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M 梅糁疏林昨夜春

"梅糁疏林昨夜春"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4 16:03:42


简介: “梅糁疏林昨夜春”出自宋代范成大的《晚步北园》,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éi sǎn shū lín zuó yè chū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出处: 《晚步北园》
内容:
刮地晴飙退海痕,出门无扇可障尘。
麦粘瘠土何时雪?梅糁疏林昨夜春
天镜风烟疑梦事,鬓霜时节尚官身。
裹章束带朝还暮,惭愧青鞋紫领巾。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范成大
诗人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翻译:

诗词:《晚步北园》

刮地晴飙退海痕,
出门无扇可障尘。
麦粘瘠土何时雪?
梅糁疏林昨夜春。
天镜风烟疑梦事,
鬓霜时节尚官身。
裹章束带朝还暮,
惭愧青鞋紫领巾。

中文译文:

晴朗的风从大地上刮过,海面上的痕迹被风吹散,
出门在外没有扇子来遮挡尘土。
麦地上的黏土何时才会下雪?
梅花糁在疏林中,昨夜迎来了春天。
天空的镜子中飘来风烟,使人怀疑这是不是一个梦境,
鬓角上的霜花表明时节已经进入了官人的晚年。
裹着文凭,束着腰带,早晨朝廷,傍晚归家,
我为自己的青鞋和紫领巾感到惭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范成大在北园晚间漫步时的心情和感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生活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身身份地位的思考和反思。

首先,诗中描绘了自然景物,如晴朗的风、海痕、麦地和梅花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敏感和对自然变化的关注。

其次,诗中表达了作者自身的情感和思考。作者提到出门无扇,显示了他在外行走时感受到尘土的困扰,暗示了他在世俗纷扰中的无奈和疲惫。他思念麦地上的雪,表达了对冬天的期待和对岁月流转的思考。梅花糁昨夜春,传递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对春天的渴望。

诗的后半部分则着重描绘了作者自身的身份和处境。天镜风烟疑梦事,表明作者对身边的景物和变化产生了怀疑和迷茫,暗示了他对人生真实性的思考。鬓霜时节尚官身,描述了作者进入晚年,头发开始有霜花,同时提及官身,暗示了作者的官员身份和他对自身地位的思考。

最后,诗中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份的惭愧和自省。裹章束带朝还暮,形容了作者的日常行程,从早晨朝廷到傍晚归家,展现了他作为官员的责任和忙碌。而惭愧青鞋紫领巾,则暗示了作者对自己身份的反思和对官员身份的矛盾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生活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身身份地位的思考和反思。诗中融合了自然与人生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于时光流转、人生起伏和身份认同的深刻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情感共鸣。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绪,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guā dì qíng biāo tuì hǎi hén, chū mén wú shàn kě zhàng chén.
刮地晴飙退海痕,出门无扇可障尘。
mài zhān jí tǔ hé shí xuě? méi sǎn shū lín zuó yè chūn.
麦粘瘠土何时雪?梅糁疏林昨夜春。
tiān jìng fēng yān yí mèng shì, bìn shuāng shí jié shàng guān shēn.
天镜风烟疑梦事,鬓霜时节尚官身。
guǒ zhāng shù dài cháo hái mù, cán kuì qīng xié zǐ lǐng jīn.
裹章束带朝还暮,惭愧青鞋紫领巾。
韵脚: 拼音:méi sǎn shū lín zuó yè chūn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梅 (形声。从木,每声。本义楠木) 同本义 其木多梅梓。--《山海经·中山经》 有条有梅。--《诗·秦风·终南》 墓门有梅。--《诗·陈风·墓门》。按,子青不可食。 梅树 酸 灵山其木多桃李梅杏。--《山海经·中山经》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 梅(榤、槑)méi ⒈落叶乔木。早春先开花,后生叶,花有白、红等色,香味浓。果实青色,熟时黄色,味酸甜,可吃或制蜜饯、果酱等。未成熟的果实,加工制成"乌梅",供药用或饮料用。也 特指梅花或梅的果实腊~。望~止渴。 ⒉

:糁 米粒;饭粒 厨乏聚蝇之糁。--《续传灯录》 又如糁粒(米粒) 散粒,碎粒 糁 以米和羹 七日不食,藜羹不糁。--刘向《说苑·杂言》 洒,散落 六街惊糁,阿香车里行雷。--《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又如糁盘(宋代风俗,除夕祭祀祖先及百神,在庭院架松柴齐屋,举火焚之) 涂抹;粘 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明·魏学洢《核舟记》 糁(紃)sǎn ⒈〈方〉指煮熟的米粒。 糁(紃、籸)shēn ⒈谷类磨成的渣粒大米~儿。

