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T 藤蓑次陈公甫韵

藤蓑次陈公甫韵

更新时间:2024-05-20 11:03:27


诗人: 李东阳
标题: 藤蓑次陈公甫韵
内容: 采藤复采藤,日夕费斤斧。制为身上蓑,人古衣亦古。借问制者谁,白沙乃蓑祖。冉冉绿蓑衣,萧萧白沙渚。披蓑向江水,顾影还独语。爱此勿轻捐,春江正多雨。
拼音: cǎi téng fù cǎi téng, rì xī fèi jīn fǔ.
采藤复采藤,日夕费斤斧。
zhì wèi shēn shàng suō, rén gǔ yī yì gǔ.
制为身上蓑,人古衣亦古。
jiè wèn zhì zhě shuí, bái shā nǎi suō zǔ.
借问制者谁,白沙乃蓑祖。
rǎn rǎn lǜ suō yī, xiāo xiāo bái shā zhǔ.
冉冉绿蓑衣,萧萧白沙渚。
pī suō xiàng jiāng shuǐ, gù yǐng hái dú yǔ.
披蓑向江水,顾影还独语。
ài cǐ wù qīng juān, chūn jiāng zhèng duō yǔ.
爱此勿轻捐,春江正多雨。
释意: :采 (会意。从爪从木。甲骨文,上象手,下象树木及其果实。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本义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来) 同本义 采,捋取也。--《说文》。字俗作採。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诗·周南·关雎》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诗·邶风·谷风》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诗·小雅·采薇》 行以肆夏,趋以采荠。--《周礼·乐师》。司农注乐名。或曰皆逸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陶渊明《饮酒》 又如采花;采果子;采及葑菲(对别人征求意见时的谦辞) 引申为采集;搜集 古有 采 cǎi ①摘(花、果子)~蘑菇。 ②开采~矿。 ③搜集~样。 ④选取~购。 ③精神;神色神~、兴高、烈。 ④同彩。又见cài。 【采茶扑蝶】钢琴曲。刘福安作曲,根据福建民间舞蹈《采茶灯》改编。乐曲欢快活泼,表现了采茶女的喜悦心情。属再现的三段体。 【采茶戏】戏曲的一种类别。是流行于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的各种采茶戏的统称。均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成。艺术风格同花鼓戏、花灯戏相近。 【采访】搜集寻访。多用于新闻活动~老工人、~新闻。 【采风】 ①搜集民歌。 ②创作人员到基层体验生活,搜集材料。 【采纳】接受(意见、建议、要求、方案)。 【采石之战】南宋抗金重要战役之一。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废帝完颜亮率军攻宋,十一月自西采石杨林渡渡长江。南宋大臣虞允文召集宋军将士在采石(今安徽当涂北)迎 击,大败金兵。完颜亮因金军内讧被杀,金军撤退。 【采撷】 ①采摘。 ②采集。 【采邑制】始于8世纪的西欧封建土地占有制。封主分封土地给封臣,封臣为封主尽一定的义务。初期采邑不可世袭,后逐渐变为世袭领地。采邑制促进了西欧封建制的形成和 发展,至11世纪采邑制完全废除。 采 cài采地,采邑,古代诸侯分封给卿大夫的田地(包括耕种土地的奴隶)。又见。

:藤〈名〉 (形声。从艹,滕声。本义木本蔓生植物的枝茎) 同本义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 丹藤翠蔓。--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交加之藤。-- 如藤杯(滕制的酒杯。也特指酒杯藤的花,因可当作酒杯用而得名);藤子(某些植物的匍匐茎或攀援茎,可编制器物);藤牌(藤制的盾牌);藤鼓(鼓的一种。由藤蒙皮制成);藤轮( 藤制的靠枕);藤萝(紫藤的通称);藤纸(古时用藤皮造的纸);藤椅;藤床;藤篮;葡萄藤;瓜藤;爬藤 藤(籰)téng ⒈植物名 ① ② ③ ⒉蔓南瓜~。葡萄~。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来繁化,加义符彳 ”,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復,往来也。--《说文》 反复其道。--《易·复》 公归不复。--《诗·豳风·九羘》 扬触捆復。--《仪礼·大射仪》 无往不復。--《易·泰》 卒乃復。--《书·舜典》 不远而复,先典攸高。--南朝梁《与陈伯之书》 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史记·魏公子列传》 死者不可復生。 复(復) fù ⒈返,回去往~。至今五十年而不~。 ⒉回答,回报~命。~信。报~。~仇。 ⒊还原,使回归恢~。~原。~员军人。 ⒋又,再死灰~燃。冀~得兔,兔不可~得(冀希望)。 ⒌重叠,繁多的,不是单一的~杂。~层。~句。重~。山重水~疑无路。~式立交桥。

