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D 叮咛记取儿家

"叮咛记取儿家"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9:46:07


简介: “叮咛记取儿家”出自宋代李从周的《清平乐》, 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dīng níng jì qǔ ér jiā,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出处: 《清平乐》
内容:
美人娇小。
镜里容颜好。
秀色侵入春帐晓。
郎去几时重到。
叮咛记取儿家
碧云隐映红霞。
直下小桥流水,门前一树桃花。
朝代: 宋代
分类: 清平乐
诗人: 李从周
诗人介绍: 李从周,宋,字肩吾(书史会要作李肩吾,字子我,号滨州),彭山(今四川彭山)人。博见疆志书名之学世亦鲜及之。为魏文靖公门人。能书,取隶楷之合于六书者,作字通行于世。《书史会要》、《鹤山集》。
翻译:

中文译文:
《清平乐》
美人身姿娇小。明镜中容颜绝丽。秀色逐渐融入春天的早晨帷幕。郎君何时能再次归来呢。请你牢记我家的嘱咐。碧云遮蔽下红霞闪耀。小桥上流淌的溪水一直流向远处,门前一棵桃花芬芳盛开。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美人的容貌和等待爱人归来的情思为主题。诗中描绘的美人姿容娇小,明镜照出的容颜美丽绝伦,她的秀色仿佛渐渐融入春天的早晨。诗人期待郎君的归来,希望他能速速返回,而他嘱咐美人要记住他的家庭规矩。诗中还描绘了碧云隐没下的红霞美景,小桥上流淌的溪水和门前盛开的桃花。

赏析:
《清平乐》以简洁优美的词句描绘了美人的容貌和等待爱人归来的情感。诗人选择了恰如其分的描写手法,通过描绘美人的娇小、容颜明镜中的美丽,以及她的秀色融入春天的景象,展现了美人的娇柔可爱和出众的容貌。与此同时,诗中暗含了诗人对郎君的期盼和挂念,他希望爱人能及早归来,并嘱咐她要记住家庭的规矩。

在描绘自然景物方面,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碧云隐现下的红霞和小桥上流淌的溪水,以及门前盛开的桃花,为诗中增添了更多秀美的意象。这些景物的描绘,呈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同时也与诗中所表达的等待和期盼形成了对比。整首诗以朴实、自然的词句,为读者展现了美人的容颜和等待爱人归来的情感,发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给人一种清平的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měi rén jiāo xiǎo.
美人娇小。
jìng lǐ róng yán hǎo.
镜里容颜好。
xiù sè qīn rù chūn zhàng xiǎo.
秀色侵入春帐晓。
láng qù jǐ shí zhòng dào.
郎去几时重到。
dīng níng jì qǔ ér jiā.
叮咛记取儿家。
bì yún yǐn yìng hóng xiá.
碧云隐映红霞。
zhí xià xiǎo qiáo liú shuǐ, mén qián yī shù táo huā.
直下小桥流水,门前一树桃花。
韵脚: 拼音:dīng níng jì qǔ ér jiā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叮 (形声。从口,丁声。本义切嘱。如叮咛) 同本义 虫类用针形口器刺人 力叮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如叮得满身是红块 比喻紧跟不放 叮 形容清脆的响声 叮 dīng ①再三交代~嘱。 ②追问~问、又~了一句。 ③蚊虫等用针形口器插入人畜皮肤吸血蚊~虫咬。 【叮咛】见【丁宁】。 【叮嘱】多次嘱咐。

