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Y 咏史八首·其三

咏史八首·其三

更新时间:2024-05-20 09:46:47


诗人: 左思
标题: 咏史八首·其三
内容: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临组不肯绁,对珪宁肯分。连玺曜前庭,比之犹浮云。——魏晋·左思《咏史八首·其三》
翻译: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我仰慕段干木,使秦国偃旗息鼓不敢进犯魏国。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我仰慕鲁仲连,谈笑之间使秦军撤退。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可贵的是在世上不受富贵笼络,在人家遭难时替人家排难解忧。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立了大功却不受赏赐,高尚的气节与众不同。

临组不肯绁,对珪宁肯分。
交给他们官印不肯接受,难道还肯接受圭璋?

连玺曜前庭,比之犹浮云。
对于他们来说同时佩两枚官印光耀门庭的事,与自己却好像浮云一样。

参考资料:

1、吴小如.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396-406
2、王祖舜 张惠兰 刘早兴.《咏史八首》读左思.文史月刊,2014(03):68-73
注释:

吾希¹段干木²,偃(yǎn)³藩魏君
¹希:仰望。²段干木:战国初年魏国人时人赞他有文有才,怀君子之道,声驰千里。但他隐居陋巷,不肯为官。魏文侯请他出任宰相,他不肯接受。魏文侯乘车到他门口,都俯身在车的横木上向他致敬。³偃息:仰卧、安卧。⁴藩魏君:保卫了魏君。

吾慕¹鲁仲连²,谈笑却秦军。
¹慕:仰慕。²鲁仲连:战国时齐人。很有正义感。曾周游列国,为人排难解纷但功成之后,以受赏为耻,高风亮节卓尔不群。

当世¹²不羁(jī)³,遭难能解纷。
¹当世:那时的天下之士。²贵:指高贵。³不羁:不受约束。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¹不群²
¹卓:崇高。²不群:超群。

¹²不肯绁(xiè)³,对宁肯分。
¹临:面对。²组:丝织的绶带。当官的印氧通常挂在绶带上,系于腰间。³绁:系住的意思。⁴对:面对。⁵珪:同圭。古代帝王、诸侯举行礼仪时所用的板状玉器,上尖下方。

连玺(xǐ)¹(yào)前庭,比之犹浮云。
¹连玺:同时佩两枚官印。

参考资料:

1、吴小如.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396-406
2、王祖舜 张惠兰 刘早兴.《咏史八首》读左思.文史月刊,2014(03):68-73
赏析: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绁,对珪宁肯分。
连玺曜前庭,比之犹浮云。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三首。《咏史八首》写于左思早年时期,而具体写作时间难以断定。仅从诗提供的情况看,大体可以说写在左思入洛阳不久,晋灭吴之前。诗中写到左思在洛阳的生活以及这种生活所形成的特有感情。左思是因为他的妹妹左棻被选入宫而举家来到洛阳的。晋武帝泰始元年(273年),晋武帝选中级以上文武官员家的处女入宫,次年又选下级文武官员及普通士族家的处女五千人入宫。左思的父亲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入洛阳的时间,大体可以断定在泰始元年(273年)以后。左思来到洛阳,主要是想展示自己的满腹经纶,以期取得仕途上的畅达,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铺平道路,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左思从谋求仕途所遭遇的种种坎坷、艰难,了解到晋的政治腐败,并反映在《咏史八首》诗中。这些诗也不能说是左思居洛阳很久才写成的。诗中有“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其一)句。晋灭东吴,是在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咏史八首》作于太康元年(280年)以前。

参考资料:

1、吴小如.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396-406
2、王祖舜 张惠兰 刘早兴.《咏史八首》读左思.文史月刊,2014(03):68-73
拼音:

