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K 哭道士刘无得

哭道士刘无得

更新时间:2024-05-30 22:51:00


诗人: 沈佺期
标题: 哭道士刘无得
内容: 闻有玄都客,成仙不易祈。蓬莱向清浅,桃杏欲芳菲。缩地黄泉出,升天白日飞。少微星夜落,高掌露朝晞。吐甲龙应出,衔符鸟自归。国人思负局,天子惜被衣。花月留丹洞,琴笙阁翠微。嗟来子桑扈,尔独返于几。
拼音: wén yǒu xuán dōu kè, chéng xiān bù yì qí.
闻有玄都客,成仙不易祈。
péng lái xiàng qīng qiǎn, táo xìng yù fāng fēi.
蓬莱向清浅,桃杏欲芳菲。
suō dì huáng quán chū, shēng tiān bái rì fēi.
缩地黄泉出,升天白日飞。
shǎo wēi xīng yè luò, gāo zhǎng lù cháo xī.
少微星夜落,高掌露朝晞。
tǔ jiǎ lóng yīng chū, xián fú niǎo zì guī.
吐甲龙应出,衔符鸟自归。
guó rén sī fù jú, tiān zǐ xī bèi yī.
国人思负局,天子惜被衣。
huā yuè liú dān dòng, qín shēng gé cuì wēi.
花月留丹洞,琴笙阁翠微。
jiē lái zǐ sāng hù, ěr dú fǎn yú jǐ.
嗟来子桑扈,尔独返于几。
释意: :闻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同本义 闻,知声也。--《说文》 闻耳之聪也。--《墨子经上》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闻佳人兮召予。--屈原《九歌·湘夫人》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史记·项羽本纪》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后汉书·列女传》 闻屏障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闻声不食(听到动物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过的事情。也说闻所未闻”);闻风响应(听到风声, 闻wén ⒈听耳~目睹。~过则喜。~风而起。 ⒉消息,听说的,听见的新~。奇~。~所未~。 ⒊出名,有名望~人。~名。 ⒋名声丑~。令(好的)~。 ⒌知识见~。博~强志(记)。 ⒍用鼻子嗅~着烟味。~到香味。 闻wèn 1.声誉,名声。 2.通"问"。慰问。 3.通"问"。询问。

:有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同本义 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说文》。按,掩日者月也。故许云月有食之,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 一有一亡曰有。--《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有众也。--《易·杂卦》 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又如有来有去(有板有眼);有命无运(谓命好,运气却不好);有酒胆无饭力(表面刚强,骨子里懦弱);有竡划没是处(虽有安排,但无法实现。喻指无处下手之意);有尺水行 有yǒu ⒈跟"无"相对。 ①〈表〉所属她~部录像机。 ②〈表〉存在~见解。~希望。~花~草。 ③〈表〉发生和出现他~伤了。情况~了变化。 ④〈表〉估量或比较这只鸡~五斤多。他~你那样高了。 ⑤〈表〉大或多~把年纪。富~成效。~的是(多得很)。 ⒉用于某些动词前面。〈表〉客气~请。~坐。~劳。 ⒊占据占~。孙权据~江东。 ⒋跟"某"、"某些"相近或指一部分~一时期。~人不同意。~的(有些)地方工作未做好。 ⒌〈古〉汉语词头,作助词(无义)~夏。~周。 ⒍ ⒎ ⒏ ⒐ ⒑ ①有条件的,有边际的,可以穷尽的~限公司。 ②不多的,有一定限度的。 ⒒ 有yòu同"又"。还有,再加上三十~六。

:玄 (象形。小篆字,下端象单绞的丝,上端是丝绞上的系带,表示作染丝用的丝结。本义赤黑色,黑中带红) 同本义 黑而有亦色者为玄。--《说文》 五入为緅,七入为缁。--《考工记·钟氏》。注凡玄色者,在緅缁之间,其六入者与。” 夏纁玄。--《周礼·染人》。注玄纁者,天地之色。” 八月载绩,载玄载黄。--《诗·豳风·七月》 天玄地黄。--《易·坤》 篚厥玄黄。--《孟子》 我马玄黄。--《诗·召南·卷耳》 又泛指黑色 玄,黑也。--《小尔雅》 玄xuán ⒈黑中带红,泛指黑~马。~夜。 ⒉深奥~妙。~言。~之又~。 ⒊虚伪,狡猾,靠不住~虚。他的话太~,不可信。 ⒋天,天空上~。 玄xuàn 1.同"泫"。参见"玄混"。 2.通"眩"。迷乱,迷惑。 3.通"炫"。参见"玄耀"。

