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Y 咏冬诗

咏冬诗

更新时间:2024-05-30 22:52:20


诗人: 曹毗
标题: 咏冬诗
内容: 绵邈冬夕永,凛厉寒气升。离叶向晨落,长风振条兴。夜静轻响起,天清月晖澄。寒冰盈渠结,素霜竟栏凝。今载忽已暮,来纪奄复仍。——魏晋·曹毗《咏冬诗》
释意: :绵 (会意。从帛,从糸。本义丝棉,精丝绵,新丝绵) 同义 绛缇絓紬丝絮绵。--《急就篇》。颜注渍茧擘之,精者为绵,粗者为絮。今则谓新者为绵,故者为絮。” 身衣布衣,木緜皁帐。--《资治通鉴》 吴绵软如云。--白居易《新制布裘》 又如绵子(丝绵);绵衣(内装丝绵的衣服);绵帛(丝绵绢帛的总称);绵矩(加工丝绵的工具) 通棉” 丝絮状物 想见东郊携手日,海棠如雪柳飞绵。--陆游《醉中怀眉山旧游》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 绵(緜)mián ⒈蚕丝结成的片或团丝~。 ⒉薄弱,软弱~力。软~ ~。~薄(又〈喻〉才能、力量薄弱)。 ⒊连续不断~延。~地千里。 ⒋ ⒌

:邈 (形声。从辵,貌声。本义距离遥远) 同本义,通藐” 振景拔迹,顾邈同列。--陆机《谢平原内史表》 互相轩邈。--吴均《与朱元思书》 又如邈若山河(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邈绵(遥远;旷远);邈廓(辽阔);邈远(遥远);邈然(遥远的样子) 久远。指时间长 渺茫,凝不清 高远,超卓 邈miǎo ⒈远悠~。 ⒉通"藐"。轻视。

:冬 (会意。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冬,四时尽也。--《说文》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诗·邶风·谷风》 无冬无夏。--《诗·陈风·宛丘》 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后汉书·张纯传》 又如冬暖夏凉;冬酿(冬季酿酒);冬温(冬天所害的一种热病);冬计(寒冬的生计) 冬月,阴历十一月的俗称 适冬(阴历十一月)之望日(十五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清·林觉民《与妻书》 最后, 冬 dōng. ①四季中的第四季,气候最冷严~。 ②象声词。敲鼓或敲门声。 ③姓。 【冬不拉】哈萨克族民族弹拨乐器。琴腹为半梨形,琴杆细而长。指板上装有9至12个品位。张弦2根或4根,4度或5度定弦,音高不固定。音色清秀、优美,音量不太大。 【冬草】见【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参见【虫草】。 【冬宫】世界著名宫殿。在列宁格勒。始建于18世纪,原为俄国沙皇的宫殿,1917年二月革命后成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十月革命中遭阿芙乐尔巡洋舰炮击,并被工人、 士兵占领。现辟为博物馆。 【冬菇】见【香菇】。 【冬瓜】葫芦科,一年生草本。茎上有卷须,叶大,开黄花,果实球形或长圆柱形,表面有毛和白色粉状物。是普通蔬菜。种子和皮可入药。原产我国南部和印度。又叫白瓜。 【冬烘】迂腐浅薄~先生。 【冬候鸟】冬季在某个地区生活,春季飞到较冷的地区繁殖,秋季又飞回原地区的鸟。如大雁就是我国的冬候鸟。 【冬季风】因海陆差异,冬季大陆气温低于海洋,产生高气压,海洋上是低气压,故空气从大陆流向海洋,形成冬季风。在我国冬季经常出现从亚洲内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 【冬季牧场】可供牲畜冬季放养的森林带以下的草场。如我国天山山地是新疆的主要牧场。在北坡1700-2700米的地带有云杉林。森林带以下的草场为冬季牧场。 【冬眠】动物处于休眠状态以渡过冬季不良环境。表现为不活动、体温下降、昏睡。温带和寒带地区的许多动物都有冬眠现象。又称冬蛰。 【冬蛰】见【冬眠】。

:夕 (指事。从月半见。本义黄昏,傍晚) 同本义 夕,莫也。--《说文》 日之夕矣。--《诗·王风·君子于役》 日东则景夕多风。--《周礼·大司徒》。司农注谓日跌景乃中立表之处,大东近日也。” 初昏为夕。--《书·洪范·五行》注 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周礼·地官·司市》 瘦影写微月,疏枝横夕烟。--宋·陆游《置酒梅花下作短歌》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夕晖(夕阳的余晖);朝发夕至;夕霭(黄昏的云气);夕市(傍晚进行的集市贸易) 夜 今夕何夕。 夕xī ⒈傍晚,日落的时候朝不保~。~阳红。~阳无限好。 ⒉夜昨~。 夕yì 1.通"亦"。 2.通"射"。

