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D 毒龙帖耳收雷霆

"毒龙帖耳收雷霆"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6 16:14:20


简介: “毒龙帖耳收雷霆”出自宋代黄庭坚的《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ú lóng tiē ěr shōu léi tí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出处: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内容:
如来宝仗降魔相,慈悲威怒震十方。
毒龙帖耳收雷霆,逆鳞可摩若家狗。
我法未尝恼众生,不令肆毒生恐怖。
但以本来悲愿力,情与无情共一家。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黄庭坚
诗人介绍: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翻译: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如来宝仗降魔相,
慈悲威怒震十方。
毒龙帖耳收雷霆,
逆鳞可摩若家狗。
我法未尝恼众生,
不令肆毒生恐怖。
但以本来悲愿力,
情与无情共一家。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南山罗汉的十六个赞美,表达了佛教思想中如来的威严和慈悲,并强调了佛陀对于邪恶势力的镇压和消除。诗人黄庭坚通过描绘佛陀的形象和力量,表达了对佛法的崇敬和敬畏之情,并表明自己愿意以慈悲的力量与世间众生共同追求安宁与和谐。

赏析:
1. 诗人运用了平实的语言表达佛陀的形象和能力,如如来宝仗、慈悲威怒震十方等,形象生动。
2. 通过描述佛陀对抗邪恶的形象,诗人展现了佛法的强大力量,以及佛陀对于恶势力的制约和镇压,体现了佛教的普世价值观。
3. 诗句"我法未尝恼众生,不令肆毒生恐怖"表明佛陀的慈悲心和愿力,使众生得以远离恐惧和痛苦,展现了佛法的无私和普度众生的精神。
4. 最后两句"但以本来悲愿力,情与无情共一家"表达了诗人愿意以佛陀的慈悲力量与世间万物共同存在,体现了佛教中的慈悲观念和对于和谐共处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佛陀的形象和力量,表达了对佛法的敬仰和对于和谐共处的追求。同时,诗中融入了佛教的价值观念,展现了佛教慈悲与智慧的精神内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rú lái bǎo zhàng xiáng mó xiāng, cí bēi wēi nù zhèn shí fāng.
如来宝仗降魔相,慈悲威怒震十方。
dú lóng tiē ěr shōu léi tíng, nì lín kě mó ruò jiā gǒu.
毒龙帖耳收雷霆,逆鳞可摩若家狗。
wǒ fǎ wèi cháng nǎo zhòng shēng, bù lìng sì dú shēng kǒng bù.
我法未尝恼众生,不令肆毒生恐怖。
dàn yǐ běn lái bēi yuàn lì, qíng yǔ wú qíng gòng yī jiā.
但以本来悲愿力,情与无情共一家。
韵脚: 拼音:dú lóng tiē ěr shōu léi tíng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毒 (会意。从屮(象草木初生),毒声。本义毒草滋生) 毒物;毒纯洁 毒,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说文》 聚毒药,以共医事。--《周礼·医师》 又如服毒;下毒;毒汁,毒矢(毒箭);毒尽癍回(出天花后身上的癍痕消退);毒女(染有病毒的女子);毒熨(用药物熨贴毒病患处以治疗);毒弩(发射毒箭的弩弓);毒虺(毒蛇,毒虫) ;毒恶(指有毒的生物。如毒蛇、蝎子等);毒蝮(指蝮蛇);毒螫(指毒汁、毒素) 祸患,祸害 苦;苦痛 尔万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 毒 dú ①〈古〉痛恨;以为苦若~之乎(《捕蛇者说》) ②进入有机体后能跟有机体起化学变化,破坏体内组织和生理机能的有害物质~药、中~。 ③对思想意识有害的事物封建余~。 ④毒品禁~。 ⑤有毒的~蛇。 ⑥用毒物伤害~杀。 ⑦凶狠心~手狠。 【毒剂弹】旧称毒气弹。包括毒剂炮弹、毒剂炸弹等。弹体内装毒剂和少量炸药。爆炸后主要以散发的毒剂伤害人畜。 【毒剂地雷】见【化学地雷】。 【毒品】特指具有麻醉性质而为某些人作为嗜好品的东西。如鸦片、吗啡、海洛因等。这类毒品为国际社会严厉查禁。 【毒气弹】参见【毒剂弹】。 【毒腺】动物体内分泌毒液的腺体。如毒蛇的毒腺同毒牙相通,蜘蛛的螫肢和工蜂的尾部都有毒腺。有利于动物防御。 【毒刑】残酷的肉刑。 毒dài 1.见"毒冒"。

:龙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同本义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 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飞龙在天。--《易·乾》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 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叶公子高好龙。--刘向《新序·叶公好龙》 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 龙(龍)lóng ⒈〈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还能兴云降雨飞~乘云。叶公好~。 ⒉〈古〉生物学上指一些早已绝灭的巨大爬行动物恐~。翼手~。 ⒊封建时代象征帝王或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颜。~袍。 ⒋ ⒌ 龙máng 1.通"尨"。杂色,色斑驳。 2.通"?"。参见"龙鵤"。

