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X 消遣百年须底物

"消遣百年须底物"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6 10:22:49


简介: “消遣百年须底物”出自宋代苏轼的《赠葛苇》,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iāo qiǎn bǎi nián xū dǐ wù,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出处: 《赠葛苇》
内容:
竹椽茅屋半摧倾,肯向蜂窠寄此生。
长恐波头卷室去,欲将船尾载君行。
小诗试拟孟东野,大草闲临张伯英。
消遣百年须底物,故应怜我不归耕。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苏轼
诗人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翻译:

《赠葛苇》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竹椽茅屋半摧倾,
肯向蜂窠寄此生。
长恐波头卷室去,
欲将船尾载君行。
小诗试拟孟东野,
大草闲临张伯英。
消遣百年须底物,
故应怜我不归耕。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轼写给名叫葛苇的朋友的赠诗。诗中描绘了苏轼自己生活在摇摇欲坠的竹椽茅屋中,但他仍然愿意将这种困苦的生活寄托于诗歌之中。他担心自己的房屋会被洪水冲走,但他愿意将船尾作为友人的座位,载着友人一同离去。苏轼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葛苇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过着消遣百年的闲散生活,不愿意回归田园劳作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苏轼的情感和思考。首两句描绘了苏轼生活环境的贫破,但他仍然愿意将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寄托于这种境况之中。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苏轼对友人的思念和愿望,他愿意将自己的船尾作为友人的座位,一同离开这个寥寂的生活。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轼使用了孟东野和张伯英这两位古代文人的名字,试图将自己与他们相提并论,表达自己的文人身份和闲散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轼不愿意回归田园劳作的心情,他希望过着自由自在的消遣生活,不受束缚。

整首诗词简洁有力,通过对自己生活环境的描写和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苏轼独特的生活态度和文人情怀。诗中的意境清新自然,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思念之情。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通过对生活的思考,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独立思考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zhú chuán máo wū bàn cuī qīng, kěn xiàng fēng kē jì cǐ shēng.
竹椽茅屋半摧倾,肯向蜂窠寄此生。
zhǎng kǒng bō tóu juǎn shì qù, yù jiāng chuán wěi zài jūn xíng.
长恐波头卷室去,欲将船尾载君行。
xiǎo shī shì nǐ mèng dōng yě, dà cǎo xián lín zhāng bó yīng.
小诗试拟孟东野,大草闲临张伯英。
xiāo qiǎn bǎi nián xū dǐ wù, gù yīng lián wǒ bù guī gēng.
消遣百年须底物,故应怜我不归耕。
韵脚: 拼音:xiāo qiǎn bǎi nián xū dǐ wù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入声五物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消 (形声。从水,肖声。本义消除;消灭) 同本义 消,尽也。--《说文》 消息阴阳。--枚乘《七发》。注消,灭也。” 消雰埃于中宸。--张衡《西京赋》。注消,散也。” 热多则筋弛骨消。--《素问·皮部论》。注消,烁也。” 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孟子》 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三国志·魏志》 娘娘一肚子气没地方散去,借酒消愁。--京剧《贵妃醉酒》 又如消索(灭尽,散亡);消炎(消除炎症;消除炎热);消弭(消灭停止) 消失,完全不存在 内君 消xiāo ⒈溶解,散失~融。~散。~失。瓦解冰~。 ⒉除去,灭掉~除。~炎。~毒。~灭。 ⒊减少,耗费~磨。~耗。~费。 ⒋排遣,度过~遣。~愁。~夏。 ⒌需要不~说。只~两天。 ⒍经得起吃得~。更能~几番风雨。 ⒎ ⒏ ①不利的,否定的除去~极因素。 ②不主动,不求进取克服~极态度。 ⒐ ⒑ ⒒

:遣〈动〉 同本义 遣,纵也。--《说文》 遣之日读诔。--《周礼·太史》。注谓祖庙之庭,大奠将行时也。” 大丧饰遣车。--《周礼·巾车》 书遣于策。--《仪礼·既夕礼》 遣车视牢具。--《礼记·杂记》。送葬载牲体之车也。” 遣车一乘。--《礼记·檀弓》。注人臣赐车马者,乃得有遣车”。按,此字古专于用凶礼。 又如遣俘(遣还俘虏);遣还(犹遣返) 派。派去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权意不欲遣质。--《三国志·周瑜传》注 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征其 遣qiǎn ⒈差,派差~。派~。~兵。~将。 ⒉送,打发~送。~返。~使。 ⒊消散,排除~闷。消~。排~。 ⒋〈古〉指官吏遭谪贬在~中。 遣qiàn 1.古时随葬之物。 2.指遣策。 3.古代将葬时祭奠。

