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N 念奴娇·凤凰山下

念奴娇·凤凰山下

更新时间:2024-05-20 18:38:25


诗人: 张红桥
标题: 念奴娇·凤凰山下
内容: 凤凰山下,恨声声玉漏、今宵易歇。三叠阳关歌未竞,哑哑栖鸟催别。含怨吞声,两行清泪,渍透千重铁。重来休问,尊前已是愁绝。还忆浴罢描眉,梦回携手,踏碎花间月。漫道胸前怀豆蔻,今日总成虚设。桃叶津头,莫愁湖畔,远树云烟叠。寒灯旅邸,荧荧与谁闲说?——明代·张红桥《念奴娇·凤凰山下》
翻译:

凤凰山下,恨声声玉漏、今宵易歇。三叠阳关歌未竞,哑哑栖鸟催别。含怨吞声,两行清泪,渍透千重铁。重来休问,尊前已是愁绝。
凤凰山下,恨声声玉漏为何不在今霄停歇。送别的三叠阳关曲还未唱完,城上啼鸟已经催人离别。一缕相思之情两行凄清的泪水,把衾被浸透冰冷如铁。再不要问今后相会之事,离别的杯前早巳愁苦至绝。

还忆浴罢描眉,梦回携手,踏碎花间月。漫道胸前怀豆蔻,今日总成虚设。桃叶津头,莫愁湖畔,远树云烟叠。寒灯旅邸,荧荧与谁闲说?
曾记得浴后你给我描属梳鬓,还记得梦醒后我们手挽手踏碎花间明月。不要再空忆往日豆蔻年华时的旧事了,今后这些美好之事再难办到。南京桃叶渡口莫愁湖畔,远树云重重叠叠。夜阑人静帘幕空空,当我去剪灯花时,这绵绵相思之情又向谁诉说?

参考资料:

1、林霄选编.唐宋元明清名家词选: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08:第246页
2、郭彦全编著.历代词今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09:第441页
注释:

凤凰山¹下,恨声声玉漏、今宵易歇。三叠阳关²歌未竞,哑哑³栖鸟催别。含怨吞声,两行清泪,渍(zì)透千重铁。重来休问,尊前已是愁绝。
¹凤凰山:此指福建同安之大风山。²阳关:即《阳关曲》,因须重复唱三次,故谓三叠。此泛指离别之曲。³哑哑:形容鸦啼的声音。⁴渍:浸;沾。

还忆浴罢描眉¹,梦回携手,踏碎花间月。漫道胸前怀²豆蔻(kòu)³,今日总成虚设。桃叶津头,莫愁湖畔,远树云烟叠。寒灯旅邸(dǐ),荧荧与谁闲说?
¹描眉:《汉书·张敞传》载:西汉张敝,夫妻恩爱。妻子梳洗时,敞为其画眉。后以此形容夫妻恩爱。²怀:揣。³豆蔻:俗名“含胎花”,有香味,象征处子,旧传宜女子佩带。⁴桃叶津、莫愁湖:均南京城名胜,与旧时男女风情传说有关。⁵旅邸:邸,高级官员的住所。此泛指一般旅舍。⁶荧荧:形容灯光闪烁的样子。

参考资料:

1、林霄选编.唐宋元明清名家词选: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08:第246页
2、郭彦全编著.历代词今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09:第441页
赏析:

凤凰山下,恨声声玉漏、今宵易歇。三叠阳关歌未竞,哑哑栖鸟催别。含怨吞声,两行清泪,渍透千重铁。重来休问,尊前已是愁绝。
还忆浴罢描眉,梦回携手,踏碎花间月。漫道胸前怀豆蔻,今日总成虚设。桃叶津头,莫愁湖畔,远树云烟叠。寒灯旅邸,荧荧与谁闲说?

