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T 滩声

滩声

更新时间:2024-05-22 00:01:55


诗人: 白居易
标题: 滩声
内容: 碧玉班班沙历历,清流决决响泠泠。自从造得滩声后,玉管朱弦可要听。
拼音: bì yù bān bān shā lì lì, qīng liú jué jué xiǎng líng líng.
碧玉班班沙历历,清流决决响泠泠。
zì cóng zào dé tān shēng hòu, yù guǎn zhū xián kě yào tīng.
自从造得滩声后,玉管朱弦可要听。
释意: :碧 (形声。从玉,从石,白声。本义青绿色的玉石) 同本义 碧,石之青美者。--《说文》 高山,其下多青碧。--《山海经·西山经》 又 章峨之山多瑶碧。 昆仑碧树瑶树在其北。--《淮南子·地形》 锡碧金银,众色炫耀。--《汉书·司马相如传》 又如碧卢(像玉的美石);碧箫(用碧玉制的箫);碧玉椽(用碧玉做的椽子) 指代绿水 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一碧万顷。--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碧波(清澄绿色的水波);碧泱泱(水流澄绿深广的样子);碧流(绿水);碧漪(清澈的水波。泛指 碧 bì ①青玉。 ②青绿色蓝天~草。 【碧空】淡蓝色的天空~万里。 【碧落】天空。 【碧血丹心】称颂为正义事业流血牺牲的志士。碧血指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文》 君无故玉不去身。--《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 五玉。--《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 王齐则共食玉。--《周礼·王府》 惟辟玉食。--《书·洪范》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 又如玉情儿(玉石的质量、成色);玉墀(白玉台阶);玉阙(宝座;皇宫);玉虚(道教指玉帝的居处);玉树(指槐树);玉砚(玉石制的砚台);玉雕(玉石雕成 玉yù ⒈一种珍贵的矿石,质细而坚硬,有光泽,微透明,可雕琢成簪、环等装饰品。〈喻〉洁白、美丽~颜。~龙。~人。 ⒉敬词~体。~照(人像照片)。 ⒊ 、穗可作饲料用。

:班 (会意。从玨,从刀。金文,中间是刀,左右是玉。象用刀割玉。本义分割玉) 分瑞玉。瑞玉是古代玉质的信物,中分为二,各执其一以为信 班,分瑞玉也。--《说文》 班瑞于群后。--《书·舜典》 又如班瑞(颁还瑞玉;颁赐祥瑞) 分开;离群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又如班马 赏赐;分给 晋侯执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诸侯也。--《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 又如班扬符赏(颁布相应的赏赐);班授(颁发授予);班散(分给);班赐(颁赐;分赏) 分布;铺开 遇 班 bān ①工作或学习的组织~级。 ②指一天之内的一段工作时间上~、夜~。 ③军队的基层单位,在排之下。 ④旧时用于剧团的名称徽~。 ⑤量词这~老同志不服输、搭下一~飞机。 ⑥有固定线路并定时开行的~车、~机。 ⑦调回或调动(军队)~师回朝。 ⑧姓。 【班禅】喇嘛教格鲁派(黄教)的两大活佛之一。1645年格鲁派领袖罗桑却吉坚赞始称班禅(班禅四世)。1713年清政府封班禅五世罗桑意希为班禅额尔德尼,正式确定了其 地位。此后历世班禅活佛转世必须经中央政府册封。至今已传10世。又叫班禅额尔德尼。例任后藏扎什伦布寺住持。 【班禅额尔德尼】见【班禅】。 【班禅四世】(1567-1662)喇嘛教格鲁派(黄教)首领。本名罗桑却吉坚赞◇藏人。13岁时在日喀则附近温贡寺出家。天启二年(1622)成为达赖五世之师。倡议联合蒙古 和硕特部的固始汗,遣使朝清。清顺治二年(1645)被固始汗赠以班禅博克多尊号,是班禅活佛系统获得名号的开始◇死于扎什伦布寺。 【班超】(32-102)东汉名将。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明帝永平十六年(73),奉命率36人赴西域(今新疆地区)。攻杀匈奴派驻鄯善的官员,平定莎车 等地贵族叛乱,击退匈奴的反扑和月氏的进攻,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和丝绸之路的畅通⊥帝永元三年(91),任西域都护。永元十四年(102)病死洛阳。 【班房】 ①旧时衙门里衙役值班的地方。也指衙役。 ②监狱;拘留所。 ③教室。 【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明帝在位时为兰台令史,后为典校秘书。历时20余年,撰成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帝永元元年(89),因窦宪擅权案株连,获罪,死于狱中。著述另有《班兰台集》、《白虎通义》。与司马迁并称为班马(或马班)。 【班联会】学生会。 【班门弄斧】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门前卖弄本领。班鲁班,春秋时鲁国有名的木匠。 【班师】调回打仗的军队。也指军队胜利归来。 【班田收授法】日本大化改新时的一种土地赋税制度。646年在全国推行。主要内容是政府对6岁以上平民,每6年班给口分田一次,受田农民须向国家缴纳租、庸、调赋税。 班biàn 1.区别,辨别。 2.治理。 3.周遍。

