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S 诉邻谁肯留

"诉邻谁肯留"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8 22:15:02


简介: “诉邻谁肯留”出自宋代周文璞的《遣兴》,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ù lín shuí kěn liú,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出处: 《遣兴》
内容:
山中雨更愁,不是弃吾州。
怀母未能去,诉邻谁肯留
茶人穷似虱,药户狭于舟。
一磵多深碧,嘲吟尚自由。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周文璞
诗人介绍: 周文璞(约公元1216年前后在世)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等,阳糓(今属山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中前后在世。祖上农事耕桑。祖、父随宋室南渡而流落江南。他在宁宗时曾任过溧阳县丞,后隐居于方皋,穷困潦倒。与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友好。著有《方泉集》四卷。《四库总目》张端义极称他的灌口二郎歌、听欧阳琴行、金铜塔歌,以为不减李贺与李白。词存二首。
翻译:

诗词:《遣兴》
朝代:宋代
作者:周文璞

山中雨更愁,
不是弃吾州。
怀母未能去,
诉邻谁肯留。
茶人穷似虱,
药户狭于舟。
一磵多深碧,
嘲吟尚自由。

中文译文:
在山中下雨更加忧愁,
并非因为要离开这个州。
心怀母亲却不能前行,
向邻居诉说,谁肯让我留。
茶农贫穷如同虱子,
药店狭小如同小舟。
一磵深得像碧玉,
嘲弄吟咏仍自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写的是作者周文璞在山中下雨时的感受和心情。他在山中感到愁苦,但这种愁苦并非是因为离开自己的故乡,而是心系母亲而不能前行。他向邻居诉说自己的难题,但不知道有谁会愿意让他留下来。诗中描绘了茶农贫穷如同虱子,药店狭小如小舟,展现了作者周文璞的贫困境遇。然而,尽管在困境中,他依然能够自由地嘲弄吟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绪。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作者的内心感受和周围环境,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和困境,以及他通过吟咏来舒缓情绪的自由。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家庭和故乡的思念之情。整体上,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现实境况的反思,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境遇和情感体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hān zhōng yǔ gèng chóu, bú shì qì wú zhōu.
山中雨更愁,不是弃吾州。
huái mǔ wèi néng qù, sù lín shuí kěn liú.
怀母未能去,诉邻谁肯留。
chá rén qióng shì shī, yào hù xiá yú zhōu.
茶人穷似虱,药户狭于舟。
yī jiàn duō shēn bì, cháo yín shàng zì yóu.
一磵多深碧,嘲吟尚自由。
韵脚: 拼音:sù lín shuí kěn liú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诉 (形声。本义告状;控告) 同本义 诉,告也。--《说文》 负孝公之周愬天子。--《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 必东愬于齐。--《战国策·齐策》 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又如起诉;上诉;公诉;诉呈(诉状);诉权(起诉和诉原的权利);诉辩(申诉并辩白);诉牒(诉状);诉告(上诉;告状) 告诉,说给人听 正遇延平二人,诉说前事。--《三国演义》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吾与并 诉(愬)sù ⒈叙说叙~。~苦。详细~说。 ⒉控告~讼。上~。

:邻 (形声。从邑,粦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五家为邻) 周朝地方基层组织的户口单位 邻,五家为邻。--《说文》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周礼·地官·遂人》 渔翁家苇间,蜗舍无邻伍。--陈造《泊慈湖北岸》 又如邻伍(古制一邻有五家,五家为伍,故称邻伍);邻里 相连接的家户。邻居;邻国 东邻杀牛。--《礼记·坊记》 武义动于南邻。--《汉书·扬雄传》 邻人京城氏。--《列子·汤问》 其邻人之父。--《韩非子·说难》 邻有敝舆。--《墨子·公 邻(鄰、雘)lín ⒈接近的,住处靠近的人家~近。~国。~居。四~。比~。 ⒉〈古〉一种居民组织。五家为~,五~为里。

:谁 (形声。从言,隹声。金文字形,象鸟在叫。①基本义什么人。《左传·隐公元年》其谁曰不然?”②什么。《说文》何也。”) 哪个人或哪些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又如那是谁;站在门口的人是谁;这个单位谁当政;你把书给了谁?谁承望(谁想到);谁家子(谁,何人);谁子(谁氏,何人);谁当(谁人,何人) 某人 每个人 表示疑问。指事物,相当于什么” 谁shéi(又读shuí)代词。 ⒈疑问代词。什么人~在说话? ⒉任何人这件事~都能做。

:肯 (会意。小篆字形从肉,从冎省。本义着骨之肉) 同本义 胓,骨间肉胓胓着也。--《说文》。俗字误作肯。 技经肯綮之未尝。--《庄子·养生主》 又如肯綮 肯 〈动〉 假借为可”。表示应允,同意 太后不肯。--《战国策·赵策》 留为小吏,不肯。--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又如劝说了半天,他才肯了;肯认(认可,同意);肯可(赞成,同意);肯首(点头表示同意);肯酒(允婚酒。表示女方应允亲事) 愿意,心甘情愿、乐意 莫肯我顾。--《诗·魏风·硕鼠》 肯kěn ⒈愿意他~帮助人。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⒉同意,许可首~(点头同意)。 ⒊贴附在骨头上的肉。 ⒋ ①正面承认~定优点,指出缺点。 ②一定,无疑问答案是~定的。 ③确定,明确~定明天走。~定可行。

:留 (会意。从田,从乯,乯亦声。从田”,表示停留的地方。本义停留,留下) 同本义(停止在某一处所,含有不动的意思) 畱,止也。--《说文》 令之留于酸枣。--《战国策·秦策》 灵连蜷兮既留。--《楚辞·云中君》 风气留其处。--《素问·虐论》 乃令张良留谢。--《史记·项羽本纪》 城入赵而璧留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留五百人。--《资治通鉴·唐纪》 雪上空留。--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留像于馆。--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逗留( 留liú ⒈停止在某处停~。~校。~在乡村。 ⒉注意力集中在某事物上~神。~心。 ⒊不让人离开或不让拿走物品~客。挽~。扣~。 ⒋接受,收容~下。收~。 ⒌保存,存下保~。存~。~底稿。 ⒍遗传下来的遗~。勤俭是祖先~下来的传家宝。 ⒎ ⒏ ⒐ ⒑ 留liù 1.等候,等待。 2.通"?"。谓捣土修筑。 留liǔ 1.昴星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