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僭奢须戒俭须凭

"僭奢须戒俭须凭"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5:16:18


简介: “僭奢须戒俭须凭”出自唐代徐夤的《忆长安行》,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àn shē xū jiè jiǎn xū pí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出处: 《忆长安行》
内容:
旧历关中忆废兴,僭奢须戒俭须凭
火光只是烧秦冢,贼眼何曾视灞陵。
钟鼓煎催人自急,侯王更换恨难胜。
不如坐钓清溪月,心共寒潭一片澄。
朝代: 唐代
分类:
诗人: 徐夤
诗人介绍: 徐夤:字昭梦,福建莆田人。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
翻译:

《忆长安行》是唐代徐夤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忆起过去曾经游历过的关中旧京城,当时废兴之景尚历历在目,虽然时代更迭,但人们仍然需要戒奢以俭朴为基。看着火光只燃烧秦冢之上,怎能容忍贼眼看灞陵。城中的钟鼓催促人们急迫地换来换去,侯王更迭带来的恨意难以战胜。与其如此,不如坐在清溪边垂钓观赏月色,用冷淡心情感悟寒潭湖水的清澈心境。

诗意:
《忆长安行》通过对过去长安城的回忆,传达了作者对废兴时代和贪奢之风的反思,以及对俭朴生活和清澈心灵的讴歌。诗词中所表达的忆旧、戒奢和清心的主题,与唐代文人的时代感受和人文情怀相呼应。

赏析:
《忆长安行》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过去长安城的回忆和对当时社会风俗的批评。诗的前两句“旧历关中忆废兴,僭奢须戒俭须凭。”直接表达了作者对长安城的回忆以及警示今人要戒除奢侈、务实俭朴的态度。接下来两句“火光只是烧秦冢,贼眼何曾视灞陵。”揭示了作者对盗墓行为的谴责,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遗产的珍视。最后两句“钟鼓煎催人自急,侯王更换恨难胜。不如坐钓清溪月,心共寒潭一片澄。”则展示了作者对故弄玄虚的宫廷政治和功利名利的厌倦之情,通过垂钓清溪观月来彰显自己的心性宁静和对自然的倾诉。

整首诗词以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细腻而意味深长地展现了古都长安的兴衰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浮华世俗的痛心和对俭朴与清澈心灵的向往。诗词在思想内涵和艺术表达上达到了相互协调、相得益彰的效果,是徐夤优秀的作品之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jiù lì guān zhōng yì fèi xìng, jiàn shē xū jiè jiǎn xū píng.
旧历关中忆废兴,僭奢须戒俭须凭。
huǒ guāng zhǐ shì shāo qín zhǒng,
火光只是烧秦冢,
zéi yǎn hé zēng shì bà líng.
贼眼何曾视灞陵。
zhōng gǔ jiān cuī rén zì jí, hóu wáng gēng huàn hèn nán shèng.
钟鼓煎催人自急,侯王更换恨难胜。
bù rú zuò diào qīng xī yuè, xīn gòng hán tán yī piàn chéng.
不如坐钓清溪月,心共寒潭一片澄。
韵脚: 拼音:jiàn shē xū jiè jiǎn xū píng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蒸  (仄韵) 去声二十五径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僭 虚伪 僭而无征。--《左传·昭公八年》 覆为我僭。--《诗·大雅·抑》 又如僭乱(虚妄淆乱);僭词(虚妄之辞) 过分 不僭不滥,不敢怠遑。--《诗·商颂·殷武》 又如僭溢(过分);僭奢(过分奢侈) 差失,罪过;乱 不僭不贼。--《诗·大雅·抑》 表示自谦 僭盗 僭盗中原。--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僭妄 僭jiàn ⒈超越本分,过分,旧时指下级冒用上级的名义或器物等赏不欲~(不欲不要)。~号。~越。 ⒉虚假,不真实小人之言,~而无征(征证明)。

:奢〈形〉 (形声。从大,者声。本义 奢侈,不节俭) 同本义 奢,张也。--《说文》。徐灏曰奢者侈靡放纵之义。故曰‘张’,言其张大也。” 奢言淫乐而显侈靡。--司马相如《子虚赋》 礼,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 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韩非子·十过》 反俭曰奢,言夸大于人也。--《太平御览》引《说文》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唐·杜牧《阿房宫赋》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奢尚(奢侈的风尚);奢欲(奢侈的欲望);奢绮(奢侈华丽);奢薄(风俗奢侈,人情,浇薄);奢阔 奢shē ⒈浪费,挥霍财物无节制,跟"俭"相对~侈。~华。 ⒉过分,过度~谈。~愿。 奢shá 1.姓。明有奢崇明。见《明史.四川土司传二》。

