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Q 七月七日登舜山诗

七月七日登舜山诗

更新时间:2024-05-20 01:01:01


诗人: 魏收
标题: 七月七日登舜山诗
内容: 述职无风政,复路阻山河。还思麾盖日,留谢此山阿。——南北朝·魏收《七月七日登舜山诗》
释意: :述 (形声。从辵,术声。本义遵循) 同本义 述,循也。--《说文》 报我不述。--《诗·邶风·日月》 遂述命曰。--《仪礼·少牢礼》 述大禹之戒以作歌。--《书·五子之歌》 又如述遵(遵循);述旧(遵行旧规);述祖(遵循祖训) 陈述,记叙 识礼乐之文者能述。--《礼记·乐记》 小有述职。--《左传·昭公五年》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孟子》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 述shù ⒈记叙,陈说记~。叙~。陈~。详~。 ⒉〈古〉遵循,依照~遵先世。

:职 (形声。从耳,只声。职”是记”的意思。段玉裁凡言职者,谓其善听也。”故从耳。本义识;记。职为识之本字) 同本义 职,记微也。--《说文》 章画职墨兮,前度未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主管;任职 天职生覆。--《列子·天端》。注主也。” 职于南京。--《明史》 又如职称言路(做谏官);职任民社(管理人民与国家);职客(红、白喜事的主持人);职内(古官名。掌邦赋收入) 尽职;称职 职(職)zhí ⒈分内应做的或所担任的事情~务。~责。尽~。称~。 ⒉在工作中的位置或地位~位。~称。官~。在~。兼~。任要~。 ⒊掌管~掌。 ⒋旧时下属对上司的自称~遵命前去。 ⒌主要~由于此。 ⒍由于~此。~是之故。 ⒎ ⒏ ⒐ 职tè 1.小木桩。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无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 无(無)wú ⒈没有,跟"有"相对~粮~钱。~穷~尽。 ⒉不~仿说出。 ⒊不分,不论,不外~分。~论,地~四方。民~异国。事~大小。~非如此。 ⒋通"毋"。不,不要~往。 ⒌ 无mó 1.见"南无"。

:风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同本义 飈,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鴓(飈)?--《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 风(飈) fēng ⒈流动着的空气,多是大致与地面平行东~。龙卷~。刮~下雨。~向。~速。〈引〉像风那样快或普遍流行的~靡一时。 ⒉借风力吹干的~肉。 ⒊消息闻~而动。 ⒋表露在外的景象、品格、气概、才华、态度等~景。~格。~骨。作~。~华。~骚。 【风雅】风度文雅。 【风度】有一定特色的姿态和言谈举止。 【风采】(也写作"丰采")风度神采。 【风姿】(也写作"丰姿")风度姿态。 ⒌没有确实根据的~闻。~言~语。 ⒍习俗,流行的爱好或习惯~俗。世~。学~。移~易俗。勤俭成~。 ⒎〈古〉称歌谣,民歌采~。国~。 ⒏用于病名麻~。抽~。 ⒐ 【风险】风浪危险。〈喻〉事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波折险阻不怕担~险。 ⒑ 【风头】 ①形势的发展或有关个人利害的情势看准~头行事。 ②当众表现自己她爱出~头。 ⒒ 【风化】 ①风俗教化莫伤~化。 ②地质学上指岩石因长期遭受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等而分解崩溃。 ③化学上指结晶体在空气中失掉结晶水,因而失去结晶形状的现象。 ⒓ 【风流】 ①杰出的,业绩、才华出众的千古~流人物。 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流倜傥。 ③像风一样流失。〈喻〉原来常聚的人,现今分散各地~流云散。 ④旧指士大夫所谓的风雅,也指乱搞男女关系~流罪过。 ⒔〈古〉通 "讽"。劝告,讽刺。 风fèng 1.刮风;吹。 2.被风吹,受风。 3.引申为乘凉。 4.教育,感化。 5.显扬,表彰。 风fěng 1.劝谏;讽谏。 2.泛指劝说。 3.讽诵。

:政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 同本义 政,正也。--《说文》 政者,有所改更匡正。--《论语·有政》马注 必从上之政下。--《墨子·天志上》 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清·秋瑾《致琴文书》 又如正己 主持政事 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威德更兴,文武迭用。--《后汉书》 又如政本(为政的根本);政主(执政者);政官(掌管军政的官员);政术(施政的方法);政要(施政要领);政理(为政之道);政路(为政的途径) 政 政治;政事 政zhèng ⒈政治,它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其实质是一定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斗争。它的表现形式为阶级、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国内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 ⒉属于政治的~党。~策。~事。参~议~。 ⒊政府(国家行政机关)的简称拥~爱民。精兵简~。 ⒋指某些部门或单位主管的业务邮~。财~。民~。校~。 ⒌通"正" ①正直,公正公~无私。 ②改正斧~。请指~。 ⒍ ⒎ ⒏ ⒐ ⒑ 政zhēng 1.征伐;征讨。 2.赋税。 3.指徭役。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来繁化,加义符彳 ”,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復,往来也。--《说文》 反复其道。--《易·复》 公归不复。--《诗·豳风·九羘》 扬触捆復。--《仪礼·大射仪》 无往不復。--《易·泰》 卒乃復。--《书·舜典》 不远而复,先典攸高。--南朝梁《与陈伯之书》 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史记·魏公子列传》 死者不可復生。 复(復) fù ⒈返,回去往~。至今五十年而不~。 ⒉回答,回报~命。~信。报~。~仇。 ⒊还原,使回归恢~。~原。~员军人。 ⒋又,再死灰~燃。冀~得兔,兔不可~得(冀希望)。 ⒌重叠,繁多的,不是单一的~杂。~层。~句。重~。山重水~疑无路。~式立交桥。

:路〈名〉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路,道也。--《说文》 路,途也。--《尔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艮为径路。--《易·说卦》 遂迷,不复得路。--陶潜《桃花源记》 又如路奠(出殡时,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路赆(友人相赠的路费);路引(行路的通行凭证);路歧(路歧人。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贫贱的 路lù ⒈道,来往的通道~途。~径。道~。铁~。〈引〉路程八千里~。 ⒉方向,条理,途径出~。思~。活~。忠谏之~。 ⒊方面,地区几~进攻。东~货物。 ⒋种类头~货。大~货。三~货。 ⒌〈古〉车筚~(柴车)。 ⒍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称。宋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地区"。 路luò 1.通"落"。以绳周绕。 2.通"乐"。 3.见"路人"。

:阻 (形声。从阜声,且声。阜”是土山,与高下险阻有关。本义险要的地方) 同本义 阻,险也。--《说文》 德行恒简以知阻。--《易·系辞》 黎民阻饥。--《书·舜典》 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川泽之阻。--《周礼·司险》 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汉·班固《西都赋》 羇入其阻。--《诗·商颂·殷武》 又如阻隘(险要之地);阻阨(据守险要) 妨碍物;障隔 保其岩阻。--《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险阻(险要阻塞之地);阻障(障碍);阻寻(排除险阻寻访);阻积(险阻 阻zǔ ⒈险要的地方,路难走~隘。险~。路险且~。 ⒉挡住~挡。~挠。~止。~碍。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