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Q 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

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

更新时间:2024-06-01 22:14:03


诗人: 厉鹗
标题: 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
内容: 簟凄灯暗眠还起,清商几处催发?碎竹虚廊,枯莲浅渚,不辨声来何叶?桐飙又接。尽吹入潘郎,一簪愁发。已是难听,中宵无用怨离别。阴虫还更切切。玉窗挑锦倦,惊响檐铁。漏断高城,钟疏野寺,遥送凉潮呜咽。微吟渐怯。讶篱豆花开,雨筛时节。独自开门,满庭都是月。——清代·厉鹗《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
翻译:

簟凄灯暗眠还起,清商几处催发?碎竹虚廊,枯莲浅渚,不辨声来何叶?桐飙又接。尽吹入潘郎,一簪愁发。已是难听,中宵无用怨离别。
竹席透凉油灯昏暗,躺下后又起来,只听凄清的秋声从好几处急切地响起。破碎的竹枝在无人的走廊旁晃动,枯黄的荷叶在浅浅的水边摇曳,真不知这秋声来自何叶?秋风又起,尽吹向早衰的潘郎一头花白的头发。秋声已经令人听了难受,半夜三更不能再伤神去怨恨离别。

阴虫还更切切。玉窗挑锦倦,惊响檐铁。漏断高城,钟疏野寺,遥送凉潮呜咽。微吟渐怯。讶篱豆花开,雨筛时节。独自开门,满庭都是月。
蟋蟀还在哀怨凄切。玉窗下刺绣的妇人疲倦了倚窗而睡,却又被檐间铁铃的声响惊觉。高城的更漏声断断续续,野寺的钟声依稀可闻,又传来远处凉潮鸣咽。秋声如微微的呻吟已经渐渐地怯弱。忽然又惊讶地发现,竹篱边的豆花已经开放,就在这雨下如筛的季节。独自打开房门,只见皎洁的月色布满了庭院。

参考资料:

1、清词一百首.王兴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94页
注释:

簟凄灯暗眠还起,清商¹几处催发?碎竹虚廊,枯莲浅渚,不辨声来何叶?桐飙(biāo)²又接。尽吹入潘郎³,一簪(zān)愁发。已是难听,中宵无用怨离别。
¹清商:原为古五音之一。此处指秋风。²飙:泛指风。³潘郎:指晋潘岳。

阴虫还更切切。玉窗挑锦倦,惊响檐(yán)¹。漏断高城,钟疏野寺,遥送凉潮呜咽。微吟渐怯。讶篱(lí)豆花开,雨筛时节。独自开门,满庭都是月。
¹檐铁:檐马。亦谓之风铃,风马儿。悬于檐下,风起则铮有声。

参考资料:

1、清词一百首.王兴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94页
赏析:

簟凄灯暗眠还起,清商几处催发?碎竹虚廊,枯莲浅渚,不辨声来何叶?桐飙又接。尽吹入潘郎,一簪愁发。已是难听,中宵无用怨离别。
阴虫还更切切。玉窗挑锦倦,惊响檐铁。漏断高城,钟疏野寺,遥送凉潮呜咽。微吟渐怯。讶篱豆花开,雨筛时节。独自开门,满庭都是月。
  此词着意描写秋声。上片写入夜风声,“几处催发”,使人难于入睡。下片写檐铁惊响,野寺钟疏,虫声切切,凉潮呜咽。独自开门,唯见满庭月光。结句极富诗情画意。全词从所闻到所见和所思,生动逼真而又细致入微,使人如临其境。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竹席透凉油灯昏暗,躺下后又起来,只听凄清的秋声从好几处急切地响起。破碎的竹枝在无人的走廊旁晃动,枯黄的荷叶在浅浅的水边摇曳,真不知这秋声来自何叶?秋风又起,尽吹向早衰的潘郎一头花白的头发。秋声已经令人听了难受,半夜三更不能再伤神去怨恨离别。
蟋蟀还在哀怨凄切。玉窗下刺绣的妇人疲倦了倚窗而睡,却又被檐间铁铃的声响惊觉。高城的更漏声断断续续,野寺的钟声依稀可闻,又传来远处凉潮鸣咽。秋声如微微的呻吟已经渐渐地怯弱。忽然又惊讶地发现,竹篱边的豆花已经开放,就在这雨下如筛的季节。独自打开房门,只见皎洁的月色布满了庭院。

注释
清商:原为古五音之一。此处指秋风。
飙:泛指风。
潘郎:指晋。
檐铁:檐马。亦谓之风铃,风马儿。悬于檐下,风起则铮有声。

参考资料:

1、清词一百首.王兴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94页
释意: :簟 (形声。从竹,覃声。本义竹席) 同本义 也指用芦苇编制的席 君以簟席,大夫以蒲席。--《礼记》 簟diàn 1.供坐卧铺垫用的苇席或竹席。 2.指日常用来作障蔽和垫物的竹席。 3.竹名。参见"簟竹"。

:凄 (渄俗作凄”。形声。从水,妻声。本义云雨兴起的样子) 同本义 渄,雨云起也。--《说文》 有渰渄渄。--《诗·小雅·大田》 又如凄凄(云兴起的样子) 寒冷 渄其以风。--《诗·邶风·绿衣》 西南曰渄风。--《吕氏春秋·有始》 秋气潜以渄泪兮。--《汉书·外戚传》 凄神寒骨。--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又如凄其(寒冷的样子);凄凄(寒凉);凄急(寒凉而迅急);凄风(寒冷的风);凄凛(寒冷) 凄凉 善为凄戾之词。--钟嵘《诗品》 又如凄 凄( ⒈渄、 ⒉悽)qī ⒈寒冷苦雨~风。 ⒉悲伤~惨。~然泪下。 ⒊冷落寂静~凉。~清。 凄qiàn 1.疾速。参见"凄浰"。

:灯 (形声。从火,登声。本写作 镫”。本义置烛用以照明的器具。镫”在古代还作盛熟食的器具”解。隶变以后,作照明器具用的写作燈”,而镫”多作马鞍两旁的铁脚 踏讲) 同本义。亦指通电发光的照明器具或做其他用途的发光器具 月夜见渔灯,孤光一点萤。--清·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又如油灯;电灯;日光灯;信号灯;探照灯;灯法(使用灯烛所作的幻术) 彩灯。特指元宵节挂的彩灯 灯 dēng照明或做其他用途的发光器具电~、探照~、无影~。 【灯蛾扑火】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又作飞蛾扑火、飞蛾赴火、飞蛾投火。 【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奢侈腐化的生活。又作酒绿灯红。 【灯谜】我国传统的文娱活动,把写有谜语的纸条贴在灯上(或贴在墙上、贴挂在绳子上)供人猜。 【灯心绒】比一般布厚实的棉织品,布面上有像灯心草一样的绒条。心又作芯。又称条绒。 【灯芯绒】参见【灯心绒】。 【灯语】通讯方法之一,在夜间用灯光明灭间歇的长短显示出不同的信号。

:暗〈形〉 (形声。从日,音声。本义昏暗) 同本义。与明”相对 暗,日无光也。--《说文》 日中光明,故其出入时光暗,故大。--《论衡·说日》 体之感何自起?曰,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图画》 又如昏暗(光线不足);暗中摸索(在黑暗中寻找探索) 昏昧,愚昧;不明白 上暗则政险。--《荀子·天率》 又如暗昧(真假不明;暧昧,含糊不清);暗主(昏庸的君主) 隐秘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又如暗记儿;暗号 地下。 ⒈不明亮,没有光~淡≮~。 ⒉秘密的,不显露的~藏。~地里。~中摸索。 ⒊愚昧,糊涂兼听则明,偏听则~。

:眠 (形声。从目,民声。本义闭上眼睛) 同本义 眠,寐也。--《玉篇》 吾子有疾,虽不能省视,而竟夕不眠。--《后汉书·第五伦传》 致命于帝,然后得眠些。--《楚辞·招魂》 余峨之山有兽焉,见人则眠。--《山海经·东山经》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狼》 睡觉 不眠忧战伐。--杜甫《宿江边阁》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又如不眠之夜;失眠(夜间睡不着);安眠(安稳地熟睡);眠食(睡眠和饮食) 横卧;平放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司空图《诗品》 又如眠桅( 眠mián ⒈闭上眼睛微~。 ⒉睡觉睡~。安~药。长~(人死)。 ⒊某些动物在一个时期不吃不动的状态冬~。家蚕四~。 眠miǎn 1.见"眠娗"。

:还 huan (形声。从辵(表示与行走有关),瞏声。本义返回) 同本义 还,復也。--《说文》 还,返也。--《尔雅·释言》 还而不入。--《诗·小雅·何人斯》 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势还不远,可先为起第。--《资治通鉴》 既罢,还内。 还部白府君。(回到府里报告太守。府君,太守。)--《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便要还家。--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复还终业。--《后汉书·列女传》 自南海还。--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 还(還)hái ⒈仍旧,依然他身体~健康。工作~是干劲冲天。 ⒉更今年比去年~好。 ⒊再,又~来一个。既要增加产量,~要提高质量。 ⒋尚可,勉强过得去这篇文章~可以。他工作得~不算慢。 ⒌尚且这些老同志干劲~这样大,我们年青人更应加油干呀! ⒍用来加强语气或〈表〉未料到的这~了得。她~真有办法。 ⒎ ①〈表〉比较好~是这个办法好。 ②连词。用于问句,〈表〉选择是去文化宫,~是去博物馆? ⒏见huán。       还(還)huán ⒈返回~故乡。她~家了。 ⒉恢复~原。 ⒊回答,对付~礼。以眼~眼。以牙~牙。 ⒋交还,归还~地于民。借钱~钱。 还xuán 1.旋转;回旋。 2.迅速;立即。 3.敏捷貌。

:起〈动〉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同本义 起,能立也。--《说文》 曩子坐,今子起。--《庄子·齐物论》 载起载行。--《诗·小雅·沔水》 请业则起。--《礼记·曲礼》 子墨子起。--《墨子·公输》 吾恂恂而起。--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夫起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 妇亦起大呼。 又如起在(起来);起舞(起身而舞。欢欣的样子);起坐(起立与坐下);起谢(起立谢过) 起床 起视四境。--宋·苏洵《六国论》 不敢同卧起。--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 起qǐ ⒈由卧而坐,由坐而立,由下而上等~来。~床。~立。~伏。~劲。 ⒉离开原来的位置~去。~动。~货。~钉子。 ⒊上升,涨大~飞。有~有落。发面~了。 ⒋转机,好转的~色。 ⒌开始~始。~点。从今天~。 ⒍发动,发生~兵。~疑。~作用。 ⒎长出~疙瘩。~疹子。 ⒏草拟~稿。~草。 ⒐建造,创立~住房。白手~家。 ⒑量词。指批、群、件、宗等一~货物。两~队伍。三~差错。四~案件。 ⒒〈表〉动作的趋向提~。拿~。抱~。举~。引~。问~。想~。 ⒓跟"来"连用,〈表〉觉醒或动作开始从梦中~来。打~锣鼓来。 ⒔跟"不"、"得"连用,〈表〉能或够格买不~。看得~。拿不~。用得~。经得~磨练。 ⒕ ①起床。 ②动身,身体移动明天~身去上海。~身让坐。 ⒖ ⒗ ⒘ ⒙ ①发动武装革命。 ②脱离反动集团投身到革命阵营。驾机~义。⒚

:清〈形〉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沧浪之水清兮。--《孟子》 河水清且涟猗。--《诗·魏风·伐檀》 举身赴清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临清流而赋诗。--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发之欲其清。--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水尤清冽。--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又如清直(河水清澈顺流貌);清波(清澈的水流);清泚(清清的河水);清涟(清澈的细水波);清活活(水清澈而流动貌);清照(清澈明亮);清悠悠(清澈明亮貌);清深(水色清澈); 清酤(清圣 清qīng ⒈明晰,纯洁透明,跟"浊"相对~楚。~晰。~水。~爽。天朗气~。 ⒉干净,洁净~洁。 ⒊安静,寂静~静。冷~。 ⒋太平澹然四海~。 ⒌不混杂,不混乱划~界限。分~是非。 ⒍单纯,不杂~白。~唱。~炒。 ⒎彻底查点~查。~理。~点。~仓。 ⒏除尽,除去不纯,整顿组织~除。~洗。~党。 ⒐公正廉明~廉。~官。 ⒑朝代名。清朝,公元1644-1911年。1616年建国为后金,1636年改国号为清,1644年建都北京。第一代君主是爱新觉罗·福临。 清qìng 1.凉,寒。

:商〈动〉 (会意。从阩,章省声。本义计算,估量) 同本义 商,从外知内也。--《说文》。段注汉律志云商之言章也。物成熟可章度也。” 商,度也。--《广雅》 虏必商军进退,稍引去。--《汉书·赵充国传》 又如商略(估计);商算(计算);商度(测量);商羊(传说中一种能预知雨的鸟);商谜(猜谜);商功(古代九章算术之一,即测量体积、计算工程用工的方法) 引申为商议,商讨;商量 商兑。--《易·兑》。注商量裁判之谓也。” 操与众商议,欲立植为世子。--《三国演义·杨修之死》 又如商通(勾通;相互商 商shāng ⒈买卖,做生意,也指做生意的人~业。~人。经~。通~。富~。 ⒉交换意见,讨论~量。~议。~讨。相~。 ⒊除法中的得数二除十~五。六被三除~数是二。 ⒋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 ⒌〈古〉五音(宫~角徵羽)之一。相当于简谱中的"2"。 ⒍朝代名。商朝,约在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第一代君主是成汤。公元前十四世纪中叶,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之后,又称殷朝(殷在今河南什阳市西北)。 ⒎ ⒏ 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