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嵯峨千仞控炎陬

"嵯峨千仞控炎陬"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08:44:13


简介: “嵯峨千仞控炎陬”出自宋代莫洞观的《游罗浮》,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uó é qiān rèn kòng yán zōu,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出处: 《游罗浮》
内容:
嵯峨千仞控炎陬,铁作桥梁石作楼。
五岭众山皆拱附,三神一岛自漂流。
气凌沧海遥相视,看入青云势未休。
借问穉川今在否,待飞双燕结真游。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莫洞观
诗人介绍: 莫洞观,道士,容州(今广西容县)人,居罗浮石洞(《罗浮志》卷四)。
翻译:

诗词:《游罗浮》
作者:莫洞观

嵯峨千仞控炎陬,
铁作桥梁石作楼。
五岭众山皆拱附,
三神一岛自漂流。
气凌沧海遥相视,
看入青云势未休。
借问穉川今在否,
待飞双燕结真游。

中文译文:
高峻的山峰屹立千仞,控制着灼热的火焰。
铁制的桥梁,石头建造的楼阁。
五岭和众多山峰都屈服在这里,
三座神岛自然漂流。
气势高耸入云,俯瞰苍茫的海洋,
注视着蔚蓝的天空,雄伟的势头不停息。
请问,穉川如今在哪里,
期待着两只燕子飞来结成真正的游览。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临罗浮山的景象和情怀。罗浮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著名的神山,它的壮丽和神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诗中用嵯峨、铁梁、石楼等形象描述了山峰的高耸和坚实。五岭山脉和其他山峰都向罗浮山低头,显示了其独特的地位和吸引力。三座神岛自然漂流,暗示了神秘而不可捉摸的存在。诗句中的气势凌沧海,看入青云,表明罗浮山的雄伟与辽阔,超越了一般的尘世繁华。最后的两句诗中,借穉川和双燕结真游的意象,表达了作者的愿望,渴望能够亲身体验罗浮山的真正美丽和神奇。

赏析:
《游罗浮》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描绘山峰、桥梁、楼阁等景物,展示了罗浮山壮丽的姿态。诗句中的五岭众山皆拱附,表达了罗浮山与其他山峰的差异和独特魅力,给人以肃穆崇拜之情。同时,通过描述气凌沧海、看入青云等表达手法,使诗中的气势和景象更加壮观。最后两句诗中的穉川和双燕象征着一种向往和期待,诗人希望能够亲自来到罗浮山,领略真正的美景。整首诗以奇峻的山峰、神秘的神岛为背景,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自由自在的心境,给人以启迪和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cuó é qiān rèn kòng yán zōu, tiě zuò qiáo liáng shí zuō lóu.
嵯峨千仞控炎陬,铁作桥梁石作楼。
wǔ lǐng zhòng shān jiē gǒng fù, sān shén yī dǎo zì piāo liú.
五岭众山皆拱附,三神一岛自漂流。
qì líng cāng hǎi yáo xiāng shì, kàn rù qīng yún shì wèi xiū.
气凌沧海遥相视,看入青云势未休。
jiè wèn zhì chuān jīn zài fǒu, dài fēi shuāng yàn jié zhēn yóu.
借问穉川今在否,待飞双燕结真游。
韵脚: 拼音:cuó é qiān rèn kòng yán zōu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嵯 (形声。从山,差声。本义山势高峻) 同本义 嵯,山貌也。--《说文》 嵯,高也。--《广雅》 崔巍嵯峨。--《史记·司马相如传》 嵯 cuó 【嵯峨】山势挺拔高竣。 嵯cī 1.见"嵾嵯"。 2.见"崔嵯"。 3.见"嵯岈"。

:峨  (形声。从山,我声。本义山势高峻。常峨峨”连用)泛指高大 峨,嵯峨也。--《说文》 峨,高也。--《广雅·释诂四》 冠浮云之峨峨。--《楚辞·惜贤》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明·魏学洢《核舟记》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明·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峨然(高貌);峨巍(高魇样子);峨舸(高大的船);峨冠(高的冠冕);峨冕(高冠) 峨峨 峨冠博带 峨é高。巍峨。 峨 é 亦作"峩"。 ①山势高峻。 ②引申为卓然特立。参见"峨然"。 ③矗起,高耸。 ④峨眉山的省称 【峨弁 ① 亦作"峩弁"。 ②武官戴的高冠。 【峨岷】峨眉山与岷山的并称。 【峨冠】 ① 亦作"峩冠"。 ② 高冠。 【峨冠博帶】高冠和阔衣带。古代儒生或士大夫的装束。 【峨眉寶光】人背对太阳立于山顶,前方云层或雾层上出现的围绕人影的彩色光环。因四川省峨眉山上最常见,故名。也称佛光。参见"峨眉"。 【峨峨】 ①亦作"峩峩"。 ②高貌。 ③盛壮,盛美。 【峨眉】也写作峨嵋﹑峩眉。山名。在四川峨眉县西南,因山势逶迤,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佛教称为光明山,道教称为"虚灵洞天"﹑"灵陵太妙天"。其脉自岷山绵延而来 ,突起为大峨﹑中峨﹑小峨三峰。顶部为玄武岩覆盖,有峨眉宝光﹑舍身崖﹑洗象池﹑龙门洞等胜匚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并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又山东 ﹑河南﹑安徽﹑福建﹑广西等省亦有形如蛾眉,以"峨眉"为名的山。 【峨峨洋洋】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鎟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鎟子期曰善哉!峩峩兮若泰山。志 在流水,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峨峨湯湯】 ① 亦作"峩峩湯湯"。 ②形容乐声高亢奔放。 【峨冕】 ①亦作"峩冕"。 ②高冠。古代大夫以上所服。亦指戴高冕;受爵赏。 【峨舸】 ①亦作"峩舸"。 ②高大的船。 【峨嵋】即峨眉。 【峨然】 ①高貌。 ②卓然特立貌。 【峨髻】高高的发髻。 【峨巌】 ①亦作"峩巌"。 ②高大貌。亦以形容文笔挺拔。 【峨阨】 ①亦作"峩阨"。 ②高大的宫阙。 【峨巍】 ①亦作"峩巍"。 ② 高大貌。 【峨鬟】 ①亦作"峩鬟"。 ②高高的环形发髻。

