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A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更新时间:2024-05-20 04:00:01


诗人: 柳永
标题: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内容: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宋代·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翻译: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独自靠着船舷向远处的岸边望去,淅淅沥沥的雨快要停歇了。天空中还是布满了黑云,让人觉得仿佛到了傍晚时分。江边上拾翠游玩的人们早已散去,静寂之中,一对对水鸟在水边的小洲上伫立着。一阵风拂过芦苇荡,芦苇轻轻摇晃,几点渔灯时隐时现。舟上两人在闲谈,一问“今晚宿在哪儿”?一手遥指远处,烟雨绿树中隐藏着一处村庄。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四处为官,早已成了他乡客。闲倚桅杆凝思长久立。望,万水千山迷茫远近处。家乡在何处。子别后、亭台楼榭依旧在,不见人欢聚。想到此、肝肠寸断,离情苦。却听到,杜鹃声声叫:不如归去“,让你更添愁绪。

参考资料:

1、林霄选编 .唐宋元明清名家词选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5.08 :第93页 .
2、(清)上彊村民编选 .宋词三百首 插图本 :凤凰出版社 ,2012.05, :第57页 .
注释: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¹江天暮。拾翠²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lù)。望几点、渔灯隐映蒹(jiān)(jiā)³浦。停画桡(ráo)、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¹稍觉:渐渐感觉到。²拾翠:拾,拾取。翠,翡翠鸟的羽毛。指古代妇女出游时的嬉戏。³蒹葭:芦苇。⁴画桡:彩绘的浆,泛指船桨。

游宦(huàn)¹成羁(jī)²。短樯(qiáng)³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xiè)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¹游宦:即宦游,离开家乡到外地去求官或做官。²羁旅:长期聚居他乡的一族。³樯:桅杆。⁴乡关:故乡榭:建筑在台上或水上的房屋。⁵孤:少。

参考资料:

1、林霄选编 .唐宋元明清名家词选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5.08 :第93页 .
2、(清)上彊村民编选 .宋词三百首 插图本 :凤凰出版社 ,2012.05, :第57页 .
赏析: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上片写景。先从远处着笔。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上阕头两句写江天过雨之景,发端“远岸收残雨”,句中词序颠倒实即“残雨收”:意谓远远的江岸一带,雨点疏疏稀稀的快停止了。雨快下完了,才觉得江天渐晚,则可推断出这场雨下了很长时间。孤舟因雨不能行驶,词人此时蜗居小舟,孤寂无依更可知,这就把时间、地点、人物的动作和心情都或明或暗地表现出来了。紧接着,“雨残稍觉江灭暮”,一幅以江天为背景的寥阔画面,那是淡淡的水墨画,雨快停止,而天空开始黑下来了。

  “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转换了另一个画面,诗人将视线从远岸收向较近的汀洲上。拾翠佳人,就是指在河边拾香草的女子。鸥鹭成双,词人却孤独寂寞地处在小舟之中。这一对照,就更显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汀洲之上,有鸥鹭以之为家,但拾翠者早已归去,虚拟作陪,更以“双双”形容“鸥鹭”,便觉景中有情。时间在流逝,天渐渐更黑了,随着诗人视线的变动,又展现出另一幅画面。

  “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望几点”句,时间由日暮转向夜晚。诗人放眼望去,只见芦苇荡里,隐隐约约闪动着渔船上的灯火,一点又一点。渔灯已明,但由于是远望,又隔有蒹葭,所以说是“隐映”,这是远处所见。“停画桡”句,就是描绘自己所处之地,附近所闻。“道去程”二句,乃是舟人的语言和动作。“前村烟树”本属实景,而冠以“遥指”二字,又似虚写。此二句将船家对路途的安排,他们的神情、口吻以及隐约可见的江村勾勒了出来,用笔极其简练,而又生动、真切。

  “停画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这是诗人耳中所闻,船停止了划桨,两个舟子在谈话:他们指着远方的前村烟树朦胧处,说今夜的行程就去那里。后一句词序颠倒且有省略,意谓(舟子)遥指前村烟树,道今夜去程(是那边):这是词的特殊语言。行文至此,从拾翠人回、鸥鹭双双立、渔人点点灯火归家、直至两舟子语今夜远村去程,无不触动诗人敏感的心,故下片自然地引出抒情。

