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 鲈鱼

鲈鱼

更新时间:2024-05-19 09:24:30


诗人: 杨万里
标题: 鲈鱼
内容: 两年三度过垂虹,每过垂虹每雪中。要与鲈鱼偿旧债,不应张翰独秋风。买来一尾那嫌少,尚有杯羹慰老穷。秪是蒪丝无觅处,仰天大笑笑天公。
拼音: liǎng nián sān dù guò chuí hóng, měi guò chuí hóng měi xuě zhōng.
两年三度过垂虹,每过垂虹每雪中。
yào yǔ lú yú cháng jiù zhài, bù yīng zhāng hàn dú qiū fēng.
要与鲈鱼偿旧债,不应张翰独秋风。
mǎi lái yī wěi nà xián shǎo, shàng yǒu bēi gēng wèi lǎo qióng.
买来一尾那嫌少,尚有杯羹慰老穷。
zhī shì pò sī wú mì chù, yǎng tiān dà xiào xiào tiān gōng.
秪是蒪丝无觅处,仰天大笑笑天公。
释意: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两,二十四铢为一两。--《说文》 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汉书·律历志上》 双。用于鞋娄 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金陵。--唐·戴叔伦《忆原上人》 匹(长四丈) 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左传·闵公二年》 通辆”。车一乘 武王戎车三 两(兩)liǎng ⒈数目字 ①一般用在量词或"半、千、万、亿"等前面~支笔。~个条件。~半。~亿。在多位数中常是大数用"两",小数用"二"("两"和"二"也可通用)~万二千。(注意"两" 和"二"的用法有所不同⑴有的数目字只能用"二"不能用"两",如一、二、三, 二十等中的"二";⑵小数和分数只能用"二"不能用"两",如零点二四(0.24),五分之二等; ⑶序数也只能用"二"不能用"两",如二姐,第二名等。) ②常用来称成双的或被认为成双的事物(用"两"不用"二")~对。~双。~可。~败俱伤。~极分化。~全其美。~袖清风。 ③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可通用~斤(二斤)。但"二两"不能用成"两两"。 ④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米。~吨。 ⑤形容词前做状语,只能用"两"不能用"二"势不~立。 ⒉〈表〉不定的数目(十以内的)等~天就走。 ⒊重量单位一~等于十钱,十~等于一斤(旧制十六~为一斤)。 两liàng 1.量词。用于车辆。 2.借指车。 3.容纳一辆车。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秊,谷熟也。--《说文》 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谷梁传·桓公三年》 五谷大熟为大有年。--《谷梁传·宣公十六年》 丰年多黍多秊。--《诗·周颂·丰年》 有年。--《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 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书·多士》 又指一年的收成 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 又 凶年不免于死亡。 又如年登(谷物丰收);年荒(谷物歉收);年丰(年成丰收);年饥(年成荒 年(秊)nián ⒈时间单位。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因为有余数,所以公历规定, 平年三百六十五天, 闰年三百六十六天。 ⒉岁数~龄。~纪。也指按年龄划分的阶段青~。壮~。老~。 ⒊时期乾隆~间。清朝末~。 ⒋年节,有关年节的过~。新~。~画。~糕。 ⒌庄稼收成情况~景。~成。丰~。 ⒍ ⒎ ⒏ ①一年一晃就是两个~头儿。 ②时代旧社会那~头儿,穷人够苦呀。 ③年景这个~头儿好,大丰收。

:三〈数〉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 三sān ⒈数目字~个。~人行必有我师。 ⒉多次再~叮嘱。~番五次。~思而行。~令五申。~复斯言。 ⒊[三甲]〈古〉"殿试"中榜者(进士)的三个等级。宋朝太平兴国八年将殿试的中榜者,分为三等即"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 出身"。每甲各取有若干名,统称进士。元、明、清,殿试的中榜者,一甲只取有三名,二甲、三甲则各取有若干名。一甲的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三sàn 1.多次;再三。

:度 (形声。从又,庶省声。又”即手,古代多用手、臂等来测量长度。本义计量长短的标准,尺码) 同本义 度,法制也。--《说文》。按,五度,分寸尺丈引也。度起于人手取法,故从又。 同律度量衡。--《虞书》 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执鞭度守门。--《周礼·司市》 吾忘持度。--《韩非子》 又如尺度 法制;法度 公室无度。--《左传·昭公三年》 度不可改。--《左传·昭公四年》 九曰以度教节。--《周礼·大司徒》。注谓宫室车服之制。” 度作刑以诘四方。--《书· 度 dù ①〈古〉估计;推测~已失期。(《陈涉世家》) ②计量长短的标准。如米、分米、厘米、毫米等(旧制是丈、尺、寸、分、厘等)。 ③按一定计量标准划分的单位温~、湿~、硬~。 ④弧和角的计算单位。 ⑤划分地球经纬度的单位北京在地球上的位置是东京117~,北纬40~。 ⑥1千瓦小时电量的通称。 ⑦程度;限度极~、高~、过~。 ⑧法则制~。 ⑨器量;对人对事宽容的程度~量。 ⑩过;渡过欢~节日。(11)题词。次回。一年一~。(12)姓。又见duó。 【度牒】中国封建时代由官府发给和尚、尼姑的证明身份的文件,有度牒可以免除赋税、劳役。 【度量】对人对事宽容的程度。又作肚量。 【度量衡】计量轻重、长短和容积的统称。度用于计量长短,量用于计量容积,衡用于计量轻重。 【度日如年】过一天像熬一年似的。形容日子很不好过。 【度数】以度为计量单位所得的数目角的~、眼镜的~。 【度制】〈数〉把圆周分为360等份,每一等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再把1度分为6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分,再把1分为6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秒。以度、分、秒作为角的度量 单位的单位制叫做角的度分秒制,度、分、秒分别用。、′、″作记号。简称度制。 度 duó推测;估计揣~。又见dù。 【度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服人,估计自己的才能是否能胜任。 度zhái 1.居。 2.葬地。

:过 古国名 处浇于过,处豷于戈。--《左传·襄公四年》 姓,过国之后 过 (形声。从辵,表示与行走有关,唈声。本义走过,经过) 同本义 过,度也。--《说文》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杜牧《阿房宫赋》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行过夷门,见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过江;过马路;从这条街上过;从他门前过;路过(途中经过);过翼(经过的飞鸟);过宾( 过(過)guò ⒈经历,经历某个空间、时间、地点~去。经~。走~。度~。~节。~桥。~河。 ⒉进行某种处理~磅。~滤。~目。 ⒊超越,超出某种范围或限度胜~。太~分。莫~火。~于激动。刚刚~期。已~半数。 ⒋转移,传递,交往~户。~电。~从。 ⒌错误~失。~错。知~必改。 ⒍用在动词后面。 ①助词。〈表〉曾经或完毕看见~。去~了。曾用~。吃~了。 ②与"来"、"去"连用,〈表〉趋向搬~来。走~去。 ⒎ ⒏ ①花费太多。 ②辜负。 ⒐ ⒑ ⒒ ⒓ ⒔ 过(過)guō姓。 过huò 1.车的盛膏器。 2.通"祸"。灾祸。

:垂 (形声。从土,声。本义边疆) 通陲”。边疆;边境 垂,远边也。--《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 垂,疆也。--《广韵》 寡人无良边垂之臣。--《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战国策·秦策四》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曹植《白马篇》 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荀子·臣道》 堂檐下靠阶的地方 又如垂堂(堂边近阶处屋檐下) 垂 垂挂 垂带悸兮。--《诗·卫风·芄兰》 垂发。--《后汉书·邓禹传》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玉台新咏·

:虹〈名〉 (形声。从虫,工声。甲骨文虹”与杠梁、古玉璜之形相似。本义雨后天空出现的弧形彩晕。主虹称虹,副虹称霓) 同本义 虹,蟚蝬也,状似虫。--《说文》 虹霓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列子·天瑞》 虹双出,色鲜盛者为雄,雄曰虹。暗者为雌,雌曰霓。--《尔雅·释天》疏 不霁何虹。--唐·杜牧《阿房宫赋》 虹亘中天。--《广东军务记》 又如虹女(古代把虹比作美人,故称虹霓为虹女);虹梁(形状似虹的曲梁);虹霓(即彩虹);虹霓吐颖(吐气成虹霓。形容有丰富的诗文才华) 旌旗 虹hóng ⒈大气中的小水珠经日光照射发生折射和反射所形成的圆弧形彩带,中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常发生在雨后,出现在与太阳相对的方向。常有两个彩弧内 紫外红,颜色鲜艳的叫"虹",又叫"正虹";内红外紫,颜色较淡的叫"霓",又叫"副虹"。 虹jiàng义同"hóng虹",见hóng。限于单用。 虹hòng 1.见"虹洞"。 2.溃败。 虹gòng 1.古县名。治所在今安徽省五河县西。

:每 (形声。小篆字形,从屮,母声。屮,草木初生。一说每”为母”的异体字。本义草旺盛生长) 同本义 每,草盛上出也。--《说文》 舆人诵曰原田每每。--《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杜注晋军美盛,若原田之草每每然。” 每 常常,经常 妪每次谓余曰。--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每大言曰。--·宗臣《宗子相先生集·报刘一丈书》 又如每常间(往日,平常);春秋佳日,每作郊游 每一次 相如每朝。--《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每与臣论。--诸葛亮《出师表》 每得降卒。 每měi ⒈各,任何一个或一组~次。~个。~组。~年。 ⒉凡是,任何一回~战俱胜。~周星期六出版。~逢佳节倍思亲。 ⒊ ⒋虽然~有良朋,况也永叹。 每mèi 1.昏乱;迷乱。参见"每每"。

:过 古国名 处浇于过,处豷于戈。--《左传·襄公四年》 姓,过国之后 过 (形声。从辵,表示与行走有关,唈声。本义走过,经过) 同本义 过,度也。--《说文》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杜牧《阿房宫赋》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行过夷门,见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过江;过马路;从这条街上过;从他门前过;路过(途中经过);过翼(经过的飞鸟);过宾( 过(過)guò ⒈经历,经历某个空间、时间、地点~去。经~。走~。度~。~节。~桥。~河。 ⒉进行某种处理~磅。~滤。~目。 ⒊超越,超出某种范围或限度胜~。太~分。莫~火。~于激动。刚刚~期。已~半数。 ⒋转移,传递,交往~户。~电。~从。 ⒌错误~失。~错。知~必改。 ⒍用在动词后面。 ①助词。〈表〉曾经或完毕看见~。去~了。曾用~。吃~了。 ②与"来"、"去"连用,〈表〉趋向搬~来。走~去。 ⒎ ⒏ ①花费太多。 ②辜负。 ⒐ ⒑ ⒒ ⒓ ⒔ 过(過)guō姓。 过huò 1.车的盛膏器。 2.通"祸"。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