:都 dou 全部 表示全部包括在内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你的话并不都对;都子(乞丐);都把势(总头目) 跟是”字合用,说明理由。如都是你老磨蹭,害得我们来晚了 用来加强语气,表示某事物极端的、异常的或不大可能有的情况或事例 表示已经 都 du (形声。从邑,者声。从邑”,表示与城市有关。本义建有宗庙的城邑) 同本义 都 dōu ①全课程~要学好。 ②表示语气的加重一学期里一次迟到~没有。又见dū。 都 dū〈古〉优美洵美且~。(《诗经·郑风·有女同车》) ②大城市。特指国都瓷~、首~。 ③姓。又见dōu。 【都城】首都。 【都德】(1840-1897)法国小说家。长篇小说的重要作品有《小东西》、《达拉斯贡的戴达伦》。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柏林之围》也是名作。 【都督】我国古代军事长官名。民国初各省也设都督,兼管民政。 【都铎王朝】英国的封建王朝。1485年玫瑰战争后由亨利·都铎(即亨利七世)创建。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时,国势最盛。1603年女王死后,因无直系亲属而王统中断,改由斯 图亚特王朝代替。 【都江堰】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在今四川灌县西北,岷江中游。战国初期始建,后由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完成。控制岷江激流,灌溉田地,为川西平原变成千里沃野创造了条件 。 【都灵】意大利西北部城市。是通往法国和瑞士的陆路交通枢纽。全国大工业中心之一。有许多文艺复兴时代的古迹。 【都市】大城市。 【都统】 ①我国古代官名。383年前秦进攻东晋时设少年都统。唐末设明道行营都统,为带领青年兵的统帅,后在其上设都都统。前秦末年有河西鲜卑大都统,为少数民族统治者称号。 ②清代八旗兵一旗最高长官,满语称固山额真,后改为汉名都统。 ③北洋军阀时期,热河、察哈尔、绥远等特别区设置的最高军政长官也称都统。 【都尉】我国古代官名。始设于战国,职位次于将军。嘟 ② ③ 【嘟囔】连续不断地小声自言自语。

:客〈动〉 (形声。从宀,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各声。本义寄居;旅居,住在异国他乡) 同本义 客,寄也。--《说文》。段注字从各,异词也。故自此托彼曰客。引申之曰宾客。”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唐·李朝威《柳毅传》 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徐光启《甘薯疏序》 吾兄寄宿州,吾弟客东川。--白居易《雨夜有念》 又如客边(暂寓别人家里);客纲客纪(经常出门在外者的法度经验);客寄(寄居客地人家) 以客礼相待 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又如客帐司(衙门中司接待的官员 客kè ⒈外来的人,请来的人,跟"主"相对~人。宾~。来~。会~。 ⒉〈古〉称寄食于贵族豪门并为他们服务的人门~。食~三千。 ⒊寄居在外的~籍。沿海~商。五载~蜀郡(载年。蜀四川)。 ⒋商店或服务行业称服务的对象顾~是上帝。各位乘~。游~甚多。 ⒌为一定的目的奔走,从事其活动的人来了说~。是个侠~。 ⒍ ⒎量词。指按份供给的食品或饮料两~饭。三~饮料。 ⒏ ⒐ ⒑ ⒒ ⒓ ①指人的意识以外的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观世界。 ②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从实际出发,不加个人成见的~观的看。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成,就也。--《说文》 成德之终也。--《国语·周语》 成者功就不可易也。--《太元元错》 箫韶九成。--《书·益稷》 祝告曰利成。--《仪礼·少牢礼》 及事成。--《周礼·司书》 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后汉书·列女传》 又如落成(建筑物完工) 变成;成为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又如成习(成为习惯);成精;成仙(成为神仙) 成全

:仙 (会意。本作僲”。右边的意思是人爬到高处取鸟巢,加上人”旁,表示人升高成仙。隶书作仙”,表示仙人多住在高处。本义仙人) 同本义 僲,长生迁去也。--《说文》 求僲人羡门之属。--《汉书·郊祀志》 仙圣为之臣。--《列子·黄帝》。注仙寿考之迹。” 神仙,古代神话和宗教中指修炼得道长生不死的人,或指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仙之人兮。--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如听仙乐。--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仙及鸡犬。--《聊斋志异 仙(僲)xiān ⒈仙人。神话或宗教中称所谓"具有种种神通,可以长生不老之人"~女。大~。神~都想下凡尘(凡尘人世间)。[仙山]所谓"仙人居住的山"。 ⒉轻松,自在行迟更觉~。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易 (象形。本义蜥易) 换,交换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战国策·魏策》 以大易小。 弗敢易。 易寡人之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楚人围宋,易子而食。--《左传·哀公八年》 移风易俗。--李斯《谏逐客书》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又如易筋经(讲武术的书,托名南朝梁代达摩和尚所作);易箦(换竹席。比喻行将死亡);易货(交换货物);易地(互换所处的地位;交换土地);易身(换位) 改变,更改 狱词无易。--清·方苞《 易yì ⒈好办,不费力容~。~如反掌。明白~知。简便~行。 ⒉平和平~近民。 ⒊改变,变换移风~俗。 ⒋换,交易以物~物。国际贸~。 ⒌轻视高祖(刘邦)为亭长,素~诸吏(素向来)。 ⒍治,整治~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