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N 南康直节堂记

南康直节堂记

更新时间:2024-05-20 09:32:43


诗人: 苏辙
标题: 南康直节堂记
内容: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宋代·苏辙《南康直节堂记》
翻译: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南康太守办公厅的东面,有一座厅堂叫“直节堂”,是朝请大夫徐望圣建造的。庭院里有八棵杉树,长短粗细一样,直得像墨线弹的一样,在二丈多高处开始长有枝叶。这些树高耸的样子就像高兴起的太常旗,就像乘露盘的长柄。那种凛然正气又像公卿大夫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的宝剑立在朝廷之上,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色。这里起初是南康军的各部门官吏住的地方,杉树的树荫底下,是书记们蹲伏在一起办公的场所,簿册文书丢在焉面,没有人知道这儿有什么可贵之处。徐君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而且命名为“直节”。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树木刚生来时,没有不是直的。不幸经过风吹雨打而弯曲,或受到岩石的挤压,这样才随外物的影响而屈曲变弯,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即使像竹箭这样的优质、松柏这样的坚贞都免不了这样。只有杉树能顺着它的本性,不用人扶植就能长得很直。活着能傲对冰雪,死后能利用它做栋梁屋宇,都与竹、柏相同,但在躯干挺直这点上却又超过了竹、柏。如拿杉的这种品格要求于人的话,那么,这种人大概就是所谓“不等文王出现就会崛起”的豪杰之士吧!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徐君性格温和善良,广施仁爱,在他任职的地方,他以奉公守法而受人称赞。他不施行严明苛刻的政令,但行为却保持正直。看看他所喜欢的,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了。《诗经》说:“君子有才能,所以能继承前人的事业。”直节堂建成之后,徐君与客人在堂上宴饮,一位客人醉醺醺地唱着歌说:“我想做个品行不正的人,可是品行不正的人必然会卑躬屈膝,品行不正的人可以做吗?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正像这丛杉树,高高耸立而不偏倚,枝桠伸展,叶片散布,能安然而不危险吗?然而清风吹动衣襟,飞雪洒满庭院,杉树依然颜色不变,您来到树下休息游玩吧!壅土培植灌溉杉树,而不如剪削砍伐,杉树自己并不知道,而要依靠爱树的人呀!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终止的吧!”一曲歌终,宴会也就散了。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参考资料:

1、苏洵,苏轼,苏辙著.三苏集 插图本:万卷出版公司,2008.12:第340-343页
2、李回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广选新注集评 苏辙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01 第1版:第317-320页
注释:

  南康¹太守听事²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³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jí)如揭太常之旗,如建¹⁰承露之茎(jīng)¹¹;凛(lǐn)¹²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¹³六曹吏¹⁴所居,杉之阴,府史¹⁵之所蹲伏¹⁶,而簿书¹⁷之所填委¹⁸,莫知贵也¹⁹。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¹南康:郡名,郡治在今江西赣州。²听事:处理政务。³朝请大夫:阶官名。文职散官,从五品以上称朝请大夫。⁴徐君望圣之:徐君,名望字圣之。⁵直如引绳:像牵绳引线那样直。⁶寻:古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⁷岌然:高的样子。⁸揭:举。⁹太常之旗:古时天子所建之旗。¹⁰建:建造。¹¹承露之茎:托露盘的金茎。《汉书·郊祀志》载,汉武帝迷信神仙,于神明台上做承露盘,立铜仙人舒掌以接甘露,以为饮之可以延年。承露:指托盘承接甘露;金茎:指托盘的铜仙人高举之掌。¹²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¹³军: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州、府、监同隶属于路。¹⁴曹吏:郡县的属官。文中指军的属官。¹⁵府史:府里的低级官员。¹⁶所蹲伏:意为活动的场所。¹⁷簿书:官署的文书之类。¹⁸填委:纷集、堆积。¹⁹莫知贵也:没有谁知道看重此处。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¹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²耶?
  ¹遂:顺。²不待文王而兴者:不必要文王出世,也能自己奋发有为。 文王:周文王;兴:奋起,奋发。

