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M 牧童词

牧童词

更新时间:2024-05-20 01:40:06


诗人: 李涉
标题: 牧童词
内容: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唐代·李涉《牧童词》
翻译: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早晨去放牛,赶牛去江湾。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傍晚去放牛,赶牛过村落。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来咬牛犊。

参考资料:

1、何诚斌编.古诗精选: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年:第159页
2、王步高.历代田园诗词选: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年01月第1版:第109页
注释:

(zhāo)¹牧牛,牧牛下江曲。
¹朝:早晨;日出的时候。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¹(suō)²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³绿。
¹荷:披着,背上。²蓑:蓑衣,用草或棕编的防雨用具,类似于雨衣。³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潮湿地区或河边沙地。块茎称“香附子”,可供药用。

乱插蓬蒿(hāo)¹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dú)²
¹蓬蒿:“茼蒿”的俗称。²黄犊:小牛。

参考资料:

1、何诚斌编.古诗精选: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年:第159页
2、王步高.历代田园诗词选: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年01月第1版:第109页
赏析: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牧童的生活是游荡不定的,也是浪漫的。牧童既不免经风雨、涉艰险,又总是从大自然中得到乐趣和慈爱。这是一首牧童唱的歌。早上,牧童赶着牛沿着弯曲的江水去放牧;晚上,牧童归来时就要摸黑走过山村的沟谷。早出晚归的牧牛生活是辛苦的,诗中写到的“朝”“夜”两次“牧牛”,第一次是指“牧牛去”,第二次是指“牧牛归”。四个“牧牛”的重叠,造成了一种歌谣节奏和韵味,同时表现了早晚放牧、日日放牧的辛勤劳动生活。“下江曲”和“度村谷”也表现了放牧生活的丰富多彩。

  牧童总是在野外度过他的时光。在春天的漾漾细雨中,牧童披着蓑衣走过小树林;在牧童的芦笛声中,莎草一天天地绿起来。牧童充分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大自然是他最相熟相知的朋友。顽皮活泼的牧童还把蓬蒿插在腰间当作箭,想象着自己成了一位威风凛凛的武士,连猛虎也不敢再来欺负小牛犊。

  在诗中牧童生活不是一幅朦胧的牧牛景,而是处处显出诗人对放牧生活的深切体验。诗中所写的牧童的冷暖甘苦,也不是只从旁观察可得的,似乎诗人有过亲身体验。这样写景状物,描摹生活,才可以达到如王国维所说的“不隔”的境界。

  起首二句,袭用民歌的曲调,写了牧童早晚的行踪。质朴,淡雅,信手拈来,却象民间那种形神毕俏的剪影画。这是远景中的牧童身影;下面开始写近影:春雨如丝,无声地滋润大地。诗人仿佛是看到出林的牧童披起了蓑衣,才感觉到空中已经飘起了雨丝。一个“细”字,准确地抓了春雨的特征。下一句没有写人,写的是笛声。

  “卧吹”二字,使人分明想见到仰卧在莎草中牧童天真,快乐的模样。悠扬的笛声,又使人体会到山谷中的清幽宁静。“莎草绿”照应了前面的“春雨细”,使人感到山村中的一切都是那样和谐、恬淡、清新和充满生机。最后二句,是牧童正面形象的特写。憨顽的放牛娃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全副武装的勇士模样,“不怕猛虎欺黄犊”更是一语点出山中牧童那种勇敢无畏的强俘性格。诗人用那生动的笔触,以一种简洁传神的白描手法,勾勒了一幅“山中牧童图”。那清新、活泼,近乎口语化的语言,更使全诗洋溢着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如果不是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和人民有着较广泛的接触,如果不是向民间文学学习,从民歌中吸取营养,是不可能写出这样一些较好的作品来的。

  这首诗写出了牧童放牧生活和情趣。前四句侧重描写牧童放牧的辛勤,诗人运用时空的转换扩大诗歌的内蕴。后四句着重描写放牧时的情趣:春雨绵绵,牧童穿行于林中草地,稍有闲暇,便吹响悠扬的芦笛,一会又胡乱地在腰间插满野蒿,恰似利剑,显得英武洒脱,这样就再也不怕猛虎欺负牛犊了。这种奇思漫想,生动地表现了牧童幼稚、天真的精神面貌,令人忍俊不禁。