:须 (本字作须”◇来写成有魀,现在又简化为须”。象形。从页,从彡,页,头,彡,表毛饰。指人面上的毛。本义胡须) 同本义 须,面毛也。--《说文》 须,谓颐下之毛。--《礼记·礼运》引《说文》 有君子白皙鬷须眉。--《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大夫以鱼须文竹。--《礼记·玉藻》 美须髯。--《汉书·高帝纪》 下担捋髭须。--《乐府诗集·木兰诗》 须发咀。--《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须眉浊物(指趋炎附势,丧失气节的男人);虬须(卷曲的胡子);银须;黄须;长须;软须;须麋(须眉) 野兽的魀。泛指动、 须xū ⒈ ①须要务~注意、必~努力。 ②姓。 ⒉等待;等到。 ⒊ ①原来指长在下巴上的胡子,后来泛指胡须~发、~眉。 ②须子触~、花~。

:戒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两只手(即廾”)。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本义警戒,戒备) 同本义 戒,警也。--《说文》 岂不日戒。--《诗·小雅·采薇》 以三年之戒。--《礼记·曾子问》 基浇能戒之。--《左传·哀公元年》 息民不戒。--《国语·吴语》 怵然为戒。--《庄子·养生主》 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知足以自戒。--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戒慎(戒备谨慎);戒书(用来自我警戒的文字);戒旦(警告天将破晓);戒守(警戒守卫);戒命(禁止某些行为的命 戒jiè ⒈防备~备。~心常存。 ⒉警惕~骄~躁。引以为~。 ⒊革除~除。~烟。 ⒋佛教寺院中约束教徒所制定的规则受~。清规~律。

:俭 (形声。从人,佥声。本义自我约束,不放纵) 同本义 俭,约也。--《说文》 君子以俭德避难。--《易·否象传》 俭德之共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严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恭俭下人。--司马迁《报任安书》 又如俭貌(态度谦逊);俭退(俭约谦让);俭然(自谦的样子) 节俭,节省 俭于财用,节于衣食。--《韩非子·难二》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今先君俭而君侈,令德替矣。--《国语·鲁语 俭(儉)jiǎn ⒈节省,不浪费~省。衣着~朴。勤~办一切事业。 ⒉约束,不放纵恭~。 ⒊贫乏,歉收。旧时称青黄不接之时为"俭月",荒年为"俭岁"。

:须 (本字作须”◇来写成有魀,现在又简化为须”。象形。从页,从彡,页,头,彡,表毛饰。指人面上的毛。本义胡须) 同本义 须,面毛也。--《说文》 须,谓颐下之毛。--《礼记·礼运》引《说文》 有君子白皙鬷须眉。--《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大夫以鱼须文竹。--《礼记·玉藻》 美须髯。--《汉书·高帝纪》 下担捋髭须。--《乐府诗集·木兰诗》 须发咀。--《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须眉浊物(指趋炎附势,丧失气节的男人);虬须(卷曲的胡子);银须;黄须;长须;软须;须麋(须眉) 野兽的魀。泛指动、 须xū ⒈ ①须要务~注意、必~努力。 ②姓。 ⒉等待;等到。 ⒊ ①原来指长在下巴上的胡子,后来泛指胡须~发、~眉。 ②须子触~、花~。

:凭 (会意。从几,从任。几,矮而小的桌子。任,凭借。本义倚靠) 同本义 恁,依也。--《小尔雅》 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三国演义》 或凭几学书。--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李煜《浪淘沙》 又如凭几(凭靠几案);凭肩(以手靠在别人肩上);凭脉(搭脉) 依托;仰仗 不凭其子,灵公夺而里之。--《庄子·则阳》 凭恃其众。--《左传·哀公七年》 又如凭附(依附;依靠);凭妖(依托妖言);凭狐(喻依仗他人权势的人);凭城(据城以守);凭系(依托维系 凭(憑、剅)píng ⒈靠着~栏。~窗。 ⒉依靠,仗持,依据全~大家。~仗。~借。~险固守。 ⒊根据~票进场。 ⒋证据~证。~据。真~实据。 ⒌任,随海阔~鱼跃。 ⒍登临~高独苦吟。 ⒎[凭空]没有依据~空捏造。 ⒏[凭吊]面对遗迹、坟墓等表示怀念~吊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