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H 和庞醇之见寄

和庞醇之见寄

更新时间:2024-06-03 06:11:06


诗人: 范仲淹
标题: 和庞醇之见寄
内容: 北楼千尺午犹寒,冉冉飞尘不可干。横望沧溟了无际,贵人休向画图看。
拼音: běi lóu qiān chǐ wǔ yóu hán, rǎn rǎn fēi chén bù kě gàn.
北楼千尺午犹寒,冉冉飞尘不可干。
héng wàng cāng míng liǎo wú jì, guì rén xiū xiàng huà tú kàn.
横望沧溟了无际,贵人休向画图看。
释意: :北 方位名。与南”相对 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 然则北通巫峡。--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宋·苏轼《石钟山记》 沛公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又北向。--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正北;西北;东北;北邙(即氓山。在河南洛阳市北。东汉及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泛指墓地);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

:楼 (形声。从木,娄声。本义楼房,两层以上的房屋) 同本义 楼,重屋也。--《说文》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古诗十九首》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教室楼;办公楼;科技楼;楼额(楼上的匾额);楼观(高楼的泛称;道观的观名);楼外楼(楼外有楼。楼房相连属);楼角(高楼的檐角);楼舍(楼房) 楼房的一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又如一楼;二楼 房间上部空间附设的可供藏物或住人的分层结构 建筑在高处的建筑物 楼(樓)lóu ⒈两层及两层以上的房屋~房。高~。又指楼房的一层我住二~。他住四~。 ⒉建筑物有上层结构的鼓~。城~。 楼lǘ 1.见"离楼"。

:千〈数〉 (形声。从十,人声。本义数目。十百为千) 同本义 千,十百也。--《说文》 又如千夫(一千个成年男子);千门(千家);千社(25家为社,千社为25000家);千祀(千年,千代);总数为一千;千乘(兵车千辆);千载(千年) 千 〈形〉 比喻数甚大;许许多多 清丽千眼。--陆机《文赋》。注光色盛貌。” 又如千千(比喻数目很多);千般(多种花样);千寻(形容极高);千钟(丰厚的俸禄。指富贵);千万劫(很长久);千式百样(各种各样);成千上万;白发三千丈;千丁(很多人);千人坑 (指堆积大量人尸的土坑);千山(极言山多);千百(极言其多);千帆 千qiān ⒈数目十个百为一~。 ⒉〈表〉众多,极大~军万马。~辛万苦。 ⒊ ⒋ ⒌ ⒎"。

:尺 chi (指事。小篆,从尸,从乙。尸”象人卧的形象。乙”是个标识,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本义十寸) 同本义,量词。长度单位 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所以指斥规榘事也。--《说文》 按,古代长度单位。各代制度不一。如尺一(尺一板、尺一书、尺一牍、尺一诏等都是指诏书。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的诏书为尺一”。尺一”又指书信) 尺 chě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参看 【工尺】。又见chǐ。 尺 chǐ ①长度单位。 ②市尺合1/3米。 ③泛指量长度和画图的器具丁字~。 ④像尺的东西。计算~。又见chē。 【尺八】古代竹制管乐器。管长一尺八寸,故名。有六指孔,另一孔蒙竹膜,竖吹。宋代后不用。今仍流行于日本,形制稍异。 【尺带珠丹】(697-754)吐蕃赞普。在位期间,国力强盛,曾向唐求婚和亲,唐中宗以养女金城公主远嫁吐蕃。730年,与唐会盟,734年分界立碑,约以互不侵犯。 【尺牍】文体名称。即书信。牍古代书写用的木简。作书信用的木简约长一尺。 【尺短寸长】(由于应用在不同的地方)一尺也有显短的时候,一寸也有显长的时候。比喻每个人或各种事物都有长处也有短处。 【尺规】直尺和圆规的统称。 【尺规作图】以直尺和圆规为工具,按照作图公法所允许的范围加以有限次组合而完成的作图方法。 尺chě ⒈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2"。 尺chǐ ⒈长度单位。市尺一~为十寸,十~为一丈。三市~为一米。 ⒉量长短的器具竹~。钢~。 ⒊一种制图用具放大~。丁字~。 ⒋像尺的东西仿~。镇~(压纸用)。 ⒌中医切脉部位之一脉三部,寸关~。 ⒍ ⒎ ⒏ ⒐

