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L 朗公垂老尚吟诗

"朗公垂老尚吟诗"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30 22:51:44


简介: “朗公垂老尚吟诗”出自宋代王禹偁的《次韵和朗公见赠》,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ǎng gōng chuí lǎo shàng yín shī,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出处: 《次韵和朗公见赠》
内容:
朗公垂老尚吟诗,曾泛三湘看九疑。
欲问劳生心扰扰,强酬佳句思迟迟。
红尘策马殊无味,碧嶂携僧自合宜。
共待中条山有雪,寺楼吟尽更同谁。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王禹偁
诗人介绍: 王禹偁(chēng)(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翻译:

《次韵和朗公见赠》是宋代王禹偁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朗公垂老尚吟诗,
曾泛三湘看九疑。
欲问劳生心扰扰,
强酬佳句思迟迟。
红尘策马殊无味,
碧嶂携僧自合宜。
共待中条山有雪,
寺楼吟尽更同谁。

诗意:
这首诗词是王禹偁以次韵和朗公见赠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描绘了朗公垂老仍然热衷于吟诗,曾经游历过三湘之地,观赏过九疑山的壮丽景色。王禹偁想询问朗公辛劳的心情,但一直迟迟没有找到合适的佳句来表达自己的思绪。他感叹在红尘世界中奔波劳碌的生活乏味无趣,而与僧人一同登上碧嶂山则更加合适自己的心境。最后,他们共同期待着中条山上的雪景,希望在寺楼中吟唱尽情,与谁共享这美好时光。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对朗公的描写,表达了对老年人仍然保持热情和追求艺术的敬佩之情。同时,通过对红尘世界和僧人生活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于追求内心宁静和自我满足的向往。最后,以中条山上的雪景和寺楼吟唱的场景作为诗词的结尾,给人以希望和美好的感觉,也表达了对于共享美好时光的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追求和内心感受的思考,同时展现了对于自然和艺术的热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lǎng gōng chuí lǎo shàng yín shī, céng fàn sān xiāng kàn jiǔ yí.
朗公垂老尚吟诗,曾泛三湘看九疑。
yù wèn láo shēng xīn rǎo rǎo, qiáng chóu jiā jù sī chí chí.
欲问劳生心扰扰,强酬佳句思迟迟。
hóng chén cè mǎ shū wú wèi, bì zhàng xié sēng zì hé yí.
红尘策马殊无味,碧嶂携僧自合宜。
gòng dài zhōng tiáo shān yǒu xuě, sì lóu yín jǐn gèng tóng shuí.
共待中条山有雪,寺楼吟尽更同谁。
韵脚: 拼音:lǎng gōng chuí lǎo shàng yín shī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朗〈形〉 (形声。从月,良声。本义明亮) 同本义 朗,明也。--《说文》 高朗令终。--《诗·大雅·既醉》 其圣能光远宣朗。--《国语·楚语下》 新而不朗。--《淮南子·原道》 朗月垂光。--嵇康《琴赋》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潜《桃花源记》 天朗气清。--王羲之《兰亭集序》 又如朗白(明亮发白);朗朗(光明亮洁的样子;声音清脆嘹亮);朗鉴(明鉴);朗亮(雪亮);朗明(明亮);朗净(明净);朗烈(明亮);朗朗烈烈(大大方方;理直气壮) 声音清晰响亮 朗咏清川飞夜霜。--李白《劳劳亭歌》 又如 朗lǎng ⒈明亮明~。晴~的天。突然开~。 ⒉声音响亮~读。~咏。

:公〈形〉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公,平分也。--《说文》 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韩非子·五蠹》 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春秋·元命苞》 兼覆无私谓之公。--《贾子·道术》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上》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公气(正大,公正);公素(公正质朴);公洁(公正廉洁);公慎(公正谨慎);公诚( 公gōng ⒈国家的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文。~款。~粮。~而忘私。立党为~。爱护~共财产。 ⒉正直,合理~事~办。~正无私。买卖~平。 ⒊共同的,大家认可的,大家适用的~约。~认。~海。 ⒋能普遍用于同类事物的~式。 ⒌让大家知道~布账目。可以~开。发布~报。 ⒍雄性的~牛。 ⒎称祖辈或年老的男人大~。外~。老~ ~。 ⒏丈夫的父亲赡养~婆。 ⒐对男子的尊称诸~。 ⒑〈古〉五等爵位(~侯伯子男)的第一等。 ⒒公制的计量单位和历法~斤。~里。~尺。~历。~元。 ⒓ ⒔ ⒕ ⒖ ⒗