  下阕由今夜的去程而思至长年漂泊的艰苦。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过片“游宦成羁旅”,正面倾吐出旅愁,点明本词主旨:“短樯吟倚闲凝伫”,又是词序颠倒,正面写出舟中百无聊赖的生活。这句是诗人的立足点,原来上片诗人那些所见所闻,都是从“凝伫”而得。它起着总上启下的作用。

  “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万水”两句,由“凝伫”转来,由于长久远眺,所见则“万水千山”,所思则“乡关何处”。句渲染出一片万水千山茫茫无际的景色,后句点明诗人的乡愁。“迷远近”虽指目“迷”,也是心“迷”。崔颢《黄鹤楼》云:“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句正是语近意通。

  “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自别后”以下,直接“乡关何处”,而加以发挥。“风亭”七字,回忆过往,嗟叹今夕。昔日良辰美景,胜地欢游,现在只有孤舟一人,乡情郁郁,而用一“孤”字将今昔分开,意谓亭榭风月依然,但人却不能欢聚,就把它们辜负了。想到这里,诗人离愁更浓,故接着唱出全词的最强音。

  “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刚断肠”以下,紧接上文。乡思正浓,归日无期,而杜宇声声,劝人归去,愈觉不堪。杜宇不识人心,却劝人返,则无情而似有情;人不能归,而杜宇不谅,依旧催劝,徒乱人意,则有情终似无情。以听杜宇哀啼结束,更觉深情婉转、凄侧动人,用意层层深入,一句紧接一句,情深意婉而下笔有力,读来浸人心腑。

参考资料:

1、钱鸿英著 .柳周词传 柳永、周邦彦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 :第176页 .
2、姜钧编 .宋词大鉴赏 :外文出版社 ,2012.05 :第22页 .
创作背景  柳永于宋仁宗景祜元年(1034)中进十,以后去江浙、关中等地任职;官位低微,郁郁不得志。本词有“游宦成羁旅”之句,可推想为入仕以后之作。 参考资料:完善1、钱鸿英著 .柳周词传 柳永、周邦彦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 :第176页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独自靠着船舷向远处的岸边望去,淅淅沥沥的雨快要停歇了。天空中还是布满了黑云,让人觉得仿佛到了傍晚时分。江边上拾翠游玩的人们早已散去,静寂之中,一对对水鸟在水边的小洲上伫立着。一阵风拂过芦苇荡,芦苇轻轻摇晃,几点渔灯时隐时现。舟上两人在闲谈,一问“今晚宿在哪儿”?一手遥指远处,烟雨绿树中隐藏着一处村庄。
你四处为官,早已成了他乡客。闲倚桅杆凝思长久立。望,万水千山迷茫远近处。家乡在何处。子别后、亭台楼榭依旧在,不见人欢聚。想到此、肝肠寸断,离情苦。却听到,杜鹃声声叫:不如归去“,让你更添愁绪。

注释
稍觉:渐渐感觉到。
拾翠:拾,拾取。翠,翡翠鸟的羽毛。指古代妇女出游时的嬉戏。
蒹葭(jiānjiā):芦苇。
画桡(ráo):彩绘的浆,泛指船桨。
游宦:即宦游,离开家乡到外地去求官或做官。
羁旅:长期聚居他乡的一族。
樯:桅杆。
乡关:故乡
榭:建筑在台上或水上的房屋。
孤;少。

参考资料:

1、林霄选编 .唐宋元明清名家词选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5.08 :第93页 .
2、(清)上彊村民编选 .宋词三百首 插图本 :凤凰出版社 ,2012.05, :第57页 .