:午 (象形。本义御马索) 同本义 地支的第七位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太岁在午曰敦羊。--《尔雅》 用以纪月。即农历五月 午,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说文》 用以纪日 庚午之日,日始有谪。--《左传》 用以纪时,即十一时至十三时;正午,白天十二时 午战于彼。--《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时已过午。--《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过午已昏。--明·归有 午wǔ ⒈地支的第七位,也用作次序第七。 ⒉ ⒊特指正午(十二点)~餐。上~。中~。下~。 ⒋

:犹 (形声。从犬,酋(尤)声。本义一种猿类动物) 兽名★属,也叫犹猢”,形如麂 猶,愑属。--《说文》。字亦作猷。 犹如麂,善登木。--《尔雅》 犹,五尺大犬也。--《释文》引《尸子》 犹,兽名也。--《颜氏家训·书证》 犹与未决。--《史记·吕后纪》。索隐犹,猿类也。夘鼻长尾 ,性多疑。” 山多犹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崖树,一腾百步,或三百丈,顺往倒返,乘空若飞。--《水经注》 犬子 犹,《说文》陇西谓犬子为犹。”--《集韵》 犹 如同∶比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 犹(猶)yóu ⒈一种猿类动物~猢。 ⒉如,同,好像~如。过~不及。虽死~生。 ⒊还,尚且记忆~新。困兽~斗。 ⒋ 犹yáo 1.摇动。

:寒〈形〉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 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同本义 寒,冻也。--《说文》 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列子·汤问》注 乾为寒。--《易·说卦》 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以享司寒。--《左传·昭公四年》 北方曰寒风。--《吕氏春秋·有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寒hán ⒈冷,凉~冷。数九~天。防~大衣。 ⒉贫困贫~,清~。旧时谦词~门。~舍。 ⒊中医学指体外的一种致病因素~邪。风~。 ⒋ ⒌ ⒍ ⒎ ⒏ ①丑陋,难看。 ②丢脸真~碜。 ⒐

:冉 (象形。本义毛柔弱下垂的样子) 同本义 冄,毛冄冄也。--《说文》 又如冉弱(荏弱) 逐渐,渐进。常作冉冉” 老冉冉其将至兮。--《离骚》。注行貌。” 冉内,行也。又冉冉,进也。--《广雅》 又如冉冉悠悠(行动飘忽貌);冉冉缠缠(慢慢腾腾);冉内趋(指仕宦为政) 冉 龟壳的边缘 姓。如冉魏(国名(350╠352)东晋冉闵篡后赵自立,国号魏,史称冉魏◇为前燕所灭);冉求、冉雍、冉伯牛(春秋鲁人。都为孔子弟子) 冉(冄)rǎn ⒈ ①逐渐,慢慢地国旗~ ~升起。 ②柔弱下垂的样子。 ⒉龟甲的边缘。 冉nán 1.汉代西南少数民族名。亦指其国名。 2.周时国名。

:冉 (象形。本义毛柔弱下垂的样子) 同本义 冄,毛冄冄也。--《说文》 又如冉弱(荏弱) 逐渐,渐进。常作冉冉” 老冉冉其将至兮。--《离骚》。注行貌。” 冉内,行也。又冉冉,进也。--《广雅》 又如冉冉悠悠(行动飘忽貌);冉冉缠缠(慢慢腾腾);冉内趋(指仕宦为政) 冉 龟壳的边缘 姓。如冉魏(国名(350╠352)东晋冉闵篡后赵自立,国号魏,史称冉魏◇为前燕所灭);冉求、冉雍、冉伯牛(春秋鲁人。都为孔子弟子) 冉(冄)rǎn ⒈ ①逐渐,慢慢地国旗~ ~升起。 ②柔弱下垂的样子。 ⒉龟甲的边缘。 冉nán 1.汉代西南少数民族名。亦指其国名。 2.周时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