:垂 (形声。从土,声。本义边疆) 通陲”。边疆;边境 垂,远边也。--《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 垂,疆也。--《广韵》 寡人无良边垂之臣。--《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战国策·秦策四》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曹植《白马篇》 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荀子·臣道》 堂檐下靠阶的地方 又如垂堂(堂边近阶处屋檐下) 垂 垂挂 垂带悸兮。--《诗·卫风·芄兰》 垂发。--《后汉书·邓禹传》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玉台新咏·

:老〈形〉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形。本义年老,衰老) 五十至七十岁的高龄 老,考也。七十曰老。--《说文》 七十以上曰老。--《礼记·曲礼》 有父母耆老而无昆弟者以告。--《国语·吴语》。注六十曰耆,七十曰老。” 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六十称耋,七十称老。” 老冉冉其将至兮。--《楚辞·离骚》 六十以上为老男,五十以上为老女。--《管子·海王》注 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又如老钝(年老迟钝);老家人(老仆人);老院子(老仆人);老丹青(老画 老lǎo ⒈年纪大 ①跟"少"、"幼"相对百岁~人。~当益壮。 ②对年纪大的人的尊称张~。敬~院。 ⒉时间长 ①以前的,长久的,原来的~同学。~同事。~地方。 ②经历长,经验丰富~手。~练。~专家。 ③陈旧的,过时的~式样。~调重弹。 ④跟"嫩"相对~南瓜。 ⑤经常,总是她呀,~是勤勤恳恳地工作。 ⒊衰竭,疲怠楚师~矣。 ⒋很,极~早。~远。 ⒌排行在末尾的~儿子。~妹子。 ⒍词头 ①用在称呼上~师。~赵。~兄。 ②用在排行次序上~大。~二。 ③用在某些动、植物名称上~鼠。~虎。~包谷。 ⒎ ①老人自称。 ②父亲的俗称。 ③〈古〉哲学家老子(李聃)。 ④狂妄自大的人的自称~子天下第一。 ⒏ ①旧时指官吏。现多用于讽刺不要做官当~爷。 ②〈方〉外祖父。 ⒐ ①诚实,坦率。 ②规规矩矩,不惹事生非。

:尚〈副〉 (会意。从八,向声。本义尚且) 同本义 尚,曾也。--《说文》 尚无为。--《诗·王风·免爰》 又 尚无造。 尚求其雌。--《诗·小雅·小弁》 亦尚一人之庆。--《书·秦誓》 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资治通鉴·唐纪》 臣以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尚有不少;尚来得及;尚未娶亲;尚待研究;尚兀自(还;尚且);尚尔(尚且这样);尚自(尚且);尚然(尚且);尚犹(犹,还) 还;仍然 赵王使使(派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史记·廉颇蔺相如 尚shàng ⒈尊崇,注重,提倡~贤。崇~。~武。 ⒉还其时~早。~待研究。 ⒊ 尚cháng 1.见"尚羊"。 2.通"常"。 3.通"尝"。曾经。

:吟 (形声。从口,今声。唫为吟的本字。本义呻吟、叹息) 同本义 吟,呻也。--《说文》 吟,叹也。--《苍颉篇》 呿吟至微。--《素问·宝命全形论》。注谓吟叹也。” 昼吟宵哭。--《战国策·楚策》 相送悲吟不尽情,关山陇坂高无极。--明·何景明《陇右行送徐少参》 又如吟呻(呻吟。因痛苦而发出哼哼声);吟啸(悲叹;哀号) 吟咏;诵读 倚树而吟。--《庄子·德充符》 则将吴吟。--《战国策·秦策》。注歌吟也。” 盗跖吟口。--《荀子·不苟》 吟青黄。--《汉书·礼乐志》。注 吟(唫)yín ⒈声调抑扬地念颂~诗。~咏。 ⒉一种诗体的名称梁父~。天姥~。泛指诗歌~社(诗社)。 ⒊叹息昼~宵哭。 ⒋鸣,叫莺~。猿~。 吟yǐn 1.见"噤吟"。 吟jìn 1.闭口。

:诗 (形声。从言,寺声。本义诗歌) 同本义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诗,志也。--《说文》 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国语·鲁语》 教六师,曰风,曰赋,曰比,曰典,曰雅,曰颂。--《周礼·大师》。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临清流而赋诗。--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诗筒(装诗稿的竹筒);诗瓢(放诗稿的瓢勺);诗友(以诗词唱和的朋友);诗虎(作成诗句的灯谜);诗流(诗的流别系统);诗案(因诗获罪的案件);诗眼(诗句中最为工巧传神的 一个字);诗债(指向他人乞诗或索和未及酬答);诗传(诗集);诗狱 诗shī ⒈文体名。形式很多,它是可以歌咏或朗诵的韵文。 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