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X 檄笔骚情俱妙绝

"檄笔骚情俱妙绝"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02:48:21


简介: “檄笔骚情俱妙绝”出自宋代刘克庄的《送方文甫判官》,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í bǐ sāo qíng jù miào jué,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送方文甫判官》
内容:
檄笔骚情俱妙绝,它人才少子才多。
分桐江派从初祖,在孔门中占二科。
此去潘舆添燕喜,向来韩木尚婆娑。
传闻仲举高悬榻,应待元寮入礼罗。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刘克庄
诗人介绍: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翻译:

《送方文甫判官》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檄笔骚情俱妙绝,
它人才少子才多。
分桐江派从初祖,
在孔门中占二科。
此去潘舆添燕喜,
向来韩木尚婆娑。
传闻仲举高悬榻,
应待元寮入礼罗。

诗意:
这首诗词是刘克庄送别方文甫判官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方文甫才情出众的赞美,称他是少有的才子。方文甫来自桐江派,这个派别自从创立以来就在孔庙中赫赫有名,占据了两个科目的地位。他的离去使得潘舆增添了欢喜之情,而韩木则依然保持着宁静的态度。传闻中,仲举高高悬挂着榻榻米,必定要等待元寮的到来才能入座。

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方文甫的赞美和描绘,展示了他的才情和在孔庙中的地位。诗中使用了一些典故和意象,增添了诗意的深度和趣味。

首先,诗中提到了檄笔骚情,形容方文甫的才情出众,檄指的是旗帜,象征着方文甫的文采犹如高高飘扬的旗帜,骚情指的是他的才情之美。这一描写展示了方文甫在文学上的卓越才华。

其次,诗中提到了桐江派,指的是方文甫所属的派别。这个派别在孔庙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占据了两个科目,显示了方文甫在学术上的成就和地位。

接着,诗中描绘了送别的场景。潘舆因为方文甫的离去而增添了喜悦之情,这表明方文甫的离去对他们而言是一件好事,可能是因为方文甫的才华将会继续发扬光大。相比之下,韩木则保持着宁静的态度,显示出他们对方文甫的离去并没有太多感触。

最后,诗中提到了传闻中的仲举和元寮。仲举高悬榻指的是仲举将榻榻米高高悬挂,可能是等待元寮的到来。这里的意象暗示了方文甫的离去将会给后来的学子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他们需要等待元寮的到来才能继续学习和进步。

整首诗词通过对方文甫的赞美和描绘,展现了他的才情和在学术上的地位,同时也透露出送别时的喜悦和期待。通过运用典故和意象,诗人赋予了诗词更深层次的意义,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í bǐ sāo qíng jù miào jué, tā rén cái shǎo zǐ cái duō.
檄笔骚情俱妙绝,它人才少子才多。
fēn tóng jiāng pài cóng chū zǔ, zài kǒng mén zhōng zhàn èr kē.
分桐江派从初祖,在孔门中占二科。
cǐ qù pān yú tiān yàn xǐ, xiàng lái hán mù shàng pó suō.
此去潘舆添燕喜,向来韩木尚婆娑。
chuán wén zhòng jǔ gāo xuán tà, yīng dài yuán liáo rù lǐ luó.
传闻仲举高悬榻,应待元寮入礼罗。
韵脚: 拼音:xí bǐ sāo qíng jù miào jué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仄韵) 入声九屑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檄 (形声。本义檄文) 同本义 太祖得书,便命移檄。--《英烈传》 制府檄下。--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文檄”即檄文。古代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奉檄守御。--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传檄(传布檄文);羽檄(上插鸟羽的古代征兵军书) 泛指信函 使君子年善?来檄可求。--王安石《寄丁中允》 檄 用檄文晓谕或声讨 按察司行文檄了知县去。--《儒林外史》 檄其人士,于政治宗教,皆欲 檄xí〈古〉用于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文。传~声讨。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 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筽,秦谓之筽。从聿从竹。--《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 笔 bǐ ①写字画图的用具钢~、蜡~、粉~。 ②(写字、画画、作文等的)笔法运~得当。 ③用笔写出代~。 ④笔画二字有两~。 ⑤量词一~帐、一~好字。 【笔触】书画、文学作品等的笔法,格调锋利的~。 【笔调】文章风格~清新。 【笔端】写作、写字、绘画时的运笔以及所表现的意境奇光异景尽收~。 【笔法】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这篇小说的~很新颖。 【笔锋】 ①笔尖。 ②书画的笔势;文章的气势。 【笔供】用笔写出来的供词。与口供相对。 【笔画笔顺检字法】汉字字典查阅检索方法之一。要求根据笔画的多少和笔顺的先后来查检。 【笔记文】文体的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 【笔力】写字、画画或做文章所表现出的功力~刚劲。 【笔路】 ①笔法。 ②写作的思路这篇文章~奇特。 【笔势】 ①写字、画画用笔的风格。 ②文章的气势。 【笔削】古时在竹简、木简上写字,要删改得用刀刮去,称削◇来用做请人修改文章的敬辞。笔记录。削删改。 【笔意】书画或诗文中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意境。写字、绘画时运笔的精心构思以及所表现的风格、功力。也指诗文的意境。 【笔札】札是古时写字用的小木片,后来用笔札指纸笔,又转指写的文章。 【笔战】用文章来进行辩论,打官司,与舌战相对。 【笔者】某篇文章或某书的作者(多为作者的自称)。