参考资料:

1、中国唐代文学学会 西北大学中文系主办.唐代文学论丛 总第六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08月第1版:第30页
2、李健 康金声编著.田园诗注析: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152页
拼音:

tóng

shè tángdài 

zhāoniú niúxiàjiāng 
niú niúcūn 
suōchūlínchūn guǎnchuīsuōcǎo绿 
luànchāpénghāojiànmǎnyāo měnghuá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早晨去放牛,赶牛去江湾。
傍晚去放牛,赶牛过村落。
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
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来咬牛犊。

注释
朝(zhāo):早晨;日出的时候。
蓑(suō):蓑衣,用草或棕编的防雨用具,类似于雨衣。
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潮湿地区或河边沙地。茎直立,三棱形。叶细长,深绿色,质硬有光泽。夏季开穗状小花,赤褐色。地下有细长的匍匐茎,并有褐色膨大块茎。块茎称“香附子”,可供药用。
蓬蒿(hāo):“茼蒿”的俗称。
黄犊(dú):小牛。
荷:披着,背上。

参考资料:

1、何诚斌编.古诗精选: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年:第159页
2、王步高.历代田园诗词选: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年01月第1版:第109页

赏析

  牧童的生活是游荡不定的,也是浪漫的。牧童既不免经风雨、涉艰险,又总是从大自然中得到乐趣和慈爱。这是一首牧童唱的歌。早上,牧童赶着牛沿着弯曲的江水去放牧;晚上,牧童归来时就要摸黑走过山村的沟谷。早出晚归的牧牛生活是辛苦的,诗中写到的“朝”“夜”两次“牧牛”,第一次是指“牧牛去”,第二次是指“牧牛归”。四个“牧牛”的重叠,造成了一种歌谣节奏和韵味,同时表现了早晚放牧、日日放牧的辛勤劳动生活。“下江曲”和“度村谷”也表现了放牧生活的丰富多彩。

  牧童总是在野外度过他的时光。在春天的漾漾细雨中,牧童披着蓑衣走过小树林;在牧童的芦笛声中,莎草一天天地绿起来。牧童充分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大自然是他最相熟相知的朋友。顽皮活泼的牧童还把蓬蒿插在腰间当作箭,想象着自己成了一位威风凛凛的武士,连猛虎也不敢再来欺负小牛犊。

  在诗中牧童生活不是一幅朦胧的牧牛景,而是处处显出诗人对放牧生活的深切体验。诗中所写的牧童的冷暖甘苦,也不是只从旁观察可得的,似乎诗人有过亲身体验。这样写景状物,描摹生活,才可以达到如所说的“不隔”的境界。

  起首二句,袭用民歌的曲调,写了牧童早晚的行踪。质朴,淡雅,信手拈来,却象民间那种形神毕俏的剪影画。这是远景中的牧童身影;下面开始写近影:春雨如丝,无声地滋润大地。诗人仿佛是看到出林的牧童披起了蓑衣,才感觉到空中已经飘起了雨丝。一个“细”字,准确地抓了春雨的特征。下一句没有写人,写的是笛声。

  “卧吹”二字,使人分明想见到仰卧在莎草中牧童天真,快乐的模样。悠扬的笛声,又使人体会到山谷中的清幽宁静。“莎草绿”照应了前面的“春雨细”,使人感到山村中的一切都是那样和谐、恬淡、清新和充满生机。最后二句,是牧童正面形象的特写。憨顽的放牛娃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全副武装的勇士模样,“不怕猛虎欺黄犊”更是一语点出山中牧童那种勇敢无畏的强俘性格。诗人用那生动的笔触,以一种简洁传神的白描手法,勾勒了一幅“山中牧童图”。那清新、活泼,近乎口语化的语言,更使全诗洋溢着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如果不是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和人民有着较广泛的接触,如果不是向民间文学学习,从民歌中吸取营养,是不可能写出这样一些较好的作品来的。

