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F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种鱼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种鱼

更新时间:2024-06-02 19:47:11


诗人: 皮日休
标题: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种鱼
内容: 移土湖岸边,一半和鱼子。池中得春雨,点点活如蚁。一月便翠鳞,终年必赪尾。借问两绶人,谁知种鱼利。
拼音: yí tǔ hú àn biān, yī bàn hé yú zǐ.
移土湖岸边,一半和鱼子。
chí zhōng de chūn yǔ, diǎn diǎn huó rú yǐ.
池中得春雨,点点活如蚁。
yī yuè biàn cuì lín, zhōng nián bì chēng wěi.
一月便翠鳞,终年必赪尾。
jiè wèn liǎng shòu rén, shéi zhī zhǒng yú lì.
借问两绶人,谁知种鱼利。
释意: :移 (形声。从禾,多声。本义移秧) 同本义。泛指移植 移,禾相倚移也。--《说文》。徐灏注戴氏侗曰‘移,移秧也。凡种稻必先苗之而移之,迁移之义取焉,别作。灏按禾苗茂密乃移种之。’” 又如移花(移植花木);移根(犹移植);移种,移莳(犹移植) 假借为迻”。移动 则民不移。--《国语·齐语》。注徙也。” 弗能移也。--《国语·晋语》。注’动也。” 徐趋皆用是,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毋移。--《礼记》 移兵先击。--《史记·魏公子列传》 撤兵移营。--《广东军务记》 寻移刑部。--清· 移(迻)yí ⒈搬动,挪动~山。~动。~植。迁~。转~。 ⒉改变,变化,动摇~风易俗。坚定不~。 ⒊ ⒋ 移yì 1.使人羡慕。 移chǐ 1.广大。 2.多,多余。

:土〈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说文》 百谷草木丽乎土。--《易·彖传》 禹敷土。--《书·禹贡》 辨十有二土之名物。--《周礼·大司徒》 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 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如土石何。 不若燔土。--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土膏微润。--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又如土粉(粉刷墙壁用的白垩 土tǔ ⒈沙泥等的混合物~壤。沙~。泥~。粘~。积~成山。 ⒉地域国~。领~。 ⒊故乡,本地的~籍。~话。乡~。年老思~。~生~长。 ⒋民间生产的,出自民间的~产。~布。~专家。 ⒌不开通,不时兴~头~脑。~里~气。 ⒍五行(金木水火~)之一。 ⒎ ①世世代代居住在一定地方的人。 ②世居本地的人。 ⒏ ⒐ 土dù 1.根。《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陆德明释文"土,音杜……《韩诗》作杜,义同。《方言》云东齐谓根曰杜。"一说,指根之皮 。 2.通"杜"。古水名。 土chǎ 1.见"土苴"。 土tú 1.《字汇补.土部》"土门,北方之族也。"参见"土门"。

:湖〈名〉 (形声。从水,胡声。本义陆地上聚积的大水体) 湖泊,积水的大泊 湖,大陂也。--《说文》 扬州浸有五湖。浸,川泽所仰以灌溉也。--《周礼·职方》。按古言鸿隙大陂,言汪汪千顷陂,皆谓大池也。凡大泽蓄水,南方名曰湖。” 江海陂湖园池。--《汉书·元帝纪》。注深水也。” 战于五湖。--《国语·越语》 又如湖池(湖泊池沼);湖胶(湖水结冰);湖埭(湖的堤坝);湖海(湖与海的合称;泛指天下之地) 古州名 古县名 湖hú ⒈陆地上聚积的大水~泊。西~。莫愁~。 ⒉

:岸〈名〉 (形声。从山,从厂,干声。厂(山崖),意思为水边高起之地。本义河岸) 同本义 淇则有岸。--《诗·卫风·氓》 三尺之岸,而虚车不能登也。--《荀子·宥坐》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后泛指靠近水边的陆地 岸芷汀兰。--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沿岸;起岸(把货物从船上搬运到岸上) 比喻高位 诞先登于岸。(诞发语词,无义。)--《诗·大雅·皇矣》 台阶 襄岸夷涂。--张衡《西京赋》 岸〈形〉 高傲 莫笑老翁犹气岸。--黄庭坚 岸àn ⒈江、河、湖、海等水边的陆地河~。~。 ⒉高大,严峻伟~。道貌~然。

