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Y 椰腹拈来即书簏

"椰腹拈来即书簏"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20:09:05


简介: “椰腹拈来即书簏”出自宋代刘克庄的《与林中书李礼部同宿囊山三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ē fù niān lái jí shū lù,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出处: 《与林中书李礼部同宿囊山三首》
内容:
三儒夜话俱忘寝,户外纵横卧仆夫。
椰腹拈来即书簏,芋头煨熟当行厨。
谪仙岂是无诗种,处士相传有句图。
师服何曾能把笔,短章吟就改还涂。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刘克庄
诗人介绍: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翻译:

《与林中书李礼部同宿囊山三首》是刘克庄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李礼部在囊山中同宿的情景,表达了忘却尘世纷扰、追求自我修养的心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三儒夜话俱忘寝,
户外纵横卧仆夫。
椰腹拈来即书簏,
芋头煨熟当行厨。

谪仙岂是无诗种,
处士相传有句图。
师服何曾能把笔,
短章吟就改还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写作者与李礼部在囊山共宿的情景为主线,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展示了两位士人忘却世俗琐事,专心修身养性的境界。

首两句描述了他们夜晚的对话,并表示他们完全忘记了睡眠,放任自己在户外随意地躺卧。这里的"户外纵横卧仆夫"意味着他们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休息,不受拘束。

接下来两句"椰腹拈来即书簏,芋头煨熟当行厨"描写了他们在山中随意取椰子来书写,用芋头煮熟作为简单的晚餐。这里的"椰腹"和"芋头"代表了朴素的生活,与作者心中的追求相呼应。

最后两句"谪仙岂是无诗种,处士相传有句图,师服何曾能把笔,短章吟就改还涂"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思考。他认为即使是被贬谪的仙人,也不会没有诗种;传世的方士们留下了丰富的诗句。然而,作者自谦地说自己不能拿起笔来写作,即便有时吟咏出一些短小的篇章,也会改来改去、不断涂改。这里反映了作者对自己诗才的谦虚态度。

整首诗以写景抒怀的方式,通过描绘林中书与李礼部在囊山同宿的情景,表达了追求自我修养和超脱尘世的志向。它以朴素自然的形象和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清静、自由的追求,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思考和自我反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ān rú yè huà jù wàng qǐn, hù wài zòng héng wò pū fū.
三儒夜话俱忘寝,户外纵横卧仆夫。
yē fù niān lái jí shū lù, yù tou wēi shú dāng háng chú.
椰腹拈来即书簏,芋头煨熟当行厨。
zhé xiān qǐ shì wú shī zhǒng, chǔ shì xiāng chuán yǒu jù tú.
谪仙岂是无诗种,处士相传有句图。
shī fú hé zēng néng bǎ bǐ, duǎn zhāng yín jiù gǎi hái tú.
师服何曾能把笔,短章吟就改还涂。
韵脚: 拼音:yē fù niān lái jí shū lù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一屋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椰 椰子树 汁可做饮料,外果皮和中果皮的纤维可制船缆和刷子,叶子可编席和盖棚 椰yē ⒈ 、装饰品等。木材可做器具和供建筑用。 ⒉

:腹〈名〉 (形声。从肉,复声。此为后起形声字,初文应即畐”字,象人腹部之形。本义肚子) 同本义 腹,厚也。--《说文》。按,脐上下两旁也。 坤为腹。--《易·说卦传》 入于左腹。--《易·明夷》 腹者至阴之所居。--《素问·评热病论》 自脐以下曰水腹。--《释名》 腹饥不得食。--晁错《论贵粟疏》 又如腹痛(肚子痛);腹肠(肚肠,肚子);腹围(腰带);腹如垂瓠(形容肚皮松瘪难看);腹便便(形容肚子肥满) 比喻中央部分 腹 fù ⒈肚子。躯干的一部分,在胸部之下~部。~直肌。~背(前后)受敌。 ⒉ 【腹地】 ①内地。 ②客运、货运集散的中部地区。

:拈〈动〉 (形声。从手,占声。本义用指取物) 同本义 拈,揶也。--《说文》 拈,持也。--《广雅》 女何蚩而三招子。--《列子·汤问》。注拈,指取物也。” 我二人拈阄,拈着的先去。--《三国演义》 如拈毫(拿笔。借指写作或绘画);拈团儿(拈阄);拈撮(用指头取物);拈周试晬(抓周。小儿周岁从罗列的多种物品中拈取,旧俗以为可预测未来的性情志趣);拈酒(唐代口语。拿 起酒杯吃酒) 摆弄 拈niān用手指搓捏或取物~须。~笔。~阄(抓阄儿)。不要~轻怕重。 拈niǎn 1.捻,用手指搓转。 拈diān 1.掂,用手估量轻重。参见"拈掇"﹑"拈斤播两"。 2.算计。

