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J 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君

更新时间:2024-05-20 03:34:49


诗人: 左丘明
标题: 晋灵公不君
内容: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 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 “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 “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壬申,朝于武宫。——先秦·左丘明《晋灵公不君》
翻译: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晋灵公不行君道,大量征收赋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宫女们用车载经过朝廷。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他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赵盾准备规劝晋灵公,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谏。”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伏地行礼三次,晋灵公假装没有看见他),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诗·大雅· 荡》说:‘没有人做事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可以善终。’如果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止是臣子们有了依靠。《诗·大雅·烝民》又说: ‘周宣王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 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可是晋灵公仍然没有改正。赵盾又多次劝谏,使晋灵公感到厌烦,晋灵公便派鉏麑去刺杀赵盾。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盹儿。鉏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时刻不忘记恭敬国君(指按时上朝),真是百姓的靠山啊。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不忠不信中有一样违背了,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赵盾。赵盾的骖乘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晋灵公唤出了猛犬来咬赵盾。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即使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 “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晕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灵辄说:“我已经多日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东西吃,他留下了一半。赵盾询问原因,灵辄说:“我在外当奴仆已经多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家近了,请允许我把这一半留给她。”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不久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他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过来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以脱险。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赵盾自己也逃亡了。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 “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赵盾还没有走出国境的山界,听到灵公被杀便回来了。晋国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弑杀了他的国君。”他还把这个说法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 “不是这样。”董狐说:“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赵盾说:“哎!《诗经》中说:‘由于我怀念祖国,反而自己找来了忧患。’这话大概说的是我吧。”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是直言不讳。赵宣子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 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壬申,朝于武宫。
  赵盾派赵穿到成周去迎接晋国公子黑臀,把他立为国君。十月初三,公子黑臀去朝拜了武公庙。

注释:

  晋灵公¹不君²。厚敛³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ér)熊蹯(fán)不熟,杀之,寘(zhì)诸畚(běn),使妇人载¹⁰以过朝。赵盾¹¹、士季¹²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¹³,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¹⁴¹⁵¹⁶,而后视之。曰: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qǐ)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¹⁷不有初¹⁸,鲜¹⁹²⁰有终²¹。’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jì)之固也,岂惟群臣赖²²之。又曰:‘衮²³职有阙(quē)²⁴,惟仲山甫²⁵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gǔn)²⁶不废矣。”
  ¹晋灵公:晋国国君,名夷皋,文公之孙,襄公之子,晋国第二十六君,在位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²不君:不行君道。³厚敛:加重征收赋税。⁴雕墙:这里指修筑豪华宫室,过着奢侈的生活。雕,同雕,画。⁵宰夫:厨子。⁶胹:煮,炖。⁷熊蹯:熊 掌。⁸寘:通置。⁹畚:筐篓一类盛物的器具。¹⁰载:装车。¹¹赵盾:赵衰之子,晋国正卿(相当于首相),谥号宣子。¹²士季:士为之孙,晋国大夫,名会。¹³不入:不采纳,不接受。¹⁴三进:始进为入门,再进为由门入庭,三进为升阶当霤。¹⁵及:到。¹⁶溜:霤,屋檐下滴水的地方“。¹⁷靡:没有什么。¹⁸初: 开端。¹⁹鲜:少。²⁰克:能够。²¹终:结束。²²赖:依。²³衮:天子的礼服,借指天子,这里指周宣王。²⁴ 阙:同“缺”,过失。²⁵仲山甫:周宣王的贤臣。²⁶衮:指君位。

  犹不改。宣子骤¹谏。公患之,使鉏(chú)(ní)²³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¹骤:多次。²鉏麑:晋国力士。³贼:刺杀。⁴辟:开着。⁵盛服:穿戴好上朝的礼服。⁶假寐:闭目养神,打盹儿。⁷主:春秋战国时期称卿大夫为主。