  此词一片纯情,出自肺腑,虽不假雕饰,而感人之力犹强。

  词的上片写夫妻惜别情景,作者把笔墨的焦距,对准在临别之夜的焦点上。

  “凤凰山下,恨声声玉漏、今宵易歇。”前两句点明惜别的地点、时间,同时也渲染气氛,暗寓作者的感受。就地点而言,作者从大处落墨;至于具体的环境,是在饯别的宴席上,还是在闺房之中夫妻俩就着摇曳的烛光对酌,作者均不作进一步的交待,她更敏感的是对时间飞逝的感觉。她恨那时间的尺度——玉漏,怎么今夜一声一声,这么快就要滴完了。因“恨”,故觉时光“易”逝,曲折地写出良宵苦短之情。

  “三叠阳关歌未竞,哑哑栖鸟催别。”三、四句揭示出全词惜别主题,两人的心声尚未尽情倾吐,而城上的乌鸦不停地叫着,仿佛在催人道别。“阳关三叠”,揭出惜别主题;“栖乌催别”,烘托当时环境,而“催”字与上文“易”字均具美学上的“移情作用”,是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的感受。这两句是给“恨”字充实了具体的内容,揭示了此“恨”乃“离恨”。

  “含怨吞声,两行清泪,渍透千重铁。”五、六、七句正面写惜别之苦,手法全用白描,夸张句想法奇特而不悖情理,极具感情力度。情如丝,正写出了此情不绝如缕之状,偏于写实;而两行清泪浸透千重铁,则用夸张的笔法,形象地刻画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

  “重来休问,尊前已是愁绝。”末两句是一跌宕。“重来”句已遥想到将来重逢之日,但“尊前”句又跌落到眼前“愁绝”的痛苦现实。在作者看来,夫婿一别,万念俱灰,她失去了生活的依靠,且不说日后重逢时“新婚不如久别”之类的安慰话,就是这眼前的痛苦,已使她柔肠寸断,无法承受了。

  下片换头承上转折,追想恩爱之时的幸福与欢乐,与“愁绝”恰成反衬。

  “还忆浴罢描眉,梦回携手,踏碎花间月。”“浴罢描眉”,作者的思绪从痛苦的巅峰折回到朝夕相处时的欢爱“浴罢描眉”,用典而不“隔”,概括了丈夫平日对她的体贴和宠爱;“梦回携手,踏碎花间月”,写尽夫妻之间的情意缱绻、兴趣相投,使人们仿佛目睹了这对恩爱夫妻穿行在花前月下,携手并肩,情话绵绵的情景。在一篇愁苦之辞中忽然插入这一段欢快之辞,作者的目的绝不是夸耀或自我陶醉,而恰恰相反,正是为了反衬今日的痛苦。

  “漫道胸前怀豆蔻,今日总成虚设。”“豆蔻”是青春和爱情的象征,“漫道”两字透露出作者的灰心和失望,又以“虚设”两字回应“漫道”,说尽作者的万念俱灭。在古代社会里,生为妇女是一大悲哀,沦为妓女是更大的悲哀,身为妓女而又富于才情是最大的悲哀。作者出身青楼,虽然从良,但她仍逃不脱当小妾和受歧视的命运,丈夫一走,她失去了支持她的支柱,而她又不甘心让自己的人格遭人践踏,所以,她在与丈夫分别的前夜,感到了人生最大的失望。

  “桃叶津头,莫愁湖畔,远树云烟叠。”桃叶津与莫愁湖指代南京,它们与上文的“凤凰山”构成遥远的空间距离,揭示出作者的孤独。“远树云烟叠”,意境迷茫,正与作者此时的心情相吻合。这是作者伫立窗前、翘首远望之所见,曲折地暗示了作者的心将伴随在丈夫的身边。

  “寒灯旅邸,荧荧与谁闲说?”词的最后两句思绪再次宕开,揣想同丈夫分别后自己孤独凄凉、苦苦相思的情景。每当夜深人静,自己对着一盏孤灯和落在帘幕上的影子,相思之苦阵阵袭来,但她竟连一个可以倾吐衷肠的人都没有,只好在孤独和寂寞中品尝人生的苦酒。

  这首词是古代妇女词作中不可多得的佳构,全词把千般情、万般愁巧妙地编织起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参考资料:

1、王兴康著.明清词曲选: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1年10月第1版:第239页
2、编委会编撰.中国历代词名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1:第309页
创作背景  张红桥因说“欲得才如李青莲者事之耳”,于是四方才子纷纷投诗。经过严格筛选,最后终于选中了谱署林鸿。从此二人诗词唱和,感情甚笃。后来林鸿游金陵,行前作《大江东去》留别,于是红桥就和了这首《念奴娇》。 参考资料:完善1、仉凤峨选析.历代女性诗词曲精粹:云南教育出版社,2007.1:第238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凤凰山下,恨声声玉漏为何不在今霄停歇。送别的三叠阳关曲还未唱完,城上啼鸟已经催人离别。一缕相思之情两行凄清的泪水,把衾被浸透冰冷如铁。再不要问今后相会之事,离别的杯前早巳愁苦至绝。
曾记得浴后你给我描属梳鬓,还记得梦醒后我们手挽手踏碎花间明月。不要再空忆往日豆蔻年华时的旧事了,今后这些美好之事再难办到。南京桃叶渡口莫愁湖畔,远树云重重叠叠。夜阑人静帘幕空空,当我去剪灯花时,这绵绵相思之情又向谁诉说?

注释
凤凰山;此指福建同安之大风山。
阳关:即《阳关曲》,因须重复唱三次,故谓三叠。此泛指离别之曲。
哑哑:形容鸦啼的声音。
渍(zi):浸;沾。
描眉:《汉书·张敞传》载:西汉张敝,夫妻恩爱。妻子梳洗时,敞为其画眉。后以此形容夫妻恩爱。
怀:揣。
豆蔻:俗名“含胎花”,有香味,象征处子,旧传宜女子佩带。
桃叶津、莫愁湖:均南京城名胜,与旧时男女风情传说有关。
旅邸(di):邸,高级官员的住所。此泛指一般旅舍。
荧荧:形容灯光闪烁的样子。

参考资料:

1、林霄选编.唐宋元明清名家词选: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08:第246页
2、郭彦全编著.历代词今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09:第441页

赏析

  此词一片纯情,出自肺腑,虽不假雕饰,而感人之力犹强。

  词的上片写夫妻惜别情景,作者把笔墨的焦距,对准在临别之夜的焦点上。

  “凤凰山下,恨声声玉漏、今宵易歇。”前两句点明惜别的地点、时间,同时也渲染气氛,暗寓作者的感受。就地点而言,作者从大处落墨;至于具体的环境,是在饯别的宴席上,还是在闺房之中夫妻俩就着摇曳的烛光对酌,作者均不作进一步的交待,她更敏感的是对时间飞逝的感觉。她恨那时间的尺度——玉漏,怎么今夜一声一声,这么快就要滴完了。因“恨”,故觉时光“易”逝,曲折地写出良宵苦短之情。

  “三叠阳关歌未竞,哑哑栖鸟催别。”三、四句揭示出全词惜别主题,两人的心声尚未尽情倾吐,而城上的乌鸦不停地叫着,仿佛在催人道别。“阳关三叠”,揭出惜别主题;“栖乌催别”,烘托当时环境,而“催”字与上文“易”字均具美学上的“移情作用”,是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的感受。这两句是给“恨”字充实了具体的内容,揭示了此“恨”乃“离恨”。

  “含怨吞声,两行清泪,渍透千重铁。”五、六、七句正面写惜别之苦,手法全用白描,夸张句想法奇特而不悖情理,极具感情力度。情如丝,正写出了此情不绝如缕之状,偏于写实;而两行清泪浸透千重铁,则用夸张的笔法,形象地刻画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

  “重来休问,尊前已是愁绝。”末两句是一跌宕。“重来”句已遥想到将来重逢之日,但“尊前”句又跌落到眼前“愁绝”的痛苦现实。在作者看来,夫婿一别,万念俱灰,她失去了生活的依靠,且不说日后重逢时“新婚不如久别”之类的安慰话,就是这眼前的痛苦,已使她柔肠寸断,无法承受了。

  下片换头承上转折,追想恩爱之时的幸福与欢乐,与“愁绝”恰成反衬。

  “还忆浴罢描眉,梦回携手,踏碎花间月。”“浴罢描眉”,作者的思绪从痛苦的巅峰折回到朝夕相处时的欢爱“浴罢描眉”,用典而不“隔”,概括了丈夫平日对她的体贴和宠爱;“梦回携手,踏碎花间月”,写尽夫妻之间的情意缱绻、兴趣相投,使人们仿佛目睹了这对恩爱夫妻穿行在花前月下,携手并肩,情话绵绵的情景。在一篇愁苦之辞中忽然插入这一段欢快之辞,作者的目的绝不是夸耀或自我陶醉,而恰恰相反,正是为了反衬今日的痛苦。