: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黣”(或写作牟”)) 同本义 來,周所受瑞麥來黣也。--《说文》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段注武王渡孟津,白鱼跃入王舟。出涘以燎◇五日。火流为乌,五至,以殻俱来,此谓遗我来牟。” 于皇来牟。--《诗·周颂·臣工》。疏叹其受麦瑞而得丰年也。” 又如来牟(古时大小麦的统称) 未来,将来 来日方长。--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知来者之可追。--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来代(后代;后世);来 来(來)lái ⒈从甲方到乙方,跟"去"、"往"相对~电传。~到了天安门广场。 ⒉来到,发生~临。雨~了。~了险情。 ⒊〈表〉时间,某段时间以后,今后古~。近~。二十年以~。将~。未~更加美好。~年(明年)要取得更大的成绩。 ⒋〈表〉动作(代替另一具体的动词)再~下盘棋。我不行,你~吧!我们去游泳,你~不~? ⒌在动词前,〈表〉要做某事我~帮你。大家都~献计献策。 ⒍在动词后,〈表〉趋向,继续做或曾经做过请进~。拿过~。一路走~。这衣服哪儿买~? ⒎〈表〉粗略估计的数目两米~长。三十~岁。 ⒏助词。在一、二、三等数词后,〈表〉列举获得这一成果的原因一~是领导的关怀支持,二~是同志们的共同努力。 ⒐助词。诗歌里用着衬托,配合音节正月里~是新春。 ⒑[来回] ①去了再回来。 ②往返一次。 ⒒[来往] ①来和去。 ②交际。 ⒓[来历]人或事物的由来或经过。 ⒔[来源]事物的起源、根源。 ⒕[来着]助词。用于词尾。〈表〉已发生过的事昨天我们在这儿开会~着。 来lài 1.慰劳;劝勉。 2.通"赉"。送给;赐予。

:即 (会意。甲骨文作坐人形(后讹为卩)面对食器(皀)会意。本义走近去吃东西) 同本义 即,就食也。--《说文》 席末取粮即稻。--《仪礼·公食礼》 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易·鼎》。高亨注《说文》‘即,就食也。’此用其本义。” 基本义是接近、靠近、走向,与离”对举。 将即席。--《礼记·曲礼》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卫风·氓》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范缜《神灭论》 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柳宗元《童区寄传》 又如若即若离 登上;走上 即jí ⒈便,立刻,马上立~办。用后~还,丰收~在眼前。 ⒉当时,当前,当地~刻就走。~日到达。~景赋诗。 ⒊就是武林~杭州。 ⒋靠近,接近若~若离。可望而不可~。 ⒌则,那就且壮士不死~已,死~举大名耳。 ⒍ ⒎ ⒏ ①入席就坐。 ②当场~席讲演。 ⒐ ①就位。 ②〈古〉指封建统治者开始做君主或诸侯。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 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書,著也。--《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 五曰六书。--《周礼·保氏》 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易之以书契。--《易·系辞》 书者,以笔画记之辞。--《尚书序》疏 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 书(書)shū ⒈写,记载~写。奋笔疾~。大~特~。 ⒉文字读其~。读~破万卷。 ⒊信家~。来~已收。 ⒋文件证~。决心~。倡议~。 ⒌装订成册的著作~籍。著~立说。 ⒍字体楷~。行~。草~。 ⒎《尚书》的简称。 ⒏称某些曲艺说~。鼓~。 ⒐ ①汉字的书写法则。 ②汉字的书写艺术,也省称"书"~画展览。 ⒑ ⒒ ⒓

:簏〈名〉 竹篾编的盛物器,形状不一 簏,竹高箧也。从竹,鹿声。--《说文》 簏谓之匮笥。--《通俗文》 筐簏。--《楚辞·愍命》 又如簏箱(用竹子等物编成的箱子) 量词 有篙工拾遗犀一簏,不忍取,白府,以归遗者。--清·王日卓《今世说》 簏簌 钗垂簏簌 簏lù ⒈用藤、竹篾、柳条等编成的盛物器废纸~。 ⒉竹箱。