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N 懦则不能强谏

"懦则不能强谏"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10:06:24


简介: “懦则不能强谏”出自先秦谷梁赤的《虞师晋师灭夏阳》, 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nuò zé bù néng qiáng jiàn,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出处: 《虞师晋师灭夏阳》
内容:
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
虞无师,其曰师,何也?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
其先晋何也?为主乎灭夏阳也。
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
灭夏阳而虞、虢举矣。
虞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晋国之宝也。
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
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
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
”公曰:“宫之奇存焉,必不使也。
”荀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
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
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
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
”公遂借道而伐虢。
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
”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
宫之奇又谏曰:“语曰:‘唇亡齿寒。
’其斯之谓与!”挈其妻、子以奔曹。
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
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朝代: 先秦
分类: 古文观止,历史,故事
诗人: 谷梁赤
诗人介绍: 谷梁赤,战国经学家。名或作喜、寘、俶,字子始,山东省菏泽定陶人。相传为子夏弟子。治《春秋》,初仅口说流传,至谷梁赤,为《春秋》残亡,多所遗失,乃为经作传,称《春秋谷梁传》。
翻译:

虞师晋师灭夏阳翻译及注释

翻译
  不是国都而说灭,是看重夏阳。虞国的军队不足一个师,《春秋》说是师,为什么呢?因为虞国写在晋国之前,不可以不说师。它写在晋国之前是为什么呢?灭夏阳是它为主的。夏阳,是虞、虢交界处虢国的一个要塞。夏阳一失,虞、虢两国都可占领了。虞国为什么要为主灭夏阳呢?晋献公想要讨伐虢国,荀息说:“君主为什么不用北屈出产的马,垂棘出产的璧,向虞国借路呢?”献公说:“这是晋的国宝,如果受了我的礼物而不借路给我,那又拿它怎么办?”荀息说:“这些东西是小国用来服事大国的。它不借路给我们,一定不敢接受我们的礼物。如受了我们的礼而借路给我们,那就是我们从里面的库藏里拿出来,而藏在外面的库藏里,从里面的马房里拿出来,而放在外面的马房里。”献公说:“宫之奇在,一定不让的。”荀息说:“宫之奇的为人,心里明白,可是怯懦,又比虞君大不了几岁。心里明白,话就说得简短,怯懦就不能拚命谏阻,比虞君大不了几岁,虞君就不尊重他。再加上珍玩心爱的东西就在耳目之前,而灾祸在一个国家之后,这一点要有中等智力以上的人才能考虑到。臣料想虞君是中等智力以下的人。”献公就借路征伐虢国。宫之奇劝谏说:“晋国的使者言辞谦卑而礼物隆重,一定对虞国没有好处。”虞公不听,就接受了晋国的礼物而借路给晋国。宫之奇又谏道:“俗语说:‘唇亡齿寒。’岂不就说的这件事吗!”他带领自己的老婆孩子投奔到曹国去了。晋献公灭了虢国,五年以后占领了虞国。荀息牵着马捧着璧,走上前来说:“璧还是这样,而马的牙齿增加了。”

注释
虞:周文王时就已建立的姬姓小国,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
晋:西周始封姬姓国,晋献公时都于绛(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
师:可泛指军队,也可专指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荀子·礼论》:“师旅有制。”五百人为旅,五旅为师。下面传文说“虞无师”,就是专指二千五百人的军队编制。
夏阳:虢邑,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约三十五里。《左传》作下阳,因另有上阳,以作下阳为是。夏、下同音通假。
虢:周初始封姬姓国,有东、西、北虢之分,东虢、西虢已先亡于郑、秦。晋献公所伐为北虢,占地当今河南三门峡和山西平陆一带,建都上阳(今河南陕县李家窑村)。
举:攻克,占领。
晋献公(?——前651):名诡诸,晋武公之子,在位二十六年。在此期间伐灭了周围一些小国,为其子晋文公称霸打下了基础。据《史记·晋世家》,晋献公伐虢的借口是虢国在晋国内乱中支持了他先君的政敌。
荀息(?——前651):晋献公最亲信的大夫,食邑于荀,亦称荀叔。献公病危时以荀息为相托以国政,献公死后在宫廷政变中为里克所杀。
屈:即北屈,晋地名,在今山西省吉县东北。
乘(shèng):古以一车四马称为一乘。这里专指马。
垂棘:晋地名,在今山西省潞城县北。
府:古时国家收藏财物、文书的地方。
宫之奇:虞大夫,刘向《说苑·尊贤》说:“虞有宫之奇,晋献公为之终死不寐。”
曹:西周始封姬姓国,都陶丘(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南)。
马齿:马每岁增生一齿。
加长(zhǎng):增添。

