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H 寒苦谣

寒苦谣

更新时间:2024-05-30 17:32:34


诗人: 夏侯湛
标题: 寒苦谣
内容: 惟立冬之初夜,天惨懔以降寒。霜皑皑怪被庭,冰溏瀩于井干。草槭槭以疏叶,木萧萧以零残。松陨叶于翠条,竹摧柯于绿竿。——魏晋·夏侯湛《寒苦谣》
释意: :惟 (形声。从心,隹声。本义思考;思念) 同本义 惟,凡思也。--《说文》 臣窃惟事势。--贾谊《治安策》 吾惟之,坚子固不足遣。--《汉书·张良传》 又如惟思(思虑);惟度(思考忖度);惟念(思念;考虑) 为,是 万邦黎献,共惟帝臣。--《书·益稷》 不变惟何。-- 有 相亦惟终。--《礼记》 听从,随从 大国苟不以为然也,则亦惟命耳。--刘献廷《广阳杂记》 又如惟惟(听从顺服的样子) 愿,希望 若草庵见毁一节,成功之后,万惟留心。--《英烈传》 又如 惟wéi ⒈思,考虑思~(也作"思维")。 ⒉独,只,只有~一。~有。~恐浪费时间。 ⒊但是,只是雨虽停,~风未止。 ⒋文言助词。多用于句首,也用于句中~二月既望。行之~艰。 惟wěi 1.见"惟惟"。

:立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同本义 立,俲也。--《说文》 君子以立不易方。--《易·恒》 哙遂入,披帷西乡立。--《史记·项羽本纪》 持璧却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立有间。--《韩非子·喻老》 卖油翁释担而立。--宋·欧阳修《归田来》 或立或卧。--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挺立(直立);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立托(依托);立容(站立时的仪态容表);立戟(卫士持戟侍立守卫);立谈(停立交谈) 耸立;树立;建立;竖起 立lì ⒈站~正。起~。〈引〉竖,竖起来~碑。~旗杆。 ⒉做出,定出~功。建~。设~。 ⒊缔结,制定,决定~约。~法。~志。 ⒋存在,生存独~。自~。 ⒌即刻,马上~刻。~即。~时。~见功效。 ⒍〈古〉登上帝王、诸侯或某一位置~帝。高祖乃~为沛公(高祖刘邦)。 ⒎用于节气,〈表〉季节的开始~春。~冬。 ⒏ ①六面都是方形的形体。 ②数学上指"一数自乘三次"(本数×本数×本数)。 ⒐ ⒑ ①观察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位置和所抱的态度。 ②特指阶级立场工人阶级~场。

:冬 (会意。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冬,四时尽也。--《说文》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诗·邶风·谷风》 无冬无夏。--《诗·陈风·宛丘》 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后汉书·张纯传》 又如冬暖夏凉;冬酿(冬季酿酒);冬温(冬天所害的一种热病);冬计(寒冬的生计) 冬月,阴历十一月的俗称 适冬(阴历十一月)之望日(十五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清·林觉民《与妻书》 最后, 冬 dōng. ①四季中的第四季,气候最冷严~。 ②象声词。敲鼓或敲门声。 ③姓。 【冬不拉】哈萨克族民族弹拨乐器。琴腹为半梨形,琴杆细而长。指板上装有9至12个品位。张弦2根或4根,4度或5度定弦,音高不固定。音色清秀、优美,音量不太大。 【冬草】见【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参见【虫草】。 【冬宫】世界著名宫殿。在列宁格勒。始建于18世纪,原为俄国沙皇的宫殿,1917年二月革命后成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十月革命中遭阿芙乐尔巡洋舰炮击,并被工人、 士兵占领。现辟为博物馆。 【冬菇】见【香菇】。 【冬瓜】葫芦科,一年生草本。茎上有卷须,叶大,开黄花,果实球形或长圆柱形,表面有毛和白色粉状物。是普通蔬菜。种子和皮可入药。原产我国南部和印度。又叫白瓜。 【冬烘】迂腐浅薄~先生。 【冬候鸟】冬季在某个地区生活,春季飞到较冷的地区繁殖,秋季又飞回原地区的鸟。如大雁就是我国的冬候鸟。 【冬季风】因海陆差异,冬季大陆气温低于海洋,产生高气压,海洋上是低气压,故空气从大陆流向海洋,形成冬季风。在我国冬季经常出现从亚洲内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 【冬季牧场】可供牲畜冬季放养的森林带以下的草场。如我国天山山地是新疆的主要牧场。在北坡1700-2700米的地带有云杉林。森林带以下的草场为冬季牧场。 【冬眠】动物处于休眠状态以渡过冬季不良环境。表现为不活动、体温下降、昏睡。温带和寒带地区的许多动物都有冬眠现象。又称冬蛰。 【冬蛰】见【冬眠】。

: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

:初〈名〉 (会意。从刀,从衣∠起来表示用刀剪裁衣服是制衣服的起始。本义起始,开端) 同本义 初,始也。裁者衣之始也。--《说文》 初,舒也。--《广雅》。按,谓展帛以就裁。 初吉终乱。--《易·既济》 名曰初虑。--《易·书大传》 我生之初。--《诗·王风·兔爰》 初疾畏惊,见鬼之来。--《论衡·订鬼》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渊明《桃花源记》 又如初岁(年初);初枯(秋季里植物开始枯萎);初头(起初;开头);初化(变化之始);初末(始末) 本原 欲知

:夜 (形声。金文字形。从月,亦声。本义从天黑到天亮的时间) 同本义 夜,舍也。天下休舍也。--《说文》 夜,暮也。--《广雅》 夜呼旦。--《周礼·鸡人》。注夜,夜漏未尽,鸡鸣时也。” 辛卯夜,恒星不见。--《左传·庄公七年》。疏;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 夜者阴。--《周髀算经》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卫风·氓》 昨夜见军帖。--《乐府诗集·木兰诗》 三日三夜。--《世说新语·自新》 又如夜游子(爱在晚上游荡的人);夜里个(昨天);夜合钱(妓女接客所收的报酬);夜行人(夜间秘密行事的人,如盗贼 夜(亱)yè ⒈由天黑到天明的一段时间,跟"昼"、"日"相对~间。昼~操劳。~以继日。 ⒉

:天〈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说文解字注》 又如天灵(人或其他动物的头顶骨);天灵盖(头顶骨) 古代的墨刑。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天,刑名。剠凿其额曰天。--《集韵》 《其人天且劓。--《易·睽卦》。虞注黥额为天。” 天空 天,至高无上。--《说文》 天,气也。--《论衡·谈天》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神话四则·形天》 天似穹庐。--《乐府诗集·杂 天tiān ⒈高空~空。满~星。 ⒉高处,顶部~线。~窗。~桥。~头(书页上头的空白部分)。 ⒊最,极~好,就这么办。 ⒋指自然界,生成的~然。~灾。~险。~生的。人定胜~。 ⒌气象~气。~冷。~晴。 ⒍时间,一昼夜,一段时间一~。今~。白~。过几~。 ⒎季节,时节秋~。冷~。三伏~。 ⒏迷信者所谓的"神、佛、仙人或他们的住地"~神、~意、~堂等都是虚构的、没有的。归~(又指死亡)。 ⒐ ⒑ ①世界上。 ②江山。 ⒒ ⒓ ⒔ ⒕ ⒖ ⒗ ①单纯直率,不虚伪,无做作。 ②用一般的、简单的事物去推断特殊的、复杂的事物想得~真。 ⒘

:惨 (形声。从心,参声。本义残酷,狠毒) 同本义 惨,毒也。--《说文》 惨毒行于民。--《汉书·陈汤传》 苛惨失中。--《后汉书·周纺传》。注虐也。” 惨如蜂虿。--《荀子·议兵》 又如惨虐(残酷暴虐);惨无人理(惨无人道) 悲痛;伤心 惨于腹。--《列子·杨朱》。释文惨,痛也。” 惨怛于心。--《汉书·元帝纪》。师古曰惨,痛也。” 醉不成欢惨将别。--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惨 cǎn ①悲惨;凄惨~状。 ②程度严重~败。 ③凶恶;狠毒~无人道。 【惨不忍睹】悲惨得令人看不下去。睹看见。 【惨怛】悲哀伤心的样子。 【惨淡经营】费尽苦心从事某种工作或事业。惨淡境况困难或苦思极虑。经营规划从事。 【惨景】悲惨的情形。 【惨境】悲惨的境地。 【惨剧】惨痛的事件。 【惨绝人寰】人世间从未有过的悲惨(景象、事件等)。形容悲惨达到了极点。人寰人间。 【惨无人道】残忍凶恶得连一点人性都没有。形容凶恶狠毒到了极点。 【惨笑】内心痛苦、烦恼而勉强作出笑容。 【惨重】(损失、伤害)程度极深。

:懔懔 (形声。从心,禀声。本义危惧,恐惧) 同本义 懔懔焉若恃腐索之抜駌。--《孔子家语·致思》。注戒惧之貌。” 心懔懔以怀霜。--陆机《文赋》。注危惧貌。” 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书·五子之歌》 又如懔然(危惧的样子;戒惧的样子);懔厉(惶恐);懔忧(忧惧);懔懔(危惧的样子;戒惧的样子) 严肃;令人敬畏 懔,敬也。--《广雅》 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世说新语·品藻》 又如懔惧(畏惧);懔畏(畏惧) 懔(懍)lǐn危惧。畏惧。 懔lǎn 1.见"懔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