:帖〈形〉 帖服。对约束、控制或权威命令顺从的 塞外蛮人方帖服,水边鬼卒又猖狂。--《三侠五义》 又如伏伏帖帖;俯首帖耳;帖帖(形容帖伏收敛的样子;温顺,服帖);帖伏(折服,顺从不反抗);帖胁(拘束不展) 安定 事不妥帖。--王逸《楚辞序》 安置妥帖平不颇。--韩愈《石鼓歌》 又如帖然(安定);帖泰(安宁;安定) 安静 帖,静也。--《广雅》 又如帖息(平静无声);帖妥(静止不动) 帖 〈动〉 粘。同贴” 对镜帖花黄。--《乐府诗集·木兰诗》 如帖黄(贴黄。唐时敕书用纸。凡有更改的 帖tiě ⒈文书,告示府~昨夜下。〈引〉简条、便条字~儿。 ⒉邀请客人的通知单喜~。请~子。 ⒊量词。用于中药两~药。 帖tiē ⒈安定,妥当宁~(宁安宁)。妥~。 ⒉顺从,驯服~服。服服~ ~。俯首~耳。 帖tiè学习写字、画图时供摹仿的样本字~。画~。

: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同本义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易·说卦》 忠言逆耳利于行。--明·刘基《苦斋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 听觉,听力 耳 ěr ①〈古〉语气词。表示肯定或罢了的意思且吾所为者极难~。(《史记·刺客列传》)、如反覆手~。(《史记·陆贾传》) ②耳朵~聋。 ③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 ④位置在两旁的~门(大门两旁的小门)。 【耳鬓厮磨】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多指青年男女之间十分亲近)。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厮相互。 【耳聪目明】形容视听灵敏。 【耳目】 ①见闻~不广。 ②替人刺探消息的人。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给人以新鲜的感觉。 【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无形中受影响。濡沾湿;润泽。 【耳食之谈】见【耳食之言】。 【耳食之言】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又作耳食之谈。 【耳熟能详】听得多了,也就能详尽地说出来。 【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而且凑近耳朵讲。形容严厉而又恳切地教导。耳提附耳。面当面。 【耳蜗】〈生〉内耳的组成部分。形似蜗牛壳,故名。内有淋巴液和听神经,是听觉感受器官。 【耳咽管】见【咽鼓管】。 【耳语】凑近别人耳朵小声说话。 耳réng 1.见"耳孙"。

:收 (形声。从攴,收声) 同本义 收,捕也。--《说文》 女反收之。--《诗·大雅·瞻卬》。传拘收也。”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汉书·李广苏建传》 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收领(捉拿);收系(逮捕下狱);收付(拘捕罪犯,交付办案);收考(拘捕考问);收夷(捕杀);收劾(拘捕弹劾);收案(拘捕案问);收掩(收捕);收执(捉拿);收禁(拘押监禁);收领 (拘禁) 收拾;收取 收,取也。--《广雅》 收以奔褒。--《国语·郑语》。注取也。” 勤 收(収)shōu ⒈接到,接受,接纳~到。~留。~入。~款。~容。接~。招~。征~。不~礼。 ⒉聚集,合拢~集。~拢。~罗。~网。创伤~口了。 ⒊割取成熟的农作物~割。麦~。秋~冬藏。〈喻〉成果~获。~成。 ⒋藏,放置妥当~藏。把东西~好。 ⒌招回,取回~回。~取。~兵。~复。 ⒍结束,停止~工。~尾。~场。 ⒎约束,减弱或消失~心。~敛笑容。 ⒏逮捕,拘押~捕。~监。 ⒐ ⒑ ①整理,整顿。 ②整治,惩罚。 ③消灭,杀死。 ⒒ ①物体由大变小或由长变短。 ②紧缩。 ⒓ ①吸收任用(人员)。 ②边收听边记录或录音。 ③汇编集子所采用的诗文等。

:雷 (象形。甲骨文,中间象闪电,圆圈和小点表示雷声。整个字形象雷声和闪电相伴而作。小篆变成了会意字,从雨,下象雷声相连之形,表示打雷下雨。本义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响 ) 同本义 靬,阴阳薄动,靬雨生物者也。--《说文》 阴阳合为雷。--《春秋·玄命苞》 雷者,阴中之阳也。--《白虎通》 仲春,雷乃发声,仲秋,雷始收声。--《礼记·月令》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易·说卦》 阴阳相薄为雷。--《淮南子·坠形》 天下应之如雷霆。--《荀子·儒效》 如雷如霆,徐方震惊。--《诗·大雅·常武》 峭壁 雷léi ⒈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响~声。~电交加。 却相同两份答卷~同。 ⒉一类爆炸性的武器地~。鱼~。 ⒊ 雷lèi 1.通"擂"。 2.通"祑"。古时作战用以击敌之石块。

:霆〈名〉 (形声。从雨,廷声。霆、電”实同一词,后来岐为二义,其声曰霆,其光曰電。轻雷或无电,疾雷必有电,故霆的本义为疾雷,为霹雳) 同本义 霆,雷余声也--《说文》 疾雷为霆。--《尔雅·释天》 如雷如霆。--《诗·大雅·常武》 若疾霆转雷而激迅风也。--《文选·张衡·东京赋》 畏之如雷霆。--《左传·襄公十四年》 千雷万霆。--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霆激(雷霆激发。形容来势凶猛;比喻迅速快捷);霆击(快速攻击,如雷霆一般迅疾) 闪电 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淮南 霆tíng急雷,霹雳雷~万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