  秋九月,晋侯饮(yìn)¹赵盾酒,伏²³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sǒu)夫獒(áo)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¹⁰
  ¹饮:给人喝,使动用法。²伏:埋伏。³甲:披甲的士兵。⁴右:车右。亦名骖乘。古制一车乘三人,尊者居左,御车人居中,骖乘居右,以有勇力的人担任。⁵提弥明:晋国勇士,赵盾的车右。⁶趋登:快步上殿堂。⁷三爵:三巡。爵:古时的酒器。⁸嗾:唤狗的声音。⁹獒:猛犬。¹⁰死之:为之死。之:指赵盾。

  初,宣子田¹于首山²,舍³于翳(yì)。见灵辄(zhé)饿,问其病,曰: “不食(shí)三日矣。”食(sì),舍其半。问之,曰:“宦(huàn)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wèi)之。”使尽之,而为之箪(dān)¹⁰与肉,寘诸橐(tuó)¹¹以与之。既而与¹²为公介¹³,倒戟(jǐ)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¹田:后来写作“畋”,打猎。²首山:首阳山,在今 山西永济东南。³舍,住一晚。⁴翳桑:首山附近的地名。⁵灵辄:人名,晋国人。⁶食之:给他东西吃。食:给……吃。⁷宦:做贵族的仆隶。⁸遗:送给。⁹箪:盛饭的圆筐。¹⁰食:饭。¹¹橐:两头有口的口袋,用时以绳扎紧。¹²与:参加。¹³介:甲 指甲士。

  乙丑,赵穿¹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²³曰: “赵盾弑(shì)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戚’,其我之谓矣!”
  ¹赵穿:晋国大夫,赵盾的堂兄弟。²大史:太史,掌纪 国家大事的史官。这里指晋国史官董狐。³书:写。⁴竟:同“境”。⁵贼: 弑君的人,指赵穿。⁶乌呼:感叹词,同“呜呼”,啊。⁷怀:眷恋。 ⁸诒:同‘贻”,给。⁹伊,指示代词,那个。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¹也,书法²不隐³。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¹良史:好史官。²书法:记事的法则。 ³隐:隐讳,不直写。⁴恶:指弑君的恶名。

  宣子使赵穿逆¹公子黑臀(tún)²于周而立之。壬申,朝于武宫³
  ¹逆:迎。²公子黑臀:即 晋成公,文公之子,襄公之弟,名黑臀。³武宫:晋武公的宗庙,在曲沃。

赏析: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 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 “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 “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壬申,朝于武宫。

  不知道是否有心理学家专门研究过历史上的暴君的心理,这种研究肯定很有意思。在平常人看来,暴君们的言行举止都有些异乎寻常,按正常人来说是匪夷所思的。比如,夏桀的宠姬妺喜爱听裂帛声,建造过“酒池肉林”;商纣王的酷刑“金瓜击顶”、“炮烙”、“虿盆”、做人的肉羹、活剖孕妇等等。

  晋灵公弹射路人、杀厨子游尸的举动,仅仅用一般的残暴、狠是难以说明的,恐怕总有些变态心理,或者歇斯底里症一类的精神病,才能解释他的怪癖行径。如果真是这样,除了治病、关进疯人院之外,没有任何办法让他改邪归正,或者像赵穿那样,将其杀掉,以免危害更多的人。

  中国传统政治制度致命的痼疾就在于,无论所谓的“天子”多么愚笨、痴呆,无论多么残暴、缺德,无论多么变态。病入膏肓,都是“神圣”的,不可冒犯的,不可弹劾讨伐的,否则,便会犯下各种“罪行”:欺君,亵渎,犯上作乱,直至弑君。而且,这些罪行都是弥天大罪,不可赦免,甚至可以诛灭九族。

  虽然有此痼疾,但让人感叹不已的是,无论在哪个时代,只要有昏情残暴的暴政。苛政存在,就有敢于诤言直谏的义士出现,并有敢于弑君的勇士出现,前者如赵盾,后者如赵穿。他们明知自己的行为将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甚至还包括以自己亲人的生命为代价,依然大义凛然,慷慨陈词,视死如归。