  “漫道胸前怀豆蔻,今日总成虚设。”“豆蔻”是青春和爱情的象征,“漫道”两字透露出作者的灰心和失望,又以“虚设”两字回应“漫道”,说尽作者的万念俱灭。在古代社会里,生为妇女是一大悲哀,沦为妓女是更大的悲哀,身为妓女而又富于才情是最大的悲哀。作者出身青楼,虽然从良,但她仍逃不脱当小妾和受歧视的命运,丈夫一走,她失去了支持她的支柱,而她又不甘心让自己的人格遭人践踏,所以,她在与丈夫分别的前夜,感到了人生最大的失望。

  “桃叶津头,莫愁湖畔,远树云烟叠。”桃叶津与莫愁湖指代南京,它们与上文的“凤凰山”构成遥远的空间距离,揭示出作者的孤独。“远树云烟叠”,意境迷茫,正与作者此时的心情相吻合。这是作者伫立窗前、翘首远望之所见,曲折地暗示了作者的心将伴随在丈夫的身边。

  “寒灯旅邸,荧荧与谁闲说?”词的最后两句思绪再次宕开,揣想同丈夫分别后自己孤独凄凉、苦苦相思的情景。每当夜深人静,自己对着一盏孤灯和落在帘幕上的影子,相思之苦阵阵袭来,但她竟连一个可以倾吐衷肠的人都没有,只好在孤独和寂寞中品尝人生的苦酒。

  这首词是古代妇女词作中不可多得的佳构,全词把千般情、万般愁巧妙地编织起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参考资料:

1、王兴康著.明清词曲选: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1年10月第1版:第239页
2、编委会编撰.中国历代词名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1:第309页
释意: :凤 (形声。从鸟,凡声。本义凤凰。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常用来象征祥瑞。雄的叫凤,雌的叫凰) 同本义 凤,神鸟也。朋,古文凤。--《说文》 凤皇来仪。--《书·益稷》 凤皇于飞。--《诗·大雅·卷阿》。传凤皇,灵鸟仁瑞也。雄曰凤,雌曰皇。”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宋玉《对楚王问》 又如凤求凰;凤子(绣有凤凰的轿子);凤舸(雕有凤凰的大游船);凤毛(凤凰的羽毛。多用以赞美人的文采俊秀,有先人遗风) 古时比喻有圣德的人 潘陆张左,擅侈丽之才,饰羽仪于凤穴。--《北史·文苑传序》 凤(鴓) fèng ⒈ 【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通常单称为"凤"。又说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凰"〈古〉写作"皇")。 ⒉ 【凤毛麟角】凤凰的毛,麒麟的角。〈喻〉稀罕、珍贵的事物,也指难得的人才。

:凰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鸟名,雄的叫凤”,雌的叫凰” 凰(〈古〉写作"皇")huáng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下,底也。--《说文》 在南山之下。--《诗·召南·殷其靬》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豳风·七月》 下声肆。--《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 君臣上下。--《礼记·曲礼》 阴山下。--《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放之山下。--唐·柳宗元《三戒》 愬至城下。--《资治通鉴·唐纪》 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下元(道教指水中或水府);下溜头(下流头。江河下 下xià ⒈位置在低处,跟"上"相对~部。~面的。在楼~。〈引〉 ①时间、次序在后~午。~周。~页。~册。 ②级别低的~级。谦词~情。在~。正中~怀。 ③等级低,质量差~等品。这算~策。 ⒉低,跟"高"相对,由高到低分个高~。~楼梯。~山坡。〈引〉 ①投入,进入~矿井。~油锅。 ②去,往~乡。~车间。~基层。 ③结束,离开~课了。已~班。 ④投送,颁布~挑战书。~命令。 ⑤降落~小雨。~大雪。 ⑥向下面的~达文件。~放权力。 ⒊攻破,攻克攻~碉堡。已~数城。 ⒋方面,方位两~商议。四~观望。 ⒌让,退相持不~。 ⒍减除,卸掉减~。除~。~妆。卸~货物。 ⒎在名词后。 ①〈表〉在里面水~。头发~。意~如何? ②〈表〉某个时节时~。而今眼目~。 ⒏在动词后。 ①〈表〉动作的趋向、继续停~来。说~去。 ②〈表〉关系教导~。关怀~。哺育(之)~。 ③〈表〉完成,结果准备~资料。打~了扎实的基础。 ⒐作出~决心。~结论。 ⒑用,使用~功夫。对症~药。 ⒒处所,范围乡~。手~。 ⒓动物产卵或产仔鸭~蛋。猪~崽了。 ⒔少于不~五十人。 ⒕量词。指动作的次数打三~。挥动几~。 ⒖ ①人或物的去处、着落有了~落。 ②下降正在~落。 ⒗ ①江河的下游。 ②旧时指卑下的地位或工作。 ③卑鄙龌龊~流无耻。 ⒘ ①人的结局(多含贬义)贪官的~场--死刑。 ②演员或运动员等退场。 ③旧指到考场应考。 ⒙ 下jià 1.见"下借"。

