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M 慕北山公死諡愚

"慕北山公死諡愚"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3 01:39:12


简介: “慕北山公死諡愚”出自宋代刘克庄的《漫兴一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ù běi shān gōng sǐ shì yú,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漫兴一首》
内容:
经行中野多新塚,检点高阳少酒徒。
纵不能陪雍畴礼,尚堪添入洛英图。
爱东皋子生沉醉,慕北山公死諡愚
赖有小诗自陶写,何须著论学王符。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刘克庄
诗人介绍: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翻译:

《漫兴一首》是刘克庄所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经行中野多新塚,
检点高阳少酒徒。
纵不能陪雍畴礼,
尚堪添入洛英图。
爱东皋子生沉醉,
慕北山公死諡愚。
赖有小诗自陶写,
何须著论学王符。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刘克庄在人世间的无奈和自嘲之情。诗中述说了一位行经中野的人,周围有许多新的坟墓。他检点了阳光下少数酒徒的行为。尽管他无法与大贤之士共同参与朝廷的礼仪,但他仍然值得被纳入洛阳城的英才之列。他倾慕东皋子(陆游)生前的豪情壮志,也对北山公(王安石)死后被贬斥的遭遇表示深深的同情。他自愿写些小诗,陶冶自己的情操,认为不需要去追求学问上的成就和王符(指科举制度)的荣誉。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无奈和自我安慰。他在行经野外时看到许多新的坟墓,暗示着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真实感受。他观察到身边只有少数人保持着高尚的行为,对酒色等低俗之事保持着检点,由此可见他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和对自身高尚品德的自嘲。尽管他不能在朝廷中得到应有的地位和待遇,但他仍然相信自己的才华和情操可以被纳入洛阳城的英才之列,这是一种自我安慰和自我肯定。他倾慕东皋子的豪情壮志,对北山公的遭遇表示同情,显示出他对历史名人的敬仰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最后,他提到自己写小诗自陶冶情操,表达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个人修养的重视,认为不需要追求功名利禄和科举制度的认可。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对历史人物的赞叹,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的思考和对自身价值的思索。它展示了作者对贤人风范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个人修养的重视。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jīng xíng zhōng yě duō xīn zhǒng, jiǎn diǎn gāo yáng shǎo jiǔ tú.
经行中野多新塚,检点高阳少酒徒。
zòng bù néng péi yōng chóu lǐ, shàng kān tiān rù luò yīng tú.
纵不能陪雍畴礼,尚堪添入洛英图。
ài dōng gāo zi shēng chén zuì, mù běi shān gōng sǐ shì yú.
爱东皋子生沉醉,慕北山公死諡愚。
lài yǒu xiǎo shī zì táo xiě, hé xū zhe lùn xué wáng fú.
赖有小诗自陶写,何须著论学王符。
韵脚: 拼音:mù běi shān gōng sǐ shì yú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慕 (形声。从心,莫声。本义依恋;向往) 同本义 慕,习也。--《说文》。按,思也。 其往也如慕。--《礼记·檀弓》 巨室之所慕。--《孟子·万章》 人少,则慕父母。 又如慕义(向往正义);慕向(思慕向往);慕企(企慕,仰慕);慕位(思慕权位);慕尚(向往推崇);慕思(向往;仰慕思念) 仰慕;羡慕 诱慕于名位。--《淮南子·原道》。注贪也。” 衡不慕当世。--《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慕古(仰慕古人);慕仰(仰慕);慕羡(羡慕);慕艳(艳羡);慕效(羡慕仿效);慕利(追求财利);慕蔺(钦慕贤能的人 慕mù ⒈想念思~。 ⒉敬仰,向往,喜爱并想得到~仰。~名。羡~。

:北 方位名。与南”相对 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 然则北通巫峡。--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宋·苏轼《石钟山记》 沛公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又北向。--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正北;西北;东北;北邙(即氓山。在河南洛阳市北。东汉及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泛指墓地);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公〈形〉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公,平分也。--《说文》 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韩非子·五蠹》 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春秋·元命苞》 兼覆无私谓之公。--《贾子·道术》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上》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公气(正大,公正);公素(公正质朴);公洁(公正廉洁);公慎(公正谨慎);公诚( 公gōng ⒈国家的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文。~款。~粮。~而忘私。立党为~。爱护~共财产。 ⒉正直,合理~事~办。~正无私。买卖~平。 ⒊共同的,大家认可的,大家适用的~约。~认。~海。 ⒋能普遍用于同类事物的~式。 ⒌让大家知道~布账目。可以~开。发布~报。 ⒍雄性的~牛。 ⒎称祖辈或年老的男人大~。外~。老~ ~。 ⒏丈夫的父亲赡养~婆。 ⒐对男子的尊称诸~。 ⒑〈古〉五等爵位(~侯伯子男)的第一等。 ⒒公制的计量单位和历法~斤。~里。~尺。~历。~元。 ⒓ ⒔ ⒕ ⒖ ⒗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死,民之卒事也。--《说文》 死者,人之终也。--《列子·天瑞》 庶人曰死。--《礼记·曲礼》 沁人曰死。--《礼记·檀弓》 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左传·哀公十六年》 楚令尹死。╠《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亡何国变,宁南死。--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又如死生(死亡和生存);死过(死去,去世);死限(死期,寿命的期限) 死sǐ ⒈生物失去生命,跟"活"相对~亡。~得其所。 ⒉拼命,不顾性命不怕~。决一~战。 ⒊不可调和的,誓不两立的~敌。~对头。 ⒋不活动,不灵活~水。~板。~气沉沉。 ⒌不通的~巷道。堵~漏洞。~路一条。 ⒍在形容词后,〈表〉程度到了极点讨厌~了。真是乐~人。

:愚 (会意。从心,从禺。从心,与性情有关。禺,猴属,兽之愚者。本义愚蠢,愚昧) 同本义 愚,戆也。--《说文》 三赦,曰惷愚。--《周礼·司刺》 靡哲不愚。--《诗·大雅·抑》 又 哲人之愚。 非是是非谓之愚。--《荀子·脩身》 深知祸福谓之知,反知为愚。--《贾子道术》 以惑愚瞽。--明·刘基《卖柑者言》 使君一何愚。--《乐府诗集·陌上桑》 愚人所为愚。--唐·韩愈《师说》 愚者亦明。--清·黄宗羲《原君》 又如愚若胶柱(胶住调节乐弦的柱再去弹奏,只能弹出单一无变化的音调。比喻愚笨到像 愚yú ⒈笨,傻~笨。~蠢。~人。~昧。 ⒉使愚蠢~民政策(反动统治者实行的使人民处于无知和闭塞状态的政策)。 ⒊耍弄,欺骗~弄。为人所~。 ⒋谦词~兄。~以为。虞yú ⒈意料,预料以防不~。 ⒉计谋好,有准备以~待不~者胜。 ⒊忧患艰~。无~。忧~。 ⒋欺骗尔~我诈。 ⒌朝代名。传说是夏代之前的朝代,即"有虞氏",著名的君主是舜。 ⒍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西省平陆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