  这些词语,只有用在这些义士、勇士身上才是沉甸甸的、掷地有声的、名实相符的。

  其实,敢于直谏、敢于弑暴君,已远不止是一种一时冲动的个人行为,更不是宗教信徒的迷狂。它是一种非常清醒的、理智的选择,是不得不如此的抉择。有时,明知暴君不可理喻,有时明知自己的行动无异于以卵击石,自投罗网,如荆轲刺秦临行前 所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但是,它们所体现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正义,即决不向残暴专制、黑暗腐朽屈膝让步的决心。

  正如希腊神话传说中的西西弗斯明知自己推上山的巨石要滚下来一样,依然坚持不懈地推下去。人类的精神和行动的意义,就在过程之中显示了出来,结果则是次要的了,甚至并不重要了。

  面对残暴和死亡而敢于挺身而出,这种行为表示了一种严正的抗议,表示了一种不屈的精神。翻看历史,这种抗议和精神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就好比光明和黑暗从来都是相随相伴,哪一方都没有消失过一样。也许,光明和黑暗永远都会这么抗衡下去,直到人类不再存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晋灵公不行君道,大量征收赋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宫女们用车载经过朝廷。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他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赵盾准备规劝晋灵公,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谏。”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伏地行礼三次,晋灵公假装没有看见他),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诗·大雅· 荡》说:‘没有人做事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可以善终。’如果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止是臣子们有了依靠。《诗·大雅·烝民》又说: ‘周宣王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 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

  可是晋灵公仍然没有改正。赵盾又多次劝谏,使晋灵公感到厌烦,晋灵公便派鉏麑去刺杀赵盾。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盹儿。鉏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时刻不忘记恭敬国君(指按时上朝),真是百姓的靠山啊。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不忠不信中有一样违背了,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

  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赵盾。赵盾的骖乘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晋灵公唤出了猛犬来咬赵盾。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即使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

  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晕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灵辄说:“我已经多日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东西吃,他留下了一半。赵盾询问原因,灵辄说:“我在外当奴仆已经多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家近了,请允许我把这一半留给她。”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不久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他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过来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以脱险。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赵盾自己也逃亡了。

  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赵盾还没有走出国境的山界,听到灵公被杀便回来了。晋国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弑杀了他的国君。”他还把这个说法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 “不是这样。”董狐说:“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赵盾说:“哎!《诗经》中说:‘由于我怀念祖国,反而自己找来了忧患。’这话大概说的是我吧。”

  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是直言不讳。赵宣子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 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

  赵盾派赵穿到成周去迎接晋国公子黑臀,把他立为国君。十月初三,公子黑臀去朝拜了武公庙。

注释
晋灵公:晋国国君,名夷皋,文公之孙,襄公之子,晋国第二十六君,在位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不君:不行君道。
厚敛:加重征收赋税。雕,同雕,画。
雕墙:这里指修筑豪华宫室,过着奢侈的生活。
宰夫:厨子。胹(ér):煮,炖。
熊蹯(fán):熊 掌。
寘(zhì):通“置”。
畚(běn):筐篓一类盛物的器具。
载:装车。
赵盾:赵衰之子,晋国正卿(相当于首相),谥号宣子。士季:士为之孙,晋国大夫,名会。
不入:不采纳,不接受。
三进:始进为入门,再进为由门入庭,三进为升阶当霤。
及:到。
溜:霤,屋檐下滴水的地方“。
这两句诗出自《诗·大雅·荡》。
靡:没有什么。
初:开端。
鲜:少。
克:能够。
终:结束。
赖:依。
这两句诗出 自《诗·大雅·烝民》。
衮(gǔn):天子的礼服,借指天子,这里指周宣王。 阙:同“缺”,过失。
仲山甫:周宣王的贤臣。
衮:指君位。
骤:多次。
鉏麑(chú ní):晋国力士。贼:刺杀。
辟:开着。
盛服:穿戴好上朝的礼服。
假寐:闭目养神,打盹儿。
主:春秋战国时期称卿大夫为主。
饮(yin):给人喝,使动用法。
伏:埋伏。甲:披甲的士兵。
右:车右。亦名骖乘。古制一车乘三人,尊者居左,御车人居中,骖乘居右,以有勇力的人担任。
提弥明:晋国勇士,赵盾的车右。
趋登:快步上殿堂。
三爵:三巡。爵:古时的酒器。
嗾(sǒu):唤狗的声音。
獒(áo):猛犬。
死之:为之死。之:指赵盾。
田:后来写作“畋”,打猎。
首山:首阳山,在今 山西永济东南。
舍,住一晚。
翳(yì)桑:首山附近的地名。
灵辄:人名,晋国人。
食(sì)之:给他东西吃。食:给……吃。
宦(huàn):外出学习为宦之事。
遗(wèi):送给。
箪(dān):盛饭的圆筐。食:饭。
橐(tuó):两头有口的口袋,用时以绳扎紧。
与:参加,介:甲指甲士。
赵穿:晋国大夫,赵盾的堂兄弟。
大史:太史,掌纪 国家大事的史官。这里指晋国史官董狐。书:写。
竟:同“境”。
贼:弑君的人,指赵穿。
乌呼:感叹词,同“呜呼”,啊。
怀:眷恋。 诒:同‘贻”,给。伊,指示代词,那个。
良史:好史官。
书法:记事的法则。 隐:隐讳,不直写。
恶:指弑君的恶名。
逆:迎。
公子黑臀:即晋成公,文公之子,襄公之弟,名黑臀。
武宫:晋武公的宗庙,在曲沃。