:咛(形声。从口,宁声。双音词叮咛”,一再嘱咐)--见叮咛” 咛(嚀)níng

:记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 同本义 记,疏也。--《说文》 记,识也。--《广雅》 记有成。--《礼记·内则》 记间之学。--《礼记·学记》 凡所经履,莫不暗记。--《后汉书·应奉传》 常记溪亭日暮。--宋·李清照《如梦令》 吾记天圣中。--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望中犹记。--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记混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回忆,记忆);记心(记在心上,常用于叮嘱);记念(挂心;惦念);记忆(记在心里) 记载,记录 记,书也。 记jì ⒈思念,把所见、所闻等事物保持在脑子里,跟"忘"相对惦~。牢~。~性强。~得住。 ⒉用文字写下来~账。登~册。~录(也作"纪录")。~要(也作"纪要")。 ⒊描写事物的书、文章或文体~载。~述。笔~。杂~。旅游~。大事~。《岳阳楼~》。 ⒋印章图~。戳~。 ⒌标志~号。暗~。 ⒍量词他挨了两~耳光。 ⒎

:取〈动〉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 耳) 同本义 取,捕取也。--《说文》 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周礼》 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取吴元济。--《资治通鉴·唐纪》 斩获敌人的首级为取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宋·苏轼《阳关词》 拿 取数斗归。--三国魏·邯郸 取qǔ ⒈拿,得到~书。~款。~得成绩。 ⒉采用,选用,接受~材。录~。去粗~精。~长补短。 ⒊寻求~乐。求~。~笑(开玩笑)。 ⒋攻克,强夺~城。夺~。 ⒌按一定的根据或条件做~齐。~决。 ⒍〈古〉通"娶"。 ⒎ ⒏ ⒐ ⒑ 取qū 1.通"趋"。趋向。 2.通"趋"。疾走。 3.距离;相隔。 4.见"取虑"。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儿 ér ①小孩子婴~。 ②年轻人(多指青年男子)男~。 ③儿子~女。 ④词尾,同前一字连成一个卷舌音小孩~。 【儿歌】儿童文学的一种。一般与童谣合称为儿童歌谣。儿歌是指反映儿童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歌。形式短小活泼,用辞简明,节奏明快,韵律响亮,适合儿童接受和传唱。 童谣则指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 【儿化】〈语〉汉语普通话和某些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即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和前头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又叫儿化韵。 【儿化韵】见【儿化】。 【儿童节】见【六一儿童节】。 【儿童文学】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包括童话、诗歌、小说、故事、戏剧等形式,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适应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的智力和爱好。 【儿童心理学】心理学分支之一。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儿戏】像小孩子那么闹着玩。比喻对重要的工作或事情不负责、不认真视同~。 儿rén 1.见《说文.儿部》。 儿ní 1."齯"的古字。参见"齯齿"。 2.姓『有儿宽。见《汉书》本传。

:家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本义屋内,住所) 同本义 家,居也。从宀,豭省声。--《说文》 家人内也。--《易·杂卦传》 上地家七人。--《周礼·小司徒》。注有夫有妇,然后为家。” 夙夜浚明有家。--《书·皋谟》 开国承家。--《易·师》 室为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诗·周南·桃夭》注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陶潜《桃花源记》 引申表示住宅、房屋 家jiā ⒈家庭,人家,也指有关家庭的我~。~务事。发~致富。~喻户晓。四海为~。闲谈~常。 ⒉像家庭一样的关系亲如一~。 ⒊谦词。对别人称自己家属中比自己年龄大或辈分高的~兄。~母。 ⒋从事某种工作或掌握某项专门技术的人农~。渔~。作~。科学~。电脑专~。 ⒌学术流派儒~。法~。百~争鸣。 ⒍人工饲养的~兔。~畜。 ⒎词尾。常用于年龄、性别、身分等之后,〈表〉一类的人老人~。女孩~。自~。 ⒏量词三~人户。两~工厂。 ⒐ ①指一般的用具、工具、乐器、或武器等这~伙真好用。 ②轻视,玩笑他算什么~伙。 ③亲热的称呼小~伙挺聪明。 ④指牲畜或坏人这~伙不是好东西。 ⒑ 家jie词尾小童~。整夜~哭。震天~响。"家"另见jiā。 家jia 1.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 2.方言。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 家gū 1.古时对女子的尊称。 2.婆婆。参见"家翁"。 3.六朝时对嫡母的称呼。参见"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