鉴赏

  上片写景。先从远处着笔。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江天暮。”上阕头两句写江天过雨之景,发端“远岸收残雨”,句中词序颠倒实即“残雨收”:意谓远远的江岸一带,雨点疏疏稀稀的快停止了。雨快下完了,才“得江天渐那,则可推断出这场雨下了很长时间。孤舟因雨不能行驶,词人此时蜗居面舟,孤寂无依更可知,这就把时间、地点、人物的动作和心情都或明或暗地表现出来了。紧接着,“雨残稍“江灭暮”,一幅以江天为背景的寥阔出面,那是淡淡的水墨出,雨快停止,而天空开始黑下来了。

  “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转换了另一个出面,诗人将视线从远岸收向较近的汀洲上。拾翠佳人,就是指在河边拾香草的女子。鸥鹭成双,词人却孤独寂寞地处在面舟之中。这一对照,就更显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汀洲之上,有鸥鹭以之为家,但拾翠者早已归去,虚拟作陪,更以“双双”形容“鸥鹭”,便“景中有情。时间在流逝,天渐渐更黑了,随着诗人视线的变动,又展现出另一幅出面。

  “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望几点”句,时间由日暮转向夜那。诗人放眼望去,只见芦苇荡里,隐隐约约闪动着渔船上的灯火,一点又一点。渔灯已明,但由于是远望,又隔有蒹葭,所以说是“隐映”,这是远处所见。“停出桡”句,就是描绘自己所处之地,附近所闻。“道去程”二句,乃是舟人的语言和动作。“前村烟树”本属实景,而冠以“遥指”二字,又似虚写。此二句将船家对路途的安排,他们的神情、口吻以及隐约可见的江村勾勒了出来,用笔极其简练,而又生动、真切。

  “停出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这是诗人耳中所闻,船停止了划桨,两个舟子在谈话:他们指着远方的前村烟树朦胧处,说今夜的行程就去那里。后一句词序颠倒且有今略,意谓(舟子)遥指前村烟树,道今夜去程(是那边):这是词的特殊语言。行文至此,从拾翠人回、鸥鹭双双立、渔人点点灯火归家、直至两舟子语今夜远村去程,无不触动诗人敏感的心,故下片自然地引出抒情。

  下阕由今夜的去程而思至长年漂泊的艰苦。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过片“游宦成羁旅”,正面倾吐出旅愁,点词主旨:“短樯吟倚闲凝伫”,又是词序颠倒,正面写出舟中百无聊赖的生活。这句是诗人的立足点,原来上片诗人那些所见所闻,都是从“凝伫”而得。它起着总上启下的作用。

  “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万水”两句,由“凝伫”转来,由于长久远眺,所见则“万水千山”,所思则“乡关何处”。句渲染出一片万水千山茫茫无际的景色,后句点明诗人的乡愁。“迷远近”虽指目“迷”,也是心“迷”。《黄鹤楼》云:“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句正是语近意通。

  “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自别后”以下,直接“乡关何处”,而加以发挥。“风亭”七字,回忆过往,嗟叹今夕。昔日良辰美景,胜地欢游,现在只有孤舟一人,乡情郁郁,而用一“孤”字将今昔分开,意谓亭榭风月依然,但人却不能欢聚,就把它们辜负了。想到这里,诗人离愁更浓,故接着唱出全词的最强音。

  “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刚断肠”以下,紧接上文。乡思正浓,归日无期,而杜宇声声,劝人归去,愈“不堪。杜宇不识人心,却劝人返,则无情而似有情;人不能归,而杜宇不谅,依旧催劝,徒乱人意,则有情终似无情。以听杜宇哀啼结束,更“深情婉转、凄侧动人,用意层层深入,一句紧接一句,情深意婉而下笔有力,读来浸人心腑。

参考资料:

1、钱鸿英著 .柳周词传 柳永、周邦彦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 :第176页 .
2、姜钧编 .宋词大鉴赏 :外文出版社 ,2012.05 :第22页 .
释意: :远 (形声。从辵,袁声。本义走路走得长) 同本义 远,辽也。--《说文》 远,遐也。--《尔雅》 屏之远方。--《礼记·王制》。注九州之外也。” 柔远人也。--《礼记·中庸》 穷高极远。--《礼记·乐记》 念悲其远。--《战国策·赵策》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左传·三十三年》 缦立远视。--唐·杜牧《阿房宫赋》 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极目远望。--《广东军务记》 又如 远(遠)yuǎn ⒈空间或时间的距离长,跟"近"相对~方。~古。路~。长~。久~。 ⒉不接近,关系疏~亲。疏~。 ⒊(差别)大相差甚~。 ⒋深远言近旨~(说话浅近,含意深远)。 远yuàn 1.离开;避开。 2.不亲近;不接近。 3.违背。

