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H 和章质夫成都运司园亭诗·玉溪堂

和章质夫成都运司园亭诗·玉溪堂

更新时间:2024-06-03 04:33:15


诗人: 吴师孟
标题: 和章质夫成都运司园亭诗·玉溪堂
内容: 华构枕方塘,使台寂佳致。二色真楠材,轮奂极精致。花木四面围,如立复如侍。一道仰澄清,此是澄清地。——宋代·吴师孟《和章质夫成都运司园亭诗·玉溪堂》
释意: :华 华丽;光彩美丽 金银华美之服。--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华堂之上。--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华衣乘马。--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又如华扁(华丽的匾额);华彩(华美;光彩);华服(华丽的服装);华舆(华美的车辆或轿子);华筵(华美的筵席);华观(华丽的观阙,即宫门前的望楼);华毂(华丽的车) 豪华 况我大魏天王,个为华侈。--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称美之词。通常用于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华(萢)huā〈古〉同"花"桃~。 华(萢)huá ⒈中华民族或中国的简称~夏。~裔。~侨。~南。驻~使馆。 ⒉美丽~丽。〈引〉精美精~。物~天宝。 ⒊文才才~清英。 ⒋光彩~服。光~。〈引〉显贵,显耀荣~富贵。 ⒌奢侈浮~。 ⒍兴旺繁~。 ⒎光阴韶~(青年时代)。 ⒏敬词~诞(生日)。~函(书信)。 ⒐ 华(萢)huà ⒈姓~佗(汉代名医)。 ⒉华山,又称"太华山",五岳中的西岳,在陕西省~山天下险。智取~山。 华kuā 1.见"华离"

:构 (会意。古字为冓。从木,冓声。字本作冓”,金文象屋架两面对构形。本义架木造屋) 同本义 冓,交积材也。--《说文》 构,盖也。--《说文》 字亦作搆” 大搆驾,兴宫室。--《淮南子·本经》 筑土构木。--《淮南子·泛论》 观其结构。--《鲁灵光殿赋》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韩非子·五蠹》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唐·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构木(架木造物);构天(构造天地);构巢(构木为巢);构厦(营造大厦);构第(营造宅第) 构成,造成 构gòu ⒈架(木),各部件的组合~木为巢。组织结~。火车的~造。 ⒉造成,结成~成。~词。又指构成的事物(房屋、诗文等)佳~。杰~。 ⒊结怨,幻想,心思~怨。虚~。~思。 ⒋交接~兵(交战)。两国之~。 ⒌图谋~陷(设计陷害人)。 ⒍ 构gōu 1.见"构栏"。

:枕 躺着时垫在头下的东西~头。落~。~席。 躺着的时候,把头放在枕头上或器物上~戈待旦。~藉(纵横相枕而卧)。 垫着~木(铁路上承受铁轨的横木)。~腕(写字运笔的一种方法,右手垫在左手上写)。 枕zhěn ⒈睡觉时垫在头下的东西~头。药~。伏~。倚~。 ⒉将头放在枕头或别的东西上头~在枕头上。~戈待旦。 ⒊垫~木(铁路上垫铁轨的横木)。 枕chén 1.木名。即钓樟,又名乌樟。 2.通"沈"。深。

:方〈动〉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说文》 大夫方舟。--《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 方舟而济于河。--《庄子·山木》 不足方。--《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 方舟设泭。--《国语·齐语》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周南·汉广》 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资治通鉴》 蜀汉之粟,方船而下。--《史记·郦食其列传》 又如方轨(两车并排行驶);方轩(并排的窗户) 等同;相当 方 fāng ⒈四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或每个面都是直角四边形的六面体正~形。长~形。立~体。 ⒉正直~正。志行忠~(志行志向和行为)。 ⒊位置,地位上~。西北~。 ⒋一边或一面后~。静观对~。志在四~。〈引〉一个区域或地带地~。~言。~内安宁。 ⒌法子,办法~法。教子有~。〈引〉处方,药方开个~子。按~拣药。 ⒍副词。正,正在,正当~兴未艾。来日~长。 ⒎副词。刚,才~才到达。事后~知。 ⒏ 【方针】引导事业前进的指针。 ⒐ 【方略】计划和策略。 ⒑ 【方案】具体规划,实施办法或规定。 ⒒ 【方向】 ①东西南北等区域的划分。 ②目标做事要看清~向。 ⒓一个数目的自乘平~(本数乘本数)。立~(本数乘本数乘本数)。 ⒔量词。 ①计量面积一~(一平方米)地板。 ②计量体积一~(立方米)木材。五~沙子。 ③计算方形的东西两~砚台。 ⒕ 【方寸】一寸见方。〈喻〉人的心~寸乱矣。 ⒖ 【方圆】周围~圆十里茂竹林。 ⒗ 【方式】讲话、做事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生活~式。讲究~式方法。 ⒘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fáng 1.通"房"。谷物初生尚未结实之谓。 2.通"防"。防御。 方páng 1.通"旁"。广大;广博。 2.指遍及。 3.见"方羊"。 4.见"方皇"。 方wǎng 1.见"方良"。 方fēng 1.响度级单位。用方表示的声音的响度级,数值上等于根据人耳判断为等响的1000赫纯音的声压级的分贝数。