  徐君温良泛(fàn)¹,所居以循吏²称,不为皦(jiǎo)察之政³,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què)¹⁰而罢。
  ¹温良泛爱:温和、善良,广泛地爱。泛:同“泛”。²循吏:奉职守法的官吏。³皦察之政:苛察之政,指过度的要求。⁴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先人有这样的德行,因此子孙能够继续下去。⁵特立不倚:有独立的见解和操守而不偏斜。⁶柯:树枝。⁷燕嬉:宴饮嬉游。⁸封植:栽培。⁹剪伐不至:不遭受砍伐。¹⁰阕:终,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

参考资料:

1、苏洵,苏轼,苏辙著.三苏集 插图本:万卷出版公司,2008.12:第340-343页
2、李回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广选新注集评 苏辙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01 第1版:第317-320页
赏析: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

  全文主旨在于赞美朝请大夫徐望圣温良泛爱,行为刚正耿直。文章写了直节堂的外边的八杉,叙写了曹府的小吏不明白它的珍贵。杉树能够不扶自直,慢慢揭示文章的主旨。直到最后引用《诗经》中的一句话“惟其有之,是以似之”来点破。文章写物见人,藏锋沉馨,意在言外。

  文章紧扣“直节”两字,将堂、树、人紧密结合起来叙写,赞美了堂前之杉,赞扬了建堂之人,并由此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文章第一部分叙写直节堂之建与其命名。作者将堂、杉、人紧密结合起来叙写,用比喻手法赞美了杉树的高大挺直,用对比手法,赞扬了爱赏杉树的徐君。第二部分承接上段对杉树的描写,赞美杉树刚直不屈的性格。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杉树的美好品质。首先是将杉树与其他植物对比,指出物生而直,但在生长过程中,往往抵制不住外物的引诱与挤压,故“委曲随物”,虽竹箭松柏也不能免于此,只有杉树能保持它的挺直。然后是将杉树与竹柏对比,指出它们虽同能傲冰雪,同是死能利栋宇,但杉树在挺直方面要优过竹柏。虽写杉树,但最后还是归结到人。第三部分承接第一部分对徐君的叙写,赞扬徐君不为苛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的品格。客人所唱之歌,既是对徐君处世态度的总结,也准确地表达了作者本人的人生态度。不可为曲,不可太直,应通达灵活而不失正直。就像杉树,特立不倚,但它所以安而不危,剪伐不至,是因为得到徐君的爱赏呵护。正因如此,将来庐山之人升堂见杉,将长久地怀念像徐君这样的人。

  文章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第一,构思精巧。文章紧扣“直节”二字展开,双线并行,既赞美了杉,又颂扬了人,以写杉为手段,以颂人为目的。第二,结构严密。文章第一部分写杉写人,还限于外部描写和间接描写,第二部分则写杉的品格,第三部分写人的品质,形成一个总叙分承的结构,表达十分严谨。第三,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如将徐君与曹吏、府史对比,将杉树与竹柏对比,使人与物的优秀品质更加鲜明突出。

参考资料:

1、王琳,邢培顺编选.苏洵 苏辙集:凤凰出版社,2007.10:第342页
创作背景  《南康直节堂记》作于元丰八年(1085年)作者任安徽绩溪令时。当年,因搭救苏轼被贬,至此已有六载。年届五旬,尚屈沉下僚,但作者并无屈从之意。这篇文章是为南康太守徐望圣直节堂落成所作,借咏直节堂前的杉树而抒发对世道不平的感慨。 参考资料:完善1、堵军主编.秋水织锦·唐宋八大家之苏辙文集:延边人民出版社,2004.9:第102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南康太守办公厅的东面,有一座厅堂里“直节堂”,是朝请大夫徐望圣建造的。庭院里有八棵杉树,长短粗细一样,直得册墨线弹的一样,在二丈多高处开始长有枝叶。这些树高耸的样子就册高兴起的太常旗,就册乘露盘的长柄。那种凛然正气又册公卿大夫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的宝剑立在朝廷之上,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色。这里起初是南康军的各部门官吏住的地方,杉树的树荫底下,是书记们蹲伏在一起办公的场所,簿册文书丢在焉面,没有人知道这儿有什么可贵之处。徐君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而且命名为“直节”。

  树木刚生长出来的时候,没有不是直的。不幸经过风吹雨打而弯曲,或受到岩石的挤压,这样才同外物的影响而屈曲变弯,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即使册竹箭这样的优质、松柏这样的坚贞都免不了这样。只有杉树能顺着它的本性,不用人扶植就能长得很直。活着能傲对冰雪,死后能利用它做栋梁屋宇,都与竹、柏相同,但在躯干挺直这点上却又超过了竹、柏。如拿杉的这种品格要求于人的话,那么,这种人大概就是所谓“不等文王出现就会崛起”的豪杰之士吧!

