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涑水崖碑半绿苔

"涑水崖碑半绿苔"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02:15:03


简介: “涑水崖碑半绿苔”出自宋代王洧的《湖山十景·南屏晚钟》,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ù shuǐ yá bēi bàn lǜ tái,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湖山十景·南屏晚钟》
内容:
涑水崖碑半绿苔,春游谁向此山来。
晚烟深处蒲牢响,僧自城中应供回。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王洧
诗人介绍: 王洧,号仙麓,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入浙江帅幕。事见《洞霄诗集》卷五。今录诗十三首。
翻译:

《湖山十景·南屏晚钟》是宋代文人王洧的诗作。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涑水崖碑半绿苔,
春游谁向此山来。
晚烟深处蒲牢响,
僧自城中应供回。

译文:
涑水崖上碑石上长满了绿苔,
春天里谁来此山游玩。
在夜晚的深雾中,南屏寺的钟声回荡,
寺中的僧人应该会回到城中。

诗意:
这首诗是描绘南屏山晚钟的景色和意境。南屏山是中国江苏扬州境内的一座山峰,以其美丽的自然风景和寺庙而闻名。诗人通过描绘山上碑石上长满的绿苔、春天的游人以及夜晚的钟声,展现了南屏山的宁静与美丽。最后一句表达了僧人听到钟声后应该返回城中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准确的语言,展现了南屏山的景色和氛围。首两句描述了山上碑石上的绿苔和春天游客的稀少,暗示了南屏山的僻静和清幽。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晚烟弥漫在山中,南屏寺的钟声回荡,给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感觉。最后一句则点明了僧人听到钟声后从山中回归城中的情景,进一步增强了整首诗的意境。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然山水与人文寺庙的交融,通过诗人的描写,读者仿佛可以感受到南屏山的宁静和庄严。整首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节和意象,给人一种宁静、美丽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ù shuǐ yá bēi bàn lǜ tái, chūn yóu shuí xiàng cǐ shān lái.
涑水崖碑半绿苔,春游谁向此山来。
wǎn yān shēn chù pú láo xiǎng, sēng zì chéng zhōng yìng gòng huí.
晚烟深处蒲牢响,僧自城中应供回。
韵脚: 拼音:sù shuǐ yá bēi bàn lǜ tái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涑 水名。涑水 涑sù涑水,在山西省。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 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水,准也。--《说文》 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释名》 积阴之寒气为水。--《淮南子·天文》 五行一曰水。--《书·洪范》 凡平原出水为大水。--《左传·桓公元年》 水曰清滌。--《礼记·曲礼》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水shuǐ ⒈一种无色无味无臭而透明的液体,它是氢和氧的化合物节约用~∪开~。 ⒉河流汉~。湘~。 ⒊江、河、湖、海洋等的通称隔~相望。~路运输。 ⒋泛指汁液药~。汽~。菊花~。 ⒌指用水洗的次数这衣服已洗过两~。 ⒍旧时指银子的成色,后来转指补贴、汇费贴~。汇~。 ⒎ ⒏ ①静水的平面。 ②达到的程度学识~平。 ⒐ ①以海平面为基点,对地面高低的测定标准。 ②对事物要求的标准。 ⒑ ⒒

:崖 (形声。从山,厓声。本义岸;水边) 同本义 崖,高边也。--《说文》 崖,岸。高边也。…此云高边,崖则水之边而峭高者也。--《说文句读》 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望厓洒而高岸。--《尔雅·释丘》。按厓之峻而高者,岸也,即岸也。” 伯有廷劳于黄崖。--《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庄子·秋水》 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庄子·山水》 穹崖巨谷。--宋·沈括《梦溪笔谈》 蹑履登崖。--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石崖 崖yá山边或高地陡立的壁面山~。悬~。

:碑 (形声。从石,卑声。本义古时宫、庙门前用来观测日影及拴牲畜的竖石) 竖石 碑,竖石也。--《说文》 上当碑南陈。--《仪礼·聘礼》。注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 公室设丰碑。--《礼记·檀弓》 君牵牲…既入庙门,丽(拴)于碑。--《礼记·祭义》 石碑。石上刻着文字,作为纪念物或标记,也用以刻文告。秦代称刻石,汉以后称碑 碑,被也。此本葬时所设也。施鹿卢以绳被其上,引以下棺也。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书其上,后人因焉。无故建于 碑 bēi ①~宫、庙门前用来观测日影及拴牲畜的竖石既入庙门,丽于~。(《礼记·祭义》) ②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为纪念物的石头人民英雄纪念~。 【碑碣】碑。 碑pō 1.见"碑池"。

:半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同本义 半,物中分也。--《说文》 今汉有天下太半。--《汉书·高帝纪上》 士卒食半。--《汉书·项籍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半匹红绡一丈绫。--唐·白居易《卖炭翁》 身已半入,只露尻尾。--《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太半(三分之二);半日;半工;半升 中 部分的,不完全的 犹抱琵琶半遮面。

绿 :绿 lu 通菉”。一种野菜 终朝采绿,不盈一掬。--《诗·小雅·绿竹猗猗》 河出绿图,地出乘黄。--《墨子》 又用于绿林(绿林山)、绿营(清代汉人地方武装)、鸭绿江等 绿林 绿林好汉 绿林起义 绿(緂)lù ⒈一般草和树叶的颜色。 ⒉ ①公元17年新市人王匡、王凤率众起义,以绿林山(今湖北省当阳东北)为根据地,因此称"绿林军"◇来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者的人们。 ②旧时指上山为匪,抢劫财物的集团。 绿(緂)lǜ ⒈像一般草或树叶的颜色,蓝和黄混合而成的颜色~叶。~水青山。

:舌苔” 舌上的垢腻 苔〈名〉 (形声。从苃,台声。本义青苔;也指苔类植物) 植物名。本作菭。又名地衣,水衣。属隐花植物类,根、茎、叶区别不明显,有青、绿、紫等色,多生于阴湿地方,延贴地面,故亦叫地衣”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李白《长干行》。又如苔衣(即青苔。泛指苔藓类植物);苔岑(不同的苔生在同一山崖上。比喻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在一起);苔钱(即苔。因苔点 形圆如铜钱,故称);苔茸(丛生的苔藓) 长有苔藓类植物的东西或地方 苔藓 苔tāi 苔tái隐花植物的一类,根茎叶之区别不明显,绿色,常贴生在阴暗潮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