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黩兵烽燧息

"黩兵烽燧息"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8:14:30


简介: “黩兵烽燧息”出自宋代晁说之的《送蒲君赴陕西漕属》,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ú bīng fēng suì xī,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出处: 《送蒲君赴陕西漕属》
内容:
殽函为客乐,巴蜀故乡荣。
风雪担书梦,旌旗从使行。
黩兵烽燧息,积粟犬羊平。
同谷曾谈话,知君笔阵横。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晁说之
诗人介绍: 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晁说之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翻译:

《送蒲君赴陕西漕属》是宋代晁说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殽函为客乐,巴蜀故乡荣。
风雪担书梦,旌旗从使行。
黩兵烽燧息,积粟犬羊平。
同谷曾谈话,知君笔阵横。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送别蒲君前往陕西漕属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蒲君的祝福和对他的期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关切。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殽函为客乐,巴蜀故乡荣。”表达了诗人对蒲君的祝福和对他的快乐之情。殽函和巴蜀都是指蒲君的故乡,诗人希望他能在异地快乐安康,同时也希望他的故乡能够繁荣昌盛。

接下来的两句“风雪担书梦,旌旗从使行。”描绘了蒲君奔赴陕西漕属的艰辛和梦想。蒲君背负着信件,穿越风雪,追逐着自己的梦想,旌旗飘扬,象征着他的使命。

接着的两句“黩兵烽燧息,积粟犬羊平。”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国家的期望。黩兵烽燧指的是战争的烽火,诗人希望战乱能够平息,人民能够安居乐业。

最后两句“同谷曾谈话,知君笔阵横。”表达了诗人与蒲君的深厚友谊和对他才华的赞赏。诗人与蒲君曾在同一个谷地交谈过,了解到他的才华横溢,对他的未来充满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蒲君的旅程和对国家的期望,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快乐和和平的向往,展现了宋代士人的情怀和对社会的关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iáo hán wèi kè lè, bā shǔ gù xiāng róng.
殽函为客乐,巴蜀故乡荣。
fēng xuě dān shū mèng, jīng qí cóng shǐ xíng.
风雪担书梦,旌旗从使行。
dú bīng fēng suì xī, jī sù quǎn yáng píng.
黩兵烽燧息,积粟犬羊平。
tóng gǔ céng tán huà, zhī jūn bǐ zhèn héng.
同谷曾谈话,知君笔阵横。
韵脚: 拼音:dú bīng fēng suì xī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三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黩 (形声。从黑,卖声。本义污浊) 同本义 黩,握持垢也。--《说文》。段玉裁注垢非可握持之物,而入于握持,是辱也。” 黩,污也。--《汉书·谷永传》注 亟则黩。--《公羊传·桓公八年》 又如黩昏(污浊昏乱) 轻慢不敬 敬而不黩。--《汉书·郊祀志》 黩,狎也。--《广雅·释言》 又如黩慢(轻浮而不庄重);黩贱(轻视);黩近(亲近,狎近) 引申为黑色的 林木为之润黩。--《文选·左思·吴都赋》。李善注黩,黑茂貌。” 黩 污辱 黩 dú轻率;轻举妄动。 【黩武】滥用武力;好战。

:兵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同本义 兵,械也。--《说文》 掌五兵。--《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陈五兵。--《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榡、弓矢也。” 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匡谬正俗》 离为戈兵。--《易·说卦》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议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

:烽〈名〉 (形声。从火,夆声。本义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同本义 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赵寇至,且入界。”--《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烽警(报警的烽火) 指战火 指烽火台 泛指举火 后 烽 fēng ⒈烽火,〈古〉边防报警的烟火。敌人来犯时,守卫的人就点火烧烟相告~ 火台。〈喻〉战火~ 火连天。 ⒉ 【烽燧】〈古〉遇敌人来犯,边防人员点火报警,夜里点的火叫烽,白天烧的烟叫燧。

:燧 (会意。从火,遂声。本义古代取火器) 同本义 燧,塞上亭守烽火者。--《说文》 燧,以取火于日。--《玉篇》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五蠹》 钻燧取火。--《论语·阳货》 命夙驾载燧。--《左传·文公十年》 钻燧取火,以化腥臊。--《人类的出现》 幽王为熢燧。--《史记·周本纪》。正义炬火也。” 又如燧(铜)镜(古代用以向日取火) 火炬之类 前驱举燧,后乘抗旌。--曹植《应诏诗》 烽火台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 燧suì ⒈上古时代取火的器具~石。木~。金~。 ⒉〈古〉举火告警的烽烟 烽~。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息,喘也。--《说文》 亦孔之。--《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 尚不敢惕息。--《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 则心惕息。--《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苏武传》 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明史·王复传》 又如喘息(急促呼吸);息息(呼吸;气息出入);息窒(窒息,呼吸困难);息响(呼吸的声音);息贲(中医病名。指呼吸急 息xī ⒈呼吸喘~。~ ~相关。 ⒉叹叹~。 ⒊歇,停止休~。停~。~怒。~事宁人。 ⒋滋生,繁殖灾~。生~。 ⒌利钱利~。月~。年~。 ⒍新闻,音信消~。信~。 ⒎子女子~。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