:采 (会意。从爪从木。甲骨文,上象手,下象树木及其果实。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本义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来) 同本义 采,捋取也。--《说文》。字俗作採。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诗·周南·关雎》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诗·邶风·谷风》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诗·小雅·采薇》 行以肆夏,趋以采荠。--《周礼·乐师》。司农注乐名。或曰皆逸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陶渊明《饮酒》 又如采花;采果子;采及葑菲(对别人征求意见时的谦辞) 引申为采集;搜集 古有 采 cǎi ①摘(花、果子)~蘑菇。 ②开采~矿。 ③搜集~样。 ④选取~购。 ③精神;神色神~、兴高、烈。 ④同彩。又见cài。 【采茶扑蝶】钢琴曲。刘福安作曲,根据福建民间舞蹈《采茶灯》改编。乐曲欢快活泼,表现了采茶女的喜悦心情。属再现的三段体。 【采茶戏】戏曲的一种类别。是流行于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的各种采茶戏的统称。均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成。艺术风格同花鼓戏、花灯戏相近。 【采访】搜集寻访。多用于新闻活动~老工人、~新闻。 【采风】 ①搜集民歌。 ②创作人员到基层体验生活,搜集材料。 【采纳】接受(意见、建议、要求、方案)。 【采石之战】南宋抗金重要战役之一。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废帝完颜亮率军攻宋,十一月自西采石杨林渡渡长江。南宋大臣虞允文召集宋军将士在采石(今安徽当涂北)迎 击,大败金兵。完颜亮因金军内讧被杀,金军撤退。 【采撷】 ①采摘。 ②采集。 【采邑制】始于8世纪的西欧封建土地占有制。封主分封土地给封臣,封臣为封主尽一定的义务。初期采邑不可世袭,后逐渐变为世袭领地。采邑制促进了西欧封建制的形成和 发展,至11世纪采邑制完全废除。 采 cài采地,采邑,古代诸侯分封给卿大夫的田地(包括耕种土地的奴隶)。又见。

:藤〈名〉 (形声。从艹,滕声。本义木本蔓生植物的枝茎) 同本义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 丹藤翠蔓。--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交加之藤。-- 如藤杯(滕制的酒杯。也特指酒杯藤的花,因可当作酒杯用而得名);藤子(某些植物的匍匐茎或攀援茎,可编制器物);藤牌(藤制的盾牌);藤鼓(鼓的一种。由藤蒙皮制成);藤轮( 藤制的靠枕);藤萝(紫藤的通称);藤纸(古时用藤皮造的纸);藤椅;藤床;藤篮;葡萄藤;瓜藤;爬藤 藤(籰)téng ⒈植物名 ① ② ③ ⒉蔓南瓜~。葡萄~。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说文》 离为日,为火。--《易·说卦》 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周礼·大司徒》 天无二日,太阳也。--《孟子》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又如日冠(太阳上方的光体);日昃(日斜,日过中午);日昫儿(太阳;日光);日月交食(对头;互相争斗);日头搁山(太阳落山);日头趖西(太阳偏西);日居月诸(日落月出,一天又一 天) 白天,白昼 夏之日。--《诗·唐风·葛生 日rì ⒈太阳~出。~落。 ⒉白天,跟"夜"相对夜以继~。 ⒊天,一昼夜今~。明~。〈引〉某一天生~。纪念~。 ⒋〈表〉一段时间夏~。昔~。来~方长。 ⒌ ⒍ ⒎ ⒏ ①天这些~子太忙。 ②生活~子会越来越好。 ③指某一天今天是她过生的~子。

:夕 (指事。从月半见。本义黄昏,傍晚) 同本义 夕,莫也。--《说文》 日之夕矣。--《诗·王风·君子于役》 日东则景夕多风。--《周礼·大司徒》。司农注谓日跌景乃中立表之处,大东近日也。” 初昏为夕。--《书·洪范·五行》注 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周礼·地官·司市》 瘦影写微月,疏枝横夕烟。--宋·陆游《置酒梅花下作短歌》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夕晖(夕阳的余晖);朝发夕至;夕霭(黄昏的云气);夕市(傍晚进行的集市贸易) 夜 今夕何夕。 夕xī ⒈傍晚,日落的时候朝不保~。~阳红。~阳无限好。 ⒉夜昨~。 夕yì 1.通"亦"。 2.通"射"。

:费  (形声。从贝,弗声。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本义花费 同本义 费,散财用也。--《说文》 费,耗也。--《广雅》 非爱其费也。--《吕氏春秋·安死》。注财也。” 君子惠而不费。--《论语·尧曰》 上不费粟,民不慢农。--《商君书·垦令》 又如费耗(费用);费钞(花费钱钞);费钞费贯(耗贯钱财);费出(花费,支出) 耗损 费神伤魂。--《吕氏春秋·禁塞》 伤形费神。--《墨子·所染》 用咫尺之木,不费一朝之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又如费眼(耗损眼力); 费 fèi ⒈消耗,花掉~尽心机。花~太大。~劲。~时间。莫浪~。 ⒉费用,为某种需要所使用的款项军~。学~。旅~。电~。 ⒊ 【费解】不好懂他说的这句话太~解。 费fú 1.违背,不顺利。 费bì 1.古地名。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北。

:斤〈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横刃,下为曲柄,象斧斤形。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同本义 今,斫木斧也。--《说文》。段注凡斫物者皆曰斧,斫木之斧,则谓之斤。” 于是乎丌鈟锯制焉。以鈟为之。--《庄子·在宥》 皆执利兵,无者执斤。--《左传·哀公二十五年》 不夭斤斧。--《庄子·逍遥游》 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斤斧(斧头);斤墨(斧头与墨斗);斤凿(斧头与凿子) 古代一种似锄但比锄小的农具 恶金以铸锄、夷、斤…--《国语》 斤〈动 斤(觔)jīn ⒈重量单位市制一~为十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两斤等于一公斤。"觔"另见筋(觔)。 ⒉〈古〉斧子一类的工具。 ⒊ 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