  这首诗写出了牧童放牧生活和情趣。前四句侧重描写牧童放牧的辛勤,诗人运用时空的转换扩大诗歌的内蕴。后四句着重描写放牧时的情趣:春雨绵绵,牧童穿行于林中草地,稍有闲暇,便吹响悠扬的芦笛,一会又胡乱地在腰间插满野蒿,恰似利剑,显得英武洒脱,这样就再也不怕猛虎欺负牛犊了。这种奇思漫想,生动地表现了牧童幼稚、天真的精神面貌,令人忍俊不禁。

参考资料:

1、中国唐代文学学会 西北大学中文系主办.唐代文学论丛 总第六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08月第1版:第30页
2、李健 康金声编著.田园诗注析: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152页
释意: :朝 chao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在草中,从月。字象太阳已出草中而月亮尚未隐没形。本义早晨) 早晨省亲,子、媳向父母、公婆请安 晨见曰朝…子于父母、妇于舅姑皆是。--《说文解字注笺》 昧爽而朝。(昧爽黎明。朝省视父母)--《礼记·内则》 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夕指晚上省视帝王)--《诗·小雅·雨无止》 朝见,封建时代臣见君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传·宣公二年》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燕、赵、韩、魏闻之

:牧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牛,从攴,表示手拿棍棒牧牛(羊)。本义放牧牲畜) 同本义 掌牧六牲。--《周礼·牧人》 谁抜牧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牛曰牧。” 周宣王之牧正。--《列子·黄帝》。注养禽兽之长也。” 牧人乃梦。--《诗·小雅·无羊》 郊外谓之牧。--《尔雅》 使牧羝。--《汉书·李广苏建传》 权汉节牧羊。 郴州荛牧儿。--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行牧且荛。 又如牧所(牧养牲畜的处所);牧苑(牧场。牧地。牧放牲畜的地方);牧子(放牧的人;牧童);牧夫(放牧牲畜的人) 统治;主管 牧mù ⒈放养牲口~场。~童。放~。游~。 ⒉〈古〉官名州~。 ⒊

:牛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牛,大牲也。--《说文》 坤为子母牛。--《易·说卦》 纯离为牛。--《左传·昭公五年》 东邻杀牛。--《礼记·坊记》 牛曰太牢。--《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牛田牧田。--《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 风吹草低见牛羊。--《乐府诗集·敕勒歌》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牛niú ⒈家畜,反刍类动物。有黄~、水~、牦~、瘤~等多种。我国产的黄~、水~,力大,能耕田、拉车等。奶、肉供食用。皮制革,骨和角可做器物。 ⒉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牧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牛,从攴,表示手拿棍棒牧牛(羊)。本义放牧牲畜) 同本义 掌牧六牲。--《周礼·牧人》 谁抜牧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牛曰牧。” 周宣王之牧正。--《列子·黄帝》。注养禽兽之长也。” 牧人乃梦。--《诗·小雅·无羊》 郊外谓之牧。--《尔雅》 使牧羝。--《汉书·李广苏建传》 权汉节牧羊。 郴州荛牧儿。--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行牧且荛。 又如牧所(牧养牲畜的处所);牧苑(牧场。牧地。牧放牲畜的地方);牧子(放牧的人;牧童);牧夫(放牧牲畜的人) 统治;主管 牧mù ⒈放养牲口~场。~童。放~。游~。 ⒉〈古〉官名州~。 ⒊