:千〈数〉 (形声。从十,人声。本义数目。十百为千) 同本义 千,十百也。--《说文》 又如千夫(一千个成年男子);千门(千家);千社(25家为社,千社为25000家);千祀(千年,千代);总数为一千;千乘(兵车千辆);千载(千年) 千 〈形〉 比喻数甚大;许许多多 清丽千眼。--陆机《文赋》。注光色盛貌。” 又如千千(比喻数目很多);千般(多种花样);千寻(形容极高);千钟(丰厚的俸禄。指富贵);千万劫(很长久);千式百样(各种各样);成千上万;白发三千丈;千丁(很多人);千人坑 (指堆积大量人尸的土坑);千山(极言山多);千百(极言其多);千帆 千qiān ⒈数目十个百为一~。 ⒉〈表〉众多,极大~军万马。~辛万苦。 ⒊ ⒋ ⒌ ⒎"。

:仞 (形声。从人,刃声。本义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尺,汉制七尺) 同本义 仞,伸臂一寻八尺也。--《说文》 按,诸说不一 筑宫仞有三尺。--《礼记·祭义》 深八尺谓之洫,深二仞谓之浍。--《考工记·匠人》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涣《凉州词》 夫子之墙数仞。--《论语·子张》 春秋时楚地名,在今湖北省十堰市东 子越自石溪,子贝自仞以伐庸。--《左传》 用同刃”。锋刃,借指刀剑之类的兵器 仞rèn〈古〉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控〈动〉 (形声。从手,空声。本义开弓) 同本义 控,引也。--《说文》 控弦破左的。--曹植《白马篇》 或控弦以弊筋骨。--《抱扑子·金丹》 将军角弓不得控。--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又如控弦(拉弓,持弓);控弦之士(士兵。控弦开弓射箭);控背(控身。躬身行礼) 勒马 控骄马,鞭袅芦花。--董解元《西厢记》 又如控抑(抑制);控勒(勒住马缰);控马(驾驭马匹,骑马) 控制 控蛮荆而引瓯、越。--王勃《滕王阁序》 又如控单(盖东西的布单等);控扼(控制扼守);控番引夷( 控kòng ⒈告状,告发~告。 ⒉操纵,节制,调节~制。遥~。失~。 ⒊投,落下~于地。 ⒋ 控qiāng 1.敲打。

:炎 (会意。从二火。本义火苗升腾) 同本义 炎,火光上也。--《说文》 火曰炎上。--《书·洪范》 秉畀炎火。--《诗·小雅·大田》 南有炎火千里。--《楚辞·大招》 顷之,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资治通鉴》 又如炎上(火焰向上;火向上燃烧) 焚烧 大炎昆冈,玉石俱焚。--《书·胤征》 今时复旱,如炎如焚。--《后汉书》 炎 炎热,酷热 赫赫炎炎。--《诗·大雅·云汉》。传热气也。” 南方曰炎天,又东北曰炎风。--《吕氏春秋·有始》 观炎气之相仍兮 炎yán ⒈热~风酷暑。~热的夏天。 ⒉焚烧,燃烧~燎。 ⒊〈古〉传说中我国上古时代的帝王我们同是~黄子孙。 ⒋ 。皮肤~。 炎tán 1.指言论美盛。参见"炎炎"。 2.古国名。 炎yàn 1.火光;火焰。 2.明亮;光亮。 3.光照。

:陬 (形声。从阜(鑦??),取声。阜”是土山,与区域有关。本义山的角落) 同本义 陬,阪隅也。--《说文》 陬,角也。--《广雅》 在陵之诹。--《补亡诗》 五岳之土…若在陬,陵之阳。--《管子》 归路意昏,落日在岭陬。--杨万里《次日醉归》 隅, 又如陬隅(室内西南角);陬维(边隅,角隅) 春秋鲁地。在今山东曲阜东南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史记》 边远偏僻的地方 其荒陬谲诡。--左思《吴都赋》 监土木于僻陬,绝交通于首 陬zōu角,角落。〈引〉山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