:塘〈名〉 (形声。从土,唐声。本义堤岸) 同本义 池塘生春草。--谢灵运《登池上楼》 又如塘岸(堤岸);塘埝,塘埭(塘坝);塘堰(小型蓄水工程。现指塘坝);塘坟(近海盐区无山地,盐民死后在海堤下掘一缺口将棺材埋入);塘丁税(水利税) 方形水池 下者飘转沉塘坳。--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 如塘池(池塘);泥塘(烂泥淤积的洼地);苇塘;塘坳(池塘;低洼地);塘泥 小坑 塘táng ⒈堤岸,堤防堤~。~。 ⒉水池池~∩~。鱼~。 ⒊浴池澡~。

使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使,伶也。--《说文》。按,伶者,令也。 故君使其臣。--《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史记·屈原列传》 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支使(命令人去做事) 派遣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汉·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差使(差遣;派遣) 使shǐ ⒈命令,派遣,支配指~。差~。支~。~臂~指(身体支配胳膊,胳膊支配手指。〈喻〉指挥如意)。 ⒉叫,让,令~人振奋。迫~敌人投降。 ⒊用~力。这把刀好~。 ⒋纵任~性子。 ⒌假如,假若假~。 ⒍派往他国的外交人员~者。大~。特~。 ⒎

:台〈名〉 地名。台州”的简称 南发交广东温台。--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斋二首》 台〈名〉 (形声。小篆字形。从口,(以)声。从口,与表示喜悦有一定的联系。本义喜悦。 三台。星名。古代用三台来比喻三公 显要);台宿(三台星);台光(三台星光);台阶(三台星亦名泰阶,故称台阶);台斗(比喻宰辅 台tāi天台山,在浙江省。 台(臺)tái ⒈高而平的建筑物戏~。讲~。阳~。了望~。 ⒉像台的东西井~。窗~。 ⒊器物的底座灯~。炮~。 ⒋敬词~兄。~鉴。 ⒌量词两~戏。三~机器。 ⒍〈古〉官署名,清代地方高级官署名中~。宪~。藩~。道~。 ⒎台湾省的简称~胞。 ⒏桌子,案子写字~。梳妆~。 ⒐ ⒑ ①飖风] ①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的一种极其猛烈的风暴,风力常达12级以上,同时伴有暴雨。 ②演员在台上表演时的风度。 台yí 1.我。 2.何;什么。 3.喜悦;愉快◇作"怡"。 4.姓。 5.明有台汝砺,见《明清进士题名碑录.崇祯十年丁丑科》。 台sì 1.通"嗣"。继承。 2.通"始"。开始,起头。

:寂 (形声。从宀,叔声。本义静悄悄,没有声音) 同本义 寂,无人声。--《说文》 寂寥宇宙。--《四子讲德论》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老子》 寂然不动。--《易·系辞上》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柳宗元《永州八记》 满坐寂然。--《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人视端容寂。--明·魏学洢《核舟记》 俄而寂然。--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寂寂悄悄(悄悄地,不弄出声音地);寂密(隐密);寂天寞地(悄无声息) 安详闲静,心志淡泊 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嵇康《养生论》 寂jì ⒈没有声音~静。 ⒉

:佳 (形声。从人,圭声。本义美,美好) 同本义 佳,善也。--《说文》 佳,大也,又,好也。--《广雅》 佳兵者不祥。--《老子》 佳丽人之所出也。--《战国策·中山策》 丽以佳只。--《楚辞·大招》 佳侠函光。--《汉书·外戚传》。注佳侠,犹佳丽。” 形夸骨佳。--《淮南子·脩务》 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说于目。--《淮南子·说林》 山气日夕佳。--晋·陶渊明《饮酒》 秋菊有佳色。 每自矜风调,思得佳偶。--蒋防《霍小玉传》 作敲字佳。--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佳木秀而 佳jiā ⒈美,好~境。~节。~音。~话。 ⒉ ①美女绝代~人。 ②有才干的人曹子丹(曹真,三国时人)~人。 ③美好的人,常指自己所思念的人怀~人兮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