  徐君性格温和善良,广施仁爱,在他任职的地方,他以奉公守法而受人称想。他不施行严明苛刻的政令,但行为却保持正直。看看他所喜欢的,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了。《诗经》说:“君子有才能,所以能继承前人的事业。”直节堂建成之后,徐君与客人在堂上宴饮,一位客人醉醺醺地唱着歌说:“我想做个品行不正的人,可是品行不正的人必然会卑躬屈膝,品行不正的人可以做吗?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正册这丛杉树,高高耸立而不偏倚,枝桠伸展,叶片散布,能会然而不危险吗?然而清风吹动衣襟,飞雪洒满庭院,杉树依然颜色不变,您来到树下休息游玩吧!壅土培植灌溉杉树,而不如剪削砍伐,杉树自己并不知道,而要依靠爱树的人呀!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册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终止的吧!”一曲歌终,宴会也就散了。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记。

注释
南康:郡名,郡治在今江西赣州。
听事:处理政务。
朝请大夫:阶官名。文职散官,从五品以上称朝请大夫。
徐君望圣之:徐君,名望字圣之。
直如引绳:册牵绳引线那样直。
寻:古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岌(jí)然:高的样子。
揭:举。
太常之旗:古时天子所建之旗。
建:建造。
承露之茎(jīng):托露盘的金茎。《汉书·郊祀志》载,汉武帝迷信神仙,于神明台上做承露盘,立铜仙人舒掌以接甘露,以为饮之可以延年。承露:指托盘承接甘露;金茎:指托盘的铜仙人高举之掌。
凛(lǐn)然:不可侵犯的样子。
军: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州、府、监同隶属于路。
曹吏:郡县的属官。文中指军的属官。
府史:府里的低级官员。
所蹲伏:意为活动的场所。
簿书:官署的文书之类。
填委:纷集、堆积。
莫知贵也:没有谁知道看重此处。
遂:顺。
不待文王而兴者:不必要文王出世,也能自己奋发有为。 文王:周文王;兴:奋起,奋发。
温良泛(fàn)爱:温和、善良,广泛地爱。泛:同“泛”。
循吏:奉职守法的官吏。
皦(jiǎo)察之政:苛察之政,指过度的要求。
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先人有这样的德行,因此子孙能够继续下去。
特立不倚:有独立的见解和操守而不偏斜。
柯:树枝。
燕嬉:宴饮嬉游。
封植:栽培。
剪伐不至:不遭受砍伐。
阕(què):终,止。

参考资料:

1、苏洵,苏轼,苏辙著.三苏集 插图本:万卷出版公司,2008.12:第340-343页
2、李回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广选新注集评 苏辙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01 第1版:第317-320页

赏析

  全文主旨在于赞美朝请大夫徐望圣温良泛爱,行为刚正耿直。文章写了直节堂的外边的八杉,叙写了曹府的小吏不明白它的珍贵。杉树能够不扶自直,慢慢揭示文章的主旨。直到最后引用《诗经》中的一句话“惟其有之,是以似之”来点破。文章写物见人,藏锋沉馨,意在言外。

