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C 崔郎逃兵山更深

"崔郎逃兵山更深"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13:02:59


简介: “崔郎逃兵山更深”出自明代徐贲的《赠崔孝子》,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uī láng táo bīng shān gēng shēn,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
出处: 《赠崔孝子》
内容:
洪洞山前震鼙鼓,东家被杀西家虏。
崔郎逃兵山更深,手引诸儿背驮母。
须臾兵急行恐迟,月昏霜滑山险巇。
大儿牵衣小儿哭,心在护母宁恋儿。
仓皇弃儿巅岩里,永割慈情知必死。
明朝邻里忽抱还,全家相看尽惊喜。
我知此事由衷情,不有神护安能生。
儿今拜父孙拜母,一家团栾居乐土。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徐贲
诗人介绍: (1335—1393)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幼文,号北郭生。工诗善画。为十才子之一,又与高启、杨基、张羽合称吴中四杰。元末为张士诚掾属。张氏亡,谪临濠。洪武二年放归。后授给事中,改御史,巡按广东。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征洮岷军过境,犒劳不时,下狱死。有《北郭集》。
翻译:

《赠崔孝子》是明代徐贲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写了一个发生在洪洞山前的悲壮故事,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情和家庭团结的重要性。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洪洞山前震鼙鼓,
东家被杀西家虏。
崔郎逃兵山更深,
手引诸儿背驮母。
须臾兵急行恐迟,
月昏霜滑山险巇。
大儿牵衣小儿哭,
心在护母宁恋儿。
仓皇弃儿巅岩里,
永割慈情知必死。
明朝邻里忽抱还,
全家相看尽惊喜。
我知此事由衷情,
不有神护安能生。
儿今拜父孙拜母,
一家团栾居乐土。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惊险的战乱场景,展示了一个孝子崔郎为了保护母亲而奋不顾身的故事。诗词以洪洞山的战鼓声开篇,描述了家庭被战乱所困扰的景象,东家被杀,西家被掳。崔郎带领着弟弟们带着母亲逃往山中更深的地方,他们背着母亲,以保护她的安全。

诗词中描绘了逃亡的困难和危险。兵乱急迫,行进恐怕会耽误时间;夜晚月色昏暗,山路险峻。大儿子拉着母亲的衣服,小儿子则哭泣不止,但崔郎始终将心思放在保护母亲上,不舍离开母亲。

然而,在逃避追兵时,崔郎被迫放弃了年幼的弟弟们,使他们躲藏在巅岩之间。崔郎明白自己与母亲的感情是无法割舍的,他知道这个决定意味着他将面临死亡。然而,意外的是,在明朝时,邻里们带着弟弟们回家,全家相聚并感到欣喜。诗人深知这一切都是由于崔郎对母亲的真挚情感,他认为并没有神明的保护,又岂能生存下来。

最后一句表达了崔郎已经成为父亲,他恭敬地向自己的父亲拜礼,向母亲行孝,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生活在幸福的土地上。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一个孝子为了保护母亲而舍弃自己生命的故事,表达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可贵。它揭示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家庭团结和孝道的赞美。整首诗词以悲壮的情感和振奋人心的家庭团聚结局,给人以思绪和感动。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让读者深思家庭的重要性和孝道的力量,同时也唤起了对那些为了家庭付出一切的人们的敬意和敬佩。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hóng dòng shān qián zhèn pí gǔ, dōng jiā bèi shā xī jiā lǔ.
洪洞山前震鼙鼓,东家被杀西家虏。
cuī láng táo bīng shān gēng shēn, shǒu yǐn zhū ér bèi tuó mǔ.
崔郎逃兵山更深,手引诸儿背驮母。
xū yú bīng jí xíng kǒng chí, yuè hūn shuāng huá shān xiǎn xī.
须臾兵急行恐迟,月昏霜滑山险巇。
dà ér qiān yī xiǎo ér kū, xīn zài hù mǔ níng liàn ér.
大儿牵衣小儿哭,心在护母宁恋儿。
cāng huáng qì ér diān yán lǐ, yǒng gē cí qíng zhī bì sǐ.
仓皇弃儿巅岩里,永割慈情知必死。
míng cháo lín lǐ hū bào hái, quán jiā xiāng kàn jǐn jīng xǐ.
明朝邻里忽抱还,全家相看尽惊喜。
wǒ zhī cǐ shì yóu zhōng qíng, bù yǒu shén hù ān néng shēng.
我知此事由衷情,不有神护安能生。
ér jīn bài fù sūn bài mǔ, yī jiā tuán luán jū lè tǔ.
儿今拜父孙拜母,一家团栾居乐土。
韵脚: 拼音:cuī láng táo bīng shān gēng shēn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仄韵) 去声二十七沁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崔 (形声。从山,隹声。本义高大) 同本义 崔,大高也。--《说文》 南山崔崔。--《诗·齐风·南山》 大山崔,百卉殖。--《乐府诗集》 又如崔巍(高峻雄伟);崔崔(高大的样子) 蹉跎 崔 春秋时齐国邑名,在今山东省章丘县西北 成请老于崔,崔子许之。--《左传》 姓。如崔莺(即崔莺莺);崔张事(指《西厢记》所叙述的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 崔 cuī姓。 【崔颢】(-754)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著有《崔颢诗集》,其中《黄鹤楼》最有名。 【崔巍】(山、建筑物)形体高大。 【崔嵬】 ①有石头的土山。 ②高大。

