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T 题断金集后

题断金集后

更新时间:2024-06-03 04:29:16


诗人: 裴夷直
标题: 题断金集后
内容: 一览断金集,再悲埋玉人。牙弦千古绝,珠泪万行新。——唐代·裴夷直《题断金集后》
释意: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 一yī ⒈数目字。整数中最小的数~龙~猪。 ⒉纯,专~心~意。用心~也。 ⒊相同,同样~致。~模~样。 ⒋全,满~如既往。~网打尽。~身是胆。 ⒌又,其它,另外昆明市~名春城。 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表〉稍微,短暂试~试。望~望。停~停。 ⒎跟"就"呼应。 ①〈表〉每逢~想到要回祖国,就归心似箭。 ②〈表〉两事的时间紧接着~教就懂。~学就会。 ⒏〈古〉副词。乃,竟~至此乎! ⒐〈古〉副词。 ⒑〈古〉副词。一旦,一经~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低音"7"。 ⒓ ①特定~定的阶级。 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定的成绩。 ③规定,确定按~定的规章办事。 ④必然共产主义~定会实现。 ⒔ ⒕ ⒖

:览 (会意。从见,从监。监”亦兼表字音。监”的本义是借水照形,这里表示看。本义观看) 同本义 览,观也。--《说文》 而数览。--《战国策·齐策》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离骚》 又览累累之昌辞。--《汉书·扬雄传》 洞庭君览毕。--唐·李朝威《柳毅传》 故有所鉴辄省记。--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览观(阅览);览读(阅读);览阅(阅览);览核(查阅);览究(阅读研究) 观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览(? 览làn 1.唐代南诏副将官职名。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断,截也。--《说文》 断木为杵。--《易·系辞下》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韩非子·说林下》 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韩非子·用人》 又如断梗(断枝。比喻飘泊无定;指微贱的东西);断金(同心协力,坚固难移);断袖(旧时指男宠;比喻友情深厚);断颡(断头;砍头);断袖之宠(男宠);断头话(决绝的话);断裳(截 断裳衣) 断开;断绝 断者架木通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切肉肉断而发 断 duàn ①长形东西从中截开折~、线~了。 ②断绝~水、关系~了。 ③戒除(烟酒)~烟。 ④判断;决断诊~、当机立~。 ⑤绝对~无此理。 【断编残简】见【残篇断简】。 【断层】岩层的连续性遭到破坏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一种断裂构造。根据断层两侧相对移动的性质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等。 【断层面】两部分岩块作相对移动的断裂面。 【断层山】地壳断裂运动形成的块状山体。可分为地垒式断层山和掀斜式断层山。前者山坡为断层崖,后者山形不对称,断裂上升一侧为断层崖,另一侧为平缓山坡。又称断块 山。 【断层崖】〈地〉断层的上升盘突露地表而形成的悬崖。是由于断层线两边岩石受差别侵蚀形成的。断层崖因受垂直于断层面的流水侵蚀而形成v形谷。 【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悲痛或忧伤。 【断炊】没柴没米不能做饭。形容极为穷困。 【断断】绝对(多用于否定)~不能。 【断简残编】见【残篇断简】。 【断简残篇】见【残篇断简】。 【断交】绝交。常用于国际关系中。 【断句】古书没有标点符号,诵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这里的句与现代的句不尽相同。 【断裂生殖】某些生物身体断裂后,每段均能生活,生长成新的个体,称为断裂生殖。 【断路】〈理〉电路断开,电流不能通过电路形成回路。断路时,电阻变成无限大,电流为零,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 【断然】 ①坚决的;果断的~措施。 ②绝对~不能。 【断头台】设于闹市街心,专用以斩杀犯人的平台。有机器铡刀斩杀和人工斩杀两种。常见于近代西欧各国,以英、法为多◇被废除。 【断弦】死了妻子。 【断线风筝】比喻一去就不再回来的人或物。 【断陷盆地】断块陷落形成的盆地。四周山地常常是高峻陡峭的断层陡崖,盆地底部多为冲积、湖积和洪积平原。如云南昆明的滇池。又称地堑盆地。 【断音】见【顿音】。 【断语】结论。 【断垣残壁】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 【断章取义】不顾别人文章或谈话的整体内容和精神,只孤立地截取其中个别的句段并按自己的意思加以发挥。

:金〈名〉 (会意。金文字形。从人(表示覆盖),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本义金属) 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 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錬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说文》 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尔雅·释地》 系于金柅。--《易·妒》 惟金三品。--《书·禹贡》。注铜三色也。” 项掣金锁。--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五金(指金、银、铜、铁、锡,泛指金属);白金(铂的通称;古代指银子);金背(镜子);金钥(门销或金属门 金jīn ⒈金属元素之一。符号au。通称"金子",黄赤色,质软,延伸性强,它是一种贵重金属。可做硬币、日常生活用品、装饰品等。 ⒉金属的通称五~∠~。 ⒊钱现~。奖~。基~。 ⒋〈喻〉尊重,尊贵~言。 ⒌〈喻〉坚固~石之交。固若~汤。 ⒍打击乐器~鼓齐鸣。 金jìn 1.一说通"唫"。参见"金舌弊口"。