读音: fēi guó ér yuē miè, zhòng xià yáng yě.
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
yú wú shī, qí yuē shī, hé yě? yǐ qí xiān jìn, bù kě yǐ bù yán shī yě.
虞无师,其曰师,何也?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
qí xiān jìn hé yě? wéi zhǔ hū miè xià yáng yě.
其先晋何也?为主乎灭夏阳也。
xià yáng zhě, yú guó zhī sāi yì yě.
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
miè xià yáng ér yú guó jǔ yǐ.
灭夏阳而虞、虢举矣。
yú zhī wéi zhǔ hū miè xià yáng hé yě? jìn xiàn gōng yù fá guó, xún xī yuē:" jūn hé bù yǐ qū chǎn zhī chéng chuí jí zhī bì, ér jiè dào hū yú yě?" gōng yuē:" cǐ jìn guó zhī bǎo yě.
虞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晋国之宝也。
rú shòu wú bì ér bù jiè wú dào, zé rú zhī hé?" xún xī yuē:" cǐ xiǎo guó zhī suǒ yǐ shì dà guó yě.
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
bǐ bù jiè wú dào, bì bù gǎn shòu wú bì.
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
rú shòu wú bì ér jiè wú dào, zé shì wǒ qǔ zhī zhōng fǔ, ér cáng zhī wài fǔ qǔ zhī zhōng jiù, ér zhì zhī wài jiù yě.
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
" gōng yuē:" gōng zhī qí cún yān, bì bù shǐ yě.
”公曰:“宫之奇存焉,必不使也。
" xún xī yuē:" gōng zhī qí zhī wéi rén yě, dá xīn ér nuò, yòu shào zhǎng yú jūn.
”荀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
dá xīn zé qí yán lüè, nuò zé bù néng qiáng jiàn shào zhǎng yú jūn, zé jūn qīng zhī.
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
qiě fú wán hǎo zài ěr mù zhī qián, ér huàn zài yī guó zhī hòu, cǐ zhōng zhī yǐ shàng nǎi néng lǜ zhī.
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
chén liào yú jūn zhōng zhī yǐ xià yě.
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
" gōng suì jiè dào ér fá guó.
”公遂借道而伐虢。
gōng zhī qí jiàn yuē:" jìn guó zhī shǐ zhě, qí cí bēi ér bì zhòng, bì bù biàn yú yú.
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
" yú gōng fú tīng, suì shòu qí bì, ér jiè zhī dào.
”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
gōng zhī qí yòu jiàn yuē:" yǔ yuē:' chún wáng chǐ hán.
宫之奇又谏曰:“语曰:‘唇亡齿寒。
' qí sī zhī wèi yǔ!" qiè qí qī zi yǐ bēn cáo.
’其斯之谓与!”挈其妻、子以奔曹。
xiàn gōng wáng guó, wǔ nián ér hòu jǔ yú.
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
xún xī qiān mǎ cāo bì ér qián yuē:" bì zé yóu shì yě, ér mǎ chǐ jiā cháng yǐ.
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

韵脚: 拼音:nuò zé bù néng qiáng jiàn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六谏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懦〈形〉 (形声。从心,需声。本义胆小,含有软弱之意;弱) 同本义 懦,驽弱者也。--《说文》 少懦于诸侯。--《国语·晋语》 而性懦愚,沉于国家大事,开罪于先生。--《战国策·齐策》 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左传·僖公二年》 众皆笑其懦,不青坚守。--《三国演义》 懦者必怒。--唐·韩愈《原毁》 又 懦者必悦。 又如懦小(懦弱胆小);懦弛(软弱懈怠);懦退(软弱畏缩);懦恧(软弱);懦软(软弱);懦庸(软弱庸陋);懦谨(胆小谨慎);懦善(软弱善良);懦衿(文弱书生) 柔软 懦nuò软弱,胆小~弱。~夫。怯~。