:郎〈名〉 (形声。从邑,良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邑名。在今山东金乡县境) 古地名。春秋鲁邑 郎,鲁邑也。--《说文》。按,鲁有二郎。 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北,是费伯的食邑 费伯帅师城郎。--《左传·隐公元年》 在今山东省曲阜县附近 夏,城郎。--《左传·隐公九年》 郎,古廊字。原指宫殿廷廊,置侍卫人员所在。官名 郎官,谓三中郎将下之属官也。--《后汉书·桓帝纪》注 战国始置。帝王侍从官侍郎、中郎、郎中等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 郎láng ⒈称呼青少年男子英俊~。少年~。 ⒉妇女称丈夫或情人。 ⒊旧时称别人的儿子令~。 ⒋指从事某种职业的人货~。 ⒌〈古〉官名侍~。员外~。~中(又指医生)。

:逃〈动〉 (形声。从辵,兆声。本义逃走,逃跑) 同本义 逃,亡也。--《说文》 许由逃之。--《庄子·外物》 恒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韩非子·喻老》 处于逃。--《韩非子·内储说上》 逃未及远。--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脱身以逃。--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逃闪(逃跑藏匿);逃越(逃走);逃生子(逃妾所生之子);逃犯(逃跑的犯人);逃军(军队主将抛下军队独自逃走;逃兵) 逃避,回避 少则能逃之。--《孙子·谋攻》 今我逃楚,楚必骄,骄则可与战矣。--《左传·襄公十年》 逃(迯)táo ⒈逃走,逃跑~亡在外。追捕~犯。 ⒉避开,躲避~避。~难。躲~。

:兵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同本义 兵,械也。--《说文》 掌五兵。--《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陈五兵。--《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榡、弓矢也。” 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匡谬正俗》 离为戈兵。--《易·说卦》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议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更 (形声。从攴,更”的小篆形是个形声字。丙声。 本义改变) 同本义 更,改也。--《说文》 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更爵洗。--《仪礼·大射仪》 更皮币。--《礼记·月令》 更姓改物。--《国语·周语》 应国之称号亦更矣。--《管子·侈靡》 国更立法以典民则祥。--《管子·任法》 更葬也。--《史记·晋世家》 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将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士何足宰哉!--《三国志·吕凯传》 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矣,更号曰晋武公。--《史记 更gèng副词。 ①再,重,又 ~上一层楼。~进一步。 ②愈加,越发~加。~美好。~清楚。~受人尊敬。 更gēng ⒈改变,改动,调换~改。~动。~换。~正。变~。万象~新。 ⒉经历,经过~事。道必~匈奴中。 ⒊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深人静。夜半三~。

:深 (形声。从水,深声。本是河流名。深浅的深,本作深”。本义水名) 古水名 深,深水。出桂阳 南平,西入营道。--《说文》 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的距离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注深厚,山川也。” 测土深。--《周礼·大司徒》 深四尺。--《仪礼·觐礼》 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宋· 苏轼《石钟山记》 深 〈形〉 水深。与浅”相对 深矣远 深shēn ⒈从水面到水底的距离或距离大,跟"浅"相对水~千尺。此处水很~。 ⒉从面到底、从外到里、从上到下的距离或距离大~度。这个山洞~九米。~山老林。千米~井。 ⒊时间久夜~人静。年~时久。 ⒋很,极,厚,长远,程度高的~信。~知。~渊。~厚。~远。~奥。高~难测。~入浅出。~思熟虑。~恶痛绝。 ⒌颜色浓~蓝。 ⒍ ⒎ ①深入透彻,达到事物的本质这幅画含义~刻。 ②心里感受的程度很深她的勤奋给我留下了~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