:集 同本义 集,群鸟在木上也。--《说文》 集,会也。--《尔雅》 集于苞栩。--《诗·唐风·鸨羽》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诗·周南·葛覃》 又如集隼(栖息的隼鸟);集凤(凤停于树) 引申为停留 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国语》 齐集有其一。--《孟子·梁惠王上》 沙鸥翔集。--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可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集合;聚集;收集 人皆集于苑。--《国语·晋语》 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资治通鉴》 皆 集jí ⒈聚,合,会合,总合~中。~聚。~会。~合。聚~。~腋成裘。 ⒉多篇著作汇编成的书短篇小说选~。诗歌~。民间故事~。 ⒊较长的书或影片的一部分上~。第八~。 ⒋定期交易的市场~市。去赶~。 ⒌群鸟停在树上~苑~枯。黄鸟于飞,~于灌木。〈引〉停留~止。 ⒍完成,成功大业将~。今日之事幸而~(幸侥幸)。 ⒎

:再 (会意。小篆从一,冓省。冓”是构”的初文,甲骨文字形,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本义第二次) 同本义 再,一举而二也。--《说文》。按,冓者,加也。对耦之词曰二,重叠词曰再。 再刺再宥再赦。--《周礼·司刺》 樊缨十有再就。--《周礼·巾车》 酒肉之赐弗再拜。--《礼记·玉藻》 过言不再。--《礼记·儒行》。注犹不更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再战而烧夷陵。--《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再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敌枪再击。--清·徐珂《清稗 再zài ⒈又一次,第二次~次。~版。~生。~衰三竭。 ⒉〈表〉事情或动作的重复、继续~现一次。~说一遍。 ⒊连结两个动词〈表〉先后关系下了班~去公园玩。 ⒋〈表〉另有补充~有。~则。家里有了电视机、电冰箱,~要就是家用电脑。 ⒌更,更加~努把力。~仔细点就对了。 ⒍

:悲 (形声。从心,非声。本义哀伤;痛心) 同本义 悲,痛也。--《说文》 悲,伤也。--《广雅》 忧心且悲。--《诗·小雅·鼓钟》 我心伤悲。--《诗·召南·草虫》 并于肺则悲。--《素问·宣明五气篇》 至于悲谷。--《淮南子·天文》。注西南方之大壑也。言深峻,临其上令人悲思,故名。” 何哭之甚悲也。--晋·干宝《搜神记》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悲怆(悲伤);悲怨(悲痛怨恨);悲惋(悲伤惋惜);悲吟(悲伤哀叹);悲忧(悲 悲 bēi ①哀伤~哀、~喜交集。 ②怜悯慈~。 【悲惨世界】法国作家雨果的长篇小说。写失业者冉阿让受主教感化而成为市长的故事,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表现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悲怆】悲伤曲调~低沉。 【悲悼】悲伤悼念。 【悲愤填膺】悲痛和愤怒充满胸膛。膺胸。 【悲欢离合】悲哀和欢乐,别离和团聚。泛指生活中的种种遭遇和心情人有~。 【悲剧】 ①戏剧类别之一,以表现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主人公的悲惨结局为基本特点。 ②比喻不幸的遭遇。 【悲苦】悲哀痛苦。 【悲戚】悲痛哀伤。 【悲切】悲痛;悲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 【悲天悯人】对社会腐败和人民疾苦感到悲愤不平。 【悲恸】极其悲哀伤心~欲绝。 【悲喜交集】见【悲喜交加】。 【悲喜交加】悲痛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又作悲喜交集。 【悲喜剧】戏剧类别之一。兼有悲剧、喜剧因素。多指结局圆满的戏剧。通常在轻松的喜剧形式下展示深刻的悲剧性内容。 【悲辛】悲痛辛酸。 【悲咽】悲哀哽咽。 【悲壮】(声音、诗文等)悲哀而雄壮。

:埋 (形声.从土,里声.字本作薶”,甲骨文字形,象在坑中埋狗的形象,是向地神祭献的活动。本义藏入土中) 同本义 祭器敝则埋之,龟筴敝则埋之,牲死则埋之。--《礼记·曲礼上》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杜甫《兵车行》 我死谁埋。--清·袁枚《祭妹文》 毁其盆,悉埋于地。--龚自珍《病梅馆记》 又如埋地雷;埋玉(比喻英才或美女之死);埋书(把盟书埋在地下。古代盟誓时的一种礼仪);埋狱(埋没在监狱屋基下的宝剑。比喻埋没人才) 古代特指简陋不依礼制而落葬。也泛指葬埋 葬不如礼曰 埋mái ⒈将东西放在坑里用土盖上~藏。~地雷。 ⒉隐藏隐姓~名。 ⒊特指葬~忠骨。 ⒋ ①掩埋这儿的草地,已被流沙~没了。 ②使人才、功绩、作用等显露不出来~没人才。 ⒌ ①在敌人将要经过的地方秘密布置兵力,准备突然袭击。 ②潜伏他是~伏的特务。 ⒍ 埋mán ⒈ ⒉见maij。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文》 君无故玉不去身。--《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 五玉。--《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 王齐则共食玉。--《周礼·王府》 惟辟玉食。--《书·洪范》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 又如玉情儿(玉石的质量、成色);玉墀(白玉台阶);玉阙(宝座;皇宫);玉虚(道教指玉帝的居处);玉树(指槐树);玉砚(玉石制的砚台);玉雕(玉石雕成 玉yù ⒈一种珍贵的矿石,质细而坚硬,有光泽,微透明,可雕琢成簪、环等装饰品。〈喻〉洁白、美丽~颜。~龙。~人。 ⒉敬词~体。~照(人像照片)。 ⒊ 、穗可作饲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