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L 蓝尾忽惊新火后

"蓝尾忽惊新火后"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2 18:40:14


简介: “蓝尾忽惊新火后”出自宋代苏轼的《次韵刘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án wěi hū jīng xīn huǒ hòu,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出处: 《次韵刘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
内容:
絮飞春减不成年,老境同乘下濑船。
蓝尾忽惊新火后,(白乐天《寒食》诗云:三杯蓝尾酒,一碟胶牙饧。
)遨头要及浣花前。
(成都太守自正月二日出游,谓之遨头,至四月十九日浣花乃止。
)山西老将诗无敌,洛下书生语更妍。
共向北山寻二士,画桡鼍鼓聒清眠。
朝代: 宋代
分类: 西湖
诗人: 苏轼
诗人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翻译:

这首诗词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题目是《次韵刘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下面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春天的絮飞没能减少年岁,
老年的我与刘景文、周次元一起乘坐小船。
蓝尾鱼突然惊动了新生的火焰,
我们驶向浣花湖畔,想要追赶春天的脚步。
山西老将的诗歌无人能敌,
洛阳的书生们的言辞更加华美。
我们一起向北山寻找两位隐士,
划船的桡声和鼍鼓声扰乱了宁静的睡眠。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轼和他的朋友们在寒食节期间一起游览西湖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苏轼意识到自己已经老去,但他仍然怀着年轻的心情与朋友们共同欣赏春天的美景。他们追逐着春天的脚步,想要抓住年轻的时光。诗中还提到了山西的老将和洛阳的书生,赞美了他们的才华和诗文之美。最后,诗中描绘了划船的声音和鼍鼓声,给人一种热闹而又欢乐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展示了苏轼对时光流逝和年龄增长的感慨。他通过描述自己与朋友们一起游览西湖的情景,表达了对年轻时光的怀念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的山西老将和洛阳书生形象生动,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风采。最后,划船的桡声和鼍鼓声的描绘增添了一种欢乐和热闹的氛围,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对时光流逝和生活的思考,同时赞美了山西老将和洛阳书生的才华,以及描绘了一幅欢乐和热闹的画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ù fēi chūn jiǎn bù chéng nián, lǎo jìng tóng chéng xià lài chuán.
絮飞春减不成年,老境同乘下濑船。
lán wěi hū jīng xīn huǒ hòu, bái lè tiān hán shí shī yún: sān bēi lán wěi jiǔ, yī dié jiāo yá táng.
蓝尾忽惊新火后,(白乐天《寒食》诗云:三杯蓝尾酒,一碟胶牙饧。
áo tóu yào jí huàn huā qián.
)遨头要及浣花前。
chéng dū tài shǒu zì zhēng yuè èr rì chū yóu, wèi zhī áo tóu, zhì sì yuè shí jiǔ rì huàn huā nǎi zhǐ.
(成都太守自正月二日出游,谓之遨头,至四月十九日浣花乃止。
shān xī lǎo jiàng shī wú dí, luò xià shū shēng yǔ gèng yán.
)山西老将诗无敌,洛下书生语更妍。
gòng xiàng běi shān xún èr shì, huà ráo tuó gǔ guā qīng mián.
共向北山寻二士,画桡鼍鼓聒清眠。
韵脚: 拼音:lán wěi hū jīng xīn huǒ hòu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蓝 (形声。从苃,监声。本义蓼蓝) 同本义 蓝,染青草也。--《说文》 终朝采蓝。--《诗·小雅·采绿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又如木蓝、菘蓝、马蓝等 佛寺。梵语伽蓝的简称 宝刹名蓝之外,又家供养佛堂。--清·阮元《小沧浪笔谈》 姓 蓝 颜色的一种。像晴天天空的颜色 秋鴘窃蓝。--《尔雅· 蓝(藍)lán ⒈蓝色,像晴空那样的颜色~天。天~色。 ⒉蓼蓝,一年生草本。叶子提制的靛青,可做染料,染出的颜色就是青青出于~,而胜于~。 ⒊[蓝本]著作所依据的原本。 ⒋[蓝图]一种复制图。〈喻〉建设的计划。 蓝lan 1.苤蓝。甘蓝的一种。是普通蔬菜。

:尾 (会意。从倒毛在尸后。尸,指人。象人长有尾巴。本义人或动物的尾巴) 同本义 尾,微也。--《说文》 履虎尾 ,未济,濡其尾。--《易·履》 又如虎尾;牛尾;尾大(比喻臣下势力强大);尾君子(指猴子) 末端,末尾 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运于渤海之尾。 系于其尾。--《资治通鉴》 舟尾横卧一楫。--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首尾;无头无尾;尾末(末尾;尾宿之末);尾句(句尾);尾页(末页) 水流的下游 边际,边界 夫边境者,国之尾也。--《国语》 后部 尾wěi ⒈尾巴,脊椎动物躯干背面最后的一段,泛指低等动物身体末端的突出部分摇~。马~巴。~椎骨。蜻蜓~巴。 ⒉末端~声。末~。机~。 ⒊跟在后面~随。 ⒋虫鱼鸟兽等交配交~。 ⒌量词。指鱼三~鱼。 ⒍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尾yǐ ⒈马尾巴上的长毛或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马~罗筛。三~儿(雌蟋蟀)。