:牛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牛,大牲也。--《说文》 坤为子母牛。--《易·说卦》 纯离为牛。--《左传·昭公五年》 东邻杀牛。--《礼记·坊记》 牛曰太牢。--《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牛田牧田。--《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 风吹草低见牛羊。--《乐府诗集·敕勒歌》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牛niú ⒈家畜,反刍类动物。有黄~、水~、牦~、瘤~等多种。我国产的黄~、水~,力大,能耕田、拉车等。奶、肉供食用。皮制革,骨和角可做器物。 ⒉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下,底也。--《说文》 在南山之下。--《诗·召南·殷其靬》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豳风·七月》 下声肆。--《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 君臣上下。--《礼记·曲礼》 阴山下。--《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放之山下。--唐·柳宗元《三戒》 愬至城下。--《资治通鉴·唐纪》 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下元(道教指水中或水府);下溜头(下流头。江河下 下xià ⒈位置在低处,跟"上"相对~部。~面的。在楼~。〈引〉 ①时间、次序在后~午。~周。~页。~册。 ②级别低的~级。谦词~情。在~。正中~怀。 ③等级低,质量差~等品。这算~策。 ⒉低,跟"高"相对,由高到低分个高~。~楼梯。~山坡。〈引〉 ①投入,进入~矿井。~油锅。 ②去,往~乡。~车间。~基层。 ③结束,离开~课了。已~班。 ④投送,颁布~挑战书。~命令。 ⑤降落~小雨。~大雪。 ⑥向下面的~达文件。~放权力。 ⒊攻破,攻克攻~碉堡。已~数城。 ⒋方面,方位两~商议。四~观望。 ⒌让,退相持不~。 ⒍减除,卸掉减~。除~。~妆。卸~货物。 ⒎在名词后。 ①〈表〉在里面水~。头发~。意~如何? ②〈表〉某个时节时~。而今眼目~。 ⒏在动词后。 ①〈表〉动作的趋向、继续停~来。说~去。 ②〈表〉关系教导~。关怀~。哺育(之)~。 ③〈表〉完成,结果准备~资料。打~了扎实的基础。 ⒐作出~决心。~结论。 ⒑用,使用~功夫。对症~药。 ⒒处所,范围乡~。手~。 ⒓动物产卵或产仔鸭~蛋。猪~崽了。 ⒔少于不~五十人。 ⒕量词。指动作的次数打三~。挥动几~。 ⒖ ①人或物的去处、着落有了~落。 ②下降正在~落。 ⒗ ①江河的下游。 ②旧时指卑下的地位或工作。 ③卑鄙龌龊~流无耻。 ⒘ ①人的结局(多含贬义)贪官的~场--死刑。 ②演员或运动员等退场。 ③旧指到考场应考。 ⒙ 下jià 1.见"下借"。

:江 (形声。从水,工声。本义长江的专称) 同本义 江,江水也。犊 江之永矣。--《诗·周南·汉广》 滔滔江汉。--《诗·小雅·四月》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温庭筠《送人东归》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又如江汉(长江与汉水);江水(即长江);江左烟霞(江东的山水风景。江左指今江苏、安徽等长江沿江地带);江陵(县名。在今湖北省中部偏南、长江沿岸。向为我国南北陆路交 通要冲) 江河的通称 南方的河流多称江”,如珠江”、沅江”;北方的河流多称河”,如 江jiāng ⒈泛指大的河流珠~。岷~。 ⒉特指长江(也叫"扬子江")~淮地区。百万雄师过大~。 ⒊ ⒋

:曲〈形〉 弯曲,不直 曲,象器曲受物之形。--《说文》 曲,折也。--《广雅·释诂一》 木曰曲直。--《书·洪范》 曲,不直也。--《玉篇》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 曲挺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以曲为美。--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之疏之曲。 又如曲录(弯弯曲曲);曲律(曲吕。弯曲的样子);曲弯弯(像弓一样弯);曲蟮(蚯蚓);曲盖(古时仪杖用的曲柄华盖);曲兵(形体弯曲的兵器) 迂曲;婉转 曲qǔ ⒈文体名。能唱、能歌或供表演的一种文词散~。歌~。戏~儿。小~子。 ⒉歌谱歌~。作~。~高和寡。~终奏雅。 曲( ⒍黡、 ⒍麴)qū ⒈弯,跟"直"相对~折。弯~。~径。~尺。 ⒉不公正,不合理~意。~解。~从。 ⒊弯曲的地方河~。 ⒋偏僻隐秘的地方乡~。心~。 ⒌局部,不全~见。 ⒍含有大量能发酵的活微生物或其酶类的发酵剂或糖化剂,一般用大麦、大豆、麸皮等培养微生物制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