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鲐皮束骨筋扶咽

"鲐皮束骨筋扶咽"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1 20:58:53


简介: “鲐皮束骨筋扶咽”出自宋代苏辙的《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四杨惠之塑维摩像》,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tái pí shù gǔ jīn fú yà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出处: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四杨惠之塑维摩像》
内容:
金粟如来瘦如腊,坐上文殊秋月圆。
法门论极两相可,言语不复相通传。
至人养心遗四体,瘦不为病肥非妍。
谁人好道塑遗像,鲐皮束骨筋扶咽
兀然隐几心已灭,形如病鹤竦两肩。
骨节支离体疏缓,两目视物犹炯然。
长嗟灵运不知道,强翦美须插两颧。
彼人视身若枯木,割去右臂非所患。
何况塑画已身外,岂必夺尔庸自全。
真人遗意世莫识,时有游僧施钵钱。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苏辙
诗人介绍: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翻译: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四杨惠之塑维摩像》是宋代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金粟如来瘦如腊,坐上文殊秋月圆。
法门论极两相可,言语不复相通传。

译文:
金粟般的佛陀瘦得如同腊肉,坐在文殊菩萨上,秋天的月亮圆圆的。
法门极其深奥,两者互相欣赏却无法言语相互传达。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杨惠之塑造的一尊维摩像。佛陀形象瘦削,坐在文殊菩萨身上,月光照耀下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认为佛法的奥妙无穷,维摩像和文殊菩萨相得益彰,但却无法用言语来完全表达。

赏析:
这首诗词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杨惠之塑造的维摩像。诗人通过形容佛陀的瘦削形象,强调至人应当养心遗形,不追求外在的肥胖和美丽。佛陀的形象犹如病鹤,骨节支离,但双目依然炯炯有神。诗人感叹灵运的变幻莫测,即使美须被剃除,佛陀的形象依然是完整的。此外,诗中还提到真人的意愿常常被世人所不了解,有时候会有僧人为他施舍钵钱。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辙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赞美,表达了他对至人养心、超越世俗的思考。同时,通过描绘维摩像的形象,诗人也在探讨艺术与灵性的关联,呈现了一种超越言语的审美体验。整体上,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佛教哲理和艺术的思考与赞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jīn sù rú lái shòu rú là, zuò shàng wén shū qiū yuè yuán.
金粟如来瘦如腊,坐上文殊秋月圆。
fǎ mén lùn jí liǎng xiāng kě, yán yǔ bù fù xiāng tōng chuán.
法门论极两相可,言语不复相通传。
zhì rén yǎng xīn yí sì tǐ, shòu bù wéi bìng féi fēi yán.
至人养心遗四体,瘦不为病肥非妍。
shuí rén hǎo dào sù yí xiàng, tái pí shù gǔ jīn fú yàn.
谁人好道塑遗像,鲐皮束骨筋扶咽。
wù rán yǐn jǐ xīn yǐ miè, xíng rú bìng hè sǒng liǎng jiān.
兀然隐几心已灭,形如病鹤竦两肩。
gǔ jié zhī lí tǐ shū huǎn, liǎng mù shì wù yóu jiǒng rán.
骨节支离体疏缓,两目视物犹炯然。
zhǎng jiē líng yùn bù zhī dào, qiáng jiǎn měi xū chā liǎng quán.
长嗟灵运不知道,强翦美须插两颧。
bǐ rén shì shēn ruò kū mù, gē qù yòu bì fēi suǒ huàn.
彼人视身若枯木,割去右臂非所患。
hé kuàng sù huà yǐ shēn wài, qǐ bì duó ěr yōng zì quán.
何况塑画已身外,岂必夺尔庸自全。
zhēn rén yí yì shì mò shí, shí yǒu yóu sēng shī bō qián.
真人遗意世莫识,时有游僧施钵钱。
韵脚: 拼音:tái pí shù gǔ jīn fú yàn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仄韵) 去声十七霰  (仄韵) 入声九屑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鲐〈名〉 鲐鱼,也称鲭、油筒鱼、青花鱼 海盛产。如鲐文(鲐鱼样的斑纹) 代称老年人 鲐tái鱼名。鲐鱼俗称"鲐巴鱼"、"油筒鱼"。鲐鱼,体呈纺锤形,背部青兰色,腹部淡黄色。生活在海里,可供食用。 鲐yí 1.河豚。

:皮〈动〉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同本义 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说文》 皮,剥也。--《广雅》 皮面抉眼。--《战国策·韩策》 皮瓠以为蓄。--《释名》 又如皮面 酥脆的东西变韧 皮 〈名〉 兽皮 孤执皮帛。--《周礼·大宗伯》。注虎豹皮。” 俪皮。--《仪礼·士昏礼》。注 皮pí ⒈动物或植物体表的组织表~。~开肉绽。羊~。树~。麦~。 ⒉用皮制作的~包。~大衣。 ⒊表面,浅薄~面。地~。浮~。 ⒋包在外面的东西包~。封~。 ⒌薄片状的东西铁~。豆腐~。蜇~。 ⒍韧性制成品,特指橡胶制成品~糖。~球。~筋。橡~。 ⒎淘气,不老实顽~。

:束 (会意。从囗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束,缚也。--《说文》 束帛戋戋。--《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 束帛俪皮。--《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 贿荀偃束锦。--《左传·襄公十九年》 入束矢于朝。--《周礼·大司寇》 自行束脩以上。--《论语》 墙有茨,不可束也。--《诗·鄘风·墙有茨》 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束刃(捆扎兵器);束刍(捆成一束的干草);束戈卷甲(捆起兵 束shù ⒈系,绑,捆~带。~手。~缚。~之高阁。 ⒉控制,加以限制约~。拘~。整~。 ⒊量词。捆儿两~柴草。三~鲜花。

:骨 表示声、形、动作。如骨都都(形容连续不断向外冒);骨骨农农(咕咕哝哝;嘀嘀咕咕);骨辘辘(象声词。滚动声) 骨嘟 只有秋公骨嘟了嘴,坐在一边。--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骨朵儿 这叫童子面,花期迟,刚打骨朵。--《茶花赋》 骨碌 排球在地上骨碌 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老山界》 骨碌碌 那男孩的眼睛骨碌碌地转了几下,思考看怎么回答陌 骨gū ⒈ ⒉ ⒊见gū、gú。 骨gǔ ⒈骨头,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的坚硬组织肋~。股~。 ⒉支撑物体的架子伞~。钢~水泥。 ⒊品质,气概傲~。媚~。有~气。 ⒋ ⒌ ①连结两骨的关节。 ②骨间的段。泛指长条形东西的一段。 ⒍ ⒎[骨肉]骨和肉。〈喻〉亲人,有血统关系的人,指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 ⒏见gū、gú。

:筋〈名〉 (会意。从肉,从力,从竹。因为竹多筋,故从竹”。本义附着在骨上的韧带) 同本义 筋,肉之力也。--《说文》 诸筋者,皆属于节。--《素问·五藏生成论》 强者在内而摩其筋。--《考工记·弓人》 劳其筋骨。--《孟子·告子下》 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先折筋骨。--清·方苞《狱中杂记》 筋骨尽脱。--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筋皮(筋骨与皮肉);筋厮锁(身体已肢解,只剩筋络相连。比喻山河破碎);筋血(精力与血汗);筋条(身体结实强健);筋马(筋骨强健而不过于肥壮的马) 肌肉的旧称 筋(觔)jīn ⒈肌腱或附着在骨上的韧带伤及~骨。蹄~。 ⒉肉眼可见的皮下静脉之俗称青~。 ⒊像筋那样的东西钢~。橡皮~。 ⒋

:扶〈动〉 (形声。从手,夫声。从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搀扶) 同本义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 车至门扶。--《战国策·卫策》。注扶,谓下车。” 遂扶以下。--《左传·宣公二年》 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又如扶绰(搀扶,扶托);扶策(扶助,搀扶);扶掖(搀扶;扶助);扶挈(以手搀扶);扶将(搀扶) 扶持;护持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 又如扶树(扶持培植);扶舁(扶持;搀扶);扶舁(护持扛抬);扶倾(扶 扶 fú ⒈搀,用手支住、按着或把持着使不倒~老携幼。~墙。~拦杆。 ⒉帮助,援助,培植~弱抑强。救死~伤。~植新生事物。 ⒊ 【扶手】手可以握着当倚靠的东西,如拐杖、楼梯旁的栏杆、公共汽车上的把手等。 扶fū 1.古代长度计算单位。并四指的宽度为一扶。 扶pú 1.见"扶服"。

:咽 yan (形声。从口,因声。本义咽头) 同本义 咽,嗌也。--《说文》。段注咽者,因也,言食因于是以上下也。” 咽,又谓之嗌,气所流通,厄要之处也。--《释名》 咽已绝。--《汉书·息夫躬传》。注喉咙。” 佗尝行道,见有病咽塞者。--《后汉书·华佗传》 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 又如咽吭(咽喉。喻指要害处);咽塞(病名№咙梗塞,呼吸不畅) 指颈项 搤其咽。--《汉书·扬雄传》。注 咽yān咽头,它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在鼻腔、口腔及喉腔的后方。通常与喉合称为"咽喉"。 咽(嚥)yàn将嘴里的食物吞下去~下。慢慢~。狼吞虎~。 咽yè ⒈声音哽塞呜~。哽~。~不成声。 咽yuān 1.参见"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