:疏 (会意。疋”有通的意思。本义疏导,开通) 同本义 疏,通也。--《说文》。疋者,破包足动也。孕则塞,生则通。因转注为开通分远之谊,俗字作痚,故汉疏广之后,隐其半为束氏。 疏为川谷,以导其气。--《国语·周语》。注通也。” 禹疏九河。--《孟子·滕文公上》 疏为川渎、沟洫、陂池。--《柳宗元《天说》 水之利害,自古而然。禹疏沟洫,随山浚川。--《史记·河渠书赞》 又如疏决(疏浚;开通);疏漏(漏水);疏源(疏通水源);疏瀹(疏浚,疏通);疏辟(疏通开浚);疏涤(疏浚清理;疏通清除);疏治(疏通治理);疏凿(打通阻塞 疏shū ⒈去掉阻塞,使畅通~通。~导。~河道。 ⒉分,分散~队。~散。 ⒊稀,不密稀~。~星。~落。 ⒋不亲密~远。 ⒌粗~食。 ⒍粗心,不周密~忽。~漏。 ⒎不熟悉生~。 ⒏空虚,不实空~。才~学浅。 ⒐注释古文并对前人的注释加以引申或说明~证。注~。 ⒑分条陈述。旧时又指给皇帝的奏议奏~。 疏shù 1.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 2.奏章。 3.指上奏章。 4.指阐释经书及其旧注的文字。 5.引申为阐释。 6.指书信。 7.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祈祷文。 8.旧时募 化用的簿册。 9.指捐款。

:林〈名〉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同本义 林,平土有丛木曰林。--《说文》 野外谓之林。--《尔雅·释地》 有鹤在林。--《诗·小雅·白华》 每大林麓。--《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 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释名》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晋·陶潜《桃花源记》 蔽林间窥之。--《黔之驴》 又如竹木林;山林(有山有树林的地方);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树林,丛林);林浪(林琅、琳琅、林郎。丛林);林麓(森林与山脚);林泉(林木与泉石);林错 林lín ⒈成片的树木或竹子等树~。竹~。森~。防护~。封山育~。 ⒉指林业农~牧副渔。 ⒊〈喻〉林立的、众多的,在一起的人或事石~。碑~。儒~。著作之~。 ⒋

:昨 (形声。从日,乍声。本义隔夜,上一天) 同本义 昨,垒日也。--《说文》。按,絫日,从日,乍声。 昨,隔日也。--《苍颉篇》 夏日复昨。--《尔雅》 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庄子·外物》 又如昨伲(昨日);昨而子(今天的前一天);昨日子(昨天);昨几(昨天);昨夜(昨天夜里);昨宵(昨夜);昨暝(昨晚) 泛指往日;过去 觉今是而昨非。--晋·陶潜《归去来兮辞》 昨夜见军帖。--《乐府诗集·木兰诗》 昨下第。--唐·李朝威《柳毅传》 昨间海令为母寿。--《明史》 又如昨年(去年);昨先(先前);昨前(从前) 昨zuó今天的前一天~天。~晚。泛指过去,以往~昔。今是~非。

:夜 (形声。金文字形。从月,亦声。本义从天黑到天亮的时间) 同本义 夜,舍也。天下休舍也。--《说文》 夜,暮也。--《广雅》 夜呼旦。--《周礼·鸡人》。注夜,夜漏未尽,鸡鸣时也。” 辛卯夜,恒星不见。--《左传·庄公七年》。疏;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 夜者阴。--《周髀算经》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卫风·氓》 昨夜见军帖。--《乐府诗集·木兰诗》 三日三夜。--《世说新语·自新》 又如夜游子(爱在晚上游荡的人);夜里个(昨天);夜合钱(妓女接客所收的报酬);夜行人(夜间秘密行事的人,如盗贼 夜(亱)yè ⒈由天黑到天明的一段时间,跟"昼"、"日"相对~间。昼~操劳。~以继日。 ⒉

:春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 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同本义 春,推也。从苃屯,从日,苃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苮。--《说文》 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尔雅·释天》 春者何,岁之始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为此春酒。--《诗·豳风·七月》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