:骚 (形声。从马,蚤声。本义刷马) 同本义 骚,摩马。--《说文》。段玉裁注人曰搔,马曰骚,其意一也。摩马,如今人之刷马。” 骚动;动乱 骚,扰也。--《说文》。按,谓马扰动也。 骚,动也。--《尔雅》 徐方绎骚。--《诗·大雅·常武》 南阳骚动。--《后汉书·李通传》。注骚,亦动也。” 九年而王室始骚。--《国语·郑语》 又如骚害(骚扰,伤害);骚骚(急迫的样子);骚杀(下垂飘动的样子);骚边(骚扰边境) 通搔”。抓,挠,以指甲轻刮 其人坚劲,寡有疥骚,终无瘠酲。╠ 骚sāo ⒈动乱,扰乱,不安定~动。~乱。~扰。 ⒉文体名,因屈原所著《离骚》而得名。~体。~人(诗人)。 ⒊同"臊"。一种臭味,特指狐腋臭~气。 ⒋ ①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离骚》。泛指文学。借指才华,文采稍逊风~。 ②原指姿容俏丽,后多指妇女言行轻佻。 骚sǎo 1.全部;尽数。 骚xiāo 1.地名用字。蒲骚,春秋地名,在今湖北省应城市西北。

:情〈名〉 (形声。从心,青声。本义感情) 同本义 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说文》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击能。--《礼记·礼运》又 人情者,圣王之田也。 情伪相感。--《易·系辞》。虞注情阳也。” 情者,阴之化也。--《白虎通·情形》 情者,性之质也。--《荀子·正名》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览物之情--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情所欲居。--清·黄宗羲《原君》 遂利之情。 又如情熟(亲密);情款(情意诚挚融洽);情悃(情意;感情真挚,诚心诚意);情 情qíng ⒈喜、怒、哀、乐等心理状况~绪。感~。 ⒉状况,状态~况。~态。表~。实~。军~。病~。 ⒊指爱情~书。谈~。 ⒋指情分,情面求~。讲~。 ⒌ ⒍ ⒎ ⒏

:俱 (形声。从人,具声。本义走在一起,在一起) 同本义 俱,皆也。--《说文》 而仪与之俱。--《战国策·齐策》。注偕也。” 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庄子·天运》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史记·魏公子列传》 百余人俱。--《汉书·李广苏建传》 与李陵俱。 处与之俱。--《世说新语·自新》 使与书俱。--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等同 所谓后者应不俱也。--《素问·三部九侯论》。注犹同也。” 伊尹、箕子才俱也,伊尹为相,箕子为奴。--《论衡》 俱 俱jù ⒈全,都~黑。~在。百废~兴。 ⒉在一起行则与~,止则相对。 ⒊ 俱jū 1.姓。晋有俱石公,唐有俱文珍。见《晋书.石勒载记》﹑《旧唐书.宦官传》。

:妙 (会意兼形声。从女,从少,少亦声。美妙少女。本义美,好) 同本义 尽所历妙。--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又如天镜之句为妙;妙巧(美妙奇巧);妙香(特好的香气);妙丽(容貌美好);妙观(美妙的观察);妙引(佳美的文辞);妙色(庄严或美丽的色彩) 神妙 其当是其妙处不传。--《世说新语·文学》 又如妙理(神妙的道理);妙略(夺谋,妙计);妙契(神妙的契合);妙用(神妙的作用);妙笔(神妙之笔。指书画或文字的高手) 精妙;精微 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 妙(玵)miào ⒈美,好~语。美~。 ⒉奇巧,神奇奇~。巧~。~计。~用。~手回春。 ⒊小,微小纤~。 ⒋玄,深奥玄~。天下~理至多。 ⒌〈古〉通"渺"。深远~远不测。 妙miǎo 1.细小,微小。 2.远。

:绝 (会意。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 同本义 绝,断丝也。--《说文》 冠缨索绝。--《史记》 又如绝缨(冠缨断绝。比喻宽宏大量) 引申为断,断绝 绝,断也。--《广雅》 举鼎绝膑。--《史记·始皇纪》 必绝其谋。--《战国策·秦策》 楚诚能绝齐。(绝齐,与齐国断绝外交关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绝秦赵之欢。--《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绝秦望。 得水则为绝。--《庄子·至乐》 绝人以玦。--《荀子·大略》 秦王惊,自引而起,袖 绝jué ⒈断,隔断~交。~缘体。 ⒉完,完全,穷尽气~。~无例外。~处逢生。敌人陷入~境。 ⒊极,非常~密。~伦。~妙。~大多数。~无仅有。〈引〉高超,独特~技。~招。 ⒋一定,无论如何~不允许贪赃枉法。 ⒌ ⒍ ①极端,非常~顶的聪明。 ②最高峰泰山~顶。会当凌~顶。 ⒎ ①最,极~对可靠。 ②完全,一定~对办得好。 ③无条件的,不受任何限制的~对存在于相对之中,在相对中有~对。 ④只根据一个条件测算的~对温度。~对高度。 ⒏ 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