:岸〈名〉 (形声。从山,从厂,干声。厂(山崖),意思为水边高起之地。本义河岸) 同本义 淇则有岸。--《诗·卫风·氓》 三尺之岸,而虚车不能登也。--《荀子·宥坐》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后泛指靠近水边的陆地 岸芷汀兰。--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沿岸;起岸(把货物从船上搬运到岸上) 比喻高位 诞先登于岸。(诞发语词,无义。)--《诗·大雅·皇矣》 台阶 襄岸夷涂。--张衡《西京赋》 岸〈形〉 高傲 莫笑老翁犹气岸。--黄庭坚 岸àn ⒈江、河、湖、海等水边的陆地河~。~。 ⒉高大,严峻伟~。道貌~然。

:收 (形声。从攴,收声) 同本义 收,捕也。--《说文》 女反收之。--《诗·大雅·瞻卬》。传拘收也。”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汉书·李广苏建传》 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收领(捉拿);收系(逮捕下狱);收付(拘捕罪犯,交付办案);收考(拘捕考问);收夷(捕杀);收劾(拘捕弹劾);收案(拘捕案问);收掩(收捕);收执(捉拿);收禁(拘押监禁);收领 (拘禁) 收拾;收取 收,取也。--《广雅》 收以奔褒。--《国语·郑语》。注取也。” 勤 收(収)shōu ⒈接到,接受,接纳~到。~留。~入。~款。~容。接~。招~。征~。不~礼。 ⒉聚集,合拢~集。~拢。~罗。~网。创伤~口了。 ⒊割取成熟的农作物~割。麦~。秋~冬藏。〈喻〉成果~获。~成。 ⒋藏,放置妥当~藏。把东西~好。 ⒌招回,取回~回。~取。~兵。~复。 ⒍结束,停止~工。~尾。~场。 ⒎约束,减弱或消失~心。~敛笑容。 ⒏逮捕,拘押~捕。~监。 ⒐ ⒑ ①整理,整顿。 ②整治,惩罚。 ③消灭,杀死。 ⒒ ①物体由大变小或由长变短。 ②紧缩。 ⒓ ①吸收任用(人员)。 ②边收听边记录或录音。 ③汇编集子所采用的诗文等。

:残 (形声。从歹)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同本义 残,伤也。--《苍颉篇》 昔智伯瑶残范中行。--《战国策·秦策》。注灭也。” 废为残贼。--《诗·大雅·民劳》 则汝残矣。--《战国策·齐策》。注坏也。” 凡二十七县残。--《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 张仪之残,樗里疾也。--《战国策·秦策》。注害也。” 放轼其君则残之。--《周礼·夏官》 残名以逞。--《左传·宣公二年》 又如摧残(使蒙受严重损失);残心(残害人的心);残贼(杀害);残灭(残杀毁灭); 残 cán ①不完整~缺。 ②剩余的;快完了的~冬。 ③伤害;毁坏~害。 ④凶恶~忍、~酷。 【残杯冷炙】见【残羹冷炙】。 【残编断简】残缺不全的书籍。又作残篇断简、断编残简、断简残篇、断简残编。 【残羹】吃剩的酒食。残羹剩饭剩菜。冷炙已凉的烤肉。又作残杯冷炙。 【残骸】人或动物不完整的尸骨。借指残破的建筑物、机械、车辆等。 【残年】 ①指人的晚年风烛~。 ②一年将尽的时候。 【残篇断简】见【残编断简】。 【残渣余孽】比喻残存的坏人,未消灭干净的邪恶势力。 【残障】残疾。 【残照】落日的光。蚕家蚕、柞蚕等的统称。蚕丝是纺织绸缎的重要原料。 【蚕豆】豆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茎方中空,花白色有紫斑。种子供食用,茎杆作饲料或肥料『代从西域传入,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华中和华东。又叫胡豆。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一步步地侵占。惭羞愧大言不~。 【惭色】羞愧的表情。

:雨 雨,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 雨,濡物者也。--《管子·形势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 又如雨过天晴(像雨后晴空般的蓝色);雨打梨花(喻指零乱不堪的狼狈情景);雨打鸡(喻浑身湿淋淋的状态);雨毛(细雨);雨泣(泪流如雨) 比喻朋友 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唐·杜甫《秋述》 比喻教导之言,教泽 泽雨无偏,心田受润。--南朝梁·简文帝《上大法颂表》 譬喻密集 譬喻离散 风 雨yǔ从云层降落到地面的水滴。它是水蒸气上升到天空,遇冷凝集成云,聚集成大水点而下落下~。〈喻〉密集降落而像雨点的枪林弹~。 雨yù从天上落下~雹。~雪。