:边 (形声。从辵,舩声。本义山崖的边缘) 同本义 边,行垂崖也。--《说文》 边,垂也。--《尔雅》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唐·李白《荆州歌》 又如崖边;岸边;水池边;边侧(边沿,旁侧);边涯(边际;边缘) 边境 其在边邑。--《礼记·玉藻》。注九洲之外。” 顿颡于边。--《国语·吴语》。注边,边境也。” 臣闻五大不在边,五细不在庭。(五大一种大人物。)--《左传·昭公十一年》 思念北边之末安。--《盐铁论·利议》 归来头白还戍边。--唐·杜甫《兵车行》诗 边 biān ①物体周围的部分海~。 ②界限~界、~防。 ③表示地位、方向东~、上~。 ④两个边连用,表示动作同时进行~学~用。 ⑤几何图形上夹成角的射线或围成多角形的线段。 ⑥姓。 【边鄙】边远的地方。 【边币】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银行、晋察冀边区银行、豫鄂边区建设银行等发行的货币。 【边边边定理】有3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边陲】边境;边疆西北~。 【边关】边境上的关口。 【边角边定理】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那么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边款】刻于印侧的题记。包括年、月,名款、诗文、图案等。 【边塞】边境的要塞。 【边饰纹样】装饰于器物边缘的纹样。在服装、书籍封面和商品包装上常应用这种装饰。又称边缘纹样。民间称花边。 【边心距】正多边形的中心到它的一边的距离叫做正多边形的边心距。正多边形的边心距等于正多边形的内切圆半径r。 【边缘海】位于大陆的边缘,一侧以大陆为界,另一侧以半岛、岛屿或岛弧与大洋分隔,水流交换通畅。如我国的黄海、东海、南海。又称陆缘海。 【边缘科学】 ①以学科间有关的共同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以促进科学全面、深入发展的新兴学科。 ②专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所产生的新生学科。又叫交叉科学、跨学科科学。 【边缘纹样】见【边饰纹样】。 【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的动物,由于某种程度上种类的混杂,在种类和数量上均较相邻生物群落丰富。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 一yī ⒈数目字。整数中最小的数~龙~猪。 ⒉纯,专~心~意。用心~也。 ⒊相同,同样~致。~模~样。 ⒋全,满~如既往。~网打尽。~身是胆。 ⒌又,其它,另外昆明市~名春城。 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表〉稍微,短暂试~试。望~望。停~停。 ⒎跟"就"呼应。 ①〈表〉每逢~想到要回祖国,就归心似箭。 ②〈表〉两事的时间紧接着~教就懂。~学就会。 ⒏〈古〉副词。乃,竟~至此乎! ⒐〈古〉副词。 ⒑〈古〉副词。一旦,一经~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低音"7"。 ⒓ ①特定~定的阶级。 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定的成绩。 ③规定,确定按~定的规章办事。 ④必然共产主义~定会实现。 ⒔ ⒕ ⒖

:半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同本义 半,物中分也。--《说文》 今汉有天下太半。--《汉书·高帝纪上》 士卒食半。--《汉书·项籍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半匹红绡一丈绫。--唐·白居易《卖炭翁》 身已半入,只露尻尾。--《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太半(三分之二);半日;半工;半升 中 部分的,不完全的 犹抱琵琶半遮面。

:和 和谐;协调。 和,相应也。--《说文》 和,谐也。--《广雅》 音声相和。--《老子》 乐从和。--《国语·周语下》 倡予和女。--《诗·郑风·?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易·中孚卦》 与讴谣乎相龢。--《文选·王褒·洞箫赋》 和五声。--《吕氏春秋·慎行论》 圣人为能和。 和乐之本也。 夔能和之。 又如和合日(和谐、合好的吉日);和合会(合好;和谐);和令(和谐畅适);和比(和谐) 和顺;平和 和(龢)hé ⒈音乐和谐音声相~。〈引〉和睦,协调~谐。百姓~。 ⒉温柔,不猛烈温~。柔~。~颜悦色。~气致祥。 ①没有战争~平共处。 ②温和,不猛烈药性~平。 ⒊平息争端~解。讲~。媾~。 ⒋不分胜负~棋。 ⒌搀入,连同搀~。~衣而睡。~盘托出(连盘子一起托出来。〈喻〉全部拿出来或完全说出来)。 ⒍介词。对,向~小孩讲话,要讲得通俗易懂。 ⒎连词。跟,同,与云~月。你~他。 ⒏数学上指两个数或两个以上的数加起来的总数三跟五的~是八。二加三加四的~是九。 和hè跟着唱一唱百~。曲高~寡。〈引〉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题材而写作~诗。奉~一首。 和hú ⒈打牌用语〈表〉赢了~牌。我~了。 和huó搅拌,揉弄~泥灰。~面团。 和huò ⒈搀杂在一起或加水搅拌~药。~稀泥(〈喻〉放弃原则,调和折中)。 ⒉量词。洗衣服等换水的次数衣服已洗三~。 ⒊量词。熬药加水所熬的次数头~药。三~药。

:鱼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鱼形。本义一种水生脊椎动物) 完全水生并在水中呼吸的有头冷血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板鳃类和具有软骨或硬骨骨骼的高等有鳃水生脊椎动物 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说文》 豚鱼吉。--《易·中孚》 鱼木精。--《论衡·指瑞》 鱼十有五。--《仪礼·特牲礼》 鱼网之设。--《诗·邶风·新台》 鲜鱼曰脡祭。--《礼记·曲礼》 鱼上冰,獭祭鱼。--《吕氏春秋》 白鱼跃入王舟中。--《史记·周本记》 又如鱼鲩冠儿(女道士戴的鱼脑骨似的尖形帽子);鱼鳞册(鱼鳞图册”的简称 鱼(魚)yú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里。通常身体侧扁,有鳞有鳍,用鳃呼吸,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种类很多,大多可供食用或制造鱼胶,有些种类的肝脏可制鱼肝油 养~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