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C 次胡馀学同年四首

次胡馀学同年四首

更新时间:2024-06-01 23:39:01


诗人: 曹泾
标题: 次胡馀学同年四首
内容: 力田元不怵凶饥,瘠者为谁谁是肥。但得高堂翁媪健,定知奕世子孙宜。追风骐骤仍不蹶,览德鸾凤栖或飞。有酒急须频对月,桂枝香了到梅枝。——宋代·曹泾《次胡馀学同年四首》
释意: :力〈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力,筋也。像人筋之形。--《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 其行之以货力。--《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 力农数耘。--《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诗·邶风》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力lì ⒈能量,效能~量。~气。视~。电~。能~。效~。生产~。身强~壮。 ⒉用极大的力量尽~。竭~。~争上游。 ⒊物理学名词。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叫做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田〈动〉 (象形。小篆认为象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一块块农田。田”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田”的字多与田猎耕种有关。本义种田) 后作佃”。耕作 田,树谷曰田。--《说文》 田,种禾稼也。--《一切经音义》引《苍颉》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诗·齐风·甫田》 令民得田之。--《汉书·高帝纪上》 使各居其宅,田其田。--刘向 《说苑》 又如田戍(屯田戍守);田作(耕作);田畜(耕种与畜牧);田桑(种田和养蚕);田农(农耕);田种(耕种);田穑(耕作) 打猎◇作畋” 不敢盘于游田。--《书·无逸》 田有禽。 田tián ⒈种植用的土地稻~。麦~。种~。~地。 ⒉跟农村有关的~园。~舍。~野。农~。 ⒊ ⒋通"畋"。打猎。

:元 (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 同本义 元,始也。--《说文》。按,当训首也。 元,体之长也。--《左传·襄公九年》 始加元服。--《仪礼·士冠礼》 狄人归其元。--《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归国子之元。--《左传·哀公十一年》 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 牛曰一元大武。--《礼记·曲礼》。注头也。” 吐蕃叛换方炽,敬玄失律,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新唐书》 又如元首(头) 天 元yuán ⒈头归(送还)其~。〈引〉居首的~首。~帅。~勋。 ⒉开始,第一~始。~旦。~月。~年。 ⒊基本,根由,根本~素。~ ~本本。 ⒋构成一个整体的~件。单~。 ⒌朝代名。元朝,公元1279-1368年。第一代君主是忽必烈。1206年蒙古族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 ⒍同"圆"。货币名铜~。银~。伍拾~。 ⒎ ⒏ ⒐ ①汤元。 ②元宵节(正月十五日)闹~宵。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怵〈动〉 (形声。从心,术声。本义恐惧,害怕) 同本义 怵,恐也。--《说文》 怵,惧也。--《广雅》 劳形怵心者也。--《庄子·应帝王》 怵悼栗而耸兢。--张衡《西京赋》 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孟子·公孙丑上》 又如怵栗(恐惧);怵悸(恐惧心跳);怵怵(戒惧、警惕的样子) 伤心 心怵而奉之以礼。--《礼记·祭统》 是以君子不怵乎好,不迫乎恶。--《管子·心术上》 人迫于恶,则失其所好;怵于好,则忘其所恶,非道也。 得于好恶,怵于淫物,而后变乱。--《韩非子·解老》 怵迫之 怵 chù ①〈古〉警惕~以为戒。(《庄子、养生主》) ②恐惧;害怕发~。 【怵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事态引起内心的震动。形容局势严重。又作触目惊心。 【怵惕】恐惧警惕。 怵chù恐惧,害怕~心。~惕。 怵xù 1.诱导;诱惑。

:凶 (指事。小篆字形,凵”象地陷形。乿”表示这里可陷人。兇”是会意字,从儿(人),在凶下。本义不吉利) 同本义 凶,恶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说文》 凶,咎也。--《尔雅》 吉凶者,言乎其得也。--《易·系辞》 一曰凶短折。--《书·洪范》 日月告凶。--《诗·小雅·十月之交》。笺告天下以凶亡之徵也。” 此孰吉孰凶?”--《楚辞·卜居》 又如凶兆(不祥的预兆);凶宿(凶星);吉凶未卜;凶星(不吉祥的星) 凶恶可怕 作凶事,为凶人。--《左传·昭公二年》 顽凶 凶xiōng ⒈不吉祥,不幸的~多吉少。又多指死丧~讯。~事。~服。 ⒉庄稼收成不好~年。 ⒊恶,残暴,狠毒~恶。~残。~狠。~相毕露。 ⒋关于杀伤的~器。~手。行~。 ⒌厉害,过甚病情~险。吵得太~。

:饥 (形声。从食,幾声。本义荒年,五谷无收) 同本义 饑,谷不熟为饑。--《说文》 五谷不熟谓之饥。--《墨子·七患》 降丧饥馑。--《诗·小雅·雨无止》 齐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数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凶年饥发,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孟子·梁惠王下》 四时不出,天下大饥。--《淮南子·天文》 今山东饥馑,人庶相食。--《汉书·翼奉传》 又如饥荒;饥馁(饥饿);饥时得一口(紧要处得人救济,恩德深厚);饥氓(逃荒的人);饥岁(荒年) 饥(饑)jī ⒈饿,跟"饱"相对~饿难熬。~肠辘辘。~不择食。 ⒉灾荒,年收成不好~荒。~岁。

:瘠 (形声。从疒,表示与疾病有关,脊声。本义身体瘦弱) 同本义。或作膌” 牛虽瘠,偾于豚上,其畏不死?--《左传·昭公十三年》 宋崇门之巷人服丧而毁甚瘠。--《韩非子·内储说上》 长短丰瘠。--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老年如脊牛。--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又如瘠弱(瘦弱;衰弱);瘠疲(瘦弱疲惫);瘠色(容貌忧戚憔悴);瘠牛偾豚(瘦瘠的牛仆倒在小猪身上,小猪必死。比喻无德的大国权势虽衰,欺凌羸弱的小国,小国也会灭亡) 贫困 夫民殷国弱,民瘠国强者,未之有也。--《 瘠jí ⒈瘦弱。 ⒉土地不肥沃改变~土。贫~的土地。

:者 (《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同本义 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五代·王衍《醉妆词》 又如者回(这回);者般(这般);者流(犹言这个流派);者番(这番;这次);者里(这里);者个(这个);者边(这边) 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 指代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射者中。(射的射中了目标。这里指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射中的照规定的杯数喝酒。)--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读书者有几。--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后死者。--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 者zhě ⒈代词。指人、事、物、时、数、地点等作~。读~。劳动~。前~。大~。昔~。那~。此四~。治国能使贫~富。 ⒉这,此(多见于古诗词或早期白话中)~回。~番。~个。~儿走。 ⒊助词。〈表〉语气停顿郭沫若~,四川人也。 ⒋用于句末。〈表〉希望或命令的语气且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