:班 (会意。从玨,从刀。金文,中间是刀,左右是玉。象用刀割玉。本义分割玉) 分瑞玉。瑞玉是古代玉质的信物,中分为二,各执其一以为信 班,分瑞玉也。--《说文》 班瑞于群后。--《书·舜典》 又如班瑞(颁还瑞玉;颁赐祥瑞) 分开;离群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又如班马 赏赐;分给 晋侯执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诸侯也。--《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 又如班扬符赏(颁布相应的赏赐);班授(颁发授予);班散(分给);班赐(颁赐;分赏) 分布;铺开 遇 班 bān ①工作或学习的组织~级。 ②指一天之内的一段工作时间上~、夜~。 ③军队的基层单位,在排之下。 ④旧时用于剧团的名称徽~。 ⑤量词这~老同志不服输、搭下一~飞机。 ⑥有固定线路并定时开行的~车、~机。 ⑦调回或调动(军队)~师回朝。 ⑧姓。 【班禅】喇嘛教格鲁派(黄教)的两大活佛之一。1645年格鲁派领袖罗桑却吉坚赞始称班禅(班禅四世)。1713年清政府封班禅五世罗桑意希为班禅额尔德尼,正式确定了其 地位。此后历世班禅活佛转世必须经中央政府册封。至今已传10世。又叫班禅额尔德尼。例任后藏扎什伦布寺住持。 【班禅额尔德尼】见【班禅】。 【班禅四世】(1567-1662)喇嘛教格鲁派(黄教)首领。本名罗桑却吉坚赞◇藏人。13岁时在日喀则附近温贡寺出家。天启二年(1622)成为达赖五世之师。倡议联合蒙古 和硕特部的固始汗,遣使朝清。清顺治二年(1645)被固始汗赠以班禅博克多尊号,是班禅活佛系统获得名号的开始◇死于扎什伦布寺。 【班超】(32-102)东汉名将。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明帝永平十六年(73),奉命率36人赴西域(今新疆地区)。攻杀匈奴派驻鄯善的官员,平定莎车 等地贵族叛乱,击退匈奴的反扑和月氏的进攻,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和丝绸之路的畅通⊥帝永元三年(91),任西域都护。永元十四年(102)病死洛阳。 【班房】 ①旧时衙门里衙役值班的地方。也指衙役。 ②监狱;拘留所。 ③教室。 【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明帝在位时为兰台令史,后为典校秘书。历时20余年,撰成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帝永元元年(89),因窦宪擅权案株连,获罪,死于狱中。著述另有《班兰台集》、《白虎通义》。与司马迁并称为班马(或马班)。 【班联会】学生会。 【班门弄斧】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门前卖弄本领。班鲁班,春秋时鲁国有名的木匠。 【班师】调回打仗的军队。也指军队胜利归来。 【班田收授法】日本大化改新时的一种土地赋税制度。646年在全国推行。主要内容是政府对6岁以上平民,每6年班给口分田一次,受田农民须向国家缴纳租、庸、调赋税。 班biàn 1.区别,辨别。 2.治理。 3.周遍。

:沙〈名〉 (会意。从水,从少。《说文》水少沙见。”金文字形,左边是水,右边少”象沙粒形。本义极细碎的石粒) 同本义 沙,水中散石也。--《说文》。字亦作砂。 于沙。--《易·需》。荀注水中之刚。故曰沙。” 剽土之次曰五沙。五沙之状,粟焉。如屑尘厉。--《管子·地员》 白沙山广员三百里。尽沙也。--《北山经》 红壁丹沙。--《楚辞·招魂》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李白《古风》 绿杨荫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又如沙芦(泥沙里的芦苇);沙砾(细沙和碎石。也作砂砾);沙坛(沙祭坛);沙路;沙堤; 沙shā ⒈沙子,砂子,极细碎的石粒~石。~滩。泥~子。 ⒉像~子的~糖。~布§豆~。 ⒊声音发哑(不清脆、不响亮)~哑。~声。 沙shà淘汰,使清除~汰。将豆里的石子~掉。 沙suō 1.通"娑"。婆娑。谓盘旋飞舞。 2.通"挲"。摩挲。谓以手搓揉。