yǒngshǐshǒu ·sān

zuǒ wèijìn 

duàngān yǎnfānwèijūn 
zhònglián tánxiàoquèqínjūn 
dāngshìguì zāonànnéngjiěfēn 
gōngchéngchǐshòushǎng gāojiézhuóqún 
línkěnxiè duìguīnìngkěnfēn 
liányàoqiántíng zhīyóuyún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三首。《咏史八首》写于左思早年时期,而具体写作时间难以断定。仅从诗提供的情况看,大体可以说写在左思入洛阳不久,晋灭吴之前。诗中写到左思在洛阳的生活以及这种生活所形成的特有感情。左思是因为他的妹妹左棻被选入宫而举家来到洛阳的。晋武帝泰始元年(273年),晋武帝选中级以上文武官员家的处女入宫,次年又选下级文武官员及普通士族家的处女五千人入宫。左思的父亲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入洛阳的时间,大体可以断定在泰始元年(273年)以后。左思来到洛阳,主要是想展示自己的满腹经纶,以期取得仕途上的畅达,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铺平道路,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左思从谋求仕途所遭遇的种种坎坷、艰难,了解展开阅读全文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仰慕段干木,使秦国偃旗息鼓不敢进犯的国。
我仰慕鲁仲连,谈笑之间使秦军撤退。
可贵的是在世上不宰富贵笼络,在人家遭难时替人家排难解忧。
立了大功却不宰赏赐,高尚的气节与众不同。
交给他们官印不肯接宰,难道还肯接宰圭璋?
(对于他们来说)同时佩两枚官印光耀门庭的事,与自己却好像浮云一样。

注释
希:仰望。
段干木:战国初年的国人时人赞他有文有才,怀君子之道,声驰千里。但他隐居陋巷,不肯为官。的文侯请他出任宰相,他不肯接宰。的文侯乘车到他门口,都俯身在车的横木上向他致敬。
偃息:仰卧、安卧。
藩的君:保卫了的君。
慕:仰慕。
鲁仲连:战国时齐人。很有正义感。曾周游列国,为人排难解纷但功成之后,以宰赏为耻,高风亮节卓尔不群。
当世:那时的天下之士。贵:指高贵。
不羁:不宰约束。
卓:崇高。
不群:超群。
临:面对。组:丝织的绶带。当官的印氧通常挂在绶带上,系于腰间。绁:系住的意思。
对:面对。珪:同圭。古代帝王、诸侯举行礼仪时所用的板状玉器,上尖下方。
连玺:同时佩两枚官印。

参考资料:

1、吴小如.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396-406
2、王祖舜 张惠兰 刘早兴.《咏史八首》读左思.文史月刊,2014(03):68-73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三首。《咏史八首》写于早年时期,而具体写作时间难以断定。仅从诗提供的情况看,大体可以说写在左思入洛阳不久,晋灭吴之前。诗中写到左思在洛阳的生活以及这种生活所形成的特有感情。左思是因为他的妹妹左棻被选入宫而举家来到洛阳的。晋武帝泰始元年(273年),晋武帝选中级以上文武官员家的处女入宫,次年又选下级文武官员及普通士族家的处女五千人入宫。左思的父亲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入洛阳的时间,大体可以断定在泰始元年(273年)以后。左思来到洛阳,主要是想展示自己的满腹经纶,以期取得仕途上的畅达,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铺平道路,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左思从谋求仕途所遭遇的种种坎坷、艰难,了解到晋的政治腐败,并反映在《咏史八首》诗中。这些诗也不能说是左思居洛阳很久才写成的。诗中有“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其一)句。晋灭东吴,是在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咏史八首》作于太康元年(280年)以前。

参考资料:

1、吴小如.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396-406
2、王祖舜 张惠兰 刘早兴.《咏史八首》读左思.文史月刊,2014(03):68-73
释意: :吾 (形声。从口,五声。本义我) 同本义 吾,我自称也。--《说文》 吾,我也。--《尔雅·释诂》 愿吾子之教之也。--《仪礼·士冠礼》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老子》 莫吾知兮。--《楚词·屈原·涉江》 毋吾以也。--《论语·先进》 不吾知也。 按,在上古时代,吾”和我”在语法上有别,吾不用于动词后作宾语 今者吾丧我。--《庄子·齐物论》 又如吾侪(我等,我辈,我们);吾当(我);吾侬(我);吾谁与归(我将从谁);吾爱(我所爱的人);吾兄(对朋友的称呼;称自己的兄长);吾祖(我的祖先);吾与(我的同伴、同伙);吾庐 ( 吾wú我,我的~友。 吾yú 1.见"吾吾"。 2.通"虞"。兽名用字。 3.通"虞"。见"吾丘"。 4.通"鱼"。参见"吾山"。 吾yá 1.见"吾子"。 2.地名用字。

