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D 睹其遗迹

"睹其遗迹"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8:52:10


简介: “睹其遗迹”出自宋代苏轼的《书文与可墨竹(并叙)》, 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dǔ qí yí jī,诗句平仄:仄平平平。
出处: 《书文与可墨竹(并叙)》
内容:
亡友文与可有四绝,诗一,楚词二,草书三,画四。
与可尝云:世无知我者,惟子瞻一见,识吾妙处。
既没七年,睹其遗迹,而作是诗。
笔与子皆逝,诗今谁为新。
空遗运斤质,却吊断弦人。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苏轼
诗人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翻译:

《书文与可墨竹(并叙)》是苏轼的一首诗,描述了苏轼对已故友人文与可的怀念和对艺术创作的思考。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书文与可墨竹(并叙)
世无知我者,惟子瞻一见,
识吾妙处。
既没七年,睹其遗迹,
而作是诗。
笔与子皆逝,
诗今谁为新。
空遗运斤质,
却吊断弦人。

诗意:
这首诗是苏轼对友人文与可的怀念之作。苏轼认为自己在世间没有被真正理解的人,只有文与可曾经一瞥过他的才华所在。虽然文与可已经去世七年,苏轼在看到他的遗迹之后写下了这首诗。他感叹道,他们曾一同追求艺术,如今文与可和他的才华都已逝去,那么在当下,还有谁能为这个世界带来新的艺术之美呢?苏轼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他们共同追求的精神,如同失去了运用笔墨的能力和创作诗歌的能力。他感慨于这一切,却只能自己默默地怀念着已逝去的朋友。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友人文与可的追思和对自身创作能力的怀疑。苏轼认为自己在世间无人理解,只有文与可曾看到过他的才华所在,这突显了苏轼在文学艺术领域的独特才情。然而,随着文与可的离世,苏轼感到自己与他们共同追求的精神已经消逝,使得他产生了对自己创作能力的质疑。诗中的笔与子逝去的意象,以及诗句中的运斤质和断弦人,都表达了苏轼对自己创作才华逝去的忧虑和对时代现状的反思。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通过表达对已逝友人的怀念和对自身才华的思考,展示了苏轼内心深处的孤独和矛盾。苏轼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敬重和对自身创作能力的怀疑,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展现了苏轼作为文学巨匠的才情和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wáng yǒu wén yǔ kě yǒu sì jué, shī yī, chǔ cí èr, cǎo shū sān, huà sì.
亡友文与可有四绝,诗一,楚词二,草书三,画四。
yǔ kě cháng yún: shì wú zhī wǒ zhě, wéi zi zhān yī jiàn, shí wú miào chù.
与可尝云:世无知我者,惟子瞻一见,识吾妙处。
jì méi qī nián, dǔ qí yí jī, ér zuò shì shī.
既没七年,睹其遗迹,而作是诗。
bǐ yǔ zi jiē shì, shī jīn shuí wèi xīn.
笔与子皆逝,诗今谁为新。
kōng yí yùn jīn zhì, què diào duàn xián rén.
空遗运斤质,却吊断弦人。
韵脚: 拼音:dǔ qí yí jī
平仄:仄平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一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睹 (形声。从目,者声。本义见,看见) 同本义 睹,见也。--《说文》 圣人作而万物睹。--《易·文言传》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庄子·秋水》 云霞明灭或可睹。--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令人目不忍睹。--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有目共睹;睹睐(看见;发现);睹闻(亲见亲闻);睹始知终(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睹记(见闻与记忆) 察看 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吕氏春秋·召类》 又如耳闻目睹;秋毫必睹 明白;懂得 不务深迂而难睹。--《论 睹 dǔ看见耳闻目~。

:其〈名〉 通期”。期限 既辱且危,死其将至。--《易·系辞下》 其 〈代〉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变成其”。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彼、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又如独善其身 她 它 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鲁迅《祝福》 他们;她们;它们 他的 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孟子· 其qí ⒈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他的,他们,他们的~貌不扬。劝~自力。促~成功。人尽~才。各得~所。 ⒉指示代词。那(这),那(这)些,那(这)样不乏~人。确有~事。 ⒊连词。如果,假使若~为难,你就不去。 ⒋文言助词。〈表〉揣测、反问、期望、命令等~奈我何?尔~勉之。 ⒌虚指,无实在意义北风~凉。夸夸~谈。 ⒍ ⒎ ⒏ ⒐ ⒑ 其jī 1.助词。用于疑问代词之后,表疑问语气。 2.用于地名。 3.用于人名『代有审食其﹑郦食其。 其jì 1.助词。常用在"彼"之后。

:遗 wei 给予;馈赠 相遗以水。--《韩非子·五蠹》 欲厚遗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置币遗单于。--《汉书·李广苏建传》 裘葛之遗。--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遗贼(给予戕害;遭害);遗赂(赠送财物);遗劳(馈赠;犒劳);遗酌(济助);遗送(赠送);遗金(赠送金钱) 送交;交付 遗赵王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遗魏王及公子书。--《史记·魏公子列传》 遗权书曰。--《资治通鉴》 以书遗操。 又如遗书(投书;寄信);遗使(遣使);遗秉(发放粮食);遗 遗wèi ⒈给予,赠送施~●~。 遗yí ⒈丢失~失。 ⒉漏掉,忽略~漏。~忘。 ⒊丢失的东西道不拾~。 ⒋漏掉的部分补~。纤悉无~。 ⒌抛弃~弃。 ⒍余,留,剩下~风。~留。不~余力。 ⒎特指死者留下的~嘱。~物。 ⒏排泄大小便~矢(矢屎)。 ⒐不自觉地排泄大小便或精液~尿。~精。 ⒑ ⒒ 遗suí 1.谦虚,顺从。

:迹 同本义 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又如浪迹天涯;人迹(人的足迹);人急至;迹蹈(重复走过的路);迹状(行迹);迹响(踪纪声响) 留下的印子 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痕迹;血迹;笔迹;墨迹 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 故平公之迹不可明也。--《韩非子·难一》 又如古迹;胜迹;古城墙的遗迹;史迹;迹相(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 通绩”。功劳 如是则其迹长矣。--《 迹(踖、蹟)jì ⒈脚印留有足~。寻觅踪~。〈引〉留下的印子,或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多指建筑或器物)痕~。保存遗~。保护古~。 ⒉重要的,奇特的事情事~。奇~。 ⒊ 迹jī 1.脚印;足迹。 2.痕迹。 3.指手迹。 4.形迹;行动。 5.业绩;事迹。 6.追踪;追寻。 7.至;蹈。 8.遵循;仿效。 9.考核;推究。 10.量词。相当于"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