:雨 雨,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 雨,濡物者也。--《管子·形势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 又如雨过天晴(像雨后晴空般的蓝色);雨打梨花(喻指零乱不堪的狼狈情景);雨打鸡(喻浑身湿淋淋的状态);雨毛(细雨);雨泣(泪流如雨) 比喻朋友 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唐·杜甫《秋述》 比喻教导之言,教泽 泽雨无偏,心田受润。--南朝梁·简文帝《上大法颂表》 譬喻密集 譬喻离散 风 雨yǔ从云层降落到地面的水滴。它是水蒸气上升到天空,遇冷凝集成云,聚集成大水点而下落下~。〈喻〉密集降落而像雨点的枪林弹~。 雨yù从天上落下~雹。~雪。

:残 (形声。从歹)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同本义 残,伤也。--《苍颉篇》 昔智伯瑶残范中行。--《战国策·秦策》。注灭也。” 废为残贼。--《诗·大雅·民劳》 则汝残矣。--《战国策·齐策》。注坏也。” 凡二十七县残。--《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 张仪之残,樗里疾也。--《战国策·秦策》。注害也。” 放轼其君则残之。--《周礼·夏官》 残名以逞。--《左传·宣公二年》 又如摧残(使蒙受严重损失);残心(残害人的心);残贼(杀害);残灭(残杀毁灭); 残 cán ①不完整~缺。 ②剩余的;快完了的~冬。 ③伤害;毁坏~害。 ④凶恶~忍、~酷。 【残杯冷炙】见【残羹冷炙】。 【残编断简】残缺不全的书籍。又作残篇断简、断编残简、断简残篇、断简残编。 【残羹】吃剩的酒食。残羹剩饭剩菜。冷炙已凉的烤肉。又作残杯冷炙。 【残骸】人或动物不完整的尸骨。借指残破的建筑物、机械、车辆等。 【残年】 ①指人的晚年风烛~。 ②一年将尽的时候。 【残篇断简】见【残编断简】。 【残渣余孽】比喻残存的坏人,未消灭干净的邪恶势力。 【残障】残疾。 【残照】落日的光。蚕家蚕、柞蚕等的统称。蚕丝是纺织绸缎的重要原料。 【蚕豆】豆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茎方中空,花白色有紫斑。种子供食用,茎杆作饲料或肥料『代从西域传入,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华中和华东。又叫胡豆。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一步步地侵占。惭羞愧大言不~。 【惭色】羞愧的表情。

:稍〈名〉 (形声。从禾,肖声。本义禾末) 同本义 稍,出物有渐也。--《说文》。按,此字当训禾末,与秒为谷芒者别。 又如稍秣(给牛马吃的草料) 泛指事物的末端,枝叶 俸禄,官吏的薪水 均其稍食。--《周礼·内宰》。注吏禄禀也。”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之供。--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稍食(月俸,按月而给的廪食);稍饩(月俸,廪食);稍房(堆放 稍shāo略微~微。~不如意。~感不适。~胜一筹。~纵即逝。 稍shào

:觉〈动〉 jiao 睡醒 觉,悟也。从见,寃省声。--《说文》 上欲起贤,未觉。--《汉书·董卓传》 觉而之渐台。--《汉书·邓通传》 又如觉卧(觉醒时和寝卧时);觉寤(睡醒);觉寝(自睡中觉醒) 通挍”、校”。比较,较量 如此贤不肖相觉。--《孟子·离娄下》注 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世说新语》 觉 〈名〉 俗称睡眠为睡觉 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庄子·齐物论》 觉见卧闻。--汉·王充《论衡·订鬼篇》 惟觉时之枕席。--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又如睡了一大觉 觉(觴)jiào ⒈睡眠午~。睡~。 ⒉见jué㈠。 觉(觴)jué ⒈感到,感受,辨别感~。视~。嗅~。不~日西斜。 ⒉发现发~。察~。 ⒊醒悟~醒。~悟。 ⒋见j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