:希 (会意。从巾,从爻,象做针线。巾”,丝织品,爻”,象针线交错。本义刺绣) 假借为稀”。稀少;罕见 希,罕也。--《尔雅》 怨是用希。又,十世希不失矣。--《论语·先进》。孔注少也” 祸希不及身。--《吕氏春秋·原乱》。注鲜也。” 鼓瑟希。--《论语·先进》 知我者希。--《老子》 朱华未希。--《文选·曹植·朔风诗》 明星晨未希。--鲍照《咏史诗》 有志乎古者希矣。--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又如希姓(罕见的姓);希言(少言);希疏(稀少);希诧(媳惊奇);希媳儿(媳少见的 希xī ⒈盼望,期望~望。~冀。~准时。 ⒉少,通"稀"~罕。~有之物。

:段 (形声。从殳,聑声。殳”,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这里用作意符,表示与手持器械的动作有关。金文字形,会意,字形象手持物在山崖中敲棰石之形。本义锤击) 同本义 段,椎物也…其藉以椎物之石曰磛。--《说文》 又如段氏(锻工。古代金工六种之一。主要从事农具制作) 分段;截断 段,分段也。--《广韵》 后人…以段为分段字,读徒乱切。分段字自应作断,盖古今字之不同如此。--《说文》段玉裁注 古时在石上用棒打干肉(并施加姜、桂皮等) 段 某些部门的基 段 duàn ①长条东西分成的若干部分;整体事物的一部分;距离的一部分一~路、一~时间、几~文章。 ②工矿企业中的行政单位机务~。 ③姓。 【段落】文章的自然段。表示作者思路发展中的停顿和间歇,代表文章表达的一个步骤,具有换行的明显标志。分段的目的是使文章眉目清楚,层次分明,易于理解,还可以起 到强调、转折、过渡以及表达某种感情色彩的作用。 【段祺瑞】(1865-1936) 北洋皖系军阀首领。原名启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1889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后一直追随袁世凯。袁死后,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以国务 总理名义把持北洋军阀政府。1924年被张作霖和冯玉祥推为北京临时政府执政。1926年,屠杀北京爱国群众,造成三·一八惨案。同年4月,被冯玉祥驱逐下台。1936年病死 于上海。 【段位】围棋棋手的等级。视棋力高低,叙定段的位次。设初段至九段。

:干〈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叉子一类的猎具、武器,本是用于进攻的,后来用于防御。本义盾牌) 同本义 盾,自关而东或谓之干。--《方言》九 朱干玉戚以舞大武。--《礼记·祭统》。注朱干,赤盾。” 司干。--《周礼·春官·序官》 礼义以为干橹。--《礼记·儒行》。注干橹,小榡大榡也。”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记·檀弓下》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韩非子·五蠹》 又如∶干羽(盾牌和雉羽,供乐舞之用);干革(干即盾;革即甲胄类。泛指兵器);干橹(小盾大盾);干戎(兵戎。通称兵器、军队) 岸;水畔 干gān ⒈盾牌执~。~戈(泛指兵器)。 ⒉冒犯,冲犯~法官。〈引〉冲哭声直上~云霄。 ⒊牵连,涉及~连。不相~。 ⒋强行过问,硬管~涉。~预。 ⒌求取,追求~求。 ⒍ 岸,水边湖~。江~。 ⒎ ⒏ ⒐ ⒑ ⒒ 。 ⒓无水份或少水份的,跟"湿"相对~燥。~谷子。~麦草秆。 ⒔水份少的食品饼~儿。豆腐~。 ⒕尽净,枯竭,空虚~杯。~涸。外强中~。 ⒖徒劳,白白地~坐。~等这么久。不要~着急。 ⒗拜认的亲属关系~爸爸。~女。 ⒘待慢,不理睬真没想到,他会~起我们。 ⒙忿恨话,使对方难堪他~了我一顿。"乾"另见qián㈠。⒚ 干gàn ⒈主体,重要的部分树~。躯~。 ⒉做,办,搞~事。说~就~。大~快上。 ⒊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练。才~。 ⒋ ⒌干部(公务员)的简称~群关系。 ⒍〈方〉坏,糟这事办~了。 干hán 1.井垣,井栏。 干gǎn 1.小竹。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说文》 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白虎通》 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春秋繁露》 一树十获者木也。--《管子·权修》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庄子·山木》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孟子·尽心上》 草木之花。--宋·周敦颐《爱莲说》 鸟兽木石。--明·魏学洢《核舟 木mù ⒈树栽植树~。封山育林,禁止伐~。 ⒉指木料,砍下的成材的树~头。~材。 ⒊用木料制成的~器家具。~牛流马。 ⒋质朴,朴实此人~实。 ⒌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麻~。嘴唇发~。 ⒍棺材寿~。行将就~。 ⒎五行(金~水火土)之一。