:永 (象形。小篆字形,象水流曲曲折折的样子。本义水流长) 同本义 永,水长也。象水巠理之长。--《说文》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周南·汉广》。毛传永,长。” 泛指长。兼指时间和空间 施于众长谓之永。--《方言一》 不永所事。--《易·讼》 日永星火。--《书·尧典》 维以不永怀。--《诗·周南·卷耳》 永矢弗谖。--《诗·卫风·考槃》 且以永日。--《诗·唐风·山有枢》 求永贞。--《周礼·大祝》 永乃保之。--《仪礼·士冠礼》 以永终誉。--《礼记·中庸 永yǒng ⒈长,水流长~昼。江之~矣。 ⒉长久,久远~久。~远。~恒。~不生锈。~志不忘。~垂不朽。

:凛凛 (形声。从仌冰。禀声。本义剌骨的寒冷) 同本义 皉,寒也。从欠,? 其性为凛。--《素问·五运行大论》。注寒也。肾之性也。” 寒则凛冻。--《风俗通·究通》 凛凛寒风升。--潘岳《悼亡诗》 凛秋暑退,熙春寒往。--潘岳《闲居赋》 又如凛冽(非钞冷);凛栗(因寒冷而颤抖);凛秋(寒冷的秋天);凛气(寒气);凛寒(寒冷) 严肃而可敬畏 凛者,颜色惧貌。--《埤苍》 凛凛四百余兆之国民。--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又如凛凛敛敛(威严而使人敬畏的样 凛(刢)lǐn ⒈寒冷~秋。~冽。 ⒉严厉,严肃正气~然。威风~ ~。 ⒊同"懔"。

:厉 (是砺”的本字。从厂,象山崖形,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磨刀石) 同本义 段注旱石者,刚于柔石者也。字亦作厲、作祕。”朱骏声曰精者曰厎,粗者曰厉『书地理志,述禹贡砥厉砮丹;诗公刘,取厉取锻,礼内则,刀砺;西山经,苕水其中多砥厉; 中山经,阴山多砺石。” 涉渭为乱,取厉取锻。--《诗·大雅》。陆德明《经典释文》厉,本又作砺。” 祸患;危险 降此大厉。--《诗·大雅·瞻卬》 又如厉阶(祸端) 恶鬼 晋侯梦大厉。--《左传·成公十年》 疠,瘟疫,传染病 盗贼 厉(厲)lì ⒈"砺"的本字。磨刀石泰山若~。〈引〉磨,磨练~兵秣马。以~其气。 ⒉严,严肃严~。声色俱~。 ⒊严格,切实~行节约。 ⒋勉励以~三军。 ⒌很,凶猛,猛烈~害。雷~风行。 ⒍祸患,桅降此大~ 厉lài 1.生癞疮;癞疮。 2.指生癞病的人。

:寒〈形〉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 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同本义 寒,冻也。--《说文》 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列子·汤问》注 乾为寒。--《易·说卦》 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以享司寒。--《左传·昭公四年》 北方曰寒风。--《吕氏春秋·有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寒hán ⒈冷,凉~冷。数九~天。防~大衣。 ⒉贫困贫~,清~。旧时谦词~门。~舍。 ⒊中医学指体外的一种致病因素~邪。风~。 ⒋ ⒌ ⒍ ⒎ ⒏ ①丑陋,难看。 ②丢脸真~碜。 ⒐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气,云气也。--《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 天气下降,地气上腾。--《礼记·月令》 地有气。--《考工记·总目》 望其气。--《史记·项羽本纪》 此天子气也。 窗以达气。--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气朔(指显示吉凶的云气和每月的朔日);气祲(古代泛指据以占卜吉凶的云气);气纬(指云气星象);气晕(日、月四周所生的晕气) 气体的通称 气(氣)qì ⒈无一定形状,能自由散布的物体~体。煤~。水蒸~。特指空气~压。吸~。 ⒉呼吸~息。~喘。屏~。上~不接下~。 ⒊自然界冷、热等现象天~。节~。六~(阴阳风雨晦明)。 ⒋闻到的味儿~味。香~。烟~。 ⒌人的精神状态、作风、风度、力量等朝~。骄~。怒~。娇~。勇~。~宇。~节。~魄。 ⒍怒,使人发怒生~。不要~我嘛! ⒎欺负,欺压受~。 ⒏气势,气氛~壮山河。喜~洋洋。 ⒐中医指体内具有某种功能的物质~虚。~血两亏。也指某种症象湿~。痰~。 ⒑迷信者所谓的"命运"~数、运~等都是无稽之谈。 ⒒ ⒓ ⒔ ①云气。 ②某种环境中反映出来的状态情景和谐的~氛。 ⒕ 气xì 1.馈赠粮饷。 2.指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