赏析

  不知道是否有心理学家专门研究过历史上的暴君的心理,这种研究肯定很有意思。在平常人看来,暴君们的言行举止都有些异乎寻常,按正常人来说是匪夷所思的。比如,夏桀的宠姬妺喜爱听裂帛声,建造过“酒池肉林”;商纣王的酷刑“金瓜击顶”、“炮烙”、“虿盆”、做人的肉羹、活剖孕妇等等。

  晋灵公弹射路人、杀厨子游尸的举动,仅仅用一般的残暴、狠是难以说明的,恐怕总有些变态心理,或者歇斯底里症一类的精神病,才能解释他的怪癖行径。如果真是这样,除了治病、关进疯人院之外,没有任何办法让他改邪归正,或者像赵穿那样,将其杀掉,以免危害更多的人。

  中国传统政治制度致命的痼疾就在于,无论所谓的“天子”多么愚笨、痴呆,无论多么残暴、缺德,无论多么变态。病入膏肓,都是“神圣”的,不可冒犯的,不可弹劾讨伐的,否则,便会犯下各种“罪行”:欺君,亵渎,犯上作乱,直至弑君。而且,这些罪行都是弥天大罪,不可赦免,甚至可以诛灭九族。

  虽然有此痼疾,但让人感叹不已的是,无论在哪个时代,只要有昏情残暴的暴政。苛政存在,就有敢于诤言直谏的义士出现,并有敢于弑君的勇士出现,前者如赵盾,后者如赵穿。他们明知自己的行为将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甚至还包括以自己亲人的生命为代价,依然大义凛然,慷慨陈词,视死如归。

  这些词语,只有用在这些义士、勇士身上才是沉甸甸的、掷地有声的、名实相符的。

  其实,敢于直谏、敢于弑暴君,已远不止是一种一时冲动的个人行为,更不是宗教信徒的迷狂。它是一种非常清醒的、理智的选择,是不得不如此的抉择。有时,明知暴君不可理喻,有时明知自己的行动无异于以卵击石,自投罗网,如刺秦临行前 所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但是,它们所体现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正义,即决不向残暴专制、黑暗腐朽屈膝让步的决心。

  正如希腊神话传说中的西西弗斯明知自己推上山的巨石要滚下来一样,依然坚持不懈地推下去。人类的精神和行动的意义,就在过程之中显示了出来,结果则是次要的了,甚至并不重要了。

  面对残暴和死亡而敢于挺身而出,这种行为表示了一种严正的抗议,表示了一种不屈的精神。翻看历史,这种抗议和精神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就好比光明和黑暗从来都是相随相伴,哪一方都没有消失过一样。也许,光明和黑暗永远都会这么抗衡下去,直到人类不再存在。