:忽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同本义 忽,忘也。--《说文》 忽,轻也。--《广雅·释诂三》 奈何而忽。--《汉书·食货志》 忽于小过。--《汉书·王嘉传》 忽于道德。--《汉书·东平思王宇传》 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疏忽;忽忘(忘记);忽易(忽略,忽视);忽睨(傲视);忽怠(轻慢);忽慢(轻慢);忽薄(轻视) 好像 忽 〈副〉 忽然;突然 忽逢桃花林。--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路转溪头忽见。--宋·辛弃疾《西 忽hū ⒈不重视,不注意莫~视。勿~略。别疏~。 ⒉突然,很快~然。~高~低。~冷~热。~已数十年。 ⒊计量单位名称十~为一丝,十丝为一毫。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驚,马骇也。--《说文》 襄子至桥而马惊。--《战国策·赵策一》 又如惊嘶(马受惊而嘶叫);惊尘(车马疾驶所扬起的尘土);惊镳(惊马) 惊动;震惊 宫庭震惊。--《楚辞·招魂》 其生若惊。--《吕氏春秋·慎大》 震惊百里。--《易·震卦》。郑注惊之言警戒也。” 皆惊忙。--《乐府诗集·木兰诗》 月出惊山鸟。--唐·王维《鸟鸣涧》 惊问信之。--明·魏禧《大铁椎传》 惊为生人。--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 惊(驚)jīng ⒈骡、马等因受吓而发狂乱奔控制~马。〈引〉害怕,精神紧张~骇。~慌失措。~心动魄。~恐万状。 ⒉意料以外的感觉~喜交集。倍感~奇。 ⒊扰乱,震动~扰。~动。~天动地。 ⒋

:新〈动〉 (形声。从斤,从木,辛声。据甲骨文,左边是木,右边是斧子。指用斧子砍伐木材。本义用斧子砍伐木材。新”是薪”的本字) 砍伐树木 新,取木也。--《说文》 且彼亦知新”之为义乎?衣之始裁为之初”,木之始伐谓之新”。--章炳麟《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 更新,使之新 如何新畬。--《诗·周颂·臣工》 旧染污俗,咸与唯新。--《书·胤征》 又如新民(使民更新);新美(刷新使之美好);新醮(改嫁);新梢(新长出的树梢) 新 〈形〉 初次出现。与旧”相对 于彼新田。--《 新xīn ⒈初出现或初产生的~生。~事物。~技术。 ⒉好的,进步的~风尚。~社会。 ⒊刚有的,还未用过的,跟"旧"相对~钢笔。~事。~方法。 ⒋刚才,最近~来。~近。 ⒌称结婚时的人或物~娘。~房。 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 ⒎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说文》 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春秋·元命苞》 离为火。--《易·说卦》 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左传·昭公九年》 火,日气也。--《论衡·诘术》 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火烧令坚。--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火令药熔。 又如火链( 火huǒ ⒈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烈~熊熊。若~灼人。〈喻〉紧急~速增援。十万~急。 ⒉焚烧~攻。〈喻〉急躁,发怒~气大。他冒~了。莫发~嘛。 ⒊红色~鸡。 ⒋同"伙"~伴。 ⒌兴隆生意~起来了。 ⒍中医指引起发炎、红肿、烦躁等症状的病因上~了。要败~。 ⒎五行之一金木水~土。 ⒏〈古〉兵制,十人为"一火"。 ⒐枪炮弹药军~库。开~炮轰。 ⒑ ⒒ ⒓ ①作战时双方枪炮子弹交接的地带。〈喻〉斗争最尖锐最激烈的地方。 ②电路中输送电的电源线。 ⒔ ⒕ 火huō 1.方言。缺豁。

:后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同本义 后,继君体也。--《说文》 班瑞于群后。--《书·舜典》 允王维后。--《诗·周颂·时迈》 后王命冢宰。--《礼记·内则》 昔我先世后稷。--《国语·周语》 皇皇后帝。--《左传·文公二年》 夏后皋之墓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又如后王(君王;天子);后帝(天帝;上帝);后夷(上古有穷国的国君);后辟(君主;帝王) 帝王的妻子 天子之妃曰后。--《礼记·曲礼》 帝嫡妃曰 后(後)hòu ⒈跟"前"、"先"相对。 ①指位置~院。~方。屋~。 ②指时间。晚些的,未到的日~。~天。~来居上。 ③指次序最~三排。~五名。 ①军事上指担任军需供给、医疗、运输等任务。 ②泛指总务工作。 ⒉后代,子孙~生可畏。她无~。 ⒊君王的妻子皇~。 ⒋上古时称君王夏~。 后xiàng 1.项。参见"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