:历 (形声。从謪,厤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 同本义 历,过也。--《说文》 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历齐河。--清·姚鼐《登泰山记》 已历三世。--《三国志·诸葛亮传》 身不历农亩之劳。--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历两京左右通政。--清·张廷玉《明史》 又如身历(亲身经历);历时(所经过的时间);历劫(佛教用语。指世界经历多次成、住、坏、空的生灭过程。劫,为宇宙在时间上的一成一毁);历岁(经过一年);历载(经历多 历(歷、 ⒋曆、 ⒋厤)lì ⒈经过经~。~尽千辛万苦。 ⒉经过了的~史。~代。~年。~届。 ⒊遍,逐个,~览。~记。 ⒋指历法,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阳~。农~。也指记载年、月、日和节气等的书、表、册页~书。年~。画~。挂~。 ⒌ ⒍

:历 (形声。从謪,厤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 同本义 历,过也。--《说文》 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历齐河。--清·姚鼐《登泰山记》 已历三世。--《三国志·诸葛亮传》 身不历农亩之劳。--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历两京左右通政。--清·张廷玉《明史》 又如身历(亲身经历);历时(所经过的时间);历劫(佛教用语。指世界经历多次成、住、坏、空的生灭过程。劫,为宇宙在时间上的一成一毁);历岁(经过一年);历载(经历多 历(歷、 ⒋曆、 ⒋厤)lì ⒈经过经~。~尽千辛万苦。 ⒉经过了的~史。~代。~年。~届。 ⒊遍,逐个,~览。~记。 ⒋指历法,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阳~。农~。也指记载年、月、日和节气等的书、表、册页~书。年~。画~。挂~。 ⒌ ⒍

:清〈形〉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沧浪之水清兮。--《孟子》 河水清且涟猗。--《诗·魏风·伐檀》 举身赴清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临清流而赋诗。--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发之欲其清。--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水尤清冽。--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又如清直(河水清澈顺流貌);清波(清澈的水流);清泚(清清的河水);清涟(清澈的细水波);清活活(水清澈而流动貌);清照(清澈明亮);清悠悠(清澈明亮貌);清深(水色清澈); 清酤(清圣 清qīng ⒈明晰,纯洁透明,跟"浊"相对~楚。~晰。~水。~爽。天朗气~。 ⒉干净,洁净~洁。 ⒊安静,寂静~静。冷~。 ⒋太平澹然四海~。 ⒌不混杂,不混乱划~界限。分~是非。 ⒍单纯,不杂~白。~唱。~炒。 ⒎彻底查点~查。~理。~点。~仓。 ⒏除尽,除去不纯,整顿组织~除。~洗。~党。 ⒐公正廉明~廉。~官。 ⒑朝代名。清朝,公元1644-1911年。1616年建国为后金,1636年改国号为清,1644年建都北京。第一代君主是爱新觉罗·福临。 清qìng 1.凉,寒。

:流〈动〉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观其流泉。--《诗·大雅·公刘》 顄淡滂流。--《文选·马融·长笛赋》 血流殷地。--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黄河流水。--《乐府诗集·林兰诗》 碧水东流自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 又如流迸(涌流而出);流水行云(流动的水和飘浮的云彩);流冰(冰块在河面上漂动和流动);流泉(流动的泉水);引申为流动。如流丹(流动的红色;指流血);流脓搭水(流脓水) 顺水漂流 譬彼舟流,不知所届。-- 流liú ⒈水或其它液体移动~水。~汗。~血。 ⒉漂泊,移动不定~浪。~星。~沙。 ⒊运转不停~年。~通。~转。空气对~。 ⒋不知来路,没有目标~矢。~弹。 ⒌传播,流传~言。~行。~毒。功~万世。 ⒍流动的东西河~‘~。电~。川~不息。 ⒎河流,流水或流经的地方主~。清~。下~(又〈喻〉卑鄙龌龊)。 ⒏品类,等级三教九~。第一~。 ⒐〈古〉一种刑法。充军,将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生活或服劳役~放。 ⒑趋向于坏的方面这种会议简直是~于形式。 ⒒ ⒓ ⒔ ⒕ ⒖ ①原指无业游民,后指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人。 ②施展下流手段、撒泼、无赖等恶劣行为耍~氓。 ⒗ 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