释意: :晋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指追着太阳一直前进。本义上进) 进 晉,进也。日出,万物进。--《说文》 晋者,进也。--《易·序卦》 王提马而走诸侯晋。--《周礼·田仆》 盍孟晋以迨群兮。(盍为什么不;孟,勉力;迨,赶上;群大家。)--班固《幽通赋》 又如晋谒(晋见;谒见);晋接(进见;接见);晋食(进献食品) 晋升。提高地位、级别或荣誉 以功晋知府。--《清史稿·桂中行传》 晋封英王。--《陈玉成》 又如晋封(晋升加封);晋秩(晋升官职或等级);晋阶(升级);晋号(晋升其称号) 低,俯 见梓晋然实而俯 晋(晉)jìn ⒈进,升,向前~见。~升。~级。 ⒉〈古〉通"搢"。插。 ⒊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大部分在今山西省。 ⒋朝代名 ①晋朝(西晋、东晋),公元265-420年。司马炎灭魏后建立。 ②后晋,五代之一。公元936-946年。第一代君主是石敬塘。 ⒌山西省的简称。

:灵 (形声。从巫,靈声。本义巫) 古时楚人称跳舞降神的巫为灵 灵,灵巫也。以玉事神。--《说文》 命灵氛为余占之。--《离骚》 灵连踡兮既留。--《楚辞·云中君》 灵偃蹇兮姣胶。--屈原《东皇太一》 又如灵子(指巫。以舞导引神的人) 神灵 天神曰灵。--《尸子》 灵者,神也。--《风俗通》 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大戴礼记·曾子问》 合五岳与八灵兮。--《楚辞·怨思》。注八方之神也。” 灵之来兮如云。--屈原《九歌·湘夫人》 又如灵神(神灵);灵祗(神明;神灵) 灵(靈)líng ⒈有效验~验。~丹妙药。 ⒉聪明,机敏,敏捷~敏。~活。~机。心~手巧。 ⒊活动迅速,准确这部仪器很~。失~。 ⒋传说中或迷信者称"神"及"关于神仙"的神~。 ⒌属于死人的~柩。移~(移动装着死人的棺材)。

:公〈形〉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公,平分也。--《说文》 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韩非子·五蠹》 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春秋·元命苞》 兼覆无私谓之公。--《贾子·道术》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上》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公气(正大,公正);公素(公正质朴);公洁(公正廉洁);公慎(公正谨慎);公诚( 公gōng ⒈国家的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文。~款。~粮。~而忘私。立党为~。爱护~共财产。 ⒉正直,合理~事~办。~正无私。买卖~平。 ⒊共同的,大家认可的,大家适用的~约。~认。~海。 ⒋能普遍用于同类事物的~式。 ⒌让大家知道~布账目。可以~开。发布~报。 ⒍雄性的~牛。 ⒎称祖辈或年老的男人大~。外~。老~ ~。 ⒏丈夫的父亲赡养~婆。 ⒐对男子的尊称诸~。 ⒑〈古〉五等爵位(~侯伯子男)的第一等。 ⒒公制的计量单位和历法~斤。~里。~尺。~历。~元。 ⒓ ⒔ ⒕ ⒖ ⒗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君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君,尊也。--《说文》 赏庆刑威曰君。--《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君也者,掌令者也。--《春秋繁露》 君者,治辨之主也。--《荀子·礼论》 君帝清问下民。--《书·吕刑》 克长克君。--《诗·大雅·皇矣》 二十余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思得明君。--《三国志·诸葛亮传》 则忧其君。--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身 君jūn ⒈〈古〉指帝王,诸侯~主。国~。 ⒉封建时代的一种封号春申~。长安~。 ⒊敬词李~。诸~。 ⒋

:厚 (会意。从厂,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地壳厚。与薄”相对) 同本义 谓地盖厚。--《诗·小雅·正月》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注深厚,山川也。” 厚将崩。--《左传·隐公元年》 见于厚土。--《素问·王常政大论》 又如厚土(覆土厚);厚地(大地);厚坤(大坤);厚厚(大地) 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距离大的。 与薄”相对 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主》 以无厚入有间。 又如厚木板;厚嘴唇;厚膊(厚的肉干);厚皮(脸皮厚);厚大(又厚又大);厚皮馒头(比喻不切题的文 厚hòu ⒈扁平物体,上下两个面的距离大,跟"薄"相对~书。~木板。~棉被。 ⒉扁平物体,相对应两个平面的距离长宽~。五厘米~的钢板。半尺~的墙壁。 ⒊深,重,浓,大莫负~望。献~礼。浓~。味~了。 ⒋优待,不刻薄为人~道。款待甚~。 ⒌看重,重视~今薄古。~次薄彼。 ⒍ ⒎