:百 (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十个十。一百,100 百,十十也。--《说文》 律中百钟。--《淮南子·时则》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百辆之迎(用隆重仪式迎娶新妇);百日(一百天;人死后的一百天,请僧道诵经或作道场);百户(一百户人家;统兵百人之官) 概数。言其多,许多的,众多的 千禄百福。--《诗·大雅·假乐》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乐府诗集·木兰诗》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又如百花争艳;百发百中。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秊,谷熟也。--《说文》 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谷梁传·桓公三年》 五谷大熟为大有年。--《谷梁传·宣公十六年》 丰年多黍多秊。--《诗·周颂·丰年》 有年。--《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 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书·多士》 又指一年的收成 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 又 凶年不免于死亡。 又如年登(谷物丰收);年荒(谷物歉收);年丰(年成丰收);年饥(年成荒 年(秊)nián ⒈时间单位。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因为有余数,所以公历规定, 平年三百六十五天, 闰年三百六十六天。 ⒉岁数~龄。~纪。也指按年龄划分的阶段青~。壮~。老~。 ⒊时期乾隆~间。清朝末~。 ⒋年节,有关年节的过~。新~。~画。~糕。 ⒌庄稼收成情况~景。~成。丰~。 ⒍ ⒎ ⒏ ①一年一晃就是两个~头儿。 ②时代旧社会那~头儿,穷人够苦呀。 ③年景这个~头儿好,大丰收。

:须 (本字作须”◇来写成有魀,现在又简化为须”。象形。从页,从彡,页,头,彡,表毛饰。指人面上的毛。本义胡须) 同本义 须,面毛也。--《说文》 须,谓颐下之毛。--《礼记·礼运》引《说文》 有君子白皙鬷须眉。--《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大夫以鱼须文竹。--《礼记·玉藻》 美须髯。--《汉书·高帝纪》 下担捋髭须。--《乐府诗集·木兰诗》 须发咀。--《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须眉浊物(指趋炎附势,丧失气节的男人);虬须(卷曲的胡子);银须;黄须;长须;软须;须麋(须眉) 野兽的魀。泛指动、 须xū ⒈ ①须要务~注意、必~努力。 ②姓。 ⒉等待;等到。 ⒊ ①原来指长在下巴上的胡子,后来泛指胡须~发、~眉。 ②须子触~、花~。

:底 (形声。从广,氐声。本义止住;停滞) 同本义 底,止居也。--《说文》 勿使有壅蔽湫底。--《左传·昭公元年》 又 底禄以德。 有所底止。--《左传·宣公三年》 盟以底信。--《左传·昭公十三年》 戾久将底。--《国语·晋语》 又如底止(结局);底着(停滞;滞留);底遏(遏止);底滞(滞留) 隐藏 达到 引致 磨砺 底 dǐ ①物体的最下部分~层、鞋~。 ②根基;基础;留作根据的~稿、根~。 ③(年或月的)末尾年~。 ④花纹图案的衬托面蓝~白花。 ⑤达到终~于成(终于成功)。 ⑥何什么~事。 ⑦姓。 【底版】见【底片】 ①。 【底本】 ①留做底子的稿本。 ②抄本或刊印本所根据的本子。 ③校勘时作为依据的本子。 【底比斯】古埃及中王国和新王国时代的首都。位于尼罗河中游两岸,遗址在今埃及卢克索和卡尔纳克一带。是著名的阿蒙神庙所在地。前88年被毁。 【底边】平面几何图形与图纸下面一边平行的边。但在某些几何图形中底边则是固定的。如梯形的底边是其相平行的两边,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是与腰不等的一边。 【底定】稳定。 【底肥】见【基肥】。 【底面】立体几何图形与侧面相对而说的一面。如棱柱的面,圆台的面。 【底盘】 ①汽车、拖拉机等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驱动传动机构、行使机构和控制机构。 ②电子仪器内安装基本零件的底板。 【底片】 ①拍摄过的用来洗印照片的胶片。又叫底版。 ②未经拍摄的胶片。 【底栖植物】生长在海洋、河湖底部或附着在水底物体上的植物。如海带及其他藻类植物等。 【底数】 ①事情的原委;预定的计划、数字等心里有个~。 ②〈数〉求一个数的若干次方时,这个数就是底数。如求an,a就是底数。 ②〈数〉在对数logab中,a叫做底数。 【底特律】美国大湖区伊利湖与休伦湖之间圣克利尔湖西岸要港、第五大工商城市。位于底特律河口。世界著名的汽车城。 【底物磷酸化】〈生〉底物(代谢物)经氧化、脱水,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形成高能键,然后再转移给二磷酸腺苷,使其磷酸化生长三磷酸腺苷的过程。 【底细】(人或事物的)根源;内情。 【底薪】工资的基数;基本工资。 【底蕴】事物的详细情况。 底de 1.结构助词。犹的。 2.旧时语体文中专用以表示领属关系。 3.结构助词。犹地。 底zhǐ 1.引致;达到。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说文》 物以群分。--《礼记·乐记》 四时之散精为物。--《淮南子·天文》 物也者,大共名也。--《荀子·正名》 九曰物贡。--《周礼·太宰》 又如物品(各种财货、物件);物母(万物的本源);物曲(物的性能);物如(事物的本源);物序(事物的规律);物祖(万物之祖);物际(事物的界限);物恺(愿各物安乐);物灵(万物之 灵);物用(百物器用) 物件,东西 庞然大物。--唐·柳宗元《三 物wù ⒈东西~品。矿~。爱护公~。 ⒉我以外的人(多指众人)恐遭~议。待人接~。 ⒊内容,实质言之有~。空洞无~。 ⒋ ⒌ ⒍ ⒎ ①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世界~质不灭。 ②指供穿、吃、住、用等的东西~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