:恨〈动〉 (形声。从心,艮声。本义怀恨在心,怨恨) 同本义 恨,怨也。--《说文》 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国语·周语下》 役夫敢申恨。--唐·杜甫《兵车行》 恨贯肌骨。--唐·李朝威《柳毅传》 亡国之恨。--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又如恨命(恨恨地;拼命);恨恨(气 忿的样子);恨穷发极(愤恨到极点而发怒);恨五骂六(投骰子时的叫骂声);恨如头醋(比喻非常可恶,令人恨得切齿) 遗憾;后悔 臣死不恨矣!--《史记·萧相国世家》 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衔怨而受罪。--《汉书·王嘉传》 公子恨之复返。-- 恨hèn ⒈遗憾,不满意~事。遗~。悔~。懊~。 ⒉怨,仇视怨~。仇~。民族~。~之入骨。

:声 (形声。从耳,殸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声,音也。--《说文》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 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凡声阳也。--《礼记·郊特牲》 苍蝇之声。--《诗·齐风·鸡鸣》 有闻无声。--《诗·小雅·车攻》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孟子·梁惠王下》 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 声(聲)shēng ⒈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波。~音。说话~。金石之~。 ⒉名誉,名望名~。~誉。~价。~望。~威。 ⒊宣称,说出,扬言~称。~明。~张。~罪致讨。~东击西。 ⒋量词大喊三~。 ⒌ ⒍

:声 (形声。从耳,殸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声,音也。--《说文》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 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凡声阳也。--《礼记·郊特牲》 苍蝇之声。--《诗·齐风·鸡鸣》 有闻无声。--《诗·小雅·车攻》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孟子·梁惠王下》 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 声(聲)shēng ⒈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波。~音。说话~。金石之~。 ⒉名誉,名望名~。~誉。~价。~望。~威。 ⒊宣称,说出,扬言~称。~明。~张。~罪致讨。~东击西。 ⒋量词大喊三~。 ⒌ ⒍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文》 君无故玉不去身。--《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 五玉。--《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 王齐则共食玉。--《周礼·王府》 惟辟玉食。--《书·洪范》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 又如玉情儿(玉石的质量、成色);玉墀(白玉台阶);玉阙(宝座;皇宫);玉虚(道教指玉帝的居处);玉树(指槐树);玉砚(玉石制的砚台);玉雕(玉石雕成 玉yù ⒈一种珍贵的矿石,质细而坚硬,有光泽,微透明,可雕琢成簪、环等装饰品。〈喻〉洁白、美丽~颜。~龙。~人。 ⒉敬词~体。~照(人像照片)。 ⒊ 、穗可作饲料用。

:漏〈名〉 (形声。从水,屚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同本义 漏尽钟鸣,箭驰风追。--《马稚暨妻张氏墓志》 漏,以铜受水,刻节。--《说文》。按这就是铜壶滴漏的漏”。 晷漏肃唱。--《文选·左思·魏都赋》 漏刻,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 又如漏下(漏刻的水面已经下落);漏永更长(比喻深夜);漏尽钟鸣(黎明时分);漏夜(深夜);漏板(古代报更用的铜板);漏刻(古计时器) 孔隙,孔穴;漏洞 禹耳参漏。--《淮南子·修务》 又如漏目(漏洞);漏眼(漏洞,毛病);漏窗 漏lòu ⒈物体从孔隙透过或滴下~水。~油。~气。 ⒉泄露泄~。走~风声。  ⒊遗落遗~。挂一~万。 ⒋ ⒌ ⒍ ⒎ 漏lóu 1.一种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