:敛 (形声。从攴,佥。本义收集,聚集) 同本义(收集的对象是物,常是财物) 敛,收也。--《说文》 既射则敛之。--《周礼·夏官·缮人》。注敛,藏也。” 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敛。--《汉书·食货志》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敛赀财以送其行。--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敛局(邀人聚赌,从中抽头);敛衣(聚集零碎布头所制成的衣服) 收获 自种自敛,服箱以走。--柳宗元《牛赋》 又如敛材(采集可食的百草根实);敛实(收割庄稼);敛获(收获) 征收 豹因重敛百姓 敛(斂)liǎn ⒈收,聚集收~。聚~。秋~冬藏。〈引〉征收横征暴~。 ⒉约束,检点~迹。闭门自~。 敛lián 1.见"敛盂"。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以,用也。--《说文》 以,用也。--《小尔雅》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 纯以形式。--蔡元培《图画》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 的) 使,令 向欲以齐事王攻宋也。--《战国策》 又如以彰 以yǐ ⒈拿,把,用,将~礼相待。~理服人。~儆效尤。~退为进。~逸待劳。 ⒉依,顺,按照~次进入。~此类推。 ⒊因,因为不~人废言。不~失败而灰心。 ⒋在,于(指日、时)~1921年7月1日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⒌来,目的在于学文化,~增长知识。遵守交通规则,~免发生车祸。 ⒍连词~及。~至(一直到)。~致(因而)。所~。 ⒎文言连词。用法同"而"城高~厚。地广~深。 ⒏语气词。跟"可"、"得"、"足"、"能"、"堪"等连用可~合作。得~观赏。足~胜任。堪~媲美。 ⒐放于位置词前〈表〉时间、方位、数量等的界限五天~内。长江~南。七尺~下。 ⒑ ⒒〈古〉通"已"。已经固~怪之矣。 ⒓

:雕 (形声。从隹,周声。从隹”,表示与鸟类有关。本义大型猛禽。日间活动的大猛禽(鹰科)力大身大,形态优美,视力敏锐,飞行力强。也叫鹫”) 同本义 流之为雕。--《书·太古誓》 是必射雕者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其状如雕而有角。--《山海经·南山经》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唐·王维《观猎》 又如雕悍(凶悍如雕);雕鸷(凶猛如雕);雕鹗(雕和鶚。均为善飞的鸷鸟。比喻人雄放劲健的才力);金雕;海雕;坐山雕 同碉”。碉堡 依山居止,累石为室。--《后汉书》。唐·李贤注今彼土夷人呼为 雕 diāo ①在竹木、玉石、金属等上面刻画~花、浮~。 ②用彩画装饰~弓、~栏。 ③猛兽。嘴呈钩形,视力很强,能自高空急遽(jù)下降叼取山羊、野兔等。又称鹫(jiù)。 【雕版印刷术】将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技术。中国最早发明。前身为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5世纪出现的拓印碑石的方法。隋唐时盛行,传至朝鲜、日本和东南亚, 影响到非洲和欧洲。 【雕虫小技】微不足道的小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雕梁画栋】有彩绘装饰的华丽的楼台亭阁。 【雕漆】〈美〉将调好的漆料涂在铜胎或木胎上,一般涂八九十层。漆干透后进行浮雕,然后再烘干,磨光。相传始于唐代。因以朱红色为主,又名剔红。 【雕砌】过分修饰堆砌(文字)。 【雕塑】造型艺术之一。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使用的材料有粘土、金属、石、木等,以此制作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类。 【雕琢】 ①雕刻(玉石)。 ②比喻过分地修饰(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