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B 弊政滋郡邑

"弊政滋郡邑"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05:23:00


简介: “弊政滋郡邑”出自明代朱高煦的《拟古诗(六首·永乐五年)》,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ì zhèng zī jùn yì,诗句平仄:仄仄平仄仄。
出处: 《拟古诗(六首·永乐五年)》
内容:
顺帝饶巧思,良工弗能及。
奇后亵坤仪,储子骄相袭。
奸回屡登崇,弊政滋郡邑
群雄遂蜂起,志士如龙螫。
脱脱力未展,扩廓兵方集。
信谗忌成功,九庙斯嶪岌。
不有昏政乖,那归皇祖急。
历数在圣明,万代洪基立。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朱高煦
诗人介绍: 朱高煦(xù)(1380年-1426年),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徐皇后所生。朱高煦最初被封为高阳郡王,后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成祖即位后,封为汉王,藩国云南。他却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多次谋取太子之位,纵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舆器物。永乐十五年(1417年),被强令就藩乐安州,但仍不悔改。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继位,朱高煦起兵造反,却在宣宗亲征后投降,被废为庶人,囚禁在西安门内。后与诸子相继被杀。
翻译:

《拟古诗(六首·永乐五年)》是明代朱高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顺帝饶巧思,良工弗能及。
奇后亵坤仪,储子骄相袭。
奸回屡登崇,弊政滋郡邑。
群雄遂蜂起,志士如龙螫。
脱脱力未展,扩廓兵方集。
信谗忌成功,九庙斯嶪岌。
不有昏政乖,那归皇祖急。
历数在圣明,万代洪基立。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顺帝在永乐五年的时候,朝政腐败、社会动荡的景象。诗中指出顺帝有着聪明才智,但他身边的官员却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妃子奇后行为不端,皇子继位骄横。奸佞之徒屡次登上高位,腐败政治滋生于郡邑之间。然而,这种情况激起了众多志士的义愤,他们像龙一样咬紧了敌人。尽管他们的力量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但他们聚集在一起,壮大了军队。然而,由于信谗忌惮的阻挠,他们的努力并未取得成功。九庙(指皇宫)的基石岌岌可危。作者呼吁回归皇祖的急迫性,以结束当前的昏暗政治。他希望历史将在圣明的统治下延续,使万代子孙能够建立一个兴盛的基业。

赏析:
这首诗以明代永乐五年为背景,通过对当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描绘,表达了对于朝政失序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关切。诗中使用了许多古代的诗词技巧,如对仗、排比、夸张等,增强了诗意的表达力。作者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点出了顺帝聪明才智与身边官员能力不足的差距,以及奸佞之徒的得势和腐败政治滋生的危害。然而,作者并未只是停留在对现实的批判,而是表达了对志士们的赞赏和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他呼吁回归皇祖的正道,希望历史能够在圣明的统治下继续发展,为万代子孙奠定一个兴盛的基础。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明代社会的动荡与混乱,以及诗人对于政治腐败的忧虑和对国家复兴的期望。它不仅是对当时局势的批判,更是一种对正义和良治的呼唤。这首诗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传递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hùn dì ráo qiǎo sī, liáng gōng fú néng jí.
顺帝饶巧思,良工弗能及。
qí hòu xiè kūn yí, chǔ zi jiāo xiāng xí.
奇后亵坤仪,储子骄相袭。
jiān huí lǚ dēng chóng, bì zhèng zī jùn yì.
奸回屡登崇,弊政滋郡邑。
qún xióng suì fēng qǐ, zhì shì rú lóng shì.
群雄遂蜂起,志士如龙螫。
tuì tuì lì wèi zhǎn, kuò kuò bīng fāng jí.
脱脱力未展,扩廓兵方集。
xìn chán jì chéng gōng, jiǔ miào sī yè jí.
信谗忌成功,九庙斯嶪岌。
bù yǒu hūn zhèng guāi, nà guī huáng zǔ jí.
不有昏政乖,那归皇祖急。
lì shǔ zài shèng míng, wàn dài hóng jī lì.
历数在圣明,万代洪基立。
韵脚: 拼音:bì zhèng zī jùn yì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四缉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弊 (形声。字本作獘”,从犬,敝声。从犬,表示被狗扑倒或遭狗咬而倒下。讹变为弊”。本义仆,向前倒下) 同毙”。仆;向前倒下 獘,茧顿仆也。--《说文》 射之獘一人。--《礼记·檀弓》 质明,弊旗,诛后至者。--《周礼·大司马》 倒毙;死亡。同毙” 以弊于鄢。--《国语·楚语》 又如弊仆(倒毙) 通蔽”。遮盖,遮挡 八曰官计以弊邦治。--《周礼·大宰》 凡庶民之狱讼以邦成弊之。--《周礼·司寇》 见知不悖于前,赏罚不弊于后。--《韩非子·难一》 判决,决定 弊 bì ①欺诈蒙骗、弄虚作假的行为营私舞~。 ②害处;毛病~病。 【弊端】因制度上的毛病或工作中的漏洞而发生的损害公益的事情。 【弊绝风清】见【风清弊绝】。 弊bá 1.见"弊摋"。