:则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同本义 则,等画物也。--《说文》 则,法也;则,常也。--《尔雅》 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管子·七法》 均守平则。--《周礼·大司马》 法则以驭其官。--《周礼·太宰》 掌则以逆都鄙之治。--《周礼·太史》。注亦法也。” 有物有则。--《诗·大雅·庶民》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子·形势》 又如则天(以天为 则zé ⒈规则,规律,制度准~。法~。总~。细~。 ⒉榜样,模范以身作~。 ⒊效法~先人之法。 ⒋就,便,那么有~改之,无~加勉。唇亡~齿寒。 ⒌却(〈表〉转折)今~不然。 ⒍乃,是,就是(〈表〉肯定判断)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⒎做,作,常见于古小说中~甚(做什么)?不~声。 ⒏连词。用于对比句或两件事先后相承内~百姓疾之,外~诸侯叛之。响了预备铃,~同学们陆续走入教室。 ⒐假若,假使今~来,沛公(刘邦)恐不得有此。 ⒑量词,指成文的条数寓言两~。试题五~。新闻三~。 ⒒在一、二、三等数字后,表示列举事项一~屋少,二~人多,故住房紧张。 ⒓ 则zhī 1.姓。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能〈名〉 (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 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 能,熊属。足似鹿。--《说文》 梦黄能入于寝门。--《左传·昭公七年》。贾注兽也。” 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 才能,能力 各奏尔能。--《诗·小雅·宾之初筵》 无异能者。--唐·柳宗元《三戒》 募有能捕之者。--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有千里之能。--唐·韩愈《杂说》 表恶其能。--《资治通鉴》 又如能处(本事;能耐);无能(没有能力);低能(能力低下);逞能(显示自己能干);各 能néng ⒈才干,本领~力。才~。各尽所~。 ⒉有能力的人~人。~者为师。招贤进~。 ⒊会,胜任,做得到~够。她~做。~上~下。 ⒋应该你不~这样马虎。 ⒌物理学名词。"能量"的简称~源。热~∷~。 ⒍ ⒎ 能nái 1.三足鳖。 能nài 1.通"耐"。受得住。 2.姓。 能tái 1.通"台"。古星名。 2.(今读tāi)见"能始"。 3.通"态"。形态。

:强 (形声。从虫,弘声。本义米中小虫) 同本义 通襁”。襁褓 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史记·鲁周公世家》 强 (通彊。弱的反义词) 弓有力 彊,弓有力也。--《说文》 强,健也。--《广韵》 材官引彊。--《史记·绛侯世家》 强弩之末。--《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强弩(用机括发射的强弓) 强盛;势力大 不可谓强。--《墨子·公输》 兵革之强。--《战国策·秦策》 天下强国无过齐者。--《战国策·齐策》 自胜者强。--《 强(強、彊)、犟(勥)jiàng不屈,任性,固执倔~。脾气~。别~嘴嘛。"强"另见qiáng。 强(強、彊)qiǎng ⒈硬要,迫使~词夺理。~迫命令。 ⒉尽力,竭力,勉强~谏(谏规劝)。~人所难。 强(強、彊)qiáng  ⒈健壮,有力,跟"弱"相对~健。~壮。~大。~盛。挽弓当挽~。 ⒉增多,加固增~。加~。~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指农业)。 ⒊好,程度高今年生活比往年~。~将手下无弱兵。工作能力~。 ⒋有余,略多百分之三十~。 ⒌凶狠~横。~暴。 ⒍ ⒎ ⒏ ①坚决,剧烈~烈抗议。 ②鲜明的,程度很深的~烈的阳光。 强qiāng 1.见"强水"。 强jiāng 1.见"强强"。 2.通"僵"。毙,死。 3.通"僵"。僵硬,不灵活。 4.通"疆"。

:谏 (形声。从言,柬声。本义直言规劝) 同本义 谏,证也。--《说文》 谏者,正也。--《楚辞·七谏序》 谏,犹正也。以道正人行。--周礼·司谏》注 掌谏五恶。--《周礼·保氏》。注以礼义正之。” 三谏不从。--《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 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左传·僖公二年》 保氏常谏王恶。--《周礼·地官》 大臣强谏。--《战国策·赵策》 扶苏以数谏。--《史记·陈涉世家》 忠谏之路。--诸葛亮《出师表》 不为拒谏。--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谏阻纳质( 谏jiàn〈古〉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其改正错误或过失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