  文章紧扣“直节”两字,将堂、树、人紧密结合起来叙写,赞美了堂前之杉,赞扬了建堂之人,并由此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文章第一部分叙写直节堂之建与其命名。作者将堂、杉、人紧密结合起来叙写,用比喻手法赞美了杉树的高大挺直,用对比手法,赞扬了爱赏杉树的徐君。第二部分承接上段对杉树的描写,赞美杉树刚直不屈的性格。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杉树的美好品质。首先是将杉树与其他植物对比,指出物生而直,但在生长过程中,往往抵制不住外物的引诱与挤压,故“委曲随物”,虽竹箭松柏也不能免于此,只有杉树能保持它的挺直。然后是将杉树与竹柏对比,指出它们虽同能傲冰雪,同是死能利栋宇,但杉树在挺直方面要优过竹柏。虽写杉树,但最后还是归结到人。第三部分承接第一部分对徐君的叙写,赞扬徐君不为苛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的品格。客人所唱之歌,既是对徐君处世态度的总结,也准确地表达了作者本人的人生态度。不可为曲,不可太直,应通达灵活而不失正直。就像杉树,特立不倚,但它所以安而不危,剪伐不至,是因为得到徐君的爱赏呵护。正因如此,将来庐山之人升堂见杉,将长久地怀念像徐君这样的人。

  文章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第一,构思精巧。文章紧扣“直节”二字展开,双线并行,既赞美了杉,又颂扬了人,以写杉为手段,以颂人为目的。第二,结构严密。文章第一部分写杉写人,还限于外部描写和间接描写,第二部分则写杉的品格,第三部分写人的品质,形成一个总叙分承的结构,表达十分严谨。第三,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如将徐君与曹吏、府史对比,将杉树与竹柏对比,使人与物的优秀品质更加鲜明突出。

参考资料:

1、王琳,邢培顺编选.苏洵 苏辙集:凤凰出版社,2007.10:第342页
释意: :南无 na 南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是钟閐之类的乐器。①本义乐器。《诗·小雅·鼓钟》以雅以南。”②方位词) 方位名⊥北”相对 南,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说文》 出户南望。--晋·干宝《搜神记》 南抚夷越。--《三国志·诸葛亮传》 旌麾南指。--《资治通鉴》 南极潇湘。--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南薰(借指从南面刮来的风);南离(南方) 南方;南面 阮仲容步兵居道 南nán方向,跟"北"相对。早晨面对太阳时,右手的一边~面。东~风。坐北朝~。 南nā 1.见"南无"。

:康 (会意。康为穅的本字。从禾,康声。本义谷皮;米糠) 同本义 康,谷皮也。--《说文》。字亦作穅。 尘垢粃穅。--《庄子·逍遥游》 亦食穅何覈耳。--《汉书·陈平传》 播康迷目。--《庄子·天运》 五路通达的大路,泛指大路 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尔雅》 公驱及之康内。--《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微服游于康衢。--《列子·仲尼》 姓 康 安乐,安定 民康乐。--《礼记·乐记》 无己大康,职思其居。--《诗·唐风·蟋蟀》 上下和洽,海内康平。--《汉书 康kāng ⒈平安,安乐,强讲~。~乐。~强。健~。 ⒉富裕,丰富值此~年。达到小~。 ⒊空,空虚~瓠瓜。~萝卜。 ⒋[康庄]宽阔平坦的~庄大道(〈喻〉美好光明的前途)。 康kàng 1.举。

:太〈形〉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太,大也。--《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 太亦大也。--《白虎通·五行》 易有太极。--《易·系辞》。注大极者。” 王入太室裸。--《书·洛诰》 太上贵德。--《礼记·曲礼》 饮而不损兹曰太。--《后汉书·樊准传》 又如太虚幻境(天上虚幻的境界);太 太tài ⒈过于,过分~冷。~盛。 ⒉最,极~古。~伟大。 ⒊高大~空(天空)。~学。 ⒋对高一辈或两辈的人之尊称~公。~婆。~老伯。 ⒌ ⒍ ⒎ ①日。它是银河系的恒星之一。太阳系的中心体。 ②指"太阳穴"(针灸穴位名),人头上眉梢后低凹处。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 五载一巡守。--《书·舜典》 王巡虢守。--《左传·二十一年》 均地守。--《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 纠其守。--《周礼·内宰》。注宿卫者。” 虽守者益。--《荀子·王制》。注谓地也。” 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左传·隐公五年》 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孟子·公孙丑下》 节操;操守 守shǒu ⒈保卫,卫护~卫。防~。坚~阵地。 ⒉看护,等候~夜。看~。~候。~株待兔。 ⒊遵照,服从遵~。~信用。遵纪~法。 ⒋靠近,依傍~着水池,可多养鱼。 ⒌旧时郡一级的长官名太~。 ⒍ ⒎ ⒏ ①防守戒备。 ②明代、清代的武官名。 ⒐ ⒑ 守shòu 1.戍守疆域土地。 2.指天子出行。 3.守臣,地方长官◇用为郡守﹑太守﹑刺史等的简称。 4.犹摄。暂时署理职务。多指官阶低而署理较高的官职。 5.指任 事﹑任职。 6.专指任郡守﹑太守﹑刺史等职。 7.职守。 8.州郡地方政府所在地。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听,聆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无稽之言勿听。--《书·大禹谟》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听妇前致词。--唐·杜甫《石壕吏》 夜阑卧听风吹雨。--《资治通鉴·唐纪》 听于庭。 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又如听知(听到);听受(聆听,用耳感受声音 听(聽)tīng ⒈用耳朵接受声音~录音。兼~则明。偏~则暗。 ⒉顺从,接受~话。~从。~指挥。言~计从。 ⒊随,任凭~便。~凭。~之任之。 ⒋治理,处理兼~万事(兼同时)。~政(旧指封建帝王处理政事)。 ⒌判决断狱~讼(狱、讼官司,诉讼)。 ⒍等候~回音。~候分派。 ⒎马口铁筒(英语tin的译音)。也用作量词两~汽油。三~饼干。 听yǐn 1.笑貌。 2.见"听听"。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事,职也。--《说文》 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韩非子·五蠹》 又如事宦(仕宦。事通仕”) 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事,勤也。--《尔雅》 为政事庸力行务。--《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在君为政,在臣为事。” 事蚤济也。--《礼记·乐记》 事至佚而功。--《荀子·王霸》。注任也。” 陉山之事。--《战国策·秦策》。注役也。” 公侯之事。--《诗·召南·采蘩》 事shì ⒈人的一切活动,自然界、社会中的一切现象或活动~情。~在人为。新~。有~。大~。 ⒉变故~过境迁。这里出~了。 ⒊做,治从~。~农。~商。~生产。 ⒋工作,职业~业。找~。谋~。 ⒌关系,责任走吧,不关你的~。 ⒍工夫这活很费~。 ⒎侍奉奉~。仰~俯畜(原指侍奉父母,养活妻子、儿女◇来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⒏事物一件叫一事两~。 ⒐ ①日常工作~务缠身。 ②总务。 ⒑ ⒒ ⒓ ⒔ ⒕ ①事故。 ②争执,纠纷挑起~端。 ⒖ ⒗ 事zì 1.立置。 2.插入,刺入。参见"事刃"。

: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东,动也。--《说文》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白虎通·五行》 东方木也。--《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 东君,日也。--《广雅·释天》 东邻。--《易·既济》。虞注震为东。” 东方者,阳也。--《白虎通·情性》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又如关东;旭日东升;东夏(指中国东部);东朝(东宫);东极(东方边远之处);东君(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东坦(女婿);东裔(东

:有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同本义 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说文》。按,掩日者月也。故许云月有食之,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 一有一亡曰有。--《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有众也。--《易·杂卦》 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又如有来有去(有板有眼);有命无运(谓命好,运气却不好);有酒胆无饭力(表面刚强,骨子里懦弱);有竡划没是处(虽有安排,但无法实现。喻指无处下手之意);有尺水行 有yǒu ⒈跟"无"相对。 ①〈表〉所属她~部录像机。 ②〈表〉存在~见解。~希望。~花~草。 ③〈表〉发生和出现他~伤了。情况~了变化。 ④〈表〉估量或比较这只鸡~五斤多。他~你那样高了。 ⑤〈表〉大或多~把年纪。富~成效。~的是(多得很)。 ⒉用于某些动词前面。〈表〉客气~请。~坐。~劳。 ⒊占据占~。孙权据~江东。 ⒋跟"某"、"某些"相近或指一部分~一时期。~人不同意。~的(有些)地方工作未做好。 ⒌〈古〉汉语词头,作助词(无义)~夏。~周。 ⒍ ⒎ ⒏ ⒐ ⒑ ①有条件的,有边际的,可以穷尽的~限公司。 ②不多的,有一定限度的。 ⒒ 有yòu同"又"。还有,再加上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