:政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 同本义 政,正也。--《说文》 政者,有所改更匡正。--《论语·有政》马注 必从上之政下。--《墨子·天志上》 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清·秋瑾《致琴文书》 又如正己 主持政事 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威德更兴,文武迭用。--《后汉书》 又如政本(为政的根本);政主(执政者);政官(掌管军政的官员);政术(施政的方法);政要(施政要领);政理(为政之道);政路(为政的途径) 政 政治;政事 政zhèng ⒈政治,它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其实质是一定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斗争。它的表现形式为阶级、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国内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 ⒉属于政治的~党。~策。~事。参~议~。 ⒊政府(国家行政机关)的简称拥~爱民。精兵简~。 ⒋指某些部门或单位主管的业务邮~。财~。民~。校~。 ⒌通"正" ①正直,公正公~无私。 ②改正斧~。请指~。 ⒍ ⒎ ⒏ ⒐ ⒑ 政zhēng 1.征伐;征讨。 2.赋税。 3.指徭役。

:滋 滋水 滋水出牛饮山白陉谷,东入呼沱。从水,兹声。--《说文》 一名兹水,今名磁河。源出河北省阜平县西部南坨山东,今为潴龙河支流 浆,液汁 墨井盐池,玄滋素液。--左思《魏都赋》 流光驿驿,甘滋泥泥。--邹阳《酒赋》 滋味 丧有疾,食肉饮酒,必有草木之滋焉,以为姜桂之谓也。--《礼记》 滋 通孳”。滋生;繁殖 滋,益也。--《说文》 无使滋蔓。--《左传·隐公元年》。服注益也。” 草木庳小不滋。--《吕氏春秋·明理》 事滋无成。--《左传·襄公八 滋zī ①滋生;生长。 ②栽种;培植。 ③增长;增加。 ④润泽;浸染。 ⑤繁盛;茂盛。 ⑥水;汁液。 ⑦美味;滋味。 ⑧谓调和滋味。 ⑨愈益;更加。 ⑩喷射。 ⑾黑;污浊。《左传.哀公八年》"初,武城人或有因於吴竟田焉,拘鄫人之漚菅者,曰何故使吾水滋?"杜预注"滋,浊也。 ⑿方言。快活;高兴。 ⒀通"慈"。慈爱;体恤。 ⒁水名。即今河北省磁河。 ⒂水名。陕西省渭河支流灞河的古名。 ⒂泉名。在渭水。

:郡 (形声。从邑,君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代的行政区域) 同本义 郡,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故春秋传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是也。至秦初置三十六郡,以监其县。--《说文》。朱骏声曰汉又增四十六郡,二十一国,凡 郡国一百有三,古者县大郡小,秦以后郡大县小。 及郡下。--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谪守巴陵郡。--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郡城就童子试归。--清·周容《芋老人传》 自郡城走数十里。 又如郡属(郡守的属员);郡廨(郡府);郡朝(郡署的厅事。亦指郡守);郡章(郡太守 郡jùn〈古〉行政区域。秦朝以前比县小。自秦朝起比县大,秦朝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

:邑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为囗,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起来表城邑。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本义国) 古代称侯国为邑 邑,国也。--《说文》。段玉裁注《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敞邑。古国邑通称。”朱骏声通训定声《书》‘西邑夏’、‘天邑商’、‘大邑周’,皆谓国。”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左传·僖公四年》 又如敝邑(对本国的谦称) 国都,京城 邑外谓之郊。--《尔雅》。郭璞注邑,国都也 商邑翼翼。--《诗·商颂·殷武》 ( 邑yì ⒈都城,城市都~。 ⒉县,城镇~人(本县人)。小则获~,大则得城。 ⒊ ①忧闷不安的样子安能~ ~。 ②微弱的样子和风~ ~。 邑è 1.奉承,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