

:窗 (象形。从穴,囱声。窗”本作囱”,小篆字,象天窗形,即在屋上留个洞,可以透光,也可以出烟(后来灶突也叫囱”)◇加穴”字头构成形声字。本义天窗) 同本义。也作囱” 囱,在墙曰牅,在屋曰囱。窗,或从穴。--《说文》 四旁两夹窗。--《考工记·匠人》。注窗助户为明。” 天窗绮痚。--王逸《鲁灵光殿赋》 凿窗启牖,以助户明也。--《论衡·别通》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归有光《项脊轩志》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北朝乐府《木兰诗》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窗 chuāng窗户。房屋、车、船等通气透光的装置玻璃~、天~、文艺之~。 【窗口行业】指商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部门。因这些行业接触群众面广,社会文明风尚往往通过它们反映出来。 【窗明几净】形容屋子整洁明亮。几小桌。 窗(窓、竢、牕) chuāng房屋、车、船、飞机等通气透光的装置~户。~口儿。天~子。~明几净。 窗cōng 1.烟突;灶上烟囱。

:竹 (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同本义 竹,冬生草也。象形。--《说文》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记》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世说新语·政事》 又如竹笋汤(竹板子);竹夫人(中空、有孔的竹编床上用品);竹撞(竹编提盒);竹箨(竹笋的皮;笋衣);竹笥(竹箱);竹蓖(竹棍。一端劈开的篾条,用于打人的一种刑具);竹笆(竹 篱);竹皮 竹zhú ⒈多年生常绿植物。竿多节,节间一般中空。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慈~、毛~、淡~、苦~子等。竿可造纸、供建筑、制器具等。 ⒉称箫管类的乐器~笛。~箫。 ⒊ ⒋ ①史册,书籍。 ②竹简和绢帛(〈古〉刻写材料)著之~帛。

:蔼 树木生长繁茂 蔼蔼,盛也。--《广雅》 蔼,茂盛貌。--《集韵》 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楚辞·宋玉·九辩》。 又如蔼彩(芳鲜茂盛的样子) 盛多的样子 蔼蔼、济济,止也。--《尔雅》 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诗·大雅·卷阿》 才夫蔼蔼而曼着兮。--《楚辞·逢纷》。注盛多貌。” 郁萧条其幽蔼。--扬雄《河东赋》 和气,态度好 笑语蔼然。--《聊斋志异·王大》。 又如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蔼 云气。通霭” 蔼 ǎi和气,和善对人和~。

:蔼 树木生长繁茂 蔼蔼,盛也。--《广雅》 蔼,茂盛貌。--《集韵》 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楚辞·宋玉·九辩》。 又如蔼彩(芳鲜茂盛的样子) 盛多的样子 蔼蔼、济济,止也。--《尔雅》 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诗·大雅·卷阿》 才夫蔼蔼而曼着兮。--《楚辞·逢纷》。注盛多貌。” 郁萧条其幽蔼。--扬雄《河东赋》 和气,态度好 笑语蔼然。--《聊斋志异·王大》。 又如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蔼 云气。通霭” 蔼 ǎi和气,和善对人和~。

:垂 (形声。从土,声。本义边疆) 通陲”。边疆;边境 垂,远边也。--《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 垂,疆也。--《广韵》 寡人无良边垂之臣。--《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战国策·秦策四》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曹植《白马篇》 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荀子·臣道》 堂檐下靠阶的地方 又如垂堂(堂边近阶处屋檐下) 垂 垂挂 垂带悸兮。--《诗·卫风·芄兰》 垂发。--《后汉书·邓禹传》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玉台新咏·

: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同本义 閠,闻也。从二户相对,象形。按,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宅区域曰门。 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白虎通》 门常闭。--《墨子·号令》 门虽设而常关。--陶渊明《归去来辞》 又如门阑(门帘;门框);门钉(大门上的圆头装饰物);门楔(门榄两端靠门框竖立的短木);门吊儿(门上的搭钩);门坎(门槛) 房屋、围墙、车船 门(閠)mén ⒈建筑物的进出口,设在进出口能开关的装置,泛指进出口前~。城~。洞~。飞机~。 ⒉形状或作用像门的炉~。球~。电~。 ⒊诀窍,途径,方法窍~。入~。找~路。 ⒋家,家族一~大小。双喜临~。灭~之祸。 ⒌宗教或学术思想的派别教~。佛~。左道旁~(指不是正经的东西)。 ⒍分类~类。分~别类。 ⒎跟师傅有关的~徒。同~(师兄弟)。 ⒏量词三~大炮。四~课程。 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