:偃 (形声。从人,匽声。本义仰卧;仰) 同本义 偃,僵也。--《说文》。按,伏而覆曰仆,仰而倒曰偃。 偃,仰也。--《广雅》 与一人俱毙,偃,且射子鉯。--《左传·定公八年》 迎风则偃,背风则仆。--《吴越春秋》 须臾祭毕,倦而偃。--《钟馗传--捉鬼传、平鬼传》 或息偃在床。--《诗·小雅·北山》 又如偃腹(仰腹而卧);偃寝(仰卧;躺下);偃斧(仰斧。指堆土为坟,坟顶窄狭如仰斧形状) 通匽”。停止;停息 反而定三革,偃五兵,合天下,立声乐。--《荀子》 两君偃兵接好,日中为期 偃yǎn ⒈仰卧~在床。〈引〉向后倒,跟仆相对~跌于地。泛指倒下~旗息鼓。 ⒉停止,停息~武修文。~息争斗。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息,喘也。--《说文》 亦孔之。--《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 尚不敢惕息。--《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 则心惕息。--《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苏武传》 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明史·王复传》 又如喘息(急促呼吸);息息(呼吸;气息出入);息窒(窒息,呼吸困难);息响(呼吸的声音);息贲(中医病名。指呼吸急 息xī ⒈呼吸喘~。~ ~相关。 ⒉叹叹~。 ⒊歇,停止休~。停~。~怒。~事宁人。 ⒋滋生,繁殖灾~。生~。 ⒌利钱利~。月~。年~。 ⒍新闻,音信消~。信~。 ⒎子女子~。弱~。

:藩〈名〉 (形声。从苃,潘声。本义篱笆) 同本义 藩,屏也。--《说文》 藩,篱也。--《广雅·释室》 羝羊触藩。--《易·大壮卦》 吴人藩卫侯之舍。--《左传·哀公十二年》 而青蝇点素,同兹在藩。--《后汉书·杨震传》 又如藩屏(藩篱屏障);藩柴(篱笆);藩架(篱芭);藩落(篱落,篱芭) 屏障 国有故,则藩塞阻路,而止行者。--《周礼·夏官》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贾谊《过秦论》 王侯的封国 藩fān ⒈篱笆~篱。〈引〉屏障屏~。 ⒉遮盖~饰。 ⒊封建王朝分给诸侯王的封国。也用于称属国、属地~国。~属。 藩fán 1.草名。 2.用同"蕃"。生育,繁殖。参见"藩衍"。

:魏 阙宫门的台观 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周礼·太宰》 魏阙之高。--《淮南子·本经》 是以来仪集羽族于观魏。--汉·班固《典引》 又如象魏(古代宫门外的阙门);魏观(即魏阙、魏象) 古国名 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在今山西芮城县北。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攻灭,把它封给毕万 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魏文侯(名斯)是毕万后代,和赵韩一起瓜分晋国。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韩魏闻之。--《战国策·齐策》 不敢加兵 魏wèi ⒈周代诸侯国名,战国时期七雄之一。在今河南省北部和山西省西部一带。 ⒉朝代名 ①三国(~、蜀、吴)之一,公元220-265年。第一代君主是曹丕。辖区在今黄河流域各省及淮河流域一带。 ②北朝之一,北魏,公元386-534年。第一代君主是拓跋珪。另外有东魏(534-550年);西魏(535-557年)。 